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算不上特别漂亮,还是觉得自己很可爱;即使没有朋友在身边,也会做一些让自己愉快的事情;即使犯了错或遇到了挫折,还是会给自己机会尝试……
如何让宝宝开启“真心喜欢自己”的神奇之门,钥匙就在父母手里!
作为父母,对孩子最深刻的爱是什么呢?就是让孩子从心里接纳自己、爱自己,并成为他自己。孩子对自身力量的肯定和接纳又来源于何处呢?来自良好的亲子关系,来自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一次次地肯定孩子,就是在告诉孩子:“宝贝,你很可爱,你非常棒,妈妈很爱你!”这种良好的关系建立得越早,越牢固,对孩子的影响也越大!喜欢并接纳自己的孩子会更有安全感、更自尊、更自爱,对周围世界也会有更多的信任。
我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宝宝自述:当我还住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虽然我还什么都不懂,但我已经能够感受你们对我的爱了!妈妈喜悦又幸福,爸爸对我充满了期待,经常摸着妈妈的肚子跟我说话。这让我感觉到,有了爸爸妈妈的爱,世界真美好!
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很多父母就已经给宝宝听各种各样的故事和音乐了。殊不知,在孕期,妈妈的好心情就是给宝宝最好的礼物!孕妈妈的心情会通过神经系统刺激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激素又会通过脐带传递给胎儿。妈妈幸福愉悦的心情会传递给胎儿这样的欣喜: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我,他们在期待着我的到来,我是一个受欢迎的小生命!这是孩子喜欢自己的最初印象!
妈妈在怀孕时,可以多争取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这样孕育宝宝会更放松,心情更愉悦。比如,妈妈可以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放松身心,或者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躺好,闭上眼睛,冥想一下即将到来的小生命,让身心都做好迎接小生命的充分准备。准爸爸的参与对于提高准妈妈的幸福感特别有效,爸爸可以经常抚摸着妈妈的肚子,跟肚子里的胎宝宝说话:“宝贝,爸爸妈妈都好爱你!期待你的到来!有你,我们感觉好幸福!”
宝宝自述: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我感到很不适应,幸运的是,上天安排了爸爸妈妈来照顾我,趴在妈妈胸口、伏在爸爸肩头都让我感觉好温暖、好满足。有些事情会让我感觉不舒适。比如,饿了、渴了、热了、尿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能做的就是哇哇大哭。
爸爸妈妈会在第一时间赶来帮助我,虽然新手妈妈也不是一下能搞明白状况,没关系,他们关切的眼神、亲切的话语让我感觉到我很受重视,爸爸妈妈关注我、喜欢我。
很快地,敏感而细心的爸爸妈妈就能从哭声中判断我到底是哪里不舒服,并能很快帮我解决,直到我露出满意的表情。
0~1岁,父母对孩子细心的照顾与关注满足孩子各种需要,为孩子的信任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在婴儿降生的头一年,父母对婴儿的哭泣做出怎样多的反应都不过分。他们相信,对婴儿的哭泣快速做出安慰性应答是建立婴儿和养育者之间强有力纽带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发现,在降生后一年内,婴儿是不会被宠坏的,这表明父母应该安抚哭泣中的婴儿,而不是忽略他们。这一反应可以帮助婴儿发展出信任感以及建立起与养育者之间的安全依恋。
头3个月中,宝宝由于经常啼哭,不管什么原因,都需要父母把他们抱起来抚摸或轻轻摇晃。宝宝会获得这方面的经验,即当他不舒服时,这种不适能得到缓解,他们逐渐学会把经常照顾他们的成人的样子、气味、声音和感觉与获得安抚联系在一起。
此时父母除了敏感对待宝宝的需求,还需要主动陪伴,向他表达爱。比如,多花时间和他玩。当宝宝开始坐起来,小手能操作玩具,父母要多陪着孩子一起玩,和他说话,尤其要说宝宝正在关注的东西,比如:“这是小摇铃,宝宝摇一摇。”陪伴的时候,要全心全意,充满爱意。
宝宝自述:我刚来到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探索尝试,对于能拿到的一切东西我都要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只要不是特别危险的东西,希望爸爸妈妈都能支持我。
