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爱的内敛与释放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di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在候机厅等飞机的时候,无意中聽到了3位精英男士的对话。这里所说的精英男士,是指坐在头等舱的男士。
  其中一位爸爸说到了自己的孩子。他说,孩子从小到大,他都很少陪伴。直到孩子长到8岁的时候,一直都没有出过远门,也没有坐过飞机。有一天,他对孩子说,“宝贝,如果你能做到某件事,爸爸就带你坐飞机去北京。”没想到,他跟孩子说的一个约定,让孩子这么兴奋,开心地跟周遭的人诉说。忽然之间,孩子的变化也非常大。作为一位父亲,这么多年了,他都没有陪孩子玩过,真的很愧疚。当那位父亲谈到这件事的时候,能看到他的眼角是有几滴泪光的。
  对大多数中国父亲来说,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非常少,不能陪伴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因此,你能看到,在很多中国男人的身上,他们对孩子有一种强烈的愧疚感。而这种愧疚感,很多中国男人很少表达出来。因为对一些男人来说,表达情感是脆弱或懦弱的表现,所以,很多男人会把这种愧疚感深深地藏在心里。
  朱自清写过一篇跟父亲有关的散文《背影》,每次看到这篇文章,心中总不免有些感动。文中的父亲是非常忙碌的,他正在完成父亲的两个功能,分别是供养和护幼。有时,对孩子来说,一个父亲有力的背影就足够给到孩子很好的被爱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中国父亲对孩子的愧疚怎样补偿呢?一方面给予孩子物质上的补偿,过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另一方面,希望孩子在没有父亲的陪伴下,仍然能成长得很好。只要孩子成长的好,父亲心里的愧疚就可以相对减轻一点。
  这导致,父亲对孩子的成绩等各方面均有一个不合理的期待,至于孩子真实的样子,父亲是不愿意去看到的。因为看到孩子真实的样子,会发现,孩子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好,愧疚感加剧。当孩子没达到父亲的目标时,父亲又没办法处理内心愧疚的感觉,多半恼羞成怒,背后的原因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情绪——愧疚。
  有些孩子对父亲的角色是矛盾的,因为他们多半有一个奇异的经历:爸爸没来时,期待爸爸的到来。好不容易等到爸爸来了,前一秒还和颜悦色,后一秒就大发雷霆,情绪转变间没有任何的铺垫、理由和征兆。
  孩子不懂父亲的情绪,也很难做到理解父亲。更重要的是,父亲的缺失,无法完成他的功能,如传递规则感给孩子,传输在有序的环境下竞争的意识,无法给孩子做榜样。尤其是男孩子,他们第一个认同的榜样就是父亲。如果父亲是强大的,他们也会以此为榜样,做一个拥有男性气质的人。一旦父亲缺失,孩子找不到认同的对象,性格容易软弱。对女儿来说,父亲的缺失意味着,成年后的她可能一辈子都在寻找像强大的父亲,爱自己的父亲那样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恋父情节”。
  这种行为会表现为,如找年老的男人相处,做别人的小三。有些人做小三不是为了钱,名誉或地位,有时是为了完成童年未了的心愿,即做一个被父亲宠爱的小女孩。
  有的父亲虽然人在,但父亲的功能缺失。例如,有的家庭,妈妈强势,父亲软弱。父母关系不和谐,爸爸跟她关系很冷漠,有也跟没有一样。在这种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女生,他们会不知道如何跟陌生男人相处,或跟陌生男人相处的不好。也许,当他们跟陌生男人相处的时候,会不断地在内心发问,“他喜不喜欢我?是真心的喜欢还是假意的喜欢?他对我的好是真的吗?他会像我的爸爸那样冷漠的对待我吗?”女儿跟父亲的相处模式,会搬到女儿成年时期跟男性的相处中去。



