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独岛寺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dy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末期,弘润大师带领徒众登上独山岛,建了一座“独岛寺”。寺庙建成后,求香拜佛者络绎不绝。然而盛景不长,两年后,寺庙败落,弘润大师也离开了独岛寺,寺后的丛林里仅留下十几座和尚的坟茔。好奇的膜拜者仍然不断慕名而来。可是这个地方只能在白天游览,在此过夜者极少有人活着回去。
  为了查出原因,大理寺卿李毓昌带领三名随从踏进了独山岛。李毓昌在岛上查看一番,没什么收获,于是决定从离开独岛寺的弘润大师那里找到突破口。
  李毓昌向弘润大师说明来意,弘润大师哀叹一声:“阿弥陀佛,老衲也感觉他们死得很奇怪,可就是找不到凶手。”李毓昌眉头紧锁,问道:“出事之前独岛寺有没有得罪过什么人?”
  经李毓昌提醒,弘润大师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原来,东北有一个著名的茶师,一天,茶师应弘润大师之邀,前往独岛寺。当时世道混乱,茶师装扮成习武之人的模样以免惹强盗觊觎。途中,茶师看见一个日本武士正在抢劫路边的店铺,遂跑过去制止。那武士看茶师也一身武士装束,便提出用决斗解决问题。茶师心中直打鼓,但还是鼓起勇气冷笑一声:“就凭你?现在我有一桩要紧的事去办,我答应你,下午就在这里决斗!君子一言!”那武士接道:“驷马难追!”说完两人各自走开。
  茶师见到了弘润大师,把与日本武士相遇的事告诉了他,又说自己只会泡茶不会武功。弘润大师不回答,却让他开始泡茶。茶师很伤感,说这可能是自己在世上最后一次泡茶了。茶师泡这杯茶时仿佛使用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又仿佛高山流水一般流畅自然。弘润大师凝神观看他泡茶的整个过程。茶泡好后,弘润大师说:“你用茶道的精神去对付那个日本武士就行了。”
  茶师似懂非懂,只有硬着头皮去搏一搏。见到了武士后,茶师将决斗当作泡茶,视强敌若无物,拉开架势。尚未动手,武士就感到茶师的镇定之中暗藏杀机,顿时心虚惊恐,丢弃武器逃走了。
  弘润大师说,茶师比武前曾说自己来自独岛寺,后来那个日本武士在外扬言,有朝一日要报复独岛寺,可是,到现在也没有人看见过他。李毓昌想了片刻,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本官要夜探独岛寺!”
  第二天傍晚时分,李毓昌和他的三名助手又踏上了独岛寺,分头隐藏在不同的位置。四人趁着朦胧的月色,机警地扫视着四周,做好了应战准备。奇怪的是,一夜过去了,他们安然无恙。然而时隔一天,两个渔夫夜宿独岛寺时又丢了命。
  两天后,李毓昌贴出了告示,悬赏白银500两,招募英勇之士探究迷案。告示贴出的当日,就有两个男人前来应征。第二天一早,忽见其中一人急匆匆跑进县衙,战战兢兢地大叫道:“大人,不好了!同我一块儿睡在寺内的那个人死了。”
  李毓昌再次贴出告示,将赏金提高为1000两白银。告示贴出不一会儿,一个壮年乞丐走进县衙,要求去独岛寺揭开凶案谜底。李毓昌端详着乞丐,眉头紧锁,问道:“听话音,你不是本地人吧?家住哪里?姓甚名谁?有何能耐?”乞丐自傲地说:“本人四海漂泊,居无定所,也做过除暴安良的英雄,姓名不值一提,您就叫我无名吧。”李毓昌的嘴角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无名先生,预祝你好运。”无名胜券在握地说:“后天早上,您亲自到独岛寺接我。”
  无名离开之后,李毓昌立即吩咐下属悄悄盯住他,随时报告行踪。当日,无名牵着一条狗,在大街上向行人乞讨。晚上他进了一家客栈,直到次日午饭后,才从客栈懒洋洋地走出来,之后去了药铺。