我把汤圆捏碎,是想试一试这个圆圆的东西是软的还是硬的;我掀翻了台灯是想看看它为什么能发出光,只是我还不能很好地控制我的手和我的力量;我把茶杯扔到地上是想看看不同的东西扔在地上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我把香蕉捏碎是因为我还没体验过捏它的时候它是那么滑滑的。
我做这些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有呵斥我,他们耐心地看着我,告诉我:“孩子,汤圆是软的。”“香蕉是滑滑的。”“茶杯是瓷的,所以容易摔碎。”……爸爸妈妈一次次地肯定我,帮助我,甚至创造各种条件让我尽情地探索。他们给我画笔,让我在墙壁上尽情地涂鸦;给我颜料,鼓励我涂出喜欢的东西;让我尽情玩水,等我玩完后,迅速帮我换下湿透的衣服;鼓励我自己吃饭,不在乎我总是弄得乱七八糟……
支持与肯定孩子的探索。一次次的探索和被肯定会让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衣服脏了可以洗,地面脏了可以擦,只有孩子的好奇心泯灭了就再也找不回来,所以请父母尽量创造条件,满足孩子探索的需要。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创设安全的探索环境。比如,孩子想自己吃饭,就准备好方便抓取的食物,准备好儿童餐桌和餐椅,在地板上铺上报纸等。比如,孩子想在地上爬,就收起一些危险的或者珍贵的东西,比如花瓶之类,让宝宝能够自由自在地探索。
宝宝自述:这个时期的我,开始发现有些东西是属于我自己的,比如我的衣服、玩具、车子等。意识到我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这让我非常高兴。我得捍卫我的权利,有小朋友想碰我的玩具或者我的车子,我会迅速跑过去,大喊一声:“这是我的!”我要让大家都知道我的东西是属于我的。 别的大人都会煞有其事地教育我:“小朋友,要分享嘛!”可是在我没有确定我的东西是属于我的之前,我怎么分享呢?
还是妈妈最了解我,从来不逼迫我分享,还跟爸爸、爷爷、奶奶都商量好了,不逼迫我分享东西。妈妈还给我一个整理箱,专门放我喜欢的东西,没有我的允许,大家都不动我的东西。
每次妈妈都会很确定地告诉我:“对,这些东西就是你的,你自己有权力决定是否分享。”每次妈妈用特别尊重的语气问我时,那种被尊重,能够自己做决定的感觉真好。其实我也没有那么小气,我也知道,分享是很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别的小朋友很认真地向我道谢时,我也觉得自己挺棒的。
宝贝在这个时期有了“我”“我的”的概念,把自己和客体世界分别开来,这是孩子的一大进步。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作为家长千万不要为了成人的面子强迫孩子分享。在这个时期,父母需要与家里人沟通,让家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孩子的必经阶段,是孩子的进步,在心里接纳孩子,不要给孩子贴上“不爱分享”的标签。此外,父母可以肯定地告诉孩子,孩子的玩具、衣服等属于孩子自己,孩子有权力决定是否分享。每次不妨以特别尊重的语气告诉孩子。父母还可以倡导孩子分享,但是不能给孩子施加压力,不必跟孩子提任何条件,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同时,请相信,如果父母能够为孩子做出分享的榜样,相信孩子一定能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
我有点特别,但我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
我有点敏感,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变化。
我是一个敏感的孩子,或许你们觉得无所谓的事情,而我的感受是非常强烈的。比如风吹的树叶哗哗响,我能感觉到这种声音,我的身体会有所反应,或许我会感到有些害怕,我会思考一下这是如何发出的声音。所以在我害怕的时候,我希望妈妈或者爸爸能轻柔地抱着我,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爸爸妈妈放松的、温柔的态度会让我明白这其实没什么。
正如宝宝描述的,每个孩子的感觉阈限也是不同的,有些孩子阈限要高一些,对周围事物的变化不是那么敏感,而有些孩子则非常敏感,感情也比较细腻,甚至对刮风这样的事情都会感到紧张。父母其实应该为宝宝感到骄傲,这样的宝宝感情非常细腻,会具有诗人般的情怀,会照顾别人的情绪和感受,所以会交到很多朋友,将来会很受欢迎呢。
我是慢热型的宝宝,请你等等我!
