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语文是学生生涯中重要的学习科目,对学生的人格、性情、思维培养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现行教育制度下的语文教育有着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语文教育模式亟需探索与变革,因此,本文提出了新模式探究的若干见解。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育 模式
高中阶段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基础课程,它不仅仅是工具课,更是文化课,既要关照学生的生存技能,培养语文能力,又要渗透审美情趣、文化品位、道德修养、人文精神诸方面的教育,培植学生的时代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教学改革呼声一片,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却没有大规模地实现新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仍然有死气沉沉的现象。随着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是,陈旧的教学观念、滞后的教学理论、老套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于课堂当中,高中语文教育现状实在令人堪忧。
一、认清语文教学现状
(1)功利教学。学习本身并非能够一蹴而就,尤其是语文这门基础科目,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它应该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过程。可是,在现行高考制度的导向下,学生、老师普遍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学习语文成了追求分数的过程,要求“见效”、“立竿见影”。考试要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拉进度,添讲义,语文课堂已经完全服务于考试。不讲求教学方法,忽视教学规律,纯粹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学生“囫囵吞枣”一并接收。
(2)模式教学。陈旧的教学方法往往采用这样的课文分析,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一板一眼,按照程序来教学。课堂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学生无法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只能听到老师的声音。试卷上,各类题目都能按照套路、固定模式来套,学生根本不需要自己思考。作文,已经演变成现代社会的“八股文”,固定框架、固定模式、固定思路,牢牢地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了,严重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僵化。
(3)片面教学。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一直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会考试、做题,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不强,这就完全与语文教育的初衷相悖。学生需要学到与社会融合的本领,用言语进行人际交往,而不是光光能够应试。而且,高中课堂使用的教材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语文课本内容没有新鲜度、时代感,很难契合学生的思想,语文教育很难实现它的目标。
二、更新语文教育理念
高中语文课堂单调、死板,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陈旧。为此,语文教育理念亟待更新。
(1)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各有所长,能够充分尊重、挖掘学生的特色。语文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信息化的社会,尤其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其“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大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人文教育理念。语文,涵盖了工具性与人文性。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之外,还具有滋润灵魂的涵养功能和提高人生质量、升华生命境界的发展功能。而现行的语文教育往往忽略了这极为重要的一点,仅仅把语文当做考试的一门科目,忽视了学生的心灵成长。教师必须树立人文教育理念,除了教授给学生基本语文技能之外,更要注重文化的熏陶,要让学生在语文当中认识人生、认识社会,通过语文来提高道德休养,丰富情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够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形成开放、自由、多元的文化精神,成为有涵养的现代公民。
(3)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时代和社会要求创新,而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会独立思考的人,毫无疑问,语文教育中需要灌输创新教育理念。以传授知识为主,死气沉沉的课堂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社会要求语文:“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新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我们的教师要牢记创新教育理念,要突破旧的模式、框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方法,使其成为富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一改“书呆子”的旧貌。
三、创新语文教学方法
(1)立足文本、融入情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读书,脱离文本,无法立足。阅读、诵读、默读等都讲求“读”字,只有在读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开阔眼界、拓宽思维。一般,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学校与家庭,比较单一,生活面也较为狭窄,往往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读书可以使他们的第二生活突破时空的局限,变得丰富起来。学生通过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与思想巨人对话,能够独立进行思考,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做练习、试卷,成为麻木的机器。
(2)对话学习、倾听声音。教学课堂可以建立具有实质性的讨论小组,或者可以众人围坐,面对面交流,或者可以演讲、辩论,真正地开展课堂讨论。教师与学生同处于平等的地位,互相倾听彼此的思想,真正地沟通心灵。对话学习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感,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人格。
(3)冲破模式、关注心灵。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喜欢上写作,使它不再是一件繁重的任务,而是心灵沟通交流的方式,可以是老师与学生间沟通,学生与学生间沟通,还可以是家长与孩子间沟通。让学生能够通过写作来获得快乐感、成就感和充实感,走出厌恶作文的误区。引导学生用高尚的情操、丰富的心灵、睿智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审视人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语文,联接着思想,贯通着文化,流淌的是个性张扬和自由创造的激情。教育,不能再循规蹈矩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出新的模式,培养出新的人才。语文教育,呼唤真正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曹美云.文学教育的切入点是什么[J].文学教育,2009,(6)
[2]程一凡.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症结与出路[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7)
[3]郭金廷.社会转型期高中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J].文科教学探索,2006,(11)
