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国内口译教学评估的现状以及国际上先进的教育评估理念,文章提出建立口译教学多元化评估体系的构想。作者分别从口译教学评估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与方法等五个方面具体论述了这一多元化评估体系的构成。
【关键词】口译教学;多元化;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4-0064-02
口译质量评估在口译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如何开展对学生口译能力的评估却一直是困扰口译教学的一大难题,因为评估“既要考虑科学客观,又要照顾特定的训练目标和技能;既要关注普遍的水平,又不能忽视个人的需要;既要把握训练进度,又要注重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培养”(蔡小红,2005/6:58)。目前,国内各高校在制定口译教学大纲时均有一套自己的教学评估体系,但现有的评估体系大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无法满足口译教学的实际需要。实践表明,许多学生虽然得到了口译任课老师给出的高分却无法承担真正的口译任务。这一现状虽然反映了口译本身的特殊性,但是跟国内口译教学研究滞后以及现有教学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有很大关系。本文拟从国内口译教学评估的现状出发,探讨口译教学评估中特定的主体、标准、内容、方式和方法,以求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口译教学评估体系。
一、国内口译教学评估的现状调查
2006年暑期,本人先后参加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全国高校口译教学研讨会、中国译协主办的全国英语口笔译翻译教学与实践高级研讨班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在这三次口译盛会上,本人与蔡小红、刘和平等口译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口译老师就口译教学评估进行了讨论交流,得到了许多启示,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根据研讨会上的交流情况以及会后的问卷调查,本人发现,目前国内口译教学评估体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口译教学人员对口译质量评估的认识和研究有待加强
口译课程是最近几年才在国内高校大规模开设起来的。由于受师资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具有比较专业的口译教师外,全国其他大部分高校的口译教学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口译技能和口译教学培训,对口译质量评估的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大部分老师依然采取传统的评估方法对学生的口译能力进行评估。这显然与口译教学的规律相背离,势必对口译教学的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口译教学评估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受各地学校管理模式以及传统教学评估理念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口译教学评估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于为教学管理服务。很多高校的口译教学评估流于形式,以考代评的现象比较普遍。评估的结果不是用来反映学生的真实口译能力,更多的是用来判断学生是否能够获得口译课程的学分。评估成了教师和学校管理学生的主要手段和法宝。这种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的形成,势必误导口译课程的教学方向以及口译技能的训练方法。
(三)口译教学评估的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估主体的多元性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管理模式、师资条件、资金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校在对学生口译能力的评估过程中只有任课老师一人参加,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学生、校外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估体系,忽视了自我评估和社会评估的价值。这种由任课老师一人进行评估的方式显然会影响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评估方式单一,评估标准过于简单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口译教学评估中,大部分口译老师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口译能力评估。平时成绩参考指标也大都是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等。国内只有极少数的学校建立了校内口译实训室和校外口译实习基地。因此,大部分老师无法观察学生在真实口译场合或模拟现场环境的口译表现。这种简单地在教室组织一场考试的评估方式显然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口译水平。
二、口译教学多元化评估体系的构建
评估是口译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估系统的合理设计可以在口译训练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可以更加客观、更加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口译水平(蔡小红,2005/6:59)。但是,科学的评估体系应在先进的教育评估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口译教学的具体特点,充分考虑口译质量评估所特有的每一个评估要素。口译教学评估有其特有的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评估方式和评估手段,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估体系。鉴于目前国内高校口译教学评估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建立一个科学的口译教学评估体系实在必行。
(一)评估主体多元化
在口译教学中,评估可分为由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的校内单向评估和学校与校外职业机构进行的合作评估(蔡小红,2005/6:60)。口译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教学评估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内课堂评估,参与口译教学评估的主体不仅要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要有校外的用人单位和社会机构。任课老师、外籍专家、教师同行、学生本人、学生团队、社会机构共同构成了一个口译教学的多元评估主体。多个主体共同参与评估,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的评估。
(二)评估方式多元化
教学评估的方式有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估三种类型。所谓诊断性评估是指在教学目标设定以后,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为了弄清学生在此前的学习状况,有效地开展计划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种“事前评价”。形成性评估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持续的教学跟踪评价。总结性评估是指一段时期的教学结束之后对学习效果进行考察和评定的一种教学评价(徐小贞,2006)。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时段,对学生分别实施不同形式的评价有利于评估和教学过程相结合,考查学生成绩背后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口译教学过程所进行的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以及总结性评估相互相成,共同构成了多元的口译教学评估模式。