到了新的环境中,我不喜欢立刻去探索,而是习惯先观察,找到喜欢的东西,才开始和大家一起玩。妈妈了解我的这个特点,所以从来不会催促我,而是在旁边耐心地等待,用鼓励的、信任的眼光看着我。直到我觉得想出去探索了,妈妈会温柔地告诉我:“去玩吧,孩子,妈妈在这里看着你!”这样让我觉得很舒服。
而爸爸则没有这么耐心,每次带我出去,都会不停地催促我:“快点去玩吧,你看人家小朋友都在玩!”好像我不立刻出去玩就不如别的小朋友那么勇敢。每次,爸爸越是催促,我越是不想出去玩,所以总是匆匆回家,还要受到爸爸的一顿抱怨。
孩子天生有不同的气质特点,有的孩子天生比较自来熟,能迅速跟人打得火热,而有的孩子则需要观察一番,才能启动自己的探索程序。慢热是孩子天生的一种气质特点,跟是否勇敢没有关系。如果你的孩子是慢热型的,请你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等待他,或许等他热起来的时候,比谁玩得都开心!
宝宝自述:现在的我,不像小时候那么天天开心了,我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小情绪。除了喜悦、开心,很多时候我也会悲伤、愤怒,甚至大发脾气,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了,生气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我发脾气的样子肯定不可爱,也很担心这样爸爸妈妈就不喜欢我了,但是每次我发脾气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陪在我身边,告诉我:“你是不是生气了呀,生气了可以哭,也可以尖叫,或者深呼吸,表达出来就会好了。”
等我不生气了,爸爸妈妈会告诉我:“生气、悲伤、愤怒都是很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爸爸妈妈也会有,爸爸妈妈知道平和父母的孩子更快乐,所以我们也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情绪更好地表达出来,让情绪变成我们的好朋友!”
爸爸妈妈跟我一起努力,太棒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爸爸妈妈的眼神和语言让我觉得,高兴的我、生气的我、悲伤的我,都是可爱的。
宝宝很小就开始有各种情绪了,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复杂,比如生气、悲伤、嫉妒等,而且有些宝宝也是由于天生的气质原因,反应会非常强烈。当孩子情绪来临的时候,作为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他的情绪。父母切记,你的支持、平和的态度对孩子最重要,这会让孩子觉得生气是很自然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生气,在你生气的时候,会有妈妈陪在身边,这就让孩子觉得足够温暖,感觉自己被爱、被尊重、被接纳。
当然,允许孩子发脾气,接纳孩子的坏脾气不等于任由孩子发脾气。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不过表达情绪的行为却有好坏之分。孩子往往在生气或者遭受挫折的时候发脾气,推别的小朋友、扔玩具等,如果理解这些情绪的同时容忍这些行为,孩子会认为这样表达情绪、宣泄情绪是对的。他就无法学会控制情绪,而且在类似的情况下会继续使用这些不恰当的方式。所以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明白: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可是,你打人、扔玩具是不对的。打人伤害了别人,扔玩具会破坏东西。父母可以让孩子想一想,什么样的发泄方式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也不破坏东西。可以用语言讲出来,可以画画,可以想象自己的头上在冒烟,引导启发孩子想出属于自己的释放情绪的办法来。
总有爸爸妈妈的支持
宝宝自述:随着我的年龄越来越大,我想尝试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可是在尝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支持我、帮助我,完成我喜欢的事情,这样我也会越来越勇敢。
那天,我和姐姐一起在小区广场玩耍,看到姐姐能从花坛上跳下来,我很羡慕,我多么想试一试啊。妈妈看出我的想法,也看出我有点害怕,妈妈伸出一个指头给我,妈妈的手指传递给我的是勇气。我成功地跳下来,我很高兴。第二次,我就自己独立完成了这个动作!你知道吗?当跳下来的那一瞬间,我跟跳水运动员一样骄傲! 随着孩子探索范围越来越大,尝试的事情越来越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鼓励孩子再试一次。比如,孩子滑滑梯时磕到了,父母要问问孩子为什么磕到了,如果发现孩子是跪着滑的,可以告诉孩子这样滑是危险的,坐着扶好了就一定没问题,并鼓励孩子再试一次。当战胜的困难越来越多时,孩子也就越来越有勇气,越来越自信!
