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作为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词汇,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本文通过对比几种常见颜色的文化含义的差异性、相似性与趋向性,对“颜色词汇”具有的中西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颜色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中图分类号】H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047-02
一、引 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存在和使用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语言的各种现象,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和文化心理。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有弹性的成分;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紧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汉语和英语中表示各种“颜色”的词,除了有其具体的指代意义以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颜色相关的词汇是在特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方面,由于民族历史、道德信仰、风俗习惯与思维方式的不同,有些“颜色词汇”在中西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有些词汇在中西文化中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含义;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同文化交流的加强,有些“颜色词汇”的文化含义有了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二、颜色词汇的中西文化内涵对比
1.文化含义不同的颜色词汇:红色、白色
(1)红 色
红色是汉民族常用和喜用的颜色。人们从红色联想到太阳、火的颜色,而太阳和火可以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和幸福,所以人们自古至今喜欢用红色来象征幸福、喜庆、吉祥。中国的传统婚礼上要贴红色喜字,新娘要穿红衣、盖红盖头,新郎要戴红花、送红帖,这些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传统的重大节日,如春节、元旦等,人们在大门两旁贴红对联、大门上贴红“福”字,挂红灯笼,表示吉祥如意、富贵平安。“红”还由喜庆、吉祥之义引申为胜利、成功,象征事业兴旺发达。如:用“红红火火”、“开门红”等词形容做生意成功,用“走红运”形容人们的运气,用“红榜”昭示喜讯,把受到领导重视的人称为“红人儿”,用“红星”指称受到大家喜欢的歌星、影星;用“红光满面”形容人的精神面貌好;“红利”是企业分给股东的利润或是给职工的奖金;“红包”是表示奖励或祝福的礼金。
在英语中,虽然有时也用红色表示喜庆或庆祝,如:red-letter day 表示喜庆的值得庆祝的日子,roll the red carpet for sb. 表示隆重地欢迎某人,但这样的情况较少。总体来说,红色在英语中是一个贬义色彩非常强的词,在西方人的眼里,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它会让人联想到流血和暴力,给人以残酷、狂热、危险和恐怖的感觉,所以在英语中,与红色相关的词组大都具有贬义的色彩,如:red hands的意思是“杀人的手”;be caught red-handed 指“当场被捕”;red-ruin 指“战祸”;red alert指“紧急警报”;red headed 指“狂怒的”;red-light district指“红灯区”;在经济上红色也用来象征“赤字的、亏的、负债的”等,如:go to the red 表示“亏损”;a red month表示“入不敷出”;be in red 表示“负有债务”等。
(2)白 色
白色在中国文化中基本上是一个禁忌色,它被视为枯竭、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与凶兆。如:亲人死后要办“白事”,晚辈子女为表示哀悼要穿白色的“孝服”,并设白色灵堂,出殡时打白纸幡。由白色的“凶丧”之义,还引申出腐败、反动、落后等义,如:白色政权、白色恐怖、白军等。另外,汉语中的“白”还有批评、失败、蠢笨等引申义,如:对人进行处分或批评的布告,多用白纸写成,叫“白榜”;投降要打“白旗”;出力不讨好或没有效果叫做“白费力气”;智力低下的人称为“白痴”;还用“白字连篇”与“苍白无力”等词形容文章没有文采。
