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将会越来越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的生态效应,而具有生态优势的旅游投资地区通过旅游投资,正好可以使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未来的社会发展模式相一致。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旅游的实质就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旅游者从中可以获得精神与智力的满足,是—种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精神文化需要的高级消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应该着力加快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使其尽快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文化旅游
200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是我国第一次将旅游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使得旅游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激活,旅游业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开阔。2012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对外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意见关于资本方面主要包括:坚持旅游业向民间资本全方位开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为民间旅游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和管理。
根据新元文智集团《2013年5月旅游产业月度监测报告》显示,旅游局重点提倡文明旅游,继续为出境游提供良好政策环境。旅游景区门票经济显现。同时,注重文物旅游景区中文物保护工作。当前,园区竞争已从拼政策、拼市场演变到拼实力的阶段。做强龙头企业,做长产业链,做强品牌,是提升园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港澳游签注恢复同时申请,台拟开放大陆客赴台多次签。
目前我国文化旅游总体上呈现全面、快速发展的形势,但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如仍然有不少地方认为文化旅游是软指标,未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高度来认识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作用;文化旅游产业赖以发展的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为多部门管理,难于协调;现行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产业链短,市场开发不足,缺少文化旅游精品和品牌等。
吸引社会资本的注入,首先要看项目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体现在直接盈利上,也可以体现在品牌效应上,文化旅游地点的选择、政府的支持力度、资本的构成情况、管理运营是否合理、中长期计划、投资与回报等等都是非常有说服力的筹码,简言之,想得到社会资本的注入,首先要自己明确项目的价值及能为投资者带来的好处,如果这个平衡点找不到,就只能期待慈善家给些资助了。
资本运作带给旅游企业质的飞跃
资本运作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决定的,市场配置资源即要求各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企业之间进行流动,从而达成资源有效配置的动态优化。我国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只有极少数大企业,而且规模也偏小。由于我国知名企业集团规模太小、产品单一,无法同世界大企业相抗衡。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依靠推进资本运营。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组织结构,转变为以大企业为龙头的组织结构,从而促进龙头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组合: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扩大市场的影响力;促进不同优势企业之间的互补,使重组后的企业既有市场,又有领先技术和发展后劲; 提高规模效益,以增强产品开发和创新的经济实力,带动产业整体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旅游企业分散经营,规模狭小,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和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是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旅游业上下生产环节各部门联合,取得联合规模效益。但是,旅游企业目前的资本投入、技术投入、人力投入、市场容量等各种资源有限,企业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实力来扩大规模,而资本运作为其提供了一条捷径。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向集团化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动态,旅游企业集团化是适应旅游业社会分工、专业化协作、网络化连锁式服务走向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由旅游业的特点和市场竞争环境所决定的。
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弊端,再加上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处在早期阶段,旅游企业大多是单体经营,地域性色彩浓重,兼并、收购、联合等企业组织调整行为受到体制性因素和市场发育不成熟的影响而成效不大。“形散神也散”的产业组织特征使得企业无法有效利用规模经济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必然导致我国旅游产业的弱小。无论是从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赢利能力角度看,还是从业务地点分布、业务类型多样性角度看,我国旅游企业与国外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相比较还存在相当巨大的差距。发达国家的旅游企业往往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依靠各种各样的集团化和联合——既包括了本行业内部的联合,也包括行业间的联合;既包括了组织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等涉及产权整合的联合,也包括了联盟、特许经营、管理合同等不涉及产权的联合来克服旅游产业组织中“小”、“散”的不利因素,从而造就了众多强大的旅游企业集团。
我国旅游产业投资特点
旅游资源结构多样,相应的产权结构复杂,法律法规滞后大型景区内的旅游资源(资产)多样,其所有权结构比较复杂,一般可以分为资源性资产(景点)、经营性资产(提供辅助服务的资产,比如房屋、设施等)、公益性资产(道路桥梁,本地居民和游客共享的公共设施)、土地植被等资源、产权不明的其他资产等五类。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门有旅游局、建设部、宗教局、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土局、林业局、环保局、文物局等,八大部委都对以上类型的资产拥有不同程度的产权、管理权,而相应的法律存在缺位现象,从而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较高的协调成本和交易成本。
