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用能力是口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语用能力培养滞后的现象。本文就教学中出现的各种语用失误进行分析,并结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提出促进学生语用能力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用能力;语用失误;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118-02
一、前言
近年来,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的客观形势使教育界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视。各高校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口语教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涵盖了口语测试,且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学生的口语水平在普遍提高。但是要在深度上推动口语教学,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学生语用能力滞后的现象进行分析,并结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将语言能力定义为理想的语言使用者的内在化的(internalized)语言知识,或称内存语法。外语教学中一般认为,语言能力是指语音,语法,词汇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理解和造出正确句子和话语的能力。但是对交际能力的解释却不尽相同。目前影响最大的模式之一是卡纳尔(canale)和斯温(swain)的模式。他们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一)语言能力,指正确理解和表达话语(utterance)和句子意义所需的语音,语法,句法,词汇等语言知识体系;(二)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s)能力,指语言使用的规则,即在人际交往中合理理解和使用话语的能力;(三)语篇(discourse)能力,指在超句子水平面上理解和组织各种句子构成语篇的能力;(四)语言策略(strategic)能力,指说话者在遇到交际困难时运用的一套系统的技巧,用于补救交际中因缺乏应有的能力所导致的交际中断。后面三种能力均与语言使用有关,统称为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
三、语用失误分析
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英国语言学家JennyThomas(1983)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他把语用失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语用语言失误是语言本身引起的语用失误,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表达不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误用英语的表达式;其二是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受语言负迁移的影响,按母语的语意和结构套用英语;社交语用失误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该类失误与谈话双方的身份、熟悉程度、语域等有关。下面分别就两种语用失误举一些实例加以分析。
(一)常见的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
例一:违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比如在应答"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时说"Never mind."或者"It doesn't matter."在汉语中,人们对感谢的应答通常是"不客气"、"不用谢",它们相应的英语表达应该是"Don't mention it."或者"You are welcome."。而"Never mind."和"It doesn't matter."经常用来回复对方表示的道歉。
例二:不能根据语境识别话语中包含的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例如有人问:" May I know your name?"答曰:"Yes, you can." 问话的人是希望对方告知名字,但回答的人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了对方的话。又如,在公交车站有人问你:"Can you tell me what time it is?"这样的疑问句事实上并不是发问人对你是否能告诉他时间这一能力的疑问,而是发问人想要以言成事,要求你告知时间。正确的理解语句不仅要通过掌握语法来了解字面意义,更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语句所隐含的交际目的。
例三:混淆相同的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语用意义。有些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相同的语言意义,但在两种语言中的语用意义却是不同的。例如你想让一位外国朋友帮我们照张相片,并简单地告诉他如何操作,最后在照相之前他为了确认一下,问道:"Shall I just push this button?" 你答道:"Of course."。这个回答让他听来是令人不愉快的。在汉语中的"当然"的确在语言意义上等同于"Of course", 但二者在语用意义上却有差别。你本想用"Of course"来表达很肯定的语气,但却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误解,在这种语境下使用这一表达在英语为母语的人听来是一种讽刺或对其智力的怀疑。合适的表达不妨是"Exactly","Yes",或者"Certainly"。
(二)常见的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
例一:一位中国人见到老外朋友,亲切地招呼:"Hello, John! Have you ever eaten?"
这是中文母语在英语交际中的负迁移现象,是中西方问候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日常交际中,人们由于对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缺乏了解,往往会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如见面打招呼时的"你吃了吗?"、"你去哪儿?",告别时的"请慢走",用餐中的"请"、"多吃点",演说结束时的"请多提宝贵意见"等等,是典型的具有汉文化色彩的表达方式。如果不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套用中国人的这些表达方式,对一个外国人说 "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Please walk slowly.","Please eat more.",那么外国人必然会觉得莫名其妙。根据西方人观点,待人热情,宴中劝食,有勉强对方、妨碍对方个人自由之嫌。
例二:忽视两种语言的称呼差异。上课了,外教Grant走进教室,学生热情问候外教:"Good afternoon, Teacher Grant."在英语里一般不把职业作为称呼语,Teacher可用Mr.,Mrs.,Miss等代替,或者直接称呼为sir或madam
例三:对恭维或赞美不恰当的应答。当一位同学赞扬另一位同学考试成绩优秀时,被称赞同学谦虚地回答道,"Just so-so. 1 feel ashamed." 教师重复了他的话语"Ashamed?",该同学立刻解释: 我想说的是"马马虎虎。惭愧惭愧 ".事实上,西方人更愿意对别人赞美自己,而中国人却极少这样做,否则会被认为是在夸耀,不够谦虚。中国人对于西方人频繁的使用赞美之辞常会感到不习惯。无论对方是赞美自己或自己的亲朋,中国人的应答通常是谦虚的否定:"哪里,哪里,过奖了。"而对于西方人来讲这样的否定会令他们觉得难堪,似乎他们在说谎话或者他们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因而产生不快的情绪。西方人对别人的恭维和赞美通常会愉快地接受说"Thank you."或"Really? I am glad that you think so."