白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光明、美好、纯洁、正直、诚实。在圣经里,白色是上帝、天使、幸福、欢乐和美德的象征。在圣经故事里,天使总是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头顶上悬浮着银白色的光环。西方婚礼以白色为主,象征圣洁、好运;在婚礼上新娘身穿白色婚纱,表示纯洁与忠贞。在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白天鹅代表善良、纯洁和美好。white 还象征着“希望”,如:a white hope 指“被寄予厚望的人或事物”;the white future 表示“充满希望的未来”。white 还可指代“善的、美的、好的”,如:white lie 指“善意的谎言”;a white soul 表示“纯洁的心灵”;white headed boy指“宠儿”;a white hat指“好人”;a white light指大公无私的人;white men指“高尚、有教养的人”;white hand指“廉洁、诚实”;白色还有吉祥的、值得庆祝的意思,如:a white day指“吉日”;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指“幸福的日子”。
2.文化含义相似的颜色词汇:黑色、绿色
(1)黑 色
黑色在中西文化中都是一种带有神秘色的颜色。无论是基督教中的地狱还是汉文化传说中的阴曹地府都是没有光亮的黑暗所在,并且据说是恶人们死后的归宿。因此,黑色便常与死亡、悲哀和不幸联系在一起。In a black mood意指情绪低落;a black dog比喻伤心者,a black day表示倒霉的一天。汉语的黑色同样也有这方面的含义,如:“黑色的心情”、“黑色七月”等。
与代表洁净的白色相反,黑色往往与肮脏联系在一起,“黑水”则指肮脏或受污染的水,对应英语中的“black water”。此外,黑色用在修辞上,总是给人以阴暗的反面意义内涵,在这一点上,中西文化也是一致的。“黑钱”比喻通过违法手段获取的不义之财,在英语中被称为“black money”,黑市“black market”指违法经营的地下市场。中国用“黑帮”比喻违法乱纪的流氓犯罪团伙或组织,用“走黑道”指不遵守国家法令干些违法乱纪的事,西方国家也存在黑手党(Black Hand)、黑衫党(Black Shirt)之类的黑社会组织。
(2)绿 色
在中英文化中,绿色都被看作“生命、希望、和平”等的象征。在中国人看来,绿色使人联想到生命力与蓬勃的生机,绿色的草木总是生机勃勃的,绿色蔬菜总是新鲜诱人的,与绿色相关的词组向人昭示着希望与蓬勃的生机,如:“绿洲”、“绿地”、“绿野”、“绿荫”等等。在当今汉语中,绿色又有了新的象征意义,如:“绿色网吧”、“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绿色装修”都是指健康、环保、安全、无污染的理念。“Green”在西方传统文化里象征青春勃发、生机盎然。它能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Green Peace Organization是保护动植物的“绿色和平组织”,green belt为绿化地带,green house是温室。再如:口衔绿色橄榄枝的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还有a green winter(温暖的冬天);a 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in the green wood(在青春旺盛的时代)等。绿灯还是安全通行的信号,汉语中的“开绿灯”、英语中的“get the green light”表示得到某些许可或放宽限制条件等含义。
中国古代作品里经常用绿色来描述美丽的女人,“绿窗”代表闺阁。在杜牧的《阿房宫赋》里有“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舒晓鬟也”,绿云就是指年轻女子的黑发。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在翻译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时,把“怡红公子”译成“green boy”(绝色公子),可见绿色在英语中也用来形容外形俊美的人。
绿色使用在特定的语境时,在中西文化中均有贬义的色彩。中国古代,绿色表示“低微、下贱、不名誉”等义。在《三国志平话》中有句子:“他为长沙太守,我是绿衣郎。岂能为他争气?”这里“绿衣郎”为地位卑贱的官员。汉朝的《法言•吾子》中“绿色三百里,色如之何矣”,是指绿色为下等服色,不可入宗庙。宋元时代,绿衣、绿巾是低贱的人的服装。乐人、伶工、乐工都穿绿服。元明时代规定:妓女和歌乐男女必须戴绿头巾。明代郎瑛《七修类稿》中记载,:“吴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近代以所谓“戴绿帽子”表示不荣誉。绿色在英语中也可表示幼稚、没有经验,容易上当受骗或嫉妒生气等意义。如:green as grass指没有生活经验;a green hand指没有经验的新手;to be too green for the job指不能胜任该工作;green–eyed指嫉妒、眼红;green -horn指新到一个地方不了解当地习惯的人,常用来形容移民,且有轻微的贬义色彩。
3.文化含义趋向融合的颜色词汇:黄色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黄色被认为是神圣、正统的颜色。华夏民族祖先自古生活在黄土高原,华夏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传说汉民族的始祖之一黄帝轩辕氏经常穿黄衣,戴黄冕,所以黄色后来便成为帝王之色,代表神圣、皇权、尊贵与崇高,帝王所居住的宫殿都用黄色琉璃瓦,宫内的宝座等均用黄色装饰,天子身着“黄袍”,登上皇位叫“黄袍加身”、天子的诏书叫“黄榜”、“黄马褂”是清朝皇帝赐文武重臣的官服等。黄色与黄金同色,因而黄色又象征富贵、辉煌。富贵官宦人家常佩带各种金制的首饰,显示其富贵之气。因黄金的珍贵,人们常用“黄金”来形容和比喻最宝贵的东西,如:“黄金时代”、“黄金季节”、“黄金地段”等。
