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东边缘第四纪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

来源 :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983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断层滑动资料确定的第四纪构造应力场和晚第三纪以来的地壳形变分析结果,较好地解释了青藏高原北,东边缘自中新世纪中晚期以来的地壳动力这演化特征,在中新世中晚期至早更新世末期,青藏高原北,东边缘主要受来自印度板块碰撞青藏块体产生的垂直块体边界方向的挤压,在高原周缘主要形成逆断裂,构造应力场以逆断型为主,早更新世末期以来,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推挤,高原内部挤压变形增大,与此同时,在高原东侧边缘形成北西-南东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串珠状”褶皱构造体系的概念,用弹性稳定理论、数学力学方法以及流变学得出了这种构造系的力学解析、褶皱挠度与时间和外力的关系以及应力和应变能密度分布,藉以说明褶皱地震发震的构造力学机理
利用现有地电阻率观测资料,探索提出了新的无量纲地电前兆因子-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研究了孕震过程中地阻率各异性度的动态演化图象特征,结果表明,孕震过程中,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显
推力显示仪使用两段式结构,找到了电磁兼容及安装之间的平衡点,最大化的改善电磁兼容性,并能够安装方便。推力显示仪表具有智能仪表的普遍特性,针对船用实际情况,实现了智能
由于舰船目标发声机理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导致表征其辐射信号特征的数据量较大且维度较高,带来巨大的处理运算量。因此提取可靠、有效的舰船目标信号特征是水声界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提出基于小波能谱系数的舰船目标信号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舰船目标的波形信号进行分析,获取其时域、频域特征;然后采用小波能谱系数描述信号能量在每个频率范围的分布情况并提取特征向量,以区别3类目标信号;最后以BP神经网络作为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已监测到与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有关的大幅度隆起垂直形变资料.基于这些形变资料,本研究首先利用全局搜索性能优良的遗传算法和弹性半空间单一矩形均匀滑动模型,对该地震的震源位错参数进行了初步反演;然后以遗传算法的反演结果为初始值,利用拟牛顿阻尼最小二乘方法对该地震的震源位错参数进行了更精细的反演.结果表明,共和7.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为一走向NW60°左右、
分析了东海东南部地区5口3000余米深,井径测井段千余米至两千米长的钻孔孔壁崩落特征,结合以前分析过的另外11口深钻井的孔壁崩落特征,推断出东海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NE-SW向,水平差
利用同时反演两个点源震源机制的原理,估计了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主震的主要源机制,得到丽江主震由两次主破裂组成,两次破 时差约12s,相距约26km。
在对最大熵谱方法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应用这一方法,通过对24次6级以上地震的地震活动增强区内地震活动度的周期谱特征进行研究,得到如下认识:①在孕震过程中,地震活动增强区内的活动在
提出一种测定历史地震的新方法,其测定对象是湖泊沉积物,测定方法是磁化率为特征的环境磁学方法,其目的是将保留在湖泊沉积物中的历史地震信息提取出来,试图建立抚仙湖周围历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