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务监督是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2012年4月1日起执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新增了“财务监督”一章,共四条,明确了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内容、形式,提出了依法接受外部监督的要求。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财务监督的重要作用、明确单位内部财务监督的重要环节、把握财务监督的实施时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四个方面做好内部监督。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 财务监督
内部监督是指單位自行组织的、对本单位的财务所进行的监督,是财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财务监督的大量工作是由单位自行组织完成的。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出台执行,对财务监督做出了更明确具体的要求。作为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内部监督。
1 认识财务监督作用
通过财务监督,可以保证事业单位预算顺利完成,促使单位各项收支按预算的进度执行,保证业务工作的资金供应,并对预算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证预算收支平衡,促进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的完成;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资产,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可以有效地防止资金使用中的铺张浪费,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勤俭节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好的效益;可以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情况,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违法违纪的行为,促进单位严格依法理财,保证单位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做好内部监督可以完善单位财务管理的自我监督机制,促进单位发现财务执行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堵塞漏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 严管财务监督环节
2.1 预算管理环节的监督
包括对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一是甄别预算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是否结合事业特点、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事业单位收支及资产状况;收入预算是否稳妥可靠,是否结合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支出预算是否贯彻了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安排、合理使用的原则,是否贯彻了勤俭节约的方针;收支是否平衡,内容是否完整,数据和定额是否准确,以及是否按预算编制规程和程序编报等。二是把握预算执行的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支出预算进度与业务工作是否相适应;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追加追减等预算调整事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预算执行情况是否按规定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进行处理;单位决算报告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各项收支是否按规定列报。
2.2 收入管理环节的监督
对收入管理的监督内容主要有:收费项目的设立、收费标准和范围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或缩小收费范围,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乱收费问题;应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有无截留、坐支、挪用、拖欠等问题;是否按国家规定划清了各项收入的界限,对各项收入是否按规定进行管理和核算;各项收入是否都纳入了单位预算,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2.3 支出管理环节的监督
对支出管理的监督内容主要有:各项支出是否都纳入了单位预算,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是否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有无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以及铺张浪费等问题;是否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规定;票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有无使用虚假票据的问题等。
2.4 资产管理环节的监督
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内容主要有:是否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管理制度;是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在建工程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时,是否按规定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取得和转让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事业单位转让无形资产,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对外投资是否按规定报批,用于投资的实物和无形资产是否进行了评估,有无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的问题;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是否遵循了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了相关审批程序。
2.5 其他需要监督的环节
包括对结转和结余、专用基金管理等的监督。如看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是否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事业基金是否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专用基金是否按照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是否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借入款项是否执行有关审批程序等。
3 把握财务监督的实施时间
一是事前监督,它是一种积极的、预防性的监督,它对提高预算、计划、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因决策不当、计划不周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有积极作用。事业单位的事前监督就是要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各项财务工作的事前准备和决策工作。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就要注意收费要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测算,支出预算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并结合本单位的事业发展目标、计划和职责等测算;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编制赤字预算;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保证数据的完整和真实性;预算收入的测算和安排预算支出的方向要科学、合理;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和统一的口径、程序以及统一的计算方法填列有关收支数字指标。二是事中监督,它是财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对其所进行的监督。它的主要任务是督促单位正确执行预算和财务制度,确保各项收支按照预算进行安排,促进单位依法组织收入,节约各项开支,确保资产和资金的安全及节约、有效的使用。事业单位要在财务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法律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全程审核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保证各项财务活动健康、顺利地开展。三是事后监督,它是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以后对其结果所进行的监督。它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审核单位的决算情况,各项业务活动完成后资金的使用情况,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等。同时,事前、前中、事后监督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是一个相互衔接的整体,必须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财务监督的合力和效用。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监督过程中普遍存在重事后监督,轻事前、事中监督的现象,事业单位要强化事前、事中的财务监督,将财务监督的重点放在事前、事中,在问题尚未出现或者刚出现的时候就及时调节和解决,避免到了事后监督阶段才发现问题,加大问题解决的难度。
4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要相互分离。单位要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对大额资金使用、大宗设备采购、基本建设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要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单位要明确财务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对单位关键岗位,如预决算编制、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物资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等,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对关键岗位业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实行轮岗制度。单位要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等。事业单位应该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单位的经济责任加以分解,落实到单位负责人、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以调动单位负责人、职能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还要根据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规定的形式逐步将单位财务信息向社会公开。
我国的事业单位,在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指导之下,从以上四个方面抓起,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的内部监督,一定可以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好的配合外部监督,促进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路.《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解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3.
