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为什么要阅读,为什么要把自己有限的时间交付给一个个别人撰写的“文字游戏”,为什么要在现实世界之外去追寻一个梦幻般的文字世界呢?
“我买了满满两橱柜的书,分别放在办公室和家里的书房里,但就是没有时间看;即便挤出些时间看的书也是纯为工作需要,真正为心灵需要而读书,对我来说,早已是件奢侈的事情了。”在谈及校长阅读话题时,一位在任校长如是对记者说,“更为要命的是,我从来没有把一本书看完过,读过《红楼梦》和《历史研究》,但统统是有头无尾。而那些由于工作需要所读的书也都是浅尝辄止,只翻阅有关章节,抑或变回学生时代的死记硬背。我一直困惑:到底是这个时代不需要或者不适合读书了,还是我们自己不想读书了呢?”
也许,这是埋藏在许多校长们内心深处的困惑,他们在经历过年轻时期的奋力拼搏后,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拥有自己的书房和一大橱柜的图书;可当现在他们拥有了这些散发着阵阵书香的图书时,他们却开始浮躁徘徊,他们重新思索起为什么而读书?
读书可以修身养性
“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这是西汉刘向留下的训言;而到了唐代被誉为“药王”的孙思邈也认为读书能有益于身体健康,甚至可以治疗疾病。
“药王”并没有乱说,其实读书正如一副畅胸开怀的妙方,于人身心健康大有裨益。自然,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有专家研究指出,读书是一种涉及全身的活动,不仅有视觉等感觉器官参加,还涉及到反射和意向活动,不仅能使人精神振奋、思想开阔、朝气蓬勃,还能消除对健康不利的消极情绪,使人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一来自然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读书活动中得到锻炼最多和最大的应该是眼睛和大脑。据相关生物学研究证明,越是经常用的器官就会越健康、越发达;而那些经常不用的器官很有可能会退化和萎缩。
医学家们,还将读书疗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健身疗法。他们还发现,这样的精神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其实,读书疗法是一种精神疗法,是通过对病人的阅读指导,使其消除萎靡不振、担忧、焦躁等消极情绪,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精神振作,乐观开朗地扬起生活的风帆。据相关实践证明,读书疗法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帮助病人在思想上有所寄托,驱除消极情绪,调节免疫功能,创造良好的心境。专家指出,读书疗法特别适用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心理、精神、肿瘤、结核等病症的患者。
人们常说,读好书犹如同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谈话,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启迪心灵、激励奋发;还能调节情绪、改善心态。因此,读书使人心情舒畅,胸怀开朗,处于乐观洒脱的境界,比良药更能消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读书可以砥砺精神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有不少学者认为,读不读书不仅关涉个人的行为举动,更影响着其精神的状态。商务印书馆在出版加拿大学者曼古埃尔的《阅读史》时,开篇便引用了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在1857年说过的一句话:“阅读是为了活着。”
可想而知,那些不曾阅读或已经告别阅读的人,是否因此而成为了行尸走肉?这对于温和的中国人来说似乎有些言过其实,太狠了点;在中国如果你不读书,顶多也只是俗气、懒惰、不上进……黄庭坚曾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读书是一种进取精神。读书是人进步的开始,一个人把对知识的渴求,变为读书的行动,并能够专心致志于读书之时,也就踏上了他的进取之路。只有带着进取的精神去读书,才会对读书产生不竭的兴趣,进而才会增强我们的学习动力。而学习的精神便是一个人进取精神首要表现,只有在学习上保持了进取的精神,才能推动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在自己所追求的领域实现真正的进取。
读书是一种创新精神。读书是创新的起步,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把书本上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维和智慧,这本身就是一种再加工,书本上的知识只是原材料,大脑是加工厂,我们的思考是加工器,最后所获得的成果就是我们的智慧和能力的提高,而这个过程就是创新。
读书是一种坚韧精神。读书可以考验意志,当我们面临着种种现实压力的情况下,还能够心无旁骛的、系统的、完整的去读上几本书,着实不易,这需要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特别是理论性比较强的书,要想读懂、读通、读熟、读精,不经过艰辛、刻苦的努力更是不可能真正走进原著的精神世界。读书还是一种守望。守望的是一种文化精神。这种守望,使我们庸常的生活具有了一种价值,使我们沉湎在物质与欲望中的人性和精神具有了一种尊严,是我们对于人类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一种坚持。