  夜幕降临,无名牵着狗走进了独岛寺。他把狗拴在柱子上,然后爬上香台,脱下破旧的上衣,仔细地扑打……
  次日一早,李毓昌与弘润大师来到独岛寺外。这时,无名也伸着懒腰从寺内走出来,看见二人,得意地说:“我已经揭开秘密了。”李毓昌抱拳:“恭喜恭喜。”随后同弘润大师向寺内走去。
  李毓昌扫视一眼寺内,忽然发现拴在柱子上的那条狗已经气绝身亡,回头问跟在身后的无名晚上睡在哪里。“就是这上面。”无名指了指香台。李毓昌仔细查看,发现香台周围撒有药粉。这时,弘润大师在药粉边弯腰捏起一只死去的虫子,仔细一看,不禁毛骨悚然:“阿弥陀佛!罪过,独岛寺怎么会有这种害虫!”李毓昌近前细看,害虫形貌如同蚂蚁,嘴部有一根像蚊子一样细细的吸管,自语道:“难道它是杀人的凶手?”弘润大师说:“老衲云游四海,曾经在海外见过这害虫,害虫名叫吸髓蚁,专吸猎物的脑髓。它先向猎物脑部注入麻醉液,使之无法察觉,然后吸出脑髓,并注入毒液,人死后很难找到死因。它们昼伏夜出,一般不去招惹清醒的猎物,一旦猎物进入睡眠状态就在劫难逃了。据说,这种吸髓蚁在当地几乎灭绝,奇怪的是,它们怎么能越过千山万水,跑到独岛寺来呢?”
  李毓昌怒视无名,突然大喝一声:“来人!将无名拿下!”话音一落,隐蔽在寺外的下属冲入寺内,将无名捆绑起来。无名吵嚷道:“你们不守信用,难道要杀人灭口,瓜分赏金!”李毓昌说:“对待你这样的刽子手,哪有信用可言!你中了我的‘引蛇出洞’之计。”
  “什么‘刽子手’?什么‘引蛇出洞’?我是良民!”无名梗着脖子咆哮。
  弘潤大师拿出三样东西往无名面前一丢,说:“这是从你住宿的旅店里搜出来的东西。松下文雄,死到临头,还敢抵赖!”众人一看,那是一身武士装,一把武士刀,还有一枚椭圆形的玉。无名听到“松下文雄”四个字,打了个哆嗦。尽管如此,他还是强打精神辩驳:“几样东西能说明什么?松下文雄是谁?”
  弘润大师说:“一年前,你与一位茶师决斗,我给他出谋划策,又担心他有闪失,悄悄地尾随在他身后,所以见过你的面。尽管你现在乔装打扮,也瞒不过老衲的眼睛。当年,你被茶师吓跑之后不甘心,发誓要找独岛寺雪耻。想不到你用了一招极其恶毒的手段,把从海外捉来的吸髓蚁放进独岛寺,你的那块产自海外的玉说明了问题,那是你从当地带回来的吧?”
  松下文雄用怯懦的目光扫视众人,最终低下了头。
  选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
其他文献
狱中刺字  清朝乾隆年间,李秀才流落到了青山镇,以写字卖画为生。衙门里的人见他字写得不错,就让他负责为牢里的犯人施行黥刑──凡是一些罪不至死的,可以从轻发落,在脸颊上刺个“囚”字,便可出狱。  这日,衙门里又送来了一批犯人。前几个刺字都很顺利,可刺到最后一个的时候,针才刚刺下去,对方就一阵惊叫。李秀才细细打量才发现,这人生得眉清目秀,不似恶徒,只听对方说道:“今日着实痛得没法子,能否缓一缓?”那人
期刊
冷口关地势十分险要,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历代兵家都把这里视为防守重地。清康熙年间,冷口关设守备营,对关内外行人进行盘查,以保护关内外社会安定。  这年秋末冬初的一天,有两位商人从北向南走来,老者骑一头大青驴,年轻人步行紧随其后。两个人来到冷口关下,被两名守关兵勇拦住,老者稳坐驴背不动,两名兵勇伸手将老者从驴背上拉了下来。一兵勇说:“你这个老头竟敢不遵军令,过关不下驴真是大胆
期刊
根据上级部署,太白县对口帮扶对象是彝区的火源县,太白县年轻的干部马达被派往火源县光明村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  马达接到通知后,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九十三岁的爷爷马胜利:我去援彝了,爷爷怎么办?马胜利是老红军,离休后不久老伴儿因病去世,七年前,独生子和儿媳外出时因车祸双双撒手人寰,当时唯一的孙子马达刚大学毕业,从此祖孙俩相依为命。  马达要援彝,又没办法撇下爷爷,怎么办?思来想去,只好把爷爷带上。可
