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实效性研究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thj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与其他各个管理环节密不可分。正因如此,其时效性和优劣程度将直接影响各个单位工作的开展。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发展。但目前来看,经济管理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事业单位的发展必须跟上市场经济的脚步,因此,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时效性是重中之重。
  【Abstract】Economic management is a key link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public institutions, which is inseparable from other management links. Because of this, its timelines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work of each uni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public institutions in China is also developing.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economic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institutions must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market economy.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timeliness of financial work in public institutions is the most important.
  【關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实效性
  【Keywords】public institutions; economic management; fund construction; effec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5-0030-02
  1 引言
  为保证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找到通过发挥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职能来促使市场经济体制稳定发展的正确方法。必须将市场经济与单位经济管理职能融为一体,准确地利用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发展与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地、持续地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探究目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全面发挥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职能的对策。
  2 经济管理特点
  事业单位具有明确的社会定位,其并非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存在,是践行公共服务的主要单位,故其具有公益性的基本特点。另外,事业单位还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其一切工作内容的出发点均为社会,需要面向社会整体提供服务。因此,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因其独特的性质与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具体表现如下。
  2.1 资金来源
  从资金来源角度来看,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地方财政拨款;另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拨款。前者主要以满足事业单位日常运营需求为主,包括服务项目支出、人员薪酬支出、日常运营支出等。后者一般是事业单位承担特殊工作任务时由国家划拨专款。由于事业单位的各项服务、活动均不以盈利为根本目的,故多数事业单位不具备盈利能力,无法实现自给自足。
  2.2 经济管理性质
  事业单位是公益性单位,无法像企业一般进行清算、倒闭或转让,这也意味着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层面不具备所有者权益。
  2.3 经济管理目标不同
  事业单位强调追求社会效益,注重奉献精神,故其经济管理目标并非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仅仅是保证自身财政安全以及满足日常运营开支即可。
  3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现存问题
  为保障基本社会职能及运营需求,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对实效性要求极高。事业单位必须遵循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尊重经济管理实效性的基本原则,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及内部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经济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以确保经济管理的作用价值可以充分发挥[1]。
  3.1 会计核算不规范
  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发现,账目设置、账务细节以及账务手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部分单位在账务处理时不注重细节,只设总账,细节上不设账目,导致资产细节不明晰,真实性有待商榷。而日常账务处理时,部分事项并未明确标注债权和债务,甚至不注意留存原始清单,仅留存发票。此外,部分事业单位所执行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之处。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模式以大厅式模式为主,采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若干个单位的对账工作同时由一个部门完成,导致会计与财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且不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同时,由于集中管理的特殊性,单位不再负责做账,只负责报账。会计自身对于负责单位的具体业务状况、收支情况缺乏系统了解。   3.2 资金链管理的问题
  从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的角度来看,出纳与会计相互混淆的现象并不少见,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此外,事业单位对于出纳人员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工作流程不细化、工作内容不了解,库存现金的盘点频率较低。若存在大额支出现象,往往会直接跳过出纳,直接通过财政库调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存在巨大隐患[2]。
  3.3 固定資产的管理模式不规范
  房屋、土地等都属于国家固定资产。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上级单位在进行财政拨款时,对于申请单位的资金存量管控并不严格,不仔细考虑其变动诉求便同意拨款。这一管理漏洞的存在导致部分事业单位片面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发展,盲目进行规模扩张。此外,部分单位过于强调设备更新,不考虑当前设备的完备性,导致很多未到淘汰地步的设备被闲置或丢弃,极为浪费。有的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时,罔顾规程,自行处理,不通过政府进行采购或招标,且自行采购时透明度低,资产处理情况不严谨,时间一长会出现账目与物件不匹配的情况。而有的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时,不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随意处理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对国有资产造成损害[3]。
  3.4 拨款资金缺少计划性
  部分事业单位在获取上级的拨款资金之后,缺乏计划性管理,不仅无法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有效的使用计划,甚至会不公开费用明细。而在缺乏资金使用计划的基础上,资金的利用效率长期无法提升,甚至影响到了事业单位自身的职能发挥效果。
  4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对策
  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最主观的原因是单位领导层缺乏经济管理理念,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而在缺乏上级重视的情况下,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无法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管体系,导致经济管理的实效性大幅度下降。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实效性,就必须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工作。