旅游业发展给区域经济带来的经济产出对区域经济带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通常被分解到各个产业部门中,其利润产出和投人不相 对应,这种现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完善和旅游目的地营销方面表现尤其明显。旅游开发或者旅游产业整合都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如果是景区开发类型的项目其投人产出的周期较长,这在一定程度对资金规模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在旅游产业整合过程中涉及的资产重组、股权回购、债务安排,信用结构设计都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持。 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项横向产业,需要关联产业的支持,并且相关产业的关联度不一,产业价值链各异,这就需要旅游投资具备自己的特色和专长,才能够实现提高产业投资效率。我国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广阔,同时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在旅游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成长一直受到资金不足的困扰而开发不足,另一方面,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资金相对富足,但是旅游资源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游过度开发和重复建设。
旅游产业投资内容主体
新元文智集团《2013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运营模式与投资研究报告》,对六大文化旅游项目类型的深度研究及10余个重点案例进行全面展示和详尽分析,是深度与专业企业投资和运营参考工具。
对于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而言,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其中目的地社会发展是旅游开发和投资的根本目的,旅游经济发展只是其发展的手段,而环境和生态效益是目的地旅游发展的保障条件,最终促进本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设施分为旅游上层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上层设施主要包括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工具)、旅游景区等方面,而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道路、医疗卫生、邮电、通讯、给排水、供电、供气等方面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对产业资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而只能由地方政府对其进行投资。公共服务机构是为保障国内外游客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各种服务机构,如博物馆、美术馆、国家和地方公园、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市场监管和治安管理机构等,这些公共服务机构确保旅游者旅游休闲有着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为了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旅游目的地形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获取更多的旅游收入,旅游目的地政府借助媒体、旅游节庆、国内外旅游交易会等手段进行促销,促进本地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旅游资源,但发展最终的动力是人才。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高级人才,培养更多的本地旅游服务人员,目的地政府在旅游高等教育、旅游培训以及旅游人才的引进方面都要进行大量的投资,以保证旅游业得以长期稳定发展。旅游目的地政府在资金宽裕的情况下可直接参与对旅游景区、旅游娱乐项目、旅游饭店等旅游六要素方面的投资。另外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方面也需要大量投资,这些投资基本由本地政府完成。
企业对旅游业进行投资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获取利润。旅游企业直接进行旅游产品的生产,向旅游者提供旅游六要素服务。旅游企业也可以对上市旅游企业进行金融投资,购买其股票和债券,以分享上市公司的利润。就实体投资而言,旅游企业的旅游投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饭店与餐饮项目投资、旅游景区景点项目投资、旅游娱乐项目投资、旅游交通设施投资和旅游商品项目投资。
根据旅游规划和旅游地发展的需要,旅游企业在旅游目的地建设各种档次的宾馆、度假区、餐厅、风味餐厅、酒吧和咖啡厅、茶馆等项目,以满足旅游目的地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旅游景区景点项目投资是指依托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所进行的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住宿、餐饮、旅游商店、旅游娱乐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资;为了丰富旅游目的地旅游内容,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旅游目的地非常重视娱乐方面的投资,如各种舞厅、歌厅、健身房、休闲浴场等方面的投资;为了实现国内外游客的空间位移,必须对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大交通以及旅游目的地区内小交通进行大量投资。其中大交通包括航空运输、水路运输、陆路运输。目前航空运输基本是由航空公司垄断,旅游企业主要投资于水上邮轮游艇项目、陆上汽车等运输工具。同时区内小交通如景区内旅游道路建设、游船码头、索道投资也是旅游企业投资的重点;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必须拥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企业可以参与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加工与销售,以丰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内涵。
旅游产业资金来源
旅游业是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的行业,旅游活动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内容,旅游业的发展也就是这六大方面的协调发展,其中,每一方面都需要投入必要的资金。因此,旅游投资中,资金的筹措十分重要。一项很有前景的旅游项目,有可能由于筹措资金的方式不当或资金成本过高而造成经营亏损。资金筹措的方式是多渠道的,但是筹措资金的方式不同,会直接影响资金的成本水平,影响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旅游投资从资金来源角度,可分为国家投资、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和发行股票。亦可通过新元文智集团财务顾问帮助撰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
