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小学数学新课标为切入点,从趣味化、生活化、多样化三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以为为基础剖析了了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笔者认为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关注趣味性,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的价值;作业形式多样化,开拓小学生视野。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其他小学数学教师更好的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策略
一、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一)作业设计要趣味化。
古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拥有良好的兴趣后对所学知识的积极性会大为提高,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可见,兴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作业设计要充满趣味性,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奇事务好奇的天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获得乐趣,是快乐的学习者,主动的学习者。
(二)作业设计要生活化。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不高,具体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抽象的思想不是很发达。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注意结合生活的实际。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为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原则做了很好的注解。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小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价值。
(三)作业设计要多样化。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而与此相适应的数学作业设计也应多样化,把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课本和练习册的习题作业与实践性操作作业相结合、知识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相结合等等,进而逐步实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化,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作业的主要形式。
三、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设计策略
(一)关注趣味性,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小學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要重视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原则。注重挖掘趣味性的作业。教师在数学课堂让应该让小学生在动脑的同时也设计一些动脑的课堂作业。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的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其基本理念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应该与生活的实际联系在一起,数学知识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知识并不是空中楼阁,数学知识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实际。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缺乏生命力活力的数字。生活的实际是数学知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小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另外,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
(三)作业形式多样化,开拓小学生视野。
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不一定要是笔头的,可以是实际考察也可以是实际的操作。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的安排作业的形式。教师需要从分挖掘小学数学的作业形式。
1.游戏式作业的设计。
小学生活泼好动,一会儿也闲不住。有关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只有15—20分钟。而我们一般一节课安排有40分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基本的内容。然后剩下的时间进行作业的练习巩固课堂的所学知识。针对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作业蕴含于游戏之中。笔者的实践经验表明,游戏作业是小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
2.绘画式作业。
前文已经提及到: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不高,具体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抽象的思想不是很发达。因此,小学生对具体的知识掌握比较快。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采用绘画的形式布置作业。教师通过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学习的对称图形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小学生回家后发现自己家中的对称图形,并用笔画下来,看看哪位同学画的图形最多。通过这样的作业,小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对称轴知识,而且能激活小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关注生活、发现生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的绘画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让小学生不仅学习到数学知识,其绘画的水平也能得到提升,不仅动脑还动手,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3.自主式作业。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一般就是教师设计作业,然后学生去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进行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处于十分被动不利的局面,其主体性完全没有得到彰显。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标的思想,竭力发挥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想小学生自主进行作业的设计。然后在课堂上将同桌自主设计的作业进行交换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结语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这需要教师能充分挖掘小学数学知识中的趣味知识,需要教师充分关注生活能将生活的知识与小学数学的知识进行密切的结合,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形式多样的作业。因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领悟新课标的精神,在遵循趣味性、生活性、多样性的原则下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参考文献:
[1]蒋兴华.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72.
[2]高小芹.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6):23.
[3]庄冬梅,苏震川.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J].小学时代(教师),2008,(12):91.
[4]袁瑶.作业设计也可以如此精彩--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04,(6):32-33.
[5]季仲彬,刘仕飞.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8,(5):123-124. (编辑 徐祺琛)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策略
一、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一)作业设计要趣味化。
古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拥有良好的兴趣后对所学知识的积极性会大为提高,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可见,兴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作业设计要充满趣味性,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奇事务好奇的天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获得乐趣,是快乐的学习者,主动的学习者。
(二)作业设计要生活化。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不高,具体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抽象的思想不是很发达。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注意结合生活的实际。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为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原则做了很好的注解。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小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价值。
(三)作业设计要多样化。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而与此相适应的数学作业设计也应多样化,把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课本和练习册的习题作业与实践性操作作业相结合、知识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相结合等等,进而逐步实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化,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作业的主要形式。
三、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设计策略
(一)关注趣味性,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小學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要重视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原则。注重挖掘趣味性的作业。教师在数学课堂让应该让小学生在动脑的同时也设计一些动脑的课堂作业。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的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其基本理念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应该与生活的实际联系在一起,数学知识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知识并不是空中楼阁,数学知识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实际。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缺乏生命力活力的数字。生活的实际是数学知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小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另外,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
(三)作业形式多样化,开拓小学生视野。
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不一定要是笔头的,可以是实际考察也可以是实际的操作。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的安排作业的形式。教师需要从分挖掘小学数学的作业形式。
1.游戏式作业的设计。
小学生活泼好动,一会儿也闲不住。有关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只有15—20分钟。而我们一般一节课安排有40分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基本的内容。然后剩下的时间进行作业的练习巩固课堂的所学知识。针对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作业蕴含于游戏之中。笔者的实践经验表明,游戏作业是小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
2.绘画式作业。
前文已经提及到: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不高,具体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抽象的思想不是很发达。因此,小学生对具体的知识掌握比较快。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采用绘画的形式布置作业。教师通过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学习的对称图形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小学生回家后发现自己家中的对称图形,并用笔画下来,看看哪位同学画的图形最多。通过这样的作业,小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对称轴知识,而且能激活小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关注生活、发现生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的绘画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让小学生不仅学习到数学知识,其绘画的水平也能得到提升,不仅动脑还动手,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3.自主式作业。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一般就是教师设计作业,然后学生去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进行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处于十分被动不利的局面,其主体性完全没有得到彰显。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标的思想,竭力发挥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想小学生自主进行作业的设计。然后在课堂上将同桌自主设计的作业进行交换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结语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这需要教师能充分挖掘小学数学知识中的趣味知识,需要教师充分关注生活能将生活的知识与小学数学的知识进行密切的结合,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形式多样的作业。因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领悟新课标的精神,在遵循趣味性、生活性、多样性的原则下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参考文献:
[1]蒋兴华.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72.
[2]高小芹.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6):23.
[3]庄冬梅,苏震川.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J].小学时代(教师),2008,(12):91.
[4]袁瑶.作业设计也可以如此精彩--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04,(6):32-33.
[5]季仲彬,刘仕飞.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8,(5):123-124. (编辑 徐祺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