  4.1 树立正确的经济管理观念
  部分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观念落后的现状,很多单位的工作人员将事业单位定性于国家重点保障部门,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竞争和生存压力。基于此,应促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观念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转变到与公共财政相符的层次上。考虑到领导层对于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故转变单位主要领导的观念是重点。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加深对财经法规的了解,深刻理解经济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的作用,科学理财,遵守法纪[4]。
  4.2 加强会计核算优化以及队伍建设
  为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职能,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需要加快会计核算优化。财务部门需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职能定位,不能片面强调“记账”作用,而是要注重对财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并学会利用财务信息。另外,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需要加快队伍建设工作,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并且行使监督权利,帮助经济管理人员提升水平,做到“双重管理,财政为主”。鉴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为保证事业单位公正执法,在事业单位设立的会计核算中心不能脱离政府管理,但可以转变其职能,确保其能独立完成会计、代理、记账等常规业务[5]。
  4.3 加强票据管理
  票据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工具,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需要保证票据使用的规范性与合法性,尤其是税务发票和财政票据的使用最为关键。不同的事业单位由于自身的工作内容存在一定偏差,故日常所接触的票据种类也会存在一定差距。为保证票据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构建票据统一领取制度,由政府向各个事业单位提供票据,不得擅自购买。此外,事业单位在使用税务发票时应当做好登记,以备查阅。同时加强票据缴销的流程管理。
  4.4 合理编制预算
  预算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预算编制可以减少财政漏洞的风险性,同时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编制预算时,应当依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既往支出数据进行编制,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同时,还应当制定部门费用支出定额,有利于严格控制开支情况,保证单位工作正常运转。科学合理的预算,可以保证年度收支平衡,避免财政赤字。若是特殊情况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必须遵守相关法纪。
  5 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进行职能转变已经变成现代经济发展的主流,不可规避。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职能应该着眼于自身特殊性质,采取合理措施,向着和谐稳定的方向转变。同时充分发挥其经济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力度和公众服务能力,促使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青平,潘建华,王靖,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探讨[J].中国市场,2020(35):105-106.
  【2】陈德建.关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创新分析[J].纳税,2020,14(35):142-143.
  【3】许岩武.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J].大众投资指南,2020(24):47-48.
  【4】车伟.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基层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20(35):112-113.
  【5】李欣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的融合性探析[J].西部财会,2020(12):10-12.
其他文献
【摘 要】能源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命脉资源,世界能源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在国际背景下,石河子市如何抓住国家战略性政策机遇,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克服面临困难,在当前能源产业形势下,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Abstract】Energy is the lifeblood resource of national modernization. The
电缆制造企业参加市场竞标过程中,技术能力体系的构建和管理需要企业采购、生产、技术、检测、质量、营销等各个条线部门参与,是一个综合、长期、系统的管理和提升工作。论文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互联网是当代企业经营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但我们周边还有很多传统贸易型企业,尤其是一些实体店式布局企业,受制于企业规模、管理模式等方面,该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论文以万表网成功转型为例,针对贸易型企业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助力凝聚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为这类企业在更优的赛道获得更快的发展提供借鉴。  【
【摘 要】对于工程项目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些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大多数工程都采用的是政府、社会两方面投资合作的项目运营模式,这种运营模式在现阶段简称为PPP项目。由于PPP项目的特点,需要针对PPP项目的工程管理、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3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创新全过程管理模式,确保施工过程和管理过程可以更加的现代化、高效化和标准化。  【Abstract】For engineering project
中俄“冰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开发利用,为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河北应积极借势“冰上丝绸之路”,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科学谋划发展路径,推动冰雪
【摘 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目标控制,即包括项目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建设项目在立项、项目评估决策等不同的方面落实实际的行动,基本的工作环节缺一不可,同时也需重视基本的工作要求和相关标准。任一环节的成功均能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情况,与其成败息息相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基本的管理对象就是项目。管理的具体范围是项目全过程,需要对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建设工程项
我国的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企业经济成本的控制带来了许多问题和难点。因此,人们开展企业的成本研究时,要将问题研究与当前的经济环境相结合,以企业成本的基本概念为着手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国家对科研院所提出的战略发展要求。中国的科研院所拥有雄厚的科研资产,聚集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是高新技术研发的核心力量。同时,科研院所利用自身
在《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提出高原特色农产品要强化品牌建设。论文通过剖析石屏县森悦牌红心猕猴桃样本,初步了解云南省特色高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困境成因
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如何把这一政策要求转化为企业可操作的运行机制,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