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地区论坛的效力评估—--一种理性主义视角

来源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来评估国际制度的效力,必然导致不同的评估结果。在评估东盟地区论坛的效力时,建构主义者强调论坛的建构效力,现实主义者强调论坛的制衡效力,制度主义者强调论坛的制度效力。当前大部分研究都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工具来评估论坛的建构效力,对论坛的制衡效力和制度效力的认识不够充分。本文从理性主义视角出发,根据现实主义标准来评估东盟地区论坛的制衡效力,根据制度主义来评估东盟地区论坛的制度效力。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军控与裁军领域进行了积极的合作,为国际和平与稳定以及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冷战结束后,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出现
晚近,许多建立在功能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各专业性国际组织出现了政治化现象。虽然GATT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将政治化屏蔽在外,但WTO却未能幸免。政治化使专业性国际组织履行其使
1999年东帝汶骚乱的发生是科索沃战争之后影响东亚安全的第一个热点问题。2000年1月,应联合国要求,中国政府向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UNTAET)派遣了民事警察,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派出民
近年来,围绕着国际结构如何解释国家行为的问题,结构现实主义遭到了社会建构主义的批评。同时,现实主义阵营内部,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霸权稳定理论、霸权护持理论、进攻性现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