读书可以启迪智慧
众皆周知,管理学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集师生发展的支持者、教学工作的服务者、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德育工作的建设者、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内外关系的协调者等多重角色于一身,要想当好这些角色仅靠经验的积累和学校行政能力的历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教育思想,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深邃的办学睿智——而这些只能通过读书来获取。
读以致用,举一反三。比如当学校就学生的头发统一规定长度,每天都派教师去检查落实,而学生又不是那么听话,总与规定作对,这个时候你也许会感觉总也管不过来。如果你是一个爱读书的校长,也许你早就从美国的教育家杜威的著作里得到启示: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就强调了一种新的教育与思维的观念,要求我们遇到阻碍时应该反省一下,想想这么多的规定都是合理的吗?这样做是否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这是对儿童的成长负责,还是只是追求一种权威人格者感观上的愉悦呢?我们知道,对于一些人来说,整齐划一是一种美;可是整齐划一对于一个个有生命的儿童来说却是一种成长的灾难。
带头示范,榜样效应。设想,如果你是一个热爱读书的校长,在你的亲历亲为的榜样示范下,很快你就会发现在你的周围聚集着一批爱好读书、爱好思考的教师与学生,于是你可以通过举办读书交流讨论活动,把这种活动的影响扩大到办学特色上来。也许学校没有钱把专家请进来指导,也没有钱请最优秀的教师来任教,但是如果你喜欢阅读,并且能够带动大家阅读,我们的二、三流的教师也会成长为一流的教师,我们的学生会因为打开了一本有价值的书,而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一本好书只需要十几元或者二十几元,但是给你的知识与智慧却可能是终身受益的。设想一所学校的校长如果是一个麻将迷,那么不用问这个学校的教师差不多也是麻将迷;与此类似,校长有书卷气,这样的学校的校风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绝对不是个人的私事,也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你的后面是广大的教师热切的盼望和目光。
以读带研,做名校长。一个校长应该有所追求,这个追求不一定是当更大的官,而是要有一种理想去当名校长、教育家。而当名校长、教育家就一定要学会阅读,学会思考,而且需要笔耕不辍,文思如涌,甚至著作等身,就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每日读写不断,思考不断。以读带写,也以写带读,同时带着思考去读去写。校长读书与教师及学生读书的不同意义,就在于此。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最贴近教师与学生的活榜样。校长本人读过多少东西也许并不是最为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校长以自身的阅读行为给教师作出了榜样,热爱读书活动,使他们的生活总有新的追求,业余生活也是充实的。当教师也不会当得那么枯燥无味了。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加大,读书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负担;对于事务繁忙的校长们来说,读书自然也将成他们为自己“减负”的对象。
诚然,作为一名中小学校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处理繁冗琐碎的事务,与此同时还要去打理方方面面的关系,当校长的确很忙、很辛苦!但这却并不能成为不读书的理由。你当校长忙,那么魏书生、于漪这些人不但一直教主课,校长也当得很有成就,名满全国,他们不忙?他们不仅读书,而且还写作!因此,笔者以为校长不读书,原因不在于“忙”,而在于没有读书的自觉意识和习惯。
于是,我想套用一句网络语言,奉劝那些不读书的校长:校长不读书,后果很严重。(责任编校:白水)
“我买了满满两橱柜的书,分别放在办公室和家里的书房里,但就是没有时间看;即便挤出些时间看的书也是纯为工作需要,真正为心灵需要而读书,对我来说,早已是件奢侈的事情了。”在谈及校长阅读话题时,一位在任校长如是对记者说,“更为要命的是,我从来没有把一本书看完过,读过《红楼梦》和《历史研究》,但统统是有头无尾。而那些由于工作需要所读的书也都是浅尝辄止,只翻阅有关章节,抑或变回学生时代的死记硬背。我一直困惑:到底是这个时代不需要或者不适合读书了,还是我们自己不想读书了呢?”
也许,这是埋藏在许多校长们内心深处的困惑,他们在经历过年轻时期的奋力拼搏后,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拥有自己的书房和一大橱柜的图书;可当现在他们拥有了这些散发着阵阵书香的图书时,他们却开始浮躁徘徊,他们重新思索起为什么而读书?