  那么,怎样的父亲是成功的呢?我说的成功,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是说你成了千万富翁,亿万富豪就是成功的父亲。我说的成功的父亲,是指身上具备的某些特质。
  有部电影《后天》,里面有一个片段,讲到了父子之间的支持关系。哈尔教授的儿子山姆,不顾个人危险前往天灾侵袭中的纽约营救女友。在营救的过程中,自己也陷入了困境中。在被困的其他人都放弃希望时,儿子山姆一直坚信,父亲一定会去找他,把他救出去。因为他的父亲曾告诉过他,“我一定会去找你。”对此,他一点都没有怀疑过,而影片中的父亲也没有让孩子失望。
  为什么影片中的儿子对父亲那样信任?这源于在日常父子的互动中,他父亲就是一个非常支持他的人,这一点,儿子也感受到了。所以,在最后的灾难时刻,他对父亲会不会来找他,没有一丝的怀疑。
  我认为,支持孩子,是一个成功父亲的特质之一。我家孩子上学回来的时候,我每天都会问他们三句话。第一句话,你在学校怎么样?我希望,孩子能感受到,我对他的很多事情都是感兴趣的。第二句话,跟我分享一些你的事情吧。我想让他知道,爸爸是跟他在一起的。事实上,他还蛮喜欢跟我分享一些他的事情。第三句话,(在他没有想跟我分享的话后),我会问他,有什么需要爸爸做的吗?我想传递给他,爸爸永远在后面支持你。
  第二点则是规则感,这对孩子人生的影响,太重要了。我看过很多不健康的家庭:有的父亲是个酒鬼,有的父亲是个赌鬼。父亲本身没有规则感,他们怎样把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传递给孩子呢?遇到这样的父亲,孩子的情绪也是十分复杂的。
  一方面为拥有这样的父亲感到羞耻和不堪,甚至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感到自卑。另一方面,孩子又会认同父亲身上的无规则感。孩子没有规则感,他所有的一切也都是混乱的,内心混乱的世界,使其无法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
  第三则是幽默感,这里的幽默,主要是指父亲身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父亲,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严父形象:不苟言笑,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从不跟孩子开玩笑,让人看起来好像蛮酷酷的感觉。
  相比传统的父亲形象,有幽默感的父亲,更能被孩子接受。被幽默感的父亲陪伴,孩子的成长也更有趣些。美剧《成长的烦恼》,片中父亲是一位心理医生,他呈现出来的父亲形象是幽默、好玩,有时会瞒着妈妈跟孩子做一些小坏事,偶尔也会帮孩子打一下掩护。在这样的父亲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每一个都特别快乐。
其他文献
安全感对女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或许对很多女人来说,安全感几乎意味着一切。  云婕是两年前离婚的,可离婚前她已经“婚内单亲”了好几年,她抱着一丝丝残存的希望与反复出轨的老公缠斗了很久,最终人家把情人带上门来,云婕彻底崩溃,带着孩子离开了那个让她伤透心的家。  刚刚自己生活的时候,云婕其实很害怕,她不仅照着公安专家的意见在阳台上挂上男人的衣服做好伪装,还用土办法“看家护院”,每晚临睡前她都要在门口和窗户
期刊
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女性朋友在抱怨一段让她不满意的感情关系时,会用到“没有安全感”这种惯用话术。好像一谈恋爱,这些姑娘们就统统感染了安全感缺乏症。不但再也无法体会爱情的甜蜜美好,而且随着关系的不断深入,她们会越来越憔悴,越来越焦虑。  “他为什么不回信息?”“他是不是不爱我了?”“他是不是爱上别人了?”爱情让这些姑娘们变成了走钢索的人,每一步都疑神疑鬼、战战兢兢,一点风吹草动就能让她们的心跌进看不见
期刊
母亲因病去世的那年秋天阴雨连绵,少年丧母的痛楚尚在心头,而父亲却又突然离家出走,临走时只留下一封信,他在信里道出了一个惊天秘密——我不是他亲生的,而是母亲和别人所生。他说,这个家有母亲在,他竭力维持着一个男人的尊严,可是现在母亲没了,他也没有维持这个家的必要了,他走了,让我和姐姐好自为之。  14岁的我站在雨里,任雨水浇个透。姐跑出来拖我回去,我大喊:别管我,我是个见不得人的私生子!声嘶力竭中分不
