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yueh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明确教学目标,彰显实验教学价值、合理安排内容,扩展学生认知视野、应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高校
  一、 前言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并存的鲜明特征,作为实验类科学课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宽泛,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将其融入具体的技术实验活动当中,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效果。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更是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对该门课程教学方案的有效探索与全新尝试。对此,本文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之下,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做出如下探讨。
  二、 明确教学目标,彰显实验教学价值
  在高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教学任务,结合专业教学要求明确《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在夯实学生基础理论能力、提高学生实用技术掌握程度的基础上充分彰显实验教学价值。
  对此,在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概念、原理讲解的基础上,还需要为学生讲解实验室仪器设备、培养基配制方法、器皿灭菌方法等基本技术,指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加以设计并实施操作,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思路框架。同时,实验教学环节的安排应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总学时的75.00%以上,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内容。
  三、 合理安排内容,扩展学生认知视野
  在高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途径高效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为学生提供更为详尽且贴合现实生活的例子,达到拓展学生认知视野的效果。
  例如,高校教师可以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课时超过一半时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内容主要围绕植物组织培养,以此来打破课时、实验室条件限制,最大限度地彰显《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特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理解的同时,满足学生日后的就业需要。
  四、 应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高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程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应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良好优质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高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官认识。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无菌操作的方法”“愈伤组织和玻璃苗的形态种类”等知识点的课件、视频、图片等,以更为直观形象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促使高校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在“玻璃化苗”“畸形苗”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受到污染的瓶苗带到实验课堂当中,通过具体的实物接触引导学生正确区分细菌污染与真菌污染。
  此外,在高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变革,构建以实践为基础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自我探索、大胆尝试过程中对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
  五、 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程考核机制加以创新和完善,从多个层面考察高校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在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对此,在以书面笔答为考试形式的基础上,还需要将学生的实验活动纳入课程考核体系当中,笔试成绩与实验成绩所占比重分别为40%、60%。具体来说,实验考核应包括报告、操作、结果等环节,在不通知学生的前提条件之下,由任课教师为学生选取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相关的实验,对各个环节的评分标准做出明确说明,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六、 总结
  综上所述,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教学任务,结合专业教学要求明确《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彰显实验教学价值,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不断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同时,高校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感官认知、分析能力均有所强化与发展。此外,高校要逐步完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考核机制,从多个层面入手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做出全方位考察,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金晓霞,于丽杰,岳中辉,肖玮,朱宏.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2):111-112.
  [2]鄒利娟,杨敬天,罗明华.“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N].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02):91-94.
  [3]陈纪鹏,于恩厂,李生强,胡月清,却志群.高校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20):277-278.
  作者简介:
  王志刚,陕西省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每一个时机,充分指导学生展开朗读活动。在预读中能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在练读中能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在回读中能让学生升华情感认知。这些朗读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阶段,能让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 阅读教学;朗读;小学语文  美国阅读委员会在《成为阅读大国》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促使学生形成必备的知识体系,这样才
摘 要: 科技的发展为职业教育带来了良好契机,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把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训练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我针对“微课”在职业教育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借助“微课”这一教学模式,为职业教育培养更优秀的生力军。  关键词: 微课;职业教育;课堂教学  一、 微课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微课是伴随着网络生活和信息技术普及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更符合当代
Sony最近在业界首次开发出了使用1.48cm(0.7英寸)液晶板。尺寸只有标准BS纸大小、净重只有2.9kg的液晶投影机一VPL-CSI。该产品将于近期与国内用户见面。产品主要特征: 1.实现了业界最轻量、小型化的产品设计
摘 要: 知识软件化现在逐渐被引用到各个领域中,教育教学通过利用知识软件化将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够动态展示的特点将其用于机械工程设计的课堂上。机械工程设计专业是一门兼具理论和创新的课程,除了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创新力来对机械开发注入新鲜动力。知识软件化使知识有了崭新的存在方式,人类已有的知识不再只是被动地记录在书本中,等待人们去学习和应用,知识还可以凝聚成方便的工具,以专业化的视角给
摘 要: 从心理学视角下进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分析,能够促进社会更好地实现引导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识、认同以及最终内化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前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学阐释研究,最终目的应该要实现促进青少年实现价值观认同。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双重态度;心理学阐释  一、 引言  我国中共中央办
摘 要: 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未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诠释,而要正确理解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首先要理解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质,即高等教育管理并不是学校的一小部分,而是一个整体的管理系统,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只有对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有了充分而深入的了解之后,学校管理的质量才能得到切实地提高,基于此,文章从高等教育管理的三个主体:学生、教师及行
摘 要: 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们数学老师都选择了在数学课上多多使用学具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然而一年级的数学知识结构较为简单,一个简单的小棒就可以玩转一年级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变得既简单又直观,不管是简单的加减计算还是认识图形、还是分类与整理或者是找规律甚至认识钟表的时候都可以借助小棒来辅助我们的课堂。  关键词: 学具;小学一年级;小棒  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缺少生活经验,思
摘 要: “做学教合一”越来越多地在中职学校中推广开来,本文就“做学教合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实施、教学模式和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并结合“建筑制图”课程,提出了一些想法,积极实践“做学教合一”教学改革。  关键词: 做学教合一;教学改革;建筑制图  近几年来,在中职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多地提到“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做学教合一”源自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本文致力于探究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以此发挥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课堂的积极效用。  关键词: 阅读教育;情感;生活;想象  苏联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呼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的确,阅读可以积累好词佳句,可以陶冶情操品质,可以拓展知识储量。爱上阅读,定会受益匪浅。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从学
摘 要: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当今社会人才走势,对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此,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革的。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使得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在新时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极大地刺激着教育者的神经,促使其在社会发展的导向下,结合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来不断变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