黄色在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含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大相径庭。在西方基督教中是耻辱的象征,因为在《圣经》中出卖耶稣的犹大穿的就是黄色的衣服,“黄颜色”因此具有了“背叛”之义。如:the little yellow stain of treason 指背信弃义的污点。yellow还有忧郁的、病态的、令人讨厌的、胆小的等含义,如:yellow-dog 指卑劣的人;a yellow streak 指生性怯懦;yellow-livered 指胆小的;yellow looks 指阴沉多疑的神色。yellow 还有“低劣、庸俗”的语义,特指报纸等采用耸人听闻的手法、低级渲染且夸张歪曲事实以吸引读者的新闻作风。如:yellow press 指黄色报刊、yellow journalism 黄色办报作风,指不择手段的吸引读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黄色在汉语中的文化含义有了一些变化。十八世纪,美国经常用黄色的纸印刷出版一些淫秽的书刊,这些书刊传入中国后被译作“黄色书刊”,后来黄色逐渐有了反动、色情、淫秽的含义,由此产生一些含贬义色彩的“黄色”的汉语词汇,如:“黄色小说”、“黄色电影”、“黄色音像”、“扫黄打非”等。在现代汉语中,“买卖黄了”中的“黄”指的是“事情失败或计划破灭”;“黄毛丫头”中的“黄”代表“年轻、稚嫩”。
三、结 语
通过对中西文化影响下的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与价值取向的不同,汉语与英语中有些对应的颜色词汇有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文化含义。而人类文化的同一性和语言发展的共性又使一些颜色词汇具有相似的,或者趋向相似的文化内涵。事实上,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一部各文化相碰撞,各语言相互接触、相互交融的历史。通过对颜色内涵的比较与学习,可以增加对不同文化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有利于语言的学习与中西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杨永林.色彩语码研究一百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2 张后尘.语言学研究热点扫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3 彭秋荣.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解释[J].中国科技翻译,2001.1
4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 张道真.现代英语用法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6 庄和诚.英语习语探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颜色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中图分类号】H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047-02
一、引 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存在和使用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语言的各种现象,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和文化心理。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有弹性的成分;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紧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汉语和英语中表示各种“颜色”的词,除了有其具体的指代意义以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颜色相关的词汇是在特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方面,由于民族历史、道德信仰、风俗习惯与思维方式的不同,有些“颜色词汇”在中西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有些词汇在中西文化中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含义;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同文化交流的加强,有些“颜色词汇”的文化含义有了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二、颜色词汇的中西文化内涵对比
1.文化含义不同的颜色词汇:红色、白色
(1)红 色
红色是汉民族常用和喜用的颜色。人们从红色联想到太阳、火的颜色,而太阳和火可以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和幸福,所以人们自古至今喜欢用红色来象征幸福、喜庆、吉祥。中国的传统婚礼上要贴红色喜字,新娘要穿红衣、盖红盖头,新郎要戴红花、送红帖,这些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传统的重大节日,如春节、元旦等,人们在大门两旁贴红对联、大门上贴红“福”字,挂红灯笼,表示吉祥如意、富贵平安。“红”还由喜庆、吉祥之义引申为胜利、成功,象征事业兴旺发达。如:用“红红火火”、“开门红”等词形容做生意成功,用“走红运”形容人们的运气,用“红榜”昭示喜讯,把受到领导重视的人称为“红人儿”,用“红星”指称受到大家喜欢的歌星、影星;用“红光满面”形容人的精神面貌好;“红利”是企业分给股东的利润或是给职工的奖金;“红包”是表示奖励或祝福的礼金。