总有爸爸妈妈的陪伴
宝宝自述:你们愿意花时间陪伴我,会让我觉得我是可爱的。重要的,我会更喜欢自己。我特别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哪怕再忙,你们都愿意花时间陪伴我。和妈妈一起藏猫猫,骑在爸爸脖子上表演,和爸爸一起疯跑,都让我乐此不疲。陪我玩耍的时候,你们不看电视、不看手机,全身心地在关注着我,我知道这是属于“我的时间。”只要我开心,陪伴我做什么你们都愿意。你们的陪伴让我感觉到我是重要的、幸福的,你们喜欢我、爱我,所以你们不在家的时候,我从不哭闹,因为我已经建立了一种信任:爸爸妈妈都爱我,我没什么好担心的。
很多上班的父母会担心,每天上班陪孩子的时间少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呢?对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因素是陪伴的质量,而不是绝对时间。如果你一边陪着孩子,一边看手机,这样的陪伴再多也不能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相反,还会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你并不重要!哪怕你每天陪伴孩子只有2个小时,这2个小时你在全身心地关注他,了解他的需要和他的情感,并及时正确地做出回应,那么孩子就能感觉到爸爸妈妈喜欢我、爱我,这个世界是可信任的。
宝宝自述:我接触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多,发现不像在家里那样自由了,各种规则越来越多,比如滑滑梯要排队,不健康的零食不能买,公共场合的东西也不能拿等。这些都让我感觉不舒服。
我不知道这些规则是不是确定的,于是,每次我都试图打破这些规则。比如,上次去超市,我特别想买小朋友吃的那种零食,上次看到别人吃我已经很眼馋了,这次可不能放过……但妈妈坚决不让我买,她抱着我,告诉我:“孩子,我知道你有点难过,难过你可以哭一会儿,妈妈也可以抱着你,可是这种零食妈妈不会买的。不能破坏我们定好的规矩。”
任我怎么哭,妈妈都很坚持原则,但是妈妈一直都在耐心地陪伴我。我哭的时候,妈妈也很温柔。我开始明白,很多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我还知道,即使我犯错或者提不合理的要求,妈妈还是爱我的。
尊重孩子,帮他遵守规则。让孩子遵守规则,首先需要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可以理解孩子,说:“哦!你特别想吃这种零食呀!”“哦,妈妈理解,你觉得小朋友都吃了,你也特别想吃!”不过,好习惯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研究发现,比起新建立一个习惯来,那些曾经建立,之后又被父母“放松”的习惯则更难恢复。由此看来,父母对原则的坚持,才会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有法可依”。因此,不管是家庭的规则还是外面的社会规则,必须让孩子一开始就遵守,不能反复,因为哭闹就放弃规则,这样孩子会一次次地尝试哭闹的方法,规则就永远建立不起来。当孩子反抗规则的时候,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温和而坚定地对孩子重复规则,重复就是一种力量。
父母更要爱自己,接纳自己,给孩子做榜样
每一个父母都不是圣人,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也会犯错误,面对自己的错误,什么样的态度更好呢?首先要接纳自己,接纳自己不是一个完人,接纳了自己才不会因犯错误而内疚和焦虑,也才有了改正错误,提升自己的勇气。比如,如果你因为孩子撒了饭而训斥了孩子,可以坦诚地抱着孩子说:“对不起,孩子,妈妈刚才没忍住对你发火了!让你感到很伤心、很委屈,或许妈妈应该提前在地上铺上报纸,就不用担心了。妈妈会犯错,也会改正错误,做个好妈妈!”
父母对孩子应该是无条件接纳的,不管孩子是不是爱哭、是不是爱发脾气、是不是敏感,孩子是什么样的,不妨去接纳他本来的样子。如果你经常无法容忍孩子的一些方面,比如胆小、敏感、发脾气、不好好吃饭,而且经常在这些方面无法控制自己对他发脾气,传递给孩子不接纳的信号,那么,你就尝试一下这样的方式跟孩子交流,“孩子,不管你是不是敏感、爱发脾气,妈妈都会很爱你!”只有孩子感觉到被你充分接纳了,孩子才能喜欢自己、爱自己。
如何让宝宝开启“真心喜欢自己”的神奇之门,钥匙就在父母手里!
