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默教授送我一本他整理的其父蒙文通老前辈的名著《佛道散论》(共257页,约30万字,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出版)。这是“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之一,收的都是学术名家原创的经典之作,能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新意,探求中华现代学术之根基,堪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相辉映。
读了这些名著,使人感到:古学未必皆过时,今学未必尽胜义。
蒙老前辈此书中有很多卓越新见,足为佛道学者所珍贵。例如他把先秦道家分为南北两派,就很重要。1956年,汤锡予前辈曾面告哲学家萧萐父先生:“蒙文通先生有先秦道家分为南北两派之说,甚精。”1957年汤老说:“现在很多人知道蒙文通先生是个中国史学家,并且是个上古史学家,但很少人知道他在中国思想史方面也有特长,……特别注意了过去尚未被人注意的那些思想家。”这是指对成玄英、李荣、司马承祯、陈博、张无梦、陈景元等所做的研究。
蒙前辈能荣获“20世纪中国卓立不苟的国学大师,特有道家风景的现代学者”等美誉,实非偶然,实是因为他有很多原创新见,如前面所言,他把先秦道家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是黄老派,南派是老庄派。
蒙老前辈在此名著中,说出了他自己的感受:虽然他对老庄花了很大很深的研究功夫,但坦率地说,他并不喜欢老庄的过于冷静、理性、自负、缺乏热情。
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待?我重读了他的书后,一直在思考。
蒙老前辈的观点是真诚的,也很有见地,但是否充分、合理,还有待商榷。
我认为,老庄对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真相、规律有很深广的思考、研究和论述,鞭辟入里,深中肯綮。他们的思考都有很强的哲理性,表面上确实看不到对人有多少的热情。
例如,老子的社会理想是“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国小民少,本该亲热,却还老死不相往来,岂不是冷漠无情得太过分了吗?
但我同时又想起庄子的一句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庄子·天运》)试想,在车辙的泥水中,快要干渴而死的鱼,还能相濡以沫,用自己残存不多的口沫相互濡润同类,这是何等的感人!
然而庄子的意思是:涸辙之中相濡以沫,固然感人肺腑,但毕竟是挣扎在困苦的存亡、生死线上,不如大家都明白自在、快乐畅游在大海之中,即使不相濡润对方,不相拥抱安慰,甚至“相忘于江湖”,但大家仍然心心相印,共同快乐自由地遨游于天地宇宙之间。
要实现这种理想,应该并不困难,然而在现实中却显得十分艰难。人类这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相互算计、争战不止。这又是何苦呢?相互和谐合作,联合起来,一起创造和享受共同富裕的幸福社会,那多么好啊!何苦要如此辛苦,却反致戕害自身呢?
现代社会科学的进步让我们认识到,通过阶级斗争、专制、战争等阶段,我们未来的理想社会,应该是没有阶级斗争、专政、战争和国家机器等的。人们也不束缚在固定的职业中,而是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工作,使个人能力得到愉快的施展和提高,愉快地享受人生。当然,社会管理工作总是有的,就像现在的社区、居民单位,可说是“小国寡民”:一个社区的居民不会太多,便于管理,大家和谐而幸福地生活,没有斗争算计,即使老死不相往来,也是心心相印,友爱合作。
老死不相往来,是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又不那么亲密呢?
我想起中学时读的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我至今仍然能背诵的一段: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读一读这段文字,对比一下这种社会上每天都可以看到的“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中无限“亲热”的虚假感情,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老庄宁愿要“老死不相往来”、“相忘于江湖”了。
所以,老庄也许并非真正淡漠于人际感情,而是痛感社会人际关系的虚伪,宁可与之背离。他们高度理性的精神境界背后,其实是有深挚热烈的人文情怀的。
曹禺名剧《北京人》中,借袁任敢(人类学学者)之口,说的也是这种理想;虽然带有空想性质,但却是美好的理想,是值得肯定的。
我认为,老庄说的“老死不相往来”,并非冷漠自私的人际关系,而是相忘于江湖、自由自在、幸福愉快的生活方式。
老庄道家,主张回归自然淳朴的生活,希望一切都能遵循和顺应自然规律,和谐共处、互相共存,幸福、美好而愉快舒畅,不需要声张和夸说。那就是“有大美而不言”,让大地万物顺循本性运行,生生不息,相契相通;不要互相算计,争权夺利;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等级统治,人人平等而幸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丰衣足食,自由自在,“安其居,乐其俗”。这正如《老子》28章所说的:“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就像天下溪谷水流,恒常施德于天下,就像婴儿(赤子之心)那么纯朴,以自然天真的无瑕本性对待一切;又如老子65章所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这里的“智”是指专制统治者算计剥夺压榨人民的“机心”、“计谋”。去掉这些“机智”,大家和平相处,真诚相待,就是国家之福。