在英语中,虽然有时也用红色表示喜庆或庆祝,如:red-letter day 表示喜庆的值得庆祝的日子,roll the red carpet for sb. 表示隆重地欢迎某人,但这样的情况较少。总体来说,红色在英语中是一个贬义色彩非常强的词,在西方人的眼里,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它会让人联想到流血和暴力,给人以残酷、狂热、危险和恐怖的感觉,所以在英语中,与红色相关的词组大都具有贬义的色彩,如:red hands的意思是“杀人的手”;be caught red-handed 指“当场被捕”;red-ruin 指“战祸”;red alert指“紧急警报”;red headed 指“狂怒的”;red-light district指“红灯区”;在经济上红色也用来象征“赤字的、亏的、负债的”等,如:go to the red 表示“亏损”;a red month表示“入不敷出”;be in red 表示“负有债务”等。
(2)白 色
白色在中国文化中基本上是一个禁忌色,它被视为枯竭、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与凶兆。如:亲人死后要办“白事”,晚辈子女为表示哀悼要穿白色的“孝服”,并设白色灵堂,出殡时打白纸幡。由白色的“凶丧”之义,还引申出腐败、反动、落后等义,如:白色政权、白色恐怖、白军等。另外,汉语中的“白”还有批评、失败、蠢笨等引申义,如:对人进行处分或批评的布告,多用白纸写成,叫“白榜”;投降要打“白旗”;出力不讨好或没有效果叫做“白费力气”;智力低下的人称为“白痴”;还用“白字连篇”与“苍白无力”等词形容文章没有文采。
白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光明、美好、纯洁、正直、诚实。在圣经里,白色是上帝、天使、幸福、欢乐和美德的象征。在圣经故事里,天使总是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头顶上悬浮着银白色的光环。西方婚礼以白色为主,象征圣洁、好运;在婚礼上新娘身穿白色婚纱,表示纯洁与忠贞。在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白天鹅代表善良、纯洁和美好。white 还象征着“希望”,如:a white hope 指“被寄予厚望的人或事物”;the white future 表示“充满希望的未来”。white 还可指代“善的、美的、好的”,如:white lie 指“善意的谎言”;a white soul 表示“纯洁的心灵”;white headed boy指“宠儿”;a white hat指“好人”;a white light指大公无私的人;white men指“高尚、有教养的人”;white hand指“廉洁、诚实”;白色还有吉祥的、值得庆祝的意思,如:a white day指“吉日”;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指“幸福的日子”。
2.文化含义相似的颜色词汇:黑色、绿色
(1)黑 色
黑色在中西文化中都是一种带有神秘色的颜色。无论是基督教中的地狱还是汉文化传说中的阴曹地府都是没有光亮的黑暗所在,并且据说是恶人们死后的归宿。因此,黑色便常与死亡、悲哀和不幸联系在一起。In a black mood意指情绪低落;a black dog比喻伤心者,a black day表示倒霉的一天。汉语的黑色同样也有这方面的含义,如:“黑色的心情”、“黑色七月”等。
与代表洁净的白色相反,黑色往往与肮脏联系在一起,“黑水”则指肮脏或受污染的水,对应英语中的“black water”。此外,黑色用在修辞上,总是给人以阴暗的反面意义内涵,在这一点上,中西文化也是一致的。“黑钱”比喻通过违法手段获取的不义之财,在英语中被称为“black money”,黑市“black market”指违法经营的地下市场。中国用“黑帮”比喻违法乱纪的流氓犯罪团伙或组织,用“走黑道”指不遵守国家法令干些违法乱纪的事,西方国家也存在黑手党(Black Hand)、黑衫党(Black Shirt)之类的黑社会组织。
(2)绿 色
在中英文化中,绿色都被看作“生命、希望、和平”等的象征。在中国人看来,绿色使人联想到生命力与蓬勃的生机,绿色的草木总是生机勃勃的,绿色蔬菜总是新鲜诱人的,与绿色相关的词组向人昭示着希望与蓬勃的生机,如:“绿洲”、“绿地”、“绿野”、“绿荫”等等。在当今汉语中,绿色又有了新的象征意义,如:“绿色网吧”、“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绿色装修”都是指健康、环保、安全、无污染的理念。“Green”在西方传统文化里象征青春勃发、生机盎然。它能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Green Peace Organization是保护动植物的“绿色和平组织”,green belt为绿化地带,green house是温室。再如:口衔绿色橄榄枝的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还有a green winter(温暖的冬天);a 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in the green wood(在青春旺盛的时代)等。绿灯还是安全通行的信号,汉语中的“开绿灯”、英语中的“get the green light”表示得到某些许可或放宽限制条件等含义。