[4]娄义康.语文教育个性化之我见[J].文学教育,2007,(7)
[5]王晓燕.穿越思维的隧道 ——议高中语文教育新航向[J].语文教学,2007,(11)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育 模式
高中阶段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基础课程,它不仅仅是工具课,更是文化课,既要关照学生的生存技能,培养语文能力,又要渗透审美情趣、文化品位、道德修养、人文精神诸方面的教育,培植学生的时代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教学改革呼声一片,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却没有大规模地实现新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仍然有死气沉沉的现象。随着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是,陈旧的教学观念、滞后的教学理论、老套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于课堂当中,高中语文教育现状实在令人堪忧。
一、认清语文教学现状
(1)功利教学。学习本身并非能够一蹴而就,尤其是语文这门基础科目,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它应该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过程。可是,在现行高考制度的导向下,学生、老师普遍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学习语文成了追求分数的过程,要求“见效”、“立竿见影”。考试要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拉进度,添讲义,语文课堂已经完全服务于考试。不讲求教学方法,忽视教学规律,纯粹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学生“囫囵吞枣”一并接收。
(2)模式教学。陈旧的教学方法往往采用这样的课文分析,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一板一眼,按照程序来教学。课堂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学生无法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只能听到老师的声音。试卷上,各类题目都能按照套路、固定模式来套,学生根本不需要自己思考。作文,已经演变成现代社会的“八股文”,固定框架、固定模式、固定思路,牢牢地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了,严重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僵化。
(3)片面教学。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一直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会考试、做题,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不强,这就完全与语文教育的初衷相悖。学生需要学到与社会融合的本领,用言语进行人际交往,而不是光光能够应试。而且,高中课堂使用的教材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语文课本内容没有新鲜度、时代感,很难契合学生的思想,语文教育很难实现它的目标。
二、更新语文教育理念
高中语文课堂单调、死板,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陈旧。为此,语文教育理念亟待更新。
(1)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各有所长,能够充分尊重、挖掘学生的特色。语文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信息化的社会,尤其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其“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大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人文教育理念。语文,涵盖了工具性与人文性。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之外,还具有滋润灵魂的涵养功能和提高人生质量、升华生命境界的发展功能。而现行的语文教育往往忽略了这极为重要的一点,仅仅把语文当做考试的一门科目,忽视了学生的心灵成长。教师必须树立人文教育理念,除了教授给学生基本语文技能之外,更要注重文化的熏陶,要让学生在语文当中认识人生、认识社会,通过语文来提高道德休养,丰富情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够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形成开放、自由、多元的文化精神,成为有涵养的现代公民。
(3)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时代和社会要求创新,而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会独立思考的人,毫无疑问,语文教育中需要灌输创新教育理念。以传授知识为主,死气沉沉的课堂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社会要求语文:“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新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我们的教师要牢记创新教育理念,要突破旧的模式、框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方法,使其成为富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一改“书呆子”的旧貌。
三、创新语文教学方法
(1)立足文本、融入情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读书,脱离文本,无法立足。阅读、诵读、默读等都讲求“读”字,只有在读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开阔眼界、拓宽思维。一般,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学校与家庭,比较单一,生活面也较为狭窄,往往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读书可以使他们的第二生活突破时空的局限,变得丰富起来。学生通过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与思想巨人对话,能够独立进行思考,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做练习、试卷,成为麻木的机器。
(2)对话学习、倾听声音。教学课堂可以建立具有实质性的讨论小组,或者可以众人围坐,面对面交流,或者可以演讲、辩论,真正地开展课堂讨论。教师与学生同处于平等的地位,互相倾听彼此的思想,真正地沟通心灵。对话学习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感,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人格。
(3)冲破模式、关注心灵。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喜欢上写作,使它不再是一件繁重的任务,而是心灵沟通交流的方式,可以是老师与学生间沟通,学生与学生间沟通,还可以是家长与孩子间沟通。让学生能够通过写作来获得快乐感、成就感和充实感,走出厌恶作文的误区。引导学生用高尚的情操、丰富的心灵、睿智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审视人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语文,联接着思想,贯通着文化,流淌的是个性张扬和自由创造的激情。教育,不能再循规蹈矩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出新的模式,培养出新的人才。语文教育,呼唤真正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曹美云.文学教育的切入点是什么[J].文学教育,2009,(6)
[2]程一凡.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症结与出路[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7)
[3]郭金廷.社会转型期高中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J].文科教学探索,2006,(11)
[4]娄义康.语文教育个性化之我见[J].文学教育,2007,(7)
[5]王晓燕.穿越思维的隧道 ——议高中语文教育新航向[J].语文教学,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