期刊
亲爱的:  转眼一年了,老婆,你在天堂还好吗?  一直不敢去触碰心底的这个地方,总是希望你能够回来,每天看着路上熙熙攘攘的人,很多背影跟你特别相似,总有一种错觉,一会你就突然之间骑着我给你买的小毛驴出现在我面前。可惜,这些都是自己的幻觉,每个孤独的夜晚,当黑夜侵蚀着我的时候,脑袋里一幕幕我们在一起的场景在反反复复的播放,真的不肯去接受这样的现实,为什么这样的意外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车祸发生的瞬间
期刊
初次认识亲戚家的女子,母亲说你们平辈,我便礼貌地称姐。母亲忙说,小玉比你小!我望她素面似经风霜的苍老,不免心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她还不到20岁。小玉也一脸尴尬,喊声哥便走开去了。母亲望着她的背影,说这么大姑娘了,怎么也不知打扮,弄得跟个屯香媳妇似的。从此我记住了小玉,并私下里给她取了个绰号:屯香媳妇。同时对“屯香媳妇”这个新词颇感兴趣,遍问家中长辈,居然都说不出所以然来。  家乡衡水土语很耐人寻味
期刊
序言:  在孩子眼中,父親是高大的,稳重的,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当你有这样一个老爸时,周围的小伙伴都会对你投来羡慕的目光。对那时的你来说,父亲的肩膀能撑起一片天空,当他站在你身后时,一切困难就都不存在了。  三岁时,你喜欢被父亲抱着,感受他宽厚胸膛里的温暖。他喜欢拿蓄着胡渣的下巴蹭你的脸,看你一脸嫌弃的样子大笑。  五岁时,你喜欢拉着父亲的手走路,骑在他脖子上,和他在草坪里踢足球,他还总是故意输。 
期刊
前几天,女儿突然问我的一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我一直在琢磨这个让世世代代都要面对,让祖祖辈辈都要头疼,让男女老少都无法逃避的问题,那就是婆媳关系怎么相处才能和谐。  记得当时女儿正在看电视,我在看微信,突然她问我:“都说婆媳是天敌,那你和我奶奶吵过架没?”我当时惊了一下,把目光从手机撤离,瞅了一眼电视,发现她看的是一期调解婆媳矛盾的节目,我稍作回神,很认真地回答:“没有”,女儿追问:“那我
期刊
转眼父亲节就快来了,一想到“父亲”,我理智了许多,想到那个自我怀孕一年半来在我们周围打转转的那个男人对孩子来说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为这个男人不仅仅是孩子的大树,更是宝妈的心灵支柱,之所以我们母女可以肆意享受甜蜜的亲情,与这个男人家外奋斗家里手足无措有巨大关系,似乎要写点什么才说得过去,爸爸,对于一个生命竟然如此重要。  心理学视角下,内在父亲的形象与感觉决定了一个孩子作为成年人如何面对世界。
期刊
在路上  真真切切目睹了黄河在眼前奔流向前的壮美、亲历了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的险峻和苍凉、见识了新疆境内那条一年两度专供数十万牧畜浩浩荡荡往返转场的果子沟,也驻足于佛教艺术圣地的莫高窟、流连于广袤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深处的九曲十八湾、泛舟于神秘浩瀚碧波万顷的卡纳斯湖、骑旅于苍茫的沙漠,一路走来,我们曾两度翻越天山山脉,穿越火焰山,还有禾古木村,白桦林……我们品尝地道的兰州拉面、香酥的新疆烤全羊、甜得能粘
期刊
《东方女性》两期连续做母亲节和父亲节的专题栏目,约稿时太忙,只能笼统地将父母之爱一并谈一下。  《奇葩大会》马薇薇含泪说起父母,自述作为独生子女最困难的事情,是每天要在電话中表现出很快乐的样子和父母说话,“但有些时候真的不快乐,没有那么多的爱给他们,只想一个人待着”,“我可以有一天不给他们打电话,但我会非常内疚,因为我知道他们也只能待在家里看着他们并不爱看的电视。”  这个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除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