四、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对策
(一)采用真实的语料
口语课要尽量避免"重输出、轻输入"。教学材料要力图取材广泛,语言规范,又要切实体现社会性、真实性、可说性。我国目前适合口语课需要的教材着实难言充足,且大多存在形式单调,议题较陈旧或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为突出信息输入形式的多样性和真实性,我们选用了CNN 的部分电视访谈节目录像,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语境,地道的语言,了解美国风土人情,克服"文化惊异"(Cultural Shock)。这些素材大多反映当前热点话题,同时在讨论中学生也加强了对英语文化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认识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在口语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创设情景,活跃创造思维。情景可以是生活情景,如到商场购物,商品选择,讨价还价;可以是体态情景,教师和学生运用面容、手势、姿态等非语言性表达体现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活跃创造思维;还可以是游戏情景,学生好奇、好乐、好胜、好玩,对游戏情有独钟,学生在玩玩、赛赛中强化英语技能,体现自我能力。 另外还可开辟"英语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可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又可引领学生努力做到学用结合,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形式要多样,如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歌唱比赛、英语故事比赛、英语辩论会等等。
(三)加强师资建设
在口语课堂上教师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语用表现对学生能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看来,教师的语用意识尚且薄弱,语用能力总体来讲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要做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者,有责任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事先进行引导,必要的话进行诠释。另外教师要合理、科学地安排课堂话语。
五、结语
一位具有较好英语素养的人说出的英语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得体的。因此要想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语用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相对滞后的现状有充分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语言表现,并积极采取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改善自己的语言面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D. A. 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Edward Arnold, 1972, 160 - 178.
[2]Chomsky Noam.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M]. the M.I.T press.
[3]Canale, M & Swain, M. Applied Linguistics [M].Academic Press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用能力;语用失误;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118-02
一、前言
近年来,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的客观形势使教育界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视。各高校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口语教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涵盖了口语测试,且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学生的口语水平在普遍提高。但是要在深度上推动口语教学,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学生语用能力滞后的现象进行分析,并结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将语言能力定义为理想的语言使用者的内在化的(internalized)语言知识,或称内存语法。外语教学中一般认为,语言能力是指语音,语法,词汇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理解和造出正确句子和话语的能力。但是对交际能力的解释却不尽相同。目前影响最大的模式之一是卡纳尔(canale)和斯温(swain)的模式。他们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一)语言能力,指正确理解和表达话语(utterance)和句子意义所需的语音,语法,句法,词汇等语言知识体系;(二)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s)能力,指语言使用的规则,即在人际交往中合理理解和使用话语的能力;(三)语篇(discourse)能力,指在超句子水平面上理解和组织各种句子构成语篇的能力;(四)语言策略(strategic)能力,指说话者在遇到交际困难时运用的一套系统的技巧,用于补救交际中因缺乏应有的能力所导致的交际中断。后面三种能力均与语言使用有关,统称为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
三、语用失误分析
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英国语言学家JennyThomas(1983)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他把语用失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语用语言失误是语言本身引起的语用失误,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表达不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误用英语的表达式;其二是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受语言负迁移的影响,按母语的语意和结构套用英语;社交语用失误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该类失误与谈话双方的身份、熟悉程度、语域等有关。下面分别就两种语用失误举一些实例加以分析。
(一)常见的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
例一:违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比如在应答"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时说"Never mind."或者"It doesn't matter."在汉语中,人们对感谢的应答通常是"不客气"、"不用谢",它们相应的英语表达应该是"Don't mention it."或者"You are welcome."。而"Never mind."和"It doesn't matter."经常用来回复对方表示的道歉。
例二:不能根据语境识别话语中包含的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例如有人问:" May I know your name?"答曰:"Yes, you can." 问话的人是希望对方告知名字,但回答的人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了对方的话。又如,在公交车站有人问你:"Can you tell me what time it is?"这样的疑问句事实上并不是发问人对你是否能告诉他时间这一能力的疑问,而是发问人想要以言成事,要求你告知时间。正确的理解语句不仅要通过掌握语法来了解字面意义,更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语句所隐含的交际目的。
例三:混淆相同的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语用意义。有些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相同的语言意义,但在两种语言中的语用意义却是不同的。例如你想让一位外国朋友帮我们照张相片,并简单地告诉他如何操作,最后在照相之前他为了确认一下,问道:"Shall I just push this button?" 你答道:"Of course."。这个回答让他听来是令人不愉快的。在汉语中的"当然"的确在语言意义上等同于"Of course", 但二者在语用意义上却有差别。你本想用"Of course"来表达很肯定的语气,但却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误解,在这种语境下使用这一表达在英语为母语的人听来是一种讽刺或对其智力的怀疑。合适的表达不妨是"Exactly","Yes",或者"Certainly"。
(二)常见的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
例一:一位中国人见到老外朋友,亲切地招呼:"Hello, John! Have you ever eaten?"