中国古代作品里经常用绿色来描述美丽的女人,“绿窗”代表闺阁。在杜牧的《阿房宫赋》里有“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舒晓鬟也”,绿云就是指年轻女子的黑发。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在翻译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时,把“怡红公子”译成“green boy”(绝色公子),可见绿色在英语中也用来形容外形俊美的人。
绿色使用在特定的语境时,在中西文化中均有贬义的色彩。中国古代,绿色表示“低微、下贱、不名誉”等义。在《三国志平话》中有句子:“他为长沙太守,我是绿衣郎。岂能为他争气?”这里“绿衣郎”为地位卑贱的官员。汉朝的《法言•吾子》中“绿色三百里,色如之何矣”,是指绿色为下等服色,不可入宗庙。宋元时代,绿衣、绿巾是低贱的人的服装。乐人、伶工、乐工都穿绿服。元明时代规定:妓女和歌乐男女必须戴绿头巾。明代郎瑛《七修类稿》中记载,:“吴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近代以所谓“戴绿帽子”表示不荣誉。绿色在英语中也可表示幼稚、没有经验,容易上当受骗或嫉妒生气等意义。如:green as grass指没有生活经验;a green hand指没有经验的新手;to be too green for the job指不能胜任该工作;green–eyed指嫉妒、眼红;green -horn指新到一个地方不了解当地习惯的人,常用来形容移民,且有轻微的贬义色彩。
3.文化含义趋向融合的颜色词汇:黄色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黄色被认为是神圣、正统的颜色。华夏民族祖先自古生活在黄土高原,华夏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传说汉民族的始祖之一黄帝轩辕氏经常穿黄衣,戴黄冕,所以黄色后来便成为帝王之色,代表神圣、皇权、尊贵与崇高,帝王所居住的宫殿都用黄色琉璃瓦,宫内的宝座等均用黄色装饰,天子身着“黄袍”,登上皇位叫“黄袍加身”、天子的诏书叫“黄榜”、“黄马褂”是清朝皇帝赐文武重臣的官服等。黄色与黄金同色,因而黄色又象征富贵、辉煌。富贵官宦人家常佩带各种金制的首饰,显示其富贵之气。因黄金的珍贵,人们常用“黄金”来形容和比喻最宝贵的东西,如:“黄金时代”、“黄金季节”、“黄金地段”等。
黄色在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含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大相径庭。在西方基督教中是耻辱的象征,因为在《圣经》中出卖耶稣的犹大穿的就是黄色的衣服,“黄颜色”因此具有了“背叛”之义。如:the little yellow stain of treason 指背信弃义的污点。yellow还有忧郁的、病态的、令人讨厌的、胆小的等含义,如:yellow-dog 指卑劣的人;a yellow streak 指生性怯懦;yellow-livered 指胆小的;yellow looks 指阴沉多疑的神色。yellow 还有“低劣、庸俗”的语义,特指报纸等采用耸人听闻的手法、低级渲染且夸张歪曲事实以吸引读者的新闻作风。如:yellow press 指黄色报刊、yellow journalism 黄色办报作风,指不择手段的吸引读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黄色在汉语中的文化含义有了一些变化。十八世纪,美国经常用黄色的纸印刷出版一些淫秽的书刊,这些书刊传入中国后被译作“黄色书刊”,后来黄色逐渐有了反动、色情、淫秽的含义,由此产生一些含贬义色彩的“黄色”的汉语词汇,如:“黄色小说”、“黄色电影”、“黄色音像”、“扫黄打非”等。在现代汉语中,“买卖黄了”中的“黄”指的是“事情失败或计划破灭”;“黄毛丫头”中的“黄”代表“年轻、稚嫩”。
三、结 语
通过对中西文化影响下的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与价值取向的不同,汉语与英语中有些对应的颜色词汇有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文化含义。而人类文化的同一性和语言发展的共性又使一些颜色词汇具有相似的,或者趋向相似的文化内涵。事实上,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一部各文化相碰撞,各语言相互接触、相互交融的历史。通过对颜色内涵的比较与学习,可以增加对不同文化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有利于语言的学习与中西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杨永林.色彩语码研究一百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2 张后尘.语言学研究热点扫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3 彭秋荣.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解释[J].中国科技翻译,2001.1
4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 张道真.现代英语用法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6 庄和诚.英语习语探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