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想国》是古希腊先哲柏拉图的代表作,成书于古希腊城邦奴隶制由盛转衰之际,认为王政或者贵族政治是理想政体,用善的理念构筑了一个理想之国。历经中世纪,时隔一千多年后,《君主论》在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大潮中诞生。该书作为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论证了在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当中,君主专制是完美的国家制度。柏拉图的贤人政体理论与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都主张由最高统治者统治国家,柏拉图称之为哲学王,马基雅维利称之为君主。但由于二者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受不同社会状况的影响以及主观认识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理想政体中最高统治者的认识同中有异。
关键词:理想政体;统治者;君主; 哲学王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说“从古至今,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一切政权,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他对于最高统治者统治下的政体定义鲜明,即君主制。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贤人政体是否能够简单归并到这两种政体呢?柏拉图生活的雅典时代奴隶贵族制度已经走向衰败,腐败贪污等诸多弊端暴露,绝对的民主反而成为正义之士的刽子手。同样,斯巴达政体过分尚武而少智,不断累计的私人财产和膨胀的贪欲之心使斯巴达政体退化为寡头政体,社会风气糜烂浪费,造成大批无业游民。而对于僭主政治,柏拉图认为是民主政体的自由放纵发展到彻底的无政府状态,贫富矛盾冲突尖锐,自称穷人保护者的人民领袖,借势打倒富人反对者,从而攫取国家权利,由保护者变为独裁者,奴役人民。可见柏拉图对于上述四种政体都予以摒弃。为构筑理想国度,他按照自己的政治哲学理念,提出了最好的政体王政或贵族政治——“如果是由统治者中的一个卓越的个人掌权便叫做王政,如果是由两个以上的统治者掌权便叫做贵族政治”。 哲学家是指“那些专心致志于每样东西的存在本身的人”“能把握永恒不变实物的人”。使“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二为一”。柏拉图所谓贤人政体的实质是,哲学家作为奴隶主贵族或者奴隶主贵族借哲学家辅佐的专制统治,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理论都有专制性质,只不过二者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对最高统治者称谓不同。
柏拉图的高明之处在于借用神的幌子,在他看来,只要习得善的理念,便没有不可知。这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各种文明尚未开化,一切哲学社会科学都处于探索阶段,人们对于某些自然现象习惯归并于超自然的因素,表现在作品当中,则体现了双重性,即将世俗性和神性相融合。将自己的理想意志强加于神性,来为世俗性服务;把未可知的认识归并入神性;把不平等的政治秩序看作是正义、自然理性的体现;用欺骗和蒙蔽手段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夸大神的万能和永善性,“神是善的原因,而不是一切事物之因”,而最高统治者一定程度上等价于神 , 自称“把真实看得高于一切”,但又说“虚假对于神明毫无用处,但对于凡人作为一种药物”,“国家的统治者,为了国家的利益,有理由用它来应付敌人,甚至应付公民”。
关于哲学王与君主的统治,二者都提及运用军队和依靠统治者的品行来巩固统治,但具体内容又有所不同。柏拉图认为,武士阶层是国家的第二等级,仅次于统治阶层而高于平民阶层,具有勇敢的品质,既要维护城邦内的秩序,又要抵御外辱。而马基雅维利也认为军队对于君主国是必须的,“任何一个君主国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那它就是不稳固的。所谓自己的军队就是由臣民、市民或者属民组成的军队”,更加强调军队的防卫和军事作用,对君主国内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几乎没有涉及。二者在最高统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美德上也有共识,如柏拉图所说的聪敏、正义、勇敢、好记,马基雅维利所说的慷慨、仁慈、诚实、守信;还都承认统治者可以适当为恶,但柏拉图借神的名义称其为“高贵的欺骗”,而马基雅维利则客观阐述了这种为恶的必要,“一个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想发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侧身于许多不善良的人当中定会遭到毁灭”,“君主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知道怎样作恶,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使用这一手”。
马基雅维利的其他一些治国理念相较柏拉图而言更具客观性和多元性。柏拉图只是就城邦而论城邦,没有考虑外患等外部因素;千辛万苦培养和选拔出的哲学家拟定了理想制度,但对于民众是否接受、如何践行却未曾涉及,单纯地靠神的权威给民众洗脑并不能降低其因欲望而带来的非正义与犯罪。马基雅维利作品中的客观性与现实性体现在,考虑了更多的现实状况,针对不同类型的君主国分别提出不同的统治对策,例如对被征服的城市或君主国与市民的君主国的统治方式不同,前者要想保存还可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将其毁灭;二是君主亲临被征服国;三是建立傀儡政权,保留原有法律”,后者则更应依赖人民获得权力,“英明的君主应该设法使他的平民在无论哪一个时期对于国家和他个人都有所依赖”。但其对于法制依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当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民主政体,重视依法治国,独裁者时代已成为过去时,但一些政体依然存有领导者,如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女王;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保留有总统;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保留有主席。政治进程历经千年,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政治理论,领导者在从政过程中不妨从中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执政、便民。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