(三)评估内容多元化
口译质量评估不但是对译员译语质量的评估,也是对译员在工作中心理语言运动、心理因素影响、认知知识活动的了解(蔡小红,2002:281)。口译质量评估实际上就是对译员整体素质的评价。国际会议译员协会(AIIC)的章程中明确要求译员成为高素质的双语专家,熟练掌握各类口译技巧,深入了解会议专题知识并成为知识广博的“杂家”,还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职业素养(张维为,1999)。因此,译员的语言水平、知识结构、口译技巧、心理素质以及职业素养便构成了口译质量评估的具体内容。
(四)评估标准多元化
口译标准是口译教学评估的尺度。制定口译的标准可以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但是,标准不能是“经验谈”,它需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性和科学性,也应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国内口译界一般把口译的标准定义为“准确、通顺、及时”(张维为,1999:13)。这个标准涉及口译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语言使用、译文表述以及译反应速度等等。在口译教学评估中,我们可以参照这一标准建立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的评估表。
(五)评估手段多元化
口译译员作为一门职业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大多数的口译培训机构都是以培养能胜任各种传译工作的译员为主要目标(仲伟合,2006)。作为一门专业要求很高的职业,议员必须在语言、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有着多种维度,仅仅对学生进行纸笔测验或考察学生的部分操作水平是不能充分证明学生能力的。能力大多隐藏在多种外部表现的背后,故必须有不同的评估人员参照对应的评估标准,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不同时段对学员进行多次观察、评估、测试和分析,才能对职业能力进行多维度的准确评价(徐小贞,2006)。口译教学评估应符合口译职业能力的多种维度,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员进行评估,例如考核评定、现场观察、问卷调查、记录检测等等。
三、结语
鉴于目前国内高校中的口译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许多口译教学和评估人员无章可循,被评估人员也不知所评何为,本研究对口译教学评估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逐一进行了分析,力求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多元化评估体系(如下图所示)。希望本项研究能对全国各高校的口译教学有所帮助。当然,各高校的口译教学和研究人员应该立足于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科学的评估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具有各自特色的口译教学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蔡小红.论口译教学训练评估[J].中国翻译,2005,(6).
[2]蔡小红.论口译质量评估的信息单位[J].外国语,2003,(5).
[3]蔡小红,方凡泉.论口译的质量与效果评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4]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5]徐小贞.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6]张维为.英汉同声传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7]仲伟合. 英语口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刘建珠(1974-),男,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讲师,厦门大学口译硕士,研究方向:口译理论与教学。
【关键词】口译教学;多元化;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4-0064-02
口译质量评估在口译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如何开展对学生口译能力的评估却一直是困扰口译教学的一大难题,因为评估“既要考虑科学客观,又要照顾特定的训练目标和技能;既要关注普遍的水平,又不能忽视个人的需要;既要把握训练进度,又要注重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培养”(蔡小红,2005/6:58)。目前,国内各高校在制定口译教学大纲时均有一套自己的教学评估体系,但现有的评估体系大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无法满足口译教学的实际需要。实践表明,许多学生虽然得到了口译任课老师给出的高分却无法承担真正的口译任务。这一现状虽然反映了口译本身的特殊性,但是跟国内口译教学研究滞后以及现有教学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有很大关系。本文拟从国内口译教学评估的现状出发,探讨口译教学评估中特定的主体、标准、内容、方式和方法,以求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口译教学评估体系。
一、国内口译教学评估的现状调查
2006年暑期,本人先后参加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全国高校口译教学研讨会、中国译协主办的全国英语口笔译翻译教学与实践高级研讨班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在这三次口译盛会上,本人与蔡小红、刘和平等口译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口译老师就口译教学评估进行了讨论交流,得到了许多启示,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根据研讨会上的交流情况以及会后的问卷调查,本人发现,目前国内口译教学评估体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口译教学人员对口译质量评估的认识和研究有待加强
口译课程是最近几年才在国内高校大规模开设起来的。由于受师资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具有比较专业的口译教师外,全国其他大部分高校的口译教学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口译技能和口译教学培训,对口译质量评估的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大部分老师依然采取传统的评估方法对学生的口译能力进行评估。这显然与口译教学的规律相背离,势必对口译教学的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口译教学评估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受各地学校管理模式以及传统教学评估理念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口译教学评估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于为教学管理服务。很多高校的口译教学评估流于形式,以考代评的现象比较普遍。评估的结果不是用来反映学生的真实口译能力,更多的是用来判断学生是否能够获得口译课程的学分。评估成了教师和学校管理学生的主要手段和法宝。这种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的形成,势必误导口译课程的教学方向以及口译技能的训练方法。