作为父母,对孩子最深刻的爱是什么呢?就是让孩子从心里接纳自己、爱自己,并成为他自己。孩子对自身力量的肯定和接纳又来源于何处呢?来自良好的亲子关系,来自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一次次地肯定孩子,就是在告诉孩子:“宝贝,你很可爱,你非常棒,妈妈很爱你!”这种良好的关系建立得越早,越牢固,对孩子的影响也越大!喜欢并接纳自己的孩子会更有安全感、更自尊、更自爱,对周围世界也会有更多的信任。
胎儿期
我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宝宝自述:当我还住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虽然我还什么都不懂,但我已经能够感受你们对我的爱了!妈妈喜悦又幸福,爸爸对我充满了期待,经常摸着妈妈的肚子跟我说话。这让我感觉到,有了爸爸妈妈的爱,世界真美好!
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很多父母就已经给宝宝听各种各样的故事和音乐了。殊不知,在孕期,妈妈的好心情就是给宝宝最好的礼物!孕妈妈的心情会通过神经系统刺激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激素又会通过脐带传递给胎儿。妈妈幸福愉悦的心情会传递给胎儿这样的欣喜: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我,他们在期待着我的到来,我是一个受欢迎的小生命!这是孩子喜欢自己的最初印象!
妈妈在怀孕时,可以多争取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这样孕育宝宝会更放松,心情更愉悦。比如,妈妈可以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放松身心,或者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躺好,闭上眼睛,冥想一下即将到来的小生命,让身心都做好迎接小生命的充分准备。准爸爸的参与对于提高准妈妈的幸福感特别有效,爸爸可以经常抚摸着妈妈的肚子,跟肚子里的胎宝宝说话:“宝贝,爸爸妈妈都好爱你!期待你的到来!有你,我们感觉好幸福!”
0~1岁 我的哭声有人懂
宝宝自述: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我感到很不适应,幸运的是,上天安排了爸爸妈妈来照顾我,趴在妈妈胸口、伏在爸爸肩头都让我感觉好温暖、好满足。有些事情会让我感觉不舒适。比如,饿了、渴了、热了、尿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能做的就是哇哇大哭。
爸爸妈妈会在第一时间赶来帮助我,虽然新手妈妈也不是一下能搞明白状况,没关系,他们关切的眼神、亲切的话语让我感觉到我很受重视,爸爸妈妈关注我、喜欢我。
很快地,敏感而细心的爸爸妈妈就能从哭声中判断我到底是哪里不舒服,并能很快帮我解决,直到我露出满意的表情。
0~1岁,父母对孩子细心的照顾与关注满足孩子各种需要,为孩子的信任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在婴儿降生的头一年,父母对婴儿的哭泣做出怎样多的反应都不过分。他们相信,对婴儿的哭泣快速做出安慰性应答是建立婴儿和养育者之间强有力纽带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发现,在降生后一年内,婴儿是不会被宠坏的,这表明父母应该安抚哭泣中的婴儿,而不是忽略他们。这一反应可以帮助婴儿发展出信任感以及建立起与养育者之间的安全依恋。
头3个月中,宝宝由于经常啼哭,不管什么原因,都需要父母把他们抱起来抚摸或轻轻摇晃。宝宝会获得这方面的经验,即当他不舒服时,这种不适能得到缓解,他们逐渐学会把经常照顾他们的成人的样子、气味、声音和感觉与获得安抚联系在一起。
此时父母除了敏感对待宝宝的需求,还需要主动陪伴,向他表达爱。比如,多花时间和他玩。当宝宝开始坐起来,小手能操作玩具,父母要多陪着孩子一起玩,和他说话,尤其要说宝宝正在关注的东西,比如:“这是小摇铃,宝宝摇一摇。”陪伴的时候,要全心全意,充满爱意。
1~2岁 我的各种探索被支持
宝宝自述:我刚来到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探索尝试,对于能拿到的一切东西我都要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只要不是特别危险的东西,希望爸爸妈妈都能支持我。