国家投资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首要来源,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分配于旅游业的投资。国家投资分为基本建设拨款与基建拨改贷两种形式,其中拨款是国家财政部门按批准的预算对主管部门拨付的预算资金;拨改贷是国家预算安排的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贷款,即国家基本建设贷款。前者是国家无偿拨付的,后者需要按确定的利息率偿还。1988年起,为保证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一些重大社会发展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的稳定,国家建立了基本建设基金制度。它是从国家财政资金中划拨出来一部分资金用于基本建设的制度。
银行贷款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的第二个主要渠道。它分为两种,一是人民币贷款,二是外汇贷款。然而旅游企业要得到银行贷款并非易事,按照商业银行的规定,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经过一定的程序经国家或地方计划部门审批,然后向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或其他专业银行办理贷款。贷款利率除国际商业银行贷款采取分期按市场利息变化进行调整的浮动利率外,其余均采用适用的固定利率。
利用外资,即利用国外资金进行旅游投资。我国旅游业中利用外资的渠道或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利用外国政府、银行、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二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后者包括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补偿贸易等。利用外资进行旅游基本建设必须经过一定审批程序有计划地进行,例如,要有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利用外资的好处是可以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同时也有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使我国旅游业水平的提高。 旅游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股票是企业筹资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企业按照国家的法律,经政府主管机关核准后,可以将资本总额分成若干均等单位,即将股票卖给企业职工或社会公众。股票是企业在筹资时发给出资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的股份所有权书面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利用股票方式筹集资金有两种情况。
旅游投资有助于社会进步
旅游投资可以扩大就业,提高被投资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业比发展其他非服务性行业更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直接就业1人,就能给社会的其他行业(交通、通讯、建筑、商业、园林、副食品生产等)提供5个就业机会。由于我国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大都地处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偏远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会极大地改善这些地区的对外交通环境,另一方面旅游景区的建设与运营,也为其经济发展带来了人力、土地与物资的需求机会,同时还为地方财政扩大了税源。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迪庆州以往是一个位于滇、川、藏三省区交界的穷乡僻壤之地,在1997年成功地推出香格里拉旅游品牌后,1997年到2000年,接待游客年均增长29.29%,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72.8%,旅游总收入占全州GDP的30%左右。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年均提高20%以上,从业人员达1.5万人,年均递增20%。
旅游投资可加快被投资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促进文化交流。旅游活动是大量的人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交汇的过程,国内外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把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以及不同的文化带进来,也给被投资地区人民的思想文化观念带来新的冲击,这有利于打破被投资地区的封闭状态,增进了当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交往,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旅游投资有利于被投资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实践证明,凡是旅游经济开发成功的地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开发也比较好。这是因为旅游开发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良性促进的关系。以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投资开发为例:随着旅游业的开展和接待外来游客的需要,民族地区一些原先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重又得到开发和恢复;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因市场需求的扩大又得到发展;传统的民族音乐、舞蹈、戏剧等重又受到重视和发掘;长期濒临湮灭的民族历史建筑重又得到维护和管理等等。所有这些原先几乎被抛弃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随着旅游开发而获得了新生,而且成为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独特文化资源。它不仅会受到旅游者的青睐,而且也使当地民族增强了对自己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旅游投资可以让被投资地区通过后发优势,加快实现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一方面,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后工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以“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会取代目前资源过度消耗的工业增长模式。也就是说,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将会越来越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的生态效应,而具有生态优势的旅游投资地区通过旅游投资,正好可以使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未来的社会发展模式相一致。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投资地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发达地区先例可资借鉴,因此通过旅游投资开发,在客观上必然形成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这种后发优势主要包括:一是被投资地区旅游投资可以利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富余资金,同时还可借鉴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加快现代化进程。二是被投资地区旅游开发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走完其他地区用了很长时间才能走完的路程。三是被投资地区旅游投资中没有结构调整的沉重包袱,政府决定了的事可以立即干起来,改革发展的阻力小。