读书可以修身养性
“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这是西汉刘向留下的训言;而到了唐代被誉为“药王”的孙思邈也认为读书能有益于身体健康,甚至可以治疗疾病。
“药王”并没有乱说,其实读书正如一副畅胸开怀的妙方,于人身心健康大有裨益。自然,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有专家研究指出,读书是一种涉及全身的活动,不仅有视觉等感觉器官参加,还涉及到反射和意向活动,不仅能使人精神振奋、思想开阔、朝气蓬勃,还能消除对健康不利的消极情绪,使人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一来自然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读书活动中得到锻炼最多和最大的应该是眼睛和大脑。据相关生物学研究证明,越是经常用的器官就会越健康、越发达;而那些经常不用的器官很有可能会退化和萎缩。
医学家们,还将读书疗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健身疗法。他们还发现,这样的精神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其实,读书疗法是一种精神疗法,是通过对病人的阅读指导,使其消除萎靡不振、担忧、焦躁等消极情绪,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精神振作,乐观开朗地扬起生活的风帆。据相关实践证明,读书疗法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帮助病人在思想上有所寄托,驱除消极情绪,调节免疫功能,创造良好的心境。专家指出,读书疗法特别适用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心理、精神、肿瘤、结核等病症的患者。
人们常说,读好书犹如同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谈话,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启迪心灵、激励奋发;还能调节情绪、改善心态。因此,读书使人心情舒畅,胸怀开朗,处于乐观洒脱的境界,比良药更能消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读书可以砥砺精神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有不少学者认为,读不读书不仅关涉个人的行为举动,更影响着其精神的状态。商务印书馆在出版加拿大学者曼古埃尔的《阅读史》时,开篇便引用了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在1857年说过的一句话:“阅读是为了活着。”
可想而知,那些不曾阅读或已经告别阅读的人,是否因此而成为了行尸走肉?这对于温和的中国人来说似乎有些言过其实,太狠了点;在中国如果你不读书,顶多也只是俗气、懒惰、不上进……黄庭坚曾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读书是一种进取精神。读书是人进步的开始,一个人把对知识的渴求,变为读书的行动,并能够专心致志于读书之时,也就踏上了他的进取之路。只有带着进取的精神去读书,才会对读书产生不竭的兴趣,进而才会增强我们的学习动力。而学习的精神便是一个人进取精神首要表现,只有在学习上保持了进取的精神,才能推动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在自己所追求的领域实现真正的进取。
读书是一种创新精神。读书是创新的起步,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把书本上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维和智慧,这本身就是一种再加工,书本上的知识只是原材料,大脑是加工厂,我们的思考是加工器,最后所获得的成果就是我们的智慧和能力的提高,而这个过程就是创新。
读书是一种坚韧精神。读书可以考验意志,当我们面临着种种现实压力的情况下,还能够心无旁骛的、系统的、完整的去读上几本书,着实不易,这需要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特别是理论性比较强的书,要想读懂、读通、读熟、读精,不经过艰辛、刻苦的努力更是不可能真正走进原著的精神世界。读书还是一种守望。守望的是一种文化精神。这种守望,使我们庸常的生活具有了一种价值,使我们沉湎在物质与欲望中的人性和精神具有了一种尊严,是我们对于人类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一种坚持。
读书可以启迪智慧
众皆周知,管理学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集师生发展的支持者、教学工作的服务者、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德育工作的建设者、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内外关系的协调者等多重角色于一身,要想当好这些角色仅靠经验的积累和学校行政能力的历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教育思想,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深邃的办学睿智——而这些只能通过读书来获取。
读以致用,举一反三。比如当学校就学生的头发统一规定长度,每天都派教师去检查落实,而学生又不是那么听话,总与规定作对,这个时候你也许会感觉总也管不过来。如果你是一个爱读书的校长,也许你早就从美国的教育家杜威的著作里得到启示: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就强调了一种新的教育与思维的观念,要求我们遇到阻碍时应该反省一下,想想这么多的规定都是合理的吗?这样做是否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这是对儿童的成长负责,还是只是追求一种权威人格者感观上的愉悦呢?我们知道,对于一些人来说,整齐划一是一种美;可是整齐划一对于一个个有生命的儿童来说却是一种成长的灾难。
带头示范,榜样效应。设想,如果你是一个热爱读书的校长,在你的亲历亲为的榜样示范下,很快你就会发现在你的周围聚集着一批爱好读书、爱好思考的教师与学生,于是你可以通过举办读书交流讨论活动,把这种活动的影响扩大到办学特色上来。也许学校没有钱把专家请进来指导,也没有钱请最优秀的教师来任教,但是如果你喜欢阅读,并且能够带动大家阅读,我们的二、三流的教师也会成长为一流的教师,我们的学生会因为打开了一本有价值的书,而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一本好书只需要十几元或者二十几元,但是给你的知识与智慧却可能是终身受益的。设想一所学校的校长如果是一个麻将迷,那么不用问这个学校的教师差不多也是麻将迷;与此类似,校长有书卷气,这样的学校的校风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绝对不是个人的私事,也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你的后面是广大的教师热切的盼望和目光。
以读带研,做名校长。一个校长应该有所追求,这个追求不一定是当更大的官,而是要有一种理想去当名校长、教育家。而当名校长、教育家就一定要学会阅读,学会思考,而且需要笔耕不辍,文思如涌,甚至著作等身,就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每日读写不断,思考不断。以读带写,也以写带读,同时带着思考去读去写。校长读书与教师及学生读书的不同意义,就在于此。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最贴近教师与学生的活榜样。校长本人读过多少东西也许并不是最为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校长以自身的阅读行为给教师作出了榜样,热爱读书活动,使他们的生活总有新的追求,业余生活也是充实的。当教师也不会当得那么枯燥无味了。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加大,读书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负担;对于事务繁忙的校长们来说,读书自然也将成他们为自己“减负”的对象。
诚然,作为一名中小学校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处理繁冗琐碎的事务,与此同时还要去打理方方面面的关系,当校长的确很忙、很辛苦!但这却并不能成为不读书的理由。你当校长忙,那么魏书生、于漪这些人不但一直教主课,校长也当得很有成就,名满全国,他们不忙?他们不仅读书,而且还写作!因此,笔者以为校长不读书,原因不在于“忙”,而在于没有读书的自觉意识和习惯。
于是,我想套用一句网络语言,奉劝那些不读书的校长:校长不读书,后果很严重。(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