我把汤圆捏碎,是想试一试这个圆圆的东西是软的还是硬的;我掀翻了台灯是想看看它为什么能发出光,只是我还不能很好地控制我的手和我的力量;我把茶杯扔到地上是想看看不同的东西扔在地上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我把香蕉捏碎是因为我还没体验过捏它的时候它是那么滑滑的。
我做这些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有呵斥我,他们耐心地看着我,告诉我:“孩子,汤圆是软的。”“香蕉是滑滑的。”“茶杯是瓷的,所以容易摔碎。”……爸爸妈妈一次次地肯定我,帮助我,甚至创造各种条件让我尽情地探索。他们给我画笔,让我在墙壁上尽情地涂鸦;给我颜料,鼓励我涂出喜欢的东西;让我尽情玩水,等我玩完后,迅速帮我换下湿透的衣服;鼓励我自己吃饭,不在乎我总是弄得乱七八糟……
支持与肯定孩子的探索。一次次的探索和被肯定会让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衣服脏了可以洗,地面脏了可以擦,只有孩子的好奇心泯灭了就再也找不回来,所以请父母尽量创造条件,满足孩子探索的需要。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创设安全的探索环境。比如,孩子想自己吃饭,就准备好方便抓取的食物,准备好儿童餐桌和餐椅,在地板上铺上报纸等。比如,孩子想在地上爬,就收起一些危险的或者珍贵的东西,比如花瓶之类,让宝宝能够自由自在地探索。
2~3岁 不分享也是受尊重的
宝宝自述:这个时期的我,开始发现有些东西是属于我自己的,比如我的衣服、玩具、车子等。意识到我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这让我非常高兴。我得捍卫我的权利,有小朋友想碰我的玩具或者我的车子,我会迅速跑过去,大喊一声:“这是我的!”我要让大家都知道我的东西是属于我的。 别的大人都会煞有其事地教育我:“小朋友,要分享嘛!”可是在我没有确定我的东西是属于我的之前,我怎么分享呢?
还是妈妈最了解我,从来不逼迫我分享,还跟爸爸、爷爷、奶奶都商量好了,不逼迫我分享东西。妈妈还给我一个整理箱,专门放我喜欢的东西,没有我的允许,大家都不动我的东西。
每次妈妈都会很确定地告诉我:“对,这些东西就是你的,你自己有权力决定是否分享。”每次妈妈用特别尊重的语气问我时,那种被尊重,能够自己做决定的感觉真好。其实我也没有那么小气,我也知道,分享是很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别的小朋友很认真地向我道谢时,我也觉得自己挺棒的。
宝贝在这个时期有了“我”“我的”的概念,把自己和客体世界分别开来,这是孩子的一大进步。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作为家长千万不要为了成人的面子强迫孩子分享。在这个时期,父母需要与家里人沟通,让家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孩子的必经阶段,是孩子的进步,在心里接纳孩子,不要给孩子贴上“不爱分享”的标签。此外,父母可以肯定地告诉孩子,孩子的玩具、衣服等属于孩子自己,孩子有权力决定是否分享。每次不妨以特别尊重的语气告诉孩子。父母还可以倡导孩子分享,但是不能给孩子施加压力,不必跟孩子提任何条件,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同时,请相信,如果父母能够为孩子做出分享的榜样,相信孩子一定能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
我有点特别,但我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
我有点敏感,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变化。
我是一个敏感的孩子,或许你们觉得无所谓的事情,而我的感受是非常强烈的。比如风吹的树叶哗哗响,我能感觉到这种声音,我的身体会有所反应,或许我会感到有些害怕,我会思考一下这是如何发出的声音。所以在我害怕的时候,我希望妈妈或者爸爸能轻柔地抱着我,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爸爸妈妈放松的、温柔的态度会让我明白这其实没什么。
正如宝宝描述的,每个孩子的感觉阈限也是不同的,有些孩子阈限要高一些,对周围事物的变化不是那么敏感,而有些孩子则非常敏感,感情也比较细腻,甚至对刮风这样的事情都会感到紧张。父母其实应该为宝宝感到骄傲,这样的宝宝感情非常细腻,会具有诗人般的情怀,会照顾别人的情绪和感受,所以会交到很多朋友,将来会很受欢迎呢。
我是慢热型的宝宝,请你等等我!