[2]马基雅维里,君主论[M],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1986
关键词:理想政体;统治者;君主; 哲学王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说“从古至今,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一切政权,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他对于最高统治者统治下的政体定义鲜明,即君主制。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贤人政体是否能够简单归并到这两种政体呢?柏拉图生活的雅典时代奴隶贵族制度已经走向衰败,腐败贪污等诸多弊端暴露,绝对的民主反而成为正义之士的刽子手。同样,斯巴达政体过分尚武而少智,不断累计的私人财产和膨胀的贪欲之心使斯巴达政体退化为寡头政体,社会风气糜烂浪费,造成大批无业游民。而对于僭主政治,柏拉图认为是民主政体的自由放纵发展到彻底的无政府状态,贫富矛盾冲突尖锐,自称穷人保护者的人民领袖,借势打倒富人反对者,从而攫取国家权利,由保护者变为独裁者,奴役人民。可见柏拉图对于上述四种政体都予以摒弃。为构筑理想国度,他按照自己的政治哲学理念,提出了最好的政体王政或贵族政治——“如果是由统治者中的一个卓越的个人掌权便叫做王政,如果是由两个以上的统治者掌权便叫做贵族政治”。 哲学家是指“那些专心致志于每样东西的存在本身的人”“能把握永恒不变实物的人”。使“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二为一”。柏拉图所谓贤人政体的实质是,哲学家作为奴隶主贵族或者奴隶主贵族借哲学家辅佐的专制统治,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理论都有专制性质,只不过二者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对最高统治者称谓不同。
柏拉图的高明之处在于借用神的幌子,在他看来,只要习得善的理念,便没有不可知。这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各种文明尚未开化,一切哲学社会科学都处于探索阶段,人们对于某些自然现象习惯归并于超自然的因素,表现在作品当中,则体现了双重性,即将世俗性和神性相融合。将自己的理想意志强加于神性,来为世俗性服务;把未可知的认识归并入神性;把不平等的政治秩序看作是正义、自然理性的体现;用欺骗和蒙蔽手段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夸大神的万能和永善性,“神是善的原因,而不是一切事物之因”,而最高统治者一定程度上等价于神 , 自称“把真实看得高于一切”,但又说“虚假对于神明毫无用处,但对于凡人作为一种药物”,“国家的统治者,为了国家的利益,有理由用它来应付敌人,甚至应付公民”。
关于哲学王与君主的统治,二者都提及运用军队和依靠统治者的品行来巩固统治,但具体内容又有所不同。柏拉图认为,武士阶层是国家的第二等级,仅次于统治阶层而高于平民阶层,具有勇敢的品质,既要维护城邦内的秩序,又要抵御外辱。而马基雅维利也认为军队对于君主国是必须的,“任何一个君主国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那它就是不稳固的。所谓自己的军队就是由臣民、市民或者属民组成的军队”,更加强调军队的防卫和军事作用,对君主国内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几乎没有涉及。二者在最高统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美德上也有共识,如柏拉图所说的聪敏、正义、勇敢、好记,马基雅维利所说的慷慨、仁慈、诚实、守信;还都承认统治者可以适当为恶,但柏拉图借神的名义称其为“高贵的欺骗”,而马基雅维利则客观阐述了这种为恶的必要,“一个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想发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侧身于许多不善良的人当中定会遭到毁灭”,“君主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知道怎样作恶,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使用这一手”。
马基雅维利的其他一些治国理念相较柏拉图而言更具客观性和多元性。柏拉图只是就城邦而论城邦,没有考虑外患等外部因素;千辛万苦培养和选拔出的哲学家拟定了理想制度,但对于民众是否接受、如何践行却未曾涉及,单纯地靠神的权威给民众洗脑并不能降低其因欲望而带来的非正义与犯罪。马基雅维利作品中的客观性与现实性体现在,考虑了更多的现实状况,针对不同类型的君主国分别提出不同的统治对策,例如对被征服的城市或君主国与市民的君主国的统治方式不同,前者要想保存还可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将其毁灭;二是君主亲临被征服国;三是建立傀儡政权,保留原有法律”,后者则更应依赖人民获得权力,“英明的君主应该设法使他的平民在无论哪一个时期对于国家和他个人都有所依赖”。但其对于法制依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当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民主政体,重视依法治国,独裁者时代已成为过去时,但一些政体依然存有领导者,如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女王;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保留有总统;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保留有主席。政治进程历经千年,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政治理论,领导者在从政过程中不妨从中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执政、便民。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
[2]马基雅维里,君主论[M],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