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期刊主编性情多样,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作家、评论家主编,各级文联、作协所属期刊的主编多属于这个类型;另一种是不写作但鉴赏力很高的职业编辑家,此类主编多在出版社所属期刊。
第一类主编在文坛有深广人脉,有可能在短期内提升一本杂志的圈内影响力。后一种主编多是马拉松选手,他们善于和时间结盟,在持续的浸润中赋予刊物某种气质和长久的生命力。
2015年接手《星火》时,我心怀对职业编辑的崇敬,希望能当个不辱使命的作家型主编。虽然之前曾在党报和青年期刊当过多年编辑记者,但自知欠缺职业编辑家的涵养和耐力。
自2015年夏至2017年底,我把在鲁迅文学院读书和各种笔会认识的全部名家的口袋都搜刮一遍后,发现仅靠个人情谊远对付不了版面的饥渴。
《星火》毕竟是一本普通省刊,又缺少高稿酬的后天弥补,人家凭什么把好小说给你呢?不管是友情还是同情,透支一次后就不再有第二次。
难道只能做所有光荣不过是让杂志死得更慢些的终结者?
不甘心当终结者,就只能把墙也看作门了。
杂志没名气,也就没有偶像包袱,没偶像包袱,就可以放开手脚趟路。这个认知得到省文联领导支持后,我从“没有”中挖出一笔重要财富。
杂志社所在地远离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办刊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正因为远离中心,我们这个省的生态环境全国数一数二。如果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笔会和新媒体素材资源,就能从劣势中找出第二种财富。
作为主编,我缺少职业编辑家的专一,但有过媒体、企业、文学创作等多种职业的历练,又深爱影视、音乐和户外行走。用跨界的思维重构文学期刊的功能,不僅可以拓展纯文学边界,还可能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2018年夏天后,我们通过创建读者驿站找到自己的文学社群,在社群里营造《星火》风格的文学生活,又通过文学生活孵化出短视频等新媒体作品。然后,根据读者需求和自身资源的实际,确认了以原浆散文为主打的内容特色。稿源和社会影响力等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对于建星火驿站,外界有各种不同视角的解读,其本质十分简单:通过品牌分享,把五六个人(杂志社在岗人数)的《星火》变成五六千乃至更多人的《星火》。
星火驿站有各种制度与理念,最关键的是一句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难的话:以文艺的方式做文艺的事。
《星火》的文学生活由各种创意活动来呈现,其本质是构建略高于日常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不仅属于在《星火》上发作品的作家,更属于它的读者,以及各行各业对文学尚存好奇的泛文学爱好者。
在一次有关本省纯文学期刊的现状的采访中,《江西日报》一位资深记者欣喜地表示:《星火》近年走的新路为其他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她对未来的可持续性心存隐忧:这种模式能否长期延续下去?
她眼神里的问号让我想起前不久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旅行:为了拍到更好的照片,我远离采风团在无人的沙山上留下一长串孤单的脚印。
我知道风沙迟早会掩盖它。我也知道,那天拍下的美图会记得,曾有人趔趔趄趄地来过这里。
2020年11月11日
第一类主编在文坛有深广人脉,有可能在短期内提升一本杂志的圈内影响力。后一种主编多是马拉松选手,他们善于和时间结盟,在持续的浸润中赋予刊物某种气质和长久的生命力。
2015年接手《星火》时,我心怀对职业编辑的崇敬,希望能当个不辱使命的作家型主编。虽然之前曾在党报和青年期刊当过多年编辑记者,但自知欠缺职业编辑家的涵养和耐力。
自2015年夏至2017年底,我把在鲁迅文学院读书和各种笔会认识的全部名家的口袋都搜刮一遍后,发现仅靠个人情谊远对付不了版面的饥渴。
《星火》毕竟是一本普通省刊,又缺少高稿酬的后天弥补,人家凭什么把好小说给你呢?不管是友情还是同情,透支一次后就不再有第二次。
难道只能做所有光荣不过是让杂志死得更慢些的终结者?
不甘心当终结者,就只能把墙也看作门了。
杂志没名气,也就没有偶像包袱,没偶像包袱,就可以放开手脚趟路。这个认知得到省文联领导支持后,我从“没有”中挖出一笔重要财富。
杂志社所在地远离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办刊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正因为远离中心,我们这个省的生态环境全国数一数二。如果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笔会和新媒体素材资源,就能从劣势中找出第二种财富。
作为主编,我缺少职业编辑家的专一,但有过媒体、企业、文学创作等多种职业的历练,又深爱影视、音乐和户外行走。用跨界的思维重构文学期刊的功能,不僅可以拓展纯文学边界,还可能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2018年夏天后,我们通过创建读者驿站找到自己的文学社群,在社群里营造《星火》风格的文学生活,又通过文学生活孵化出短视频等新媒体作品。然后,根据读者需求和自身资源的实际,确认了以原浆散文为主打的内容特色。稿源和社会影响力等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对于建星火驿站,外界有各种不同视角的解读,其本质十分简单:通过品牌分享,把五六个人(杂志社在岗人数)的《星火》变成五六千乃至更多人的《星火》。
星火驿站有各种制度与理念,最关键的是一句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难的话:以文艺的方式做文艺的事。
《星火》的文学生活由各种创意活动来呈现,其本质是构建略高于日常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不仅属于在《星火》上发作品的作家,更属于它的读者,以及各行各业对文学尚存好奇的泛文学爱好者。
在一次有关本省纯文学期刊的现状的采访中,《江西日报》一位资深记者欣喜地表示:《星火》近年走的新路为其他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她对未来的可持续性心存隐忧:这种模式能否长期延续下去?
她眼神里的问号让我想起前不久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旅行:为了拍到更好的照片,我远离采风团在无人的沙山上留下一长串孤单的脚印。
我知道风沙迟早会掩盖它。我也知道,那天拍下的美图会记得,曾有人趔趔趄趄地来过这里。
2020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