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实验;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65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催化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教好化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如何把化学实验的现象特点与中学生的好奇心有机结合起来是目前化学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新课标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见,化学实验对全面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初中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自然学科,化学实验为其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器官功能,达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我们知道,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最后一年新开设的学科,如何在一年时间内既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成绩上实现质的飞跃,同时也为今后的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呢?笔者认为,必须要立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精心安排实验教学,做“亮”实验
1. 以趣味实验开篇,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第一单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补做趣味实验:魔棒点灯、水上火舞、烧不坏的手帕。
以魔棒点灯为例说明:器材:酒精灯6盏、玻璃棒两根、坩埚一个、98%浓硫酸、高锰酸钾(KMnO4)粉末。
步骤:(1)将高锰酸钾粉末与浓硫酸放入坩埚中混合均匀。(2)用干净的玻璃棒去点酒精灯。(3)用蘸有(1)中已配制好的混合物的玻璃棒去点酒精灯。
现象:蘸有混合物的玻璃棒可以将酒精灯点燃。
结论:点燃酒精灯并不一定要用火柴、打火机等;某些物质相互反应仍可以使酒精灯点燃。
意义:通过本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效果对学习化学有很大影响。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仪器,使一些不易看清的现象呈现得更清楚。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器等放大实验现象,亦可让学生分组实验独自近距离观察。如:镁、锌、铁、铜与酸反应。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器材:试管架8只、试管若干、镁带、锌皮、铁丝、铜丝、稀硫酸、镊子。
步骤:(1)先在四只试管里分别加入5毫升的稀硫酸(1∶4)。(2)依次在试管中加入铜丝、铁丝、锌皮、镁带。
现象:各组通过观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可清晰地观察到铜丝放在酸中无明显现象;铁丝与酸能反应并产生少量气泡(氢气),但很缓慢;锌与酸反应产生气泡较多,反应较快;放镁带的试管里与酸反应特别剧烈。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
意义:通过分组实验,使全班学生都能由观察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克服了教师做实验、学生听实验的问题。
3. 化想象为直观,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刻印象
如:深窖点灯(取气)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结论的正确性。
器材:直径9cm高32cm的长透明玻璃缸(已盛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薄铁皮3cm×3cm、细线绳50cm、蜡烛、石灰水、试管。
步骤:(1)取气:先提起已盛满水的小试管管口端的细绳,将试管放入长玻璃缸底;提起管底一端细绳,将管内水倒掉;提起管口一端的细绳将小试管取出玻璃缸外;向小试管中倒入澄清石灰水。(2)模拟深窖点灯实验:将点燃的蜡烛用细线系住缓慢地放入玻璃缸底部。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蜡烛在深入到底部时火焰熄灭。
结论:说明窖内有CO2,且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意义:补做本实验可使学生想象中的操作变为实际,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深窖点灯或取气的操作印象。
4. 身临其境、亲自动手
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中,笔者不直接告诉学生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而是给出:(1)大理石和稀H2SO4;(2)Na2CO3粉末和稀盐酸;(3)CaCO3粉末和稀盐酸;(4)大理石和稀盐酸几组药品,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探索,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和新的信息中多向、多维地思考问题,找出最佳的结果。
学生通过积极的实验、分析、讨论、归纳,从而得出结论: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宜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有效地避免了得出结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积极调动学生兴趣,做“活”学生
新课程强调要以人为本,教育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成长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穷其心智,以兴趣发展为契机,才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不断成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其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教师要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实验教学,并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志向等,结合学生身心的、个体的、年龄的差异,一方面要善于把知识上升为学生能够主动接受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学习、探究、创新、分析归纳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窗口。我们应钻研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内容,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通过教师的实验教学,掌握化学这门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 550014)
关键词:化学实验;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65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催化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教好化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如何把化学实验的现象特点与中学生的好奇心有机结合起来是目前化学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新课标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见,化学实验对全面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初中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自然学科,化学实验为其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器官功能,达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我们知道,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最后一年新开设的学科,如何在一年时间内既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成绩上实现质的飞跃,同时也为今后的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呢?笔者认为,必须要立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精心安排实验教学,做“亮”实验
1. 以趣味实验开篇,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第一单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补做趣味实验:魔棒点灯、水上火舞、烧不坏的手帕。
以魔棒点灯为例说明:器材:酒精灯6盏、玻璃棒两根、坩埚一个、98%浓硫酸、高锰酸钾(KMnO4)粉末。
步骤:(1)将高锰酸钾粉末与浓硫酸放入坩埚中混合均匀。(2)用干净的玻璃棒去点酒精灯。(3)用蘸有(1)中已配制好的混合物的玻璃棒去点酒精灯。
现象:蘸有混合物的玻璃棒可以将酒精灯点燃。
结论:点燃酒精灯并不一定要用火柴、打火机等;某些物质相互反应仍可以使酒精灯点燃。
意义:通过本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效果对学习化学有很大影响。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仪器,使一些不易看清的现象呈现得更清楚。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器等放大实验现象,亦可让学生分组实验独自近距离观察。如:镁、锌、铁、铜与酸反应。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器材:试管架8只、试管若干、镁带、锌皮、铁丝、铜丝、稀硫酸、镊子。
步骤:(1)先在四只试管里分别加入5毫升的稀硫酸(1∶4)。(2)依次在试管中加入铜丝、铁丝、锌皮、镁带。
现象:各组通过观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可清晰地观察到铜丝放在酸中无明显现象;铁丝与酸能反应并产生少量气泡(氢气),但很缓慢;锌与酸反应产生气泡较多,反应较快;放镁带的试管里与酸反应特别剧烈。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
意义:通过分组实验,使全班学生都能由观察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克服了教师做实验、学生听实验的问题。
3. 化想象为直观,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刻印象
如:深窖点灯(取气)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结论的正确性。
器材:直径9cm高32cm的长透明玻璃缸(已盛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薄铁皮3cm×3cm、细线绳50cm、蜡烛、石灰水、试管。
步骤:(1)取气:先提起已盛满水的小试管管口端的细绳,将试管放入长玻璃缸底;提起管底一端细绳,将管内水倒掉;提起管口一端的细绳将小试管取出玻璃缸外;向小试管中倒入澄清石灰水。(2)模拟深窖点灯实验:将点燃的蜡烛用细线系住缓慢地放入玻璃缸底部。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蜡烛在深入到底部时火焰熄灭。
结论:说明窖内有CO2,且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意义:补做本实验可使学生想象中的操作变为实际,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深窖点灯或取气的操作印象。
4. 身临其境、亲自动手
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中,笔者不直接告诉学生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而是给出:(1)大理石和稀H2SO4;(2)Na2CO3粉末和稀盐酸;(3)CaCO3粉末和稀盐酸;(4)大理石和稀盐酸几组药品,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探索,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和新的信息中多向、多维地思考问题,找出最佳的结果。
学生通过积极的实验、分析、讨论、归纳,从而得出结论: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宜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有效地避免了得出结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积极调动学生兴趣,做“活”学生
新课程强调要以人为本,教育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成长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穷其心智,以兴趣发展为契机,才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不断成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其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教师要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实验教学,并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志向等,结合学生身心的、个体的、年龄的差异,一方面要善于把知识上升为学生能够主动接受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学习、探究、创新、分析归纳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窗口。我们应钻研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内容,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通过教师的实验教学,掌握化学这门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 5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