[2]龙海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9.
作者简介:熊烨(1978-),女,湖北省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教师,经济师。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 财务监督
内部监督是指單位自行组织的、对本单位的财务所进行的监督,是财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财务监督的大量工作是由单位自行组织完成的。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出台执行,对财务监督做出了更明确具体的要求。作为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内部监督。
1 认识财务监督作用
通过财务监督,可以保证事业单位预算顺利完成,促使单位各项收支按预算的进度执行,保证业务工作的资金供应,并对预算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证预算收支平衡,促进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的完成;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资产,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可以有效地防止资金使用中的铺张浪费,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勤俭节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好的效益;可以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情况,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违法违纪的行为,促进单位严格依法理财,保证单位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做好内部监督可以完善单位财务管理的自我监督机制,促进单位发现财务执行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堵塞漏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 严管财务监督环节
2.1 预算管理环节的监督
包括对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一是甄别预算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是否结合事业特点、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事业单位收支及资产状况;收入预算是否稳妥可靠,是否结合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支出预算是否贯彻了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安排、合理使用的原则,是否贯彻了勤俭节约的方针;收支是否平衡,内容是否完整,数据和定额是否准确,以及是否按预算编制规程和程序编报等。二是把握预算执行的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支出预算进度与业务工作是否相适应;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追加追减等预算调整事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预算执行情况是否按规定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进行处理;单位决算报告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各项收支是否按规定列报。
2.2 收入管理环节的监督
对收入管理的监督内容主要有:收费项目的设立、收费标准和范围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或缩小收费范围,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乱收费问题;应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有无截留、坐支、挪用、拖欠等问题;是否按国家规定划清了各项收入的界限,对各项收入是否按规定进行管理和核算;各项收入是否都纳入了单位预算,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2.3 支出管理环节的监督
对支出管理的监督内容主要有:各项支出是否都纳入了单位预算,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是否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有无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以及铺张浪费等问题;是否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规定;票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有无使用虚假票据的问题等。
2.4 资产管理环节的监督
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内容主要有:是否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管理制度;是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在建工程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时,是否按规定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取得和转让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事业单位转让无形资产,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对外投资是否按规定报批,用于投资的实物和无形资产是否进行了评估,有无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的问题;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是否遵循了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了相关审批程序。
2.5 其他需要监督的环节
包括对结转和结余、专用基金管理等的监督。如看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是否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事业基金是否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专用基金是否按照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是否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借入款项是否执行有关审批程序等。
3 把握财务监督的实施时间
一是事前监督,它是一种积极的、预防性的监督,它对提高预算、计划、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因决策不当、计划不周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有积极作用。事业单位的事前监督就是要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各项财务工作的事前准备和决策工作。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就要注意收费要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测算,支出预算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并结合本单位的事业发展目标、计划和职责等测算;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编制赤字预算;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保证数据的完整和真实性;预算收入的测算和安排预算支出的方向要科学、合理;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和统一的口径、程序以及统一的计算方法填列有关收支数字指标。二是事中监督,它是财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对其所进行的监督。它的主要任务是督促单位正确执行预算和财务制度,确保各项收支按照预算进行安排,促进单位依法组织收入,节约各项开支,确保资产和资金的安全及节约、有效的使用。事业单位要在财务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法律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全程审核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保证各项财务活动健康、顺利地开展。三是事后监督,它是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以后对其结果所进行的监督。它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审核单位的决算情况,各项业务活动完成后资金的使用情况,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等。同时,事前、前中、事后监督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是一个相互衔接的整体,必须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财务监督的合力和效用。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监督过程中普遍存在重事后监督,轻事前、事中监督的现象,事业单位要强化事前、事中的财务监督,将财务监督的重点放在事前、事中,在问题尚未出现或者刚出现的时候就及时调节和解决,避免到了事后监督阶段才发现问题,加大问题解决的难度。
4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要相互分离。单位要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对大额资金使用、大宗设备采购、基本建设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要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单位要明确财务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对单位关键岗位,如预决算编制、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物资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等,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对关键岗位业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实行轮岗制度。单位要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等。事业单位应该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单位的经济责任加以分解,落实到单位负责人、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以调动单位负责人、职能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还要根据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规定的形式逐步将单位财务信息向社会公开。
我国的事业单位,在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指导之下,从以上四个方面抓起,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的内部监督,一定可以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好的配合外部监督,促进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路.《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解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3.
[2]龙海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9.
作者简介:熊烨(1978-),女,湖北省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教师,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