到了新的环境中,我不喜欢立刻去探索,而是习惯先观察,找到喜欢的东西,才开始和大家一起玩。妈妈了解我的这个特点,所以从来不会催促我,而是在旁边耐心地等待,用鼓励的、信任的眼光看着我。直到我觉得想出去探索了,妈妈会温柔地告诉我:“去玩吧,孩子,妈妈在这里看着你!”这样让我觉得很舒服。
而爸爸则没有这么耐心,每次带我出去,都会不停地催促我:“快点去玩吧,你看人家小朋友都在玩!”好像我不立刻出去玩就不如别的小朋友那么勇敢。每次,爸爸越是催促,我越是不想出去玩,所以总是匆匆回家,还要受到爸爸的一顿抱怨。
孩子天生有不同的气质特点,有的孩子天生比较自来熟,能迅速跟人打得火热,而有的孩子则需要观察一番,才能启动自己的探索程序。慢热是孩子天生的一种气质特点,跟是否勇敢没有关系。如果你的孩子是慢热型的,请你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等待他,或许等他热起来的时候,比谁玩得都开心!
3~4 岁 坏情绪也能被接纳
宝宝自述:现在的我,不像小时候那么天天开心了,我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小情绪。除了喜悦、开心,很多时候我也会悲伤、愤怒,甚至大发脾气,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了,生气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我发脾气的样子肯定不可爱,也很担心这样爸爸妈妈就不喜欢我了,但是每次我发脾气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陪在我身边,告诉我:“你是不是生气了呀,生气了可以哭,也可以尖叫,或者深呼吸,表达出来就会好了。”
等我不生气了,爸爸妈妈会告诉我:“生气、悲伤、愤怒都是很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爸爸妈妈也会有,爸爸妈妈知道平和父母的孩子更快乐,所以我们也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情绪更好地表达出来,让情绪变成我们的好朋友!”
爸爸妈妈跟我一起努力,太棒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爸爸妈妈的眼神和语言让我觉得,高兴的我、生气的我、悲伤的我,都是可爱的。
宝宝很小就开始有各种情绪了,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复杂,比如生气、悲伤、嫉妒等,而且有些宝宝也是由于天生的气质原因,反应会非常强烈。当孩子情绪来临的时候,作为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他的情绪。父母切记,你的支持、平和的态度对孩子最重要,这会让孩子觉得生气是很自然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生气,在你生气的时候,会有妈妈陪在身边,这就让孩子觉得足够温暖,感觉自己被爱、被尊重、被接纳。
当然,允许孩子发脾气,接纳孩子的坏脾气不等于任由孩子发脾气。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不过表达情绪的行为却有好坏之分。孩子往往在生气或者遭受挫折的时候发脾气,推别的小朋友、扔玩具等,如果理解这些情绪的同时容忍这些行为,孩子会认为这样表达情绪、宣泄情绪是对的。他就无法学会控制情绪,而且在类似的情况下会继续使用这些不恰当的方式。所以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明白: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可是,你打人、扔玩具是不对的。打人伤害了别人,扔玩具会破坏东西。父母可以让孩子想一想,什么样的发泄方式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也不破坏东西。可以用语言讲出来,可以画画,可以想象自己的头上在冒烟,引导启发孩子想出属于自己的释放情绪的办法来。
4~5岁 需要时总有支持和陪伴
总有爸爸妈妈的支持
宝宝自述:随着我的年龄越来越大,我想尝试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可是在尝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支持我、帮助我,完成我喜欢的事情,这样我也会越来越勇敢。
那天,我和姐姐一起在小区广场玩耍,看到姐姐能从花坛上跳下来,我很羡慕,我多么想试一试啊。妈妈看出我的想法,也看出我有点害怕,妈妈伸出一个指头给我,妈妈的手指传递给我的是勇气。我成功地跳下来,我很高兴。第二次,我就自己独立完成了这个动作!你知道吗?当跳下来的那一瞬间,我跟跳水运动员一样骄傲! 随着孩子探索范围越来越大,尝试的事情越来越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鼓励孩子再试一次。比如,孩子滑滑梯时磕到了,父母要问问孩子为什么磕到了,如果发现孩子是跪着滑的,可以告诉孩子这样滑是危险的,坐着扶好了就一定没问题,并鼓励孩子再试一次。当战胜的困难越来越多时,孩子也就越来越有勇气,越来越自信!