(三)口译教学评估的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估主体的多元性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管理模式、师资条件、资金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校在对学生口译能力的评估过程中只有任课老师一人参加,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学生、校外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估体系,忽视了自我评估和社会评估的价值。这种由任课老师一人进行评估的方式显然会影响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评估方式单一,评估标准过于简单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口译教学评估中,大部分口译老师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口译能力评估。平时成绩参考指标也大都是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等。国内只有极少数的学校建立了校内口译实训室和校外口译实习基地。因此,大部分老师无法观察学生在真实口译场合或模拟现场环境的口译表现。这种简单地在教室组织一场考试的评估方式显然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口译水平。
二、口译教学多元化评估体系的构建
评估是口译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估系统的合理设计可以在口译训练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可以更加客观、更加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口译水平(蔡小红,2005/6:59)。但是,科学的评估体系应在先进的教育评估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口译教学的具体特点,充分考虑口译质量评估所特有的每一个评估要素。口译教学评估有其特有的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评估方式和评估手段,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估体系。鉴于目前国内高校口译教学评估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建立一个科学的口译教学评估体系实在必行。
(一)评估主体多元化
在口译教学中,评估可分为由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的校内单向评估和学校与校外职业机构进行的合作评估(蔡小红,2005/6:60)。口译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教学评估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内课堂评估,参与口译教学评估的主体不仅要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要有校外的用人单位和社会机构。任课老师、外籍专家、教师同行、学生本人、学生团队、社会机构共同构成了一个口译教学的多元评估主体。多个主体共同参与评估,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的评估。
(二)评估方式多元化
教学评估的方式有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估三种类型。所谓诊断性评估是指在教学目标设定以后,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为了弄清学生在此前的学习状况,有效地开展计划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种“事前评价”。形成性评估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持续的教学跟踪评价。总结性评估是指一段时期的教学结束之后对学习效果进行考察和评定的一种教学评价(徐小贞,2006)。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时段,对学生分别实施不同形式的评价有利于评估和教学过程相结合,考查学生成绩背后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口译教学过程所进行的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以及总结性评估相互相成,共同构成了多元的口译教学评估模式。
(三)评估内容多元化
口译质量评估不但是对译员译语质量的评估,也是对译员在工作中心理语言运动、心理因素影响、认知知识活动的了解(蔡小红,2002:281)。口译质量评估实际上就是对译员整体素质的评价。国际会议译员协会(AIIC)的章程中明确要求译员成为高素质的双语专家,熟练掌握各类口译技巧,深入了解会议专题知识并成为知识广博的“杂家”,还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职业素养(张维为,1999)。因此,译员的语言水平、知识结构、口译技巧、心理素质以及职业素养便构成了口译质量评估的具体内容。
(四)评估标准多元化
口译标准是口译教学评估的尺度。制定口译的标准可以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但是,标准不能是“经验谈”,它需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性和科学性,也应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国内口译界一般把口译的标准定义为“准确、通顺、及时”(张维为,1999:13)。这个标准涉及口译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语言使用、译文表述以及译反应速度等等。在口译教学评估中,我们可以参照这一标准建立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的评估表。
(五)评估手段多元化
口译译员作为一门职业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大多数的口译培训机构都是以培养能胜任各种传译工作的译员为主要目标(仲伟合,2006)。作为一门专业要求很高的职业,议员必须在语言、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有着多种维度,仅仅对学生进行纸笔测验或考察学生的部分操作水平是不能充分证明学生能力的。能力大多隐藏在多种外部表现的背后,故必须有不同的评估人员参照对应的评估标准,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不同时段对学员进行多次观察、评估、测试和分析,才能对职业能力进行多维度的准确评价(徐小贞,2006)。口译教学评估应符合口译职业能力的多种维度,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员进行评估,例如考核评定、现场观察、问卷调查、记录检测等等。
三、结语
鉴于目前国内高校中的口译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许多口译教学和评估人员无章可循,被评估人员也不知所评何为,本研究对口译教学评估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逐一进行了分析,力求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多元化评估体系(如下图所示)。希望本项研究能对全国各高校的口译教学有所帮助。当然,各高校的口译教学和研究人员应该立足于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科学的评估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具有各自特色的口译教学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蔡小红.论口译教学训练评估[J].中国翻译,2005,(6).
[2]蔡小红.论口译质量评估的信息单位[J].外国语,2003,(5).
[3]蔡小红,方凡泉.论口译的质量与效果评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4]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5]徐小贞.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6]张维为.英汉同声传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7]仲伟合. 英语口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刘建珠(1974-),男,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讲师,厦门大学口译硕士,研究方向:口译理论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