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危受命,让企业扭亏为盈;居安思危,拓展企业产业链条;先行转型,瞄准高端新兴产业——在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每个关键节点,他都能沉着应对,妥善解决。他就是平遥煤化集团董事长郭兴银,一个以创新的姿态走在国企改革、产业转型新征途上的开拓者。
从一个年产不足10万吨、以挖煤为主的地方国营小矿,到连续9年入围山西省百强企业,平遥煤化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是什么让这个企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又是什么让这个企业一跃成为山西的百强企业?郭兴银说,是创新。这些年来,他掌舵的平遥煤化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天降大任勇担当
井下推箱工,这是1980年郭兴银到平遥县第一煤矿参加工作的岗位,此后他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长为管理人员。这个成立于1958年的老国企管理粗放,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陷入亏损严重的困境,那时郭兴银勇敢接过了重担,与全矿职工同甘苦,第二年煤矿便实现了采煤量增长44%,利税增长1.6倍,上缴税费超过了过去3年的总和,企业一举扭亏为盈。领取了拖欠工资的职工满腔热情,加倍投入工作,企业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
然而,郭兴银并没有完全放松警惕。他审时度势,与当时资源丰富但装备技术相对落后的几个煤矿实行了联营,又兼并了一家煤运公司,形成了集煤炭生产、发运、销售于一体化的经营新格局。可在当时,他的这一举动并不被看好,甚至有些不理解他的人发出了“好高骛远”的议论。面对质疑,郭兴银最终用实际行动进行了证明。
2002年,国内煤炭行情陷入低谷,顺应国家“三改一加强”的政策,脱胎于国营平遥县第一煤矿的平遥煤化开始改制。改制原则为员工集体入股,即按照“双退出”需求,将资金划为若干等份股金,采取员工自愿模式,按原企业普通职工、中层干部、高层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的先后顺序依次入股。
“改制,对于企业来说,某种程度上就是生死抉择,对于曾经捧着铁饭碗的职工,更是进与退的两难选择,当时其实大家拿不出多少钱,很多人都是借款,都是相信老郭,他能给大家发出工资,能解决吃饭问题,也一定能够带领大家致富。”谈到当时入股的情况,很多平遥煤化人都是一样的态度。
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郭兴银的态度也很明确:“企业是大家的,一个人的力量不一定能带着这个企业走出泥沼,但所有人众志成城,一定能行。”如同郭兴银所说,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把所有人的力量凝聚起来,才是最大的生产力。
企业的改制其实质即是责、权、利的重新分配。平遥煤化用实实在在的企业股权分配,赋予企业职工主人翁的身份與地位。平遥煤化集团从此属于每一位职工,职工们称这种体制为“公有制”。“公有制”的建立彰显了一个事实:职工之于企业的重要性。用郭兴银的话讲,平遥煤化要实现的不仅仅是企业的跨越,更重要的是成就每一位职工的梦想,要让群策群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心系民生增福祉
解开了体制的“扣”,天地顿宽。平遥煤化每个职工改制后都还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不仅是股东,更是企业职工、是劳动者。为此,大家把企业当家来悉心经营,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每一名员工的创造力都被充分激发。
在改制后的十多年里,职工变身主人公所带来的价值不断彰显。(下转A3版)
从一个年产不足10万吨、以挖煤为主的地方国营小矿,到连续9年入围山西省百强企业,平遥煤化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是什么让这个企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又是什么让这个企业一跃成为山西的百强企业?郭兴银说,是创新。这些年来,他掌舵的平遥煤化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天降大任勇担当
井下推箱工,这是1980年郭兴银到平遥县第一煤矿参加工作的岗位,此后他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长为管理人员。这个成立于1958年的老国企管理粗放,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陷入亏损严重的困境,那时郭兴银勇敢接过了重担,与全矿职工同甘苦,第二年煤矿便实现了采煤量增长44%,利税增长1.6倍,上缴税费超过了过去3年的总和,企业一举扭亏为盈。领取了拖欠工资的职工满腔热情,加倍投入工作,企业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
然而,郭兴银并没有完全放松警惕。他审时度势,与当时资源丰富但装备技术相对落后的几个煤矿实行了联营,又兼并了一家煤运公司,形成了集煤炭生产、发运、销售于一体化的经营新格局。可在当时,他的这一举动并不被看好,甚至有些不理解他的人发出了“好高骛远”的议论。面对质疑,郭兴银最终用实际行动进行了证明。
2002年,国内煤炭行情陷入低谷,顺应国家“三改一加强”的政策,脱胎于国营平遥县第一煤矿的平遥煤化开始改制。改制原则为员工集体入股,即按照“双退出”需求,将资金划为若干等份股金,采取员工自愿模式,按原企业普通职工、中层干部、高层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的先后顺序依次入股。
“改制,对于企业来说,某种程度上就是生死抉择,对于曾经捧着铁饭碗的职工,更是进与退的两难选择,当时其实大家拿不出多少钱,很多人都是借款,都是相信老郭,他能给大家发出工资,能解决吃饭问题,也一定能够带领大家致富。”谈到当时入股的情况,很多平遥煤化人都是一样的态度。
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郭兴银的态度也很明确:“企业是大家的,一个人的力量不一定能带着这个企业走出泥沼,但所有人众志成城,一定能行。”如同郭兴银所说,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把所有人的力量凝聚起来,才是最大的生产力。
企业的改制其实质即是责、权、利的重新分配。平遥煤化用实实在在的企业股权分配,赋予企业职工主人翁的身份與地位。平遥煤化集团从此属于每一位职工,职工们称这种体制为“公有制”。“公有制”的建立彰显了一个事实:职工之于企业的重要性。用郭兴银的话讲,平遥煤化要实现的不仅仅是企业的跨越,更重要的是成就每一位职工的梦想,要让群策群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心系民生增福祉
解开了体制的“扣”,天地顿宽。平遥煤化每个职工改制后都还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不仅是股东,更是企业职工、是劳动者。为此,大家把企业当家来悉心经营,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每一名员工的创造力都被充分激发。
在改制后的十多年里,职工变身主人公所带来的价值不断彰显。(下转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