总有爸爸妈妈的陪伴
宝宝自述:你们愿意花时间陪伴我,会让我觉得我是可爱的。重要的,我会更喜欢自己。我特别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哪怕再忙,你们都愿意花时间陪伴我。和妈妈一起藏猫猫,骑在爸爸脖子上表演,和爸爸一起疯跑,都让我乐此不疲。陪我玩耍的时候,你们不看电视、不看手机,全身心地在关注着我,我知道这是属于“我的时间。”只要我开心,陪伴我做什么你们都愿意。你们的陪伴让我感觉到我是重要的、幸福的,你们喜欢我、爱我,所以你们不在家的时候,我从不哭闹,因为我已经建立了一种信任:爸爸妈妈都爱我,我没什么好担心的。
很多上班的父母会担心,每天上班陪孩子的时间少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呢?对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因素是陪伴的质量,而不是绝对时间。如果你一边陪着孩子,一边看手机,这样的陪伴再多也不能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相反,还会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你并不重要!哪怕你每天陪伴孩子只有2个小时,这2个小时你在全身心地关注他,了解他的需要和他的情感,并及时正确地做出回应,那么孩子就能感觉到爸爸妈妈喜欢我、爱我,这个世界是可信任的。
5~6岁 犯错也会被接纳
宝宝自述:我接触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多,发现不像在家里那样自由了,各种规则越来越多,比如滑滑梯要排队,不健康的零食不能买,公共场合的东西也不能拿等。这些都让我感觉不舒服。
我不知道这些规则是不是确定的,于是,每次我都试图打破这些规则。比如,上次去超市,我特别想买小朋友吃的那种零食,上次看到别人吃我已经很眼馋了,这次可不能放过……但妈妈坚决不让我买,她抱着我,告诉我:“孩子,我知道你有点难过,难过你可以哭一会儿,妈妈也可以抱着你,可是这种零食妈妈不会买的。不能破坏我们定好的规矩。”
任我怎么哭,妈妈都很坚持原则,但是妈妈一直都在耐心地陪伴我。我哭的时候,妈妈也很温柔。我开始明白,很多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我还知道,即使我犯错或者提不合理的要求,妈妈还是爱我的。
尊重孩子,帮他遵守规则。让孩子遵守规则,首先需要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可以理解孩子,说:“哦!你特别想吃这种零食呀!”“哦,妈妈理解,你觉得小朋友都吃了,你也特别想吃!”不过,好习惯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研究发现,比起新建立一个习惯来,那些曾经建立,之后又被父母“放松”的习惯则更难恢复。由此看来,父母对原则的坚持,才会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有法可依”。因此,不管是家庭的规则还是外面的社会规则,必须让孩子一开始就遵守,不能反复,因为哭闹就放弃规则,这样孩子会一次次地尝试哭闹的方法,规则就永远建立不起来。当孩子反抗规则的时候,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温和而坚定地对孩子重复规则,重复就是一种力量。
父母更要爱自己,接纳自己,给孩子做榜样
每一个父母都不是圣人,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也会犯错误,面对自己的错误,什么样的态度更好呢?首先要接纳自己,接纳自己不是一个完人,接纳了自己才不会因犯错误而内疚和焦虑,也才有了改正错误,提升自己的勇气。比如,如果你因为孩子撒了饭而训斥了孩子,可以坦诚地抱着孩子说:“对不起,孩子,妈妈刚才没忍住对你发火了!让你感到很伤心、很委屈,或许妈妈应该提前在地上铺上报纸,就不用担心了。妈妈会犯错,也会改正错误,做个好妈妈!”
后记:
父母对孩子应该是无条件接纳的,不管孩子是不是爱哭、是不是爱发脾气、是不是敏感,孩子是什么样的,不妨去接纳他本来的样子。如果你经常无法容忍孩子的一些方面,比如胆小、敏感、发脾气、不好好吃饭,而且经常在这些方面无法控制自己对他发脾气,传递给孩子不接纳的信号,那么,你就尝试一下这样的方式跟孩子交流,“孩子,不管你是不是敏感、爱发脾气,妈妈都会很爱你!”只有孩子感觉到被你充分接纳了,孩子才能喜欢自己、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