期刊
一辆奢华的大篷马车疾驰在乡间小路上,马铃叮当,尘土飞扬,惹得田间劳作的乡民引颈观望。这穷乡僻壤的,凡有贵客来临,必是去乡里的大户孙员外府上,与他人无干。  那孙员外原本是个财主,守着祖上的千亩良田,过着锦衣玉食、穷奢极侈的日子。后来,孙财主花重金买了功名,有了“员外郎”的七品官职,更加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孙员外府上结交的都是达官显贵、名士鸿儒,下里巴人连门槛儿都迈不进去。不仅如此,孙员外年年涨租,
期刊
一  这些年,大学生李经纬一直在寻找一位老师。当年,他如果不是遇到了这位热心肠的好老师,就不可能顺利地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是,他为什么一直找不到这位老师呢?  这事儿,说起来可就话长了。  李经纬从小就品学兼优,几年前,他中考时取得了全市第五名的好成绩。可是,他家里穷,父亲身体又不好,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就只有那几亩薄田。所以李经纬上不起市里的重点高中,开学只能去乡里的高中读书
期刊
新中国成立前夕,周口镇有一神偷,号大鹏。他自幼无亲无故,四岁流浪街头,七岁跟师学艺,先用双指从煤火炉中朝外夹煤球,天长日久,练就一双神奇的手,活路做得干净利索,从未失过一次手。那些年,神偷活跃在京广线上,南至广州,北至首都,在“偷界”里颇有些名气。  民国三十三年,神偷年过古稀,手眼不济,便不再行窃,决定洗手还乡,享几天清福。临回的时候,他特请能工巧匠制作了一块样式奇特的铜牌。铜牌为六角形,中间是
期刊
某朝某一年春天,有个秀才进京赶考。他走到离京城还有一半远的地方,见一个老人摆着一副担子,正在路边吆喝,热情地向过往行人招揽生意。秀才仔细一看,原来老人是在卖汤圆呢。此时,秀才正走得又饥又渴,便走过去,想饱餐一顿后再赶路。可是,当他伸手摸银钱时,才发现因路途中得病花了不少钱,口袋里现在已经没有钱了。他只好眼巴巴地红着脸望着那半锅热气腾腾的汤圆,直咽口水。  卖汤圆的老人见此情形,明白秀才手中无钱,便
期刊
小试牛刀  明朝中期,围棋十分盛行。这一年是京城大比之年,各地进京赶考的举子挤满了京城。就在京城报国寺门口,有一个围棋摊,摆摊的是个老头,他自称曾是朝廷供奉棋士,犯了过错,皇上罚他终身乞讨,他只得摆摊为生。  举子们都会下棋,听这老头瞎吹牛,都想一试身手,反正十个铜钱一盘棋,也很便宜,没想到竟然没人能赢老头。举子们一传十十传百,都觉得太丢读书人的脸了。直到有一天,一个叫王奇的绍兴举子来到摊前,与老
期刊
老团是涞阳大礼堂的检票员。他极高极胖。认识他的时候我十一岁,他该是四五十岁。凭我一个孩子的模糊记忆,只觉得我从没见过这么高这么胖的人,他似一个大粮囤,肚子上的肉一走一哆嗦,能让人联想起滑嫩嫩的水豆腐,这让童年的我总有一种想拍拍他肚皮的强烈渴望。或许正是这奇特的体形,老团没娶上媳妇。  大礼堂是县城的文化中心,全县各种大型会议一般都在这里开。当然它的主要功能还是演戏放电影。这里几乎每晚都会放电影,间
期刊
嘉庆十九年(1814年)初,江苏巡抚张师诚与布政使一起喝茶闲聊。二人密谋,准备从财政银子中搞点儿钱花。张师诚问布政使,财政上能拿出多少钱?布政使略微盘算了一下,说六万两银子。那个时代没法炒股买期货,所以只能采购粮食──粮食储备毕竟是刚需,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接着,二人又叫来江宁知县蔡君弼商议具体事项。蔡君弼认为,这不是件小事,为了保证质量,应该在本地民营米业老板那里购买。民营老板更珍惜自己的品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