世界上任何事物和主张,有长处的也有短处;世界上任何事物和主张,有现象和本质不一致处,也有表面现象和背后深层本质不一样处,只是各占比例不同。老庄道学也是如此。其中有很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思考。
读了蒙老前辈的著作,若有所思,坦诚直说,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
读了这些名著,使人感到:古学未必皆过时,今学未必尽胜义。
蒙老前辈此书中有很多卓越新见,足为佛道学者所珍贵。例如他把先秦道家分为南北两派,就很重要。1956年,汤锡予前辈曾面告哲学家萧萐父先生:“蒙文通先生有先秦道家分为南北两派之说,甚精。”1957年汤老说:“现在很多人知道蒙文通先生是个中国史学家,并且是个上古史学家,但很少人知道他在中国思想史方面也有特长,……特别注意了过去尚未被人注意的那些思想家。”这是指对成玄英、李荣、司马承祯、陈博、张无梦、陈景元等所做的研究。
蒙前辈能荣获“20世纪中国卓立不苟的国学大师,特有道家风景的现代学者”等美誉,实非偶然,实是因为他有很多原创新见,如前面所言,他把先秦道家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是黄老派,南派是老庄派。
蒙老前辈在此名著中,说出了他自己的感受:虽然他对老庄花了很大很深的研究功夫,但坦率地说,他并不喜欢老庄的过于冷静、理性、自负、缺乏热情。
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待?我重读了他的书后,一直在思考。
蒙老前辈的观点是真诚的,也很有见地,但是否充分、合理,还有待商榷。
我认为,老庄对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真相、规律有很深广的思考、研究和论述,鞭辟入里,深中肯綮。他们的思考都有很强的哲理性,表面上确实看不到对人有多少的热情。
例如,老子的社会理想是“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国小民少,本该亲热,却还老死不相往来,岂不是冷漠无情得太过分了吗?
但我同时又想起庄子的一句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庄子·天运》)试想,在车辙的泥水中,快要干渴而死的鱼,还能相濡以沫,用自己残存不多的口沫相互濡润同类,这是何等的感人!
然而庄子的意思是:涸辙之中相濡以沫,固然感人肺腑,但毕竟是挣扎在困苦的存亡、生死线上,不如大家都明白自在、快乐畅游在大海之中,即使不相濡润对方,不相拥抱安慰,甚至“相忘于江湖”,但大家仍然心心相印,共同快乐自由地遨游于天地宇宙之间。
要实现这种理想,应该并不困难,然而在现实中却显得十分艰难。人类这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相互算计、争战不止。这又是何苦呢?相互和谐合作,联合起来,一起创造和享受共同富裕的幸福社会,那多么好啊!何苦要如此辛苦,却反致戕害自身呢?
现代社会科学的进步让我们认识到,通过阶级斗争、专制、战争等阶段,我们未来的理想社会,应该是没有阶级斗争、专政、战争和国家机器等的。人们也不束缚在固定的职业中,而是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工作,使个人能力得到愉快的施展和提高,愉快地享受人生。当然,社会管理工作总是有的,就像现在的社区、居民单位,可说是“小国寡民”:一个社区的居民不会太多,便于管理,大家和谐而幸福地生活,没有斗争算计,即使老死不相往来,也是心心相印,友爱合作。
老死不相往来,是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又不那么亲密呢?
我想起中学时读的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我至今仍然能背诵的一段: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读一读这段文字,对比一下这种社会上每天都可以看到的“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中无限“亲热”的虚假感情,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老庄宁愿要“老死不相往来”、“相忘于江湖”了。
所以,老庄也许并非真正淡漠于人际感情,而是痛感社会人际关系的虚伪,宁可与之背离。他们高度理性的精神境界背后,其实是有深挚热烈的人文情怀的。
曹禺名剧《北京人》中,借袁任敢(人类学学者)之口,说的也是这种理想;虽然带有空想性质,但却是美好的理想,是值得肯定的。
我认为,老庄说的“老死不相往来”,并非冷漠自私的人际关系,而是相忘于江湖、自由自在、幸福愉快的生活方式。
老庄道家,主张回归自然淳朴的生活,希望一切都能遵循和顺应自然规律,和谐共处、互相共存,幸福、美好而愉快舒畅,不需要声张和夸说。那就是“有大美而不言”,让大地万物顺循本性运行,生生不息,相契相通;不要互相算计,争权夺利;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等级统治,人人平等而幸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丰衣足食,自由自在,“安其居,乐其俗”。这正如《老子》28章所说的:“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就像天下溪谷水流,恒常施德于天下,就像婴儿(赤子之心)那么纯朴,以自然天真的无瑕本性对待一切;又如老子65章所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这里的“智”是指专制统治者算计剥夺压榨人民的“机心”、“计谋”。去掉这些“机智”,大家和平相处,真诚相待,就是国家之福。
世界上任何事物和主张,有长处的也有短处;世界上任何事物和主张,有现象和本质不一致处,也有表面现象和背后深层本质不一样处,只是各占比例不同。老庄道学也是如此。其中有很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思考。
读了蒙老前辈的著作,若有所思,坦诚直说,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