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族,受其自身成长环境、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其“德育”思想尚存在诸多缺陷与漏洞,甚至影响到其学业进程、班级纪律性,对于如何以“德育”教育手段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班级管理是一个重要而严肃的课题,接下来小编将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道德发展现状和如何以“德育”手段加强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两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德育 高职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178-01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精神现状
1.个人主义横行,集体主义淡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乃至整个家族甚至几辈人的宠溺,从小就被爱和呵护包围,较少受挫折,没有吃过生活中的劳苦,多数只看得到自身利益要害,不懂得身同感受他人思想与疾苦,养成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先行的性格。导致上大学后,面对集体生活缺少合作意识和包容心。将个人利益置于班级利益之上,无视他人要害,等等现象都是由自私自利,缺少“德育”精神而引起。
2.道德感下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一般来说从小不是班级里的拔尖生,再加上多年以来应试背景下重“学业”轻“德育”的整体学校教育方式,造成了这个群体相较于高知识人群普遍轻视社会道德准则,更容易陷入社会负面环境的泥沼。当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学生“裸贷”潮、包养潮很多都来自于高职院校学生。这就反映了高职院校学生较易受社会腐败思想影响,造成自身道德感下行,在影响学校管理与教育,阻碍其自身更高的理想与目标制定的同时,还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3.知行不一,自律性差。若單独从理论层面考察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意识,他们也能交出较为满意的答卷。但是在现实层面,很多学生不能知行合一,自律性较差。最突出的表现为:上课睡觉玩手机、迟到早退、逃课、不尊敬师长、打架斗殴、不听从班主任安排甚至混入社会不良团体,严重影响学校管理秩序。
4.学校关于“德育”教育不深入,难落实。当代高职院校已普遍开展“德育”教育,但其学习效果,或者说学生的践行效果不尽理想,这些从以上四点现象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一是“德育”教育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基本上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其理论知识,缺少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践,不能形成共情心理,使得德育学习浮于表面,难以落实到生活实践,收效甚微。
二、“德育”思想贯穿于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探讨
1.班主任增加“德育”理论知识储备,加强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人物,关系到整个班级的集体感、荣誉感、向心力与凝聚力,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班主任首先要用先进的、与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性的“德育”思想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能随时以理论知识对照当下学生思想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思想错误、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掐掉不好的苗头,防患于未然。
2.班主任奉行“德育”理念,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和灵魂人物,班主任首先要加强个人言行教育,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知行合一,要以较高的道德准则要求自己,说话、做事遵循社会道德准则,推崇社会高尚行为,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以“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管理凝聚力。当代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短时间内难以适应集体生活,不能很好的将个人融入集体,容易忽视集体生活规则。这就要求学校和班主任要有意识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其大局意识、少数服从多数意识,杜绝任何个人主义苗头,将无视集体规则,个人主义先行的行为作为反面教材加以教导,以多种形式鼓励“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管理凝聚力。
4.从加强“自律性”着手,培养“自我管理”的优良班风。加强学生的“自律性”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所在。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学之初就要注意留心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找出每个学生的弱点与优势,对于自律性差,容易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的学生要加强教育管理,以说教、罚款、借助家长之力、奖惩并举的方式对此类学生进行教导,改正其不良学习与生活习气,帮助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提高其自律性。对于自律性强的学生,则应鼓励其保持,并让他们形成表率作用,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5.践行“德育”理念,辅助班级思想管理。现阶段高职院校德育多停留于理论教学阶段,缺少践行的意识与行动,使得理念不能为我所用,不能更好的用来进行思想觉悟与管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平时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学习外,还要多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参考文献:
[1]《德育功能论》 王仕民 中山大学出版社
[2]《德育与班主任》 陈瑞瑞 高等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社
【关键词】德育 高职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178-01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精神现状
1.个人主义横行,集体主义淡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乃至整个家族甚至几辈人的宠溺,从小就被爱和呵护包围,较少受挫折,没有吃过生活中的劳苦,多数只看得到自身利益要害,不懂得身同感受他人思想与疾苦,养成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先行的性格。导致上大学后,面对集体生活缺少合作意识和包容心。将个人利益置于班级利益之上,无视他人要害,等等现象都是由自私自利,缺少“德育”精神而引起。
2.道德感下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一般来说从小不是班级里的拔尖生,再加上多年以来应试背景下重“学业”轻“德育”的整体学校教育方式,造成了这个群体相较于高知识人群普遍轻视社会道德准则,更容易陷入社会负面环境的泥沼。当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学生“裸贷”潮、包养潮很多都来自于高职院校学生。这就反映了高职院校学生较易受社会腐败思想影响,造成自身道德感下行,在影响学校管理与教育,阻碍其自身更高的理想与目标制定的同时,还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3.知行不一,自律性差。若單独从理论层面考察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意识,他们也能交出较为满意的答卷。但是在现实层面,很多学生不能知行合一,自律性较差。最突出的表现为:上课睡觉玩手机、迟到早退、逃课、不尊敬师长、打架斗殴、不听从班主任安排甚至混入社会不良团体,严重影响学校管理秩序。
4.学校关于“德育”教育不深入,难落实。当代高职院校已普遍开展“德育”教育,但其学习效果,或者说学生的践行效果不尽理想,这些从以上四点现象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一是“德育”教育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基本上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其理论知识,缺少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践,不能形成共情心理,使得德育学习浮于表面,难以落实到生活实践,收效甚微。
二、“德育”思想贯穿于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探讨
1.班主任增加“德育”理论知识储备,加强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人物,关系到整个班级的集体感、荣誉感、向心力与凝聚力,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班主任首先要用先进的、与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性的“德育”思想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能随时以理论知识对照当下学生思想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思想错误、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掐掉不好的苗头,防患于未然。
2.班主任奉行“德育”理念,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和灵魂人物,班主任首先要加强个人言行教育,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知行合一,要以较高的道德准则要求自己,说话、做事遵循社会道德准则,推崇社会高尚行为,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以“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管理凝聚力。当代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短时间内难以适应集体生活,不能很好的将个人融入集体,容易忽视集体生活规则。这就要求学校和班主任要有意识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其大局意识、少数服从多数意识,杜绝任何个人主义苗头,将无视集体规则,个人主义先行的行为作为反面教材加以教导,以多种形式鼓励“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管理凝聚力。
4.从加强“自律性”着手,培养“自我管理”的优良班风。加强学生的“自律性”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所在。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学之初就要注意留心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找出每个学生的弱点与优势,对于自律性差,容易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的学生要加强教育管理,以说教、罚款、借助家长之力、奖惩并举的方式对此类学生进行教导,改正其不良学习与生活习气,帮助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提高其自律性。对于自律性强的学生,则应鼓励其保持,并让他们形成表率作用,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5.践行“德育”理念,辅助班级思想管理。现阶段高职院校德育多停留于理论教学阶段,缺少践行的意识与行动,使得理念不能为我所用,不能更好的用来进行思想觉悟与管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平时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学习外,还要多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参考文献:
[1]《德育功能论》 王仕民 中山大学出版社
[2]《德育与班主任》 陈瑞瑞 高等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