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区军民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精神,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活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地区发动了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六霍起义和四望山起义,并开辟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遥相呼应,形成战略上的配合。
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新四军第四支队、新四军第五师抗击日寇的战场。
在解放战争时期,从李先念率部中原突围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大别山地区。这里产生了5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李汉俊、刘仁静,留下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王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老区人民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其中36万人英勇牺牲。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优秀儿女也在这里献身革命。
28年来,大别山地区革命斗争的火焰虽然有时旺盛腾跃,有时只有星光点点,但始终燃烧,从未熄灭,从而形成以“红旗不倒”为特征,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为主要内容的大别山精神。
“坚守信念”是其核心。大别山革命老区从1921年到1949年28年红旗不倒,无论经历了多么艰苦卓绝的环境,始终对党、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理想。在“红田惨案”遗址前,不足30平米的田地上有300多人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被砍头,但他们始终宁死不屈,可以说每寸土地上都可以攥出一把血来。我们党员干部也应该以他们为楷模,坚定理想信念,高举旗帜,秉承传统,为党的事业继续前行而奋斗。
“胸怀全局”是其风格。大别山革命先烈带领队伍参加革命,他们考虑的始终是革命的形势、全国的苦难百姓,他们虽历经曲折,但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最具代表性的是皮定钧将军的中原突围,为了主力红军的转移,他率部东突,掩护了主力,做好了牺牲自己、保存革命火种的准备;为了受伤革命干将王树声的安全,一位老母亲把自己仅剩的亲骨肉顶替王将军交给了国民党反动派被处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靠的就是为了远大理想、为了全国革命能够胜利的大局观。
“团结奋进”是其根本。大别山精神永驻,关键一点就是能够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三项纪律八项注意,就是体现军民一家亲的典型事例。在革命老区,红军与群众心连心,党员与人民心贴心。没有苏区人民群众后方的强有力支持,根本不可能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存在。
“勇当前锋”是其品质。毛泽东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有斗争便会有牺牲,鄂豫皖苏区创立前后,近百万人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册的烈士13万余人,大多都没留下姓名。可以说,大别山老区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他们的担当意识、奉献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和平时期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指导意义。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根本宗旨、政治本色的集中反映,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革命先烈们坚守理想信念、果敢勇毅、无私奉献、不胜不休、服务大局、敢于担当的辉煌历史,是我们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最好的营养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我们要把弘扬大别山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结合起来,在敢于担当中谋发展,在敢于担当中攻坚克难,在敢于担当中建功立业,切实把革命精神转化为创业精神,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大别山精神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历久弥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活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地区发动了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六霍起义和四望山起义,并开辟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遥相呼应,形成战略上的配合。
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新四军第四支队、新四军第五师抗击日寇的战场。
在解放战争时期,从李先念率部中原突围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大别山地区。这里产生了5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李汉俊、刘仁静,留下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王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老区人民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其中36万人英勇牺牲。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优秀儿女也在这里献身革命。
28年来,大别山地区革命斗争的火焰虽然有时旺盛腾跃,有时只有星光点点,但始终燃烧,从未熄灭,从而形成以“红旗不倒”为特征,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为主要内容的大别山精神。
“坚守信念”是其核心。大别山革命老区从1921年到1949年28年红旗不倒,无论经历了多么艰苦卓绝的环境,始终对党、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理想。在“红田惨案”遗址前,不足30平米的田地上有300多人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被砍头,但他们始终宁死不屈,可以说每寸土地上都可以攥出一把血来。我们党员干部也应该以他们为楷模,坚定理想信念,高举旗帜,秉承传统,为党的事业继续前行而奋斗。
“胸怀全局”是其风格。大别山革命先烈带领队伍参加革命,他们考虑的始终是革命的形势、全国的苦难百姓,他们虽历经曲折,但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最具代表性的是皮定钧将军的中原突围,为了主力红军的转移,他率部东突,掩护了主力,做好了牺牲自己、保存革命火种的准备;为了受伤革命干将王树声的安全,一位老母亲把自己仅剩的亲骨肉顶替王将军交给了国民党反动派被处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靠的就是为了远大理想、为了全国革命能够胜利的大局观。
“团结奋进”是其根本。大别山精神永驻,关键一点就是能够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三项纪律八项注意,就是体现军民一家亲的典型事例。在革命老区,红军与群众心连心,党员与人民心贴心。没有苏区人民群众后方的强有力支持,根本不可能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存在。
“勇当前锋”是其品质。毛泽东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有斗争便会有牺牲,鄂豫皖苏区创立前后,近百万人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册的烈士13万余人,大多都没留下姓名。可以说,大别山老区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他们的担当意识、奉献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和平时期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指导意义。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根本宗旨、政治本色的集中反映,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革命先烈们坚守理想信念、果敢勇毅、无私奉献、不胜不休、服务大局、敢于担当的辉煌历史,是我们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最好的营养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我们要把弘扬大别山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结合起来,在敢于担当中谋发展,在敢于担当中攻坚克难,在敢于担当中建功立业,切实把革命精神转化为创业精神,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大别山精神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历久弥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