这是中文母语在英语交际中的负迁移现象,是中西方问候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日常交际中,人们由于对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缺乏了解,往往会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如见面打招呼时的"你吃了吗?"、"你去哪儿?",告别时的"请慢走",用餐中的"请"、"多吃点",演说结束时的"请多提宝贵意见"等等,是典型的具有汉文化色彩的表达方式。如果不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套用中国人的这些表达方式,对一个外国人说 "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Please walk slowly.","Please eat more.",那么外国人必然会觉得莫名其妙。根据西方人观点,待人热情,宴中劝食,有勉强对方、妨碍对方个人自由之嫌。
例二:忽视两种语言的称呼差异。上课了,外教Grant走进教室,学生热情问候外教:"Good afternoon, Teacher Grant."在英语里一般不把职业作为称呼语,Teacher可用Mr.,Mrs.,Miss等代替,或者直接称呼为sir或madam
例三:对恭维或赞美不恰当的应答。当一位同学赞扬另一位同学考试成绩优秀时,被称赞同学谦虚地回答道,"Just so-so. 1 feel ashamed." 教师重复了他的话语"Ashamed?",该同学立刻解释: 我想说的是"马马虎虎。惭愧惭愧 ".事实上,西方人更愿意对别人赞美自己,而中国人却极少这样做,否则会被认为是在夸耀,不够谦虚。中国人对于西方人频繁的使用赞美之辞常会感到不习惯。无论对方是赞美自己或自己的亲朋,中国人的应答通常是谦虚的否定:"哪里,哪里,过奖了。"而对于西方人来讲这样的否定会令他们觉得难堪,似乎他们在说谎话或者他们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因而产生不快的情绪。西方人对别人的恭维和赞美通常会愉快地接受说"Thank you."或"Really? I am glad that you think so."
四、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对策
(一)采用真实的语料
口语课要尽量避免"重输出、轻输入"。教学材料要力图取材广泛,语言规范,又要切实体现社会性、真实性、可说性。我国目前适合口语课需要的教材着实难言充足,且大多存在形式单调,议题较陈旧或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为突出信息输入形式的多样性和真实性,我们选用了CNN 的部分电视访谈节目录像,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语境,地道的语言,了解美国风土人情,克服"文化惊异"(Cultural Shock)。这些素材大多反映当前热点话题,同时在讨论中学生也加强了对英语文化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认识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在口语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创设情景,活跃创造思维。情景可以是生活情景,如到商场购物,商品选择,讨价还价;可以是体态情景,教师和学生运用面容、手势、姿态等非语言性表达体现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活跃创造思维;还可以是游戏情景,学生好奇、好乐、好胜、好玩,对游戏情有独钟,学生在玩玩、赛赛中强化英语技能,体现自我能力。 另外还可开辟"英语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可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又可引领学生努力做到学用结合,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形式要多样,如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歌唱比赛、英语故事比赛、英语辩论会等等。
(三)加强师资建设
在口语课堂上教师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语用表现对学生能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看来,教师的语用意识尚且薄弱,语用能力总体来讲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要做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者,有责任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事先进行引导,必要的话进行诠释。另外教师要合理、科学地安排课堂话语。
五、结语
一位具有较好英语素养的人说出的英语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得体的。因此要想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语用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相对滞后的现状有充分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语言表现,并积极采取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改善自己的语言面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D. A. 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Edward Arnold, 1972, 160 - 178.
[2]Chomsky Noam.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M]. the M.I.T press.
[3]Canale, M & Swain, M. Applied Linguistics [M].Academic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