旅游产业与资本的结合,是一种大趋势,也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对资本需求的不断扩大,就会开始不断向资本渗透;而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必须要寻找产业支持,以此作为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努力做到资源与资本增值发展。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旅游的实质就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旅游者从中可以获得精神与智力的满足,是—种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精神文化需要的高级消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应该着力加快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使其尽快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文化旅游
200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是我国第一次将旅游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使得旅游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激活,旅游业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开阔。2012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对外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意见关于资本方面主要包括:坚持旅游业向民间资本全方位开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为民间旅游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和管理。
根据新元文智集团《2013年5月旅游产业月度监测报告》显示,旅游局重点提倡文明旅游,继续为出境游提供良好政策环境。旅游景区门票经济显现。同时,注重文物旅游景区中文物保护工作。当前,园区竞争已从拼政策、拼市场演变到拼实力的阶段。做强龙头企业,做长产业链,做强品牌,是提升园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港澳游签注恢复同时申请,台拟开放大陆客赴台多次签。
目前我国文化旅游总体上呈现全面、快速发展的形势,但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如仍然有不少地方认为文化旅游是软指标,未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高度来认识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作用;文化旅游产业赖以发展的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为多部门管理,难于协调;现行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产业链短,市场开发不足,缺少文化旅游精品和品牌等。
吸引社会资本的注入,首先要看项目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体现在直接盈利上,也可以体现在品牌效应上,文化旅游地点的选择、政府的支持力度、资本的构成情况、管理运营是否合理、中长期计划、投资与回报等等都是非常有说服力的筹码,简言之,想得到社会资本的注入,首先要自己明确项目的价值及能为投资者带来的好处,如果这个平衡点找不到,就只能期待慈善家给些资助了。
资本运作带给旅游企业质的飞跃
资本运作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决定的,市场配置资源即要求各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企业之间进行流动,从而达成资源有效配置的动态优化。我国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只有极少数大企业,而且规模也偏小。由于我国知名企业集团规模太小、产品单一,无法同世界大企业相抗衡。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依靠推进资本运营。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组织结构,转变为以大企业为龙头的组织结构,从而促进龙头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组合: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扩大市场的影响力;促进不同优势企业之间的互补,使重组后的企业既有市场,又有领先技术和发展后劲; 提高规模效益,以增强产品开发和创新的经济实力,带动产业整体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旅游企业分散经营,规模狭小,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和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是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旅游业上下生产环节各部门联合,取得联合规模效益。但是,旅游企业目前的资本投入、技术投入、人力投入、市场容量等各种资源有限,企业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实力来扩大规模,而资本运作为其提供了一条捷径。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向集团化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动态,旅游企业集团化是适应旅游业社会分工、专业化协作、网络化连锁式服务走向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由旅游业的特点和市场竞争环境所决定的。
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弊端,再加上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处在早期阶段,旅游企业大多是单体经营,地域性色彩浓重,兼并、收购、联合等企业组织调整行为受到体制性因素和市场发育不成熟的影响而成效不大。“形散神也散”的产业组织特征使得企业无法有效利用规模经济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必然导致我国旅游产业的弱小。无论是从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赢利能力角度看,还是从业务地点分布、业务类型多样性角度看,我国旅游企业与国外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相比较还存在相当巨大的差距。发达国家的旅游企业往往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依靠各种各样的集团化和联合——既包括了本行业内部的联合,也包括行业间的联合;既包括了组织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等涉及产权整合的联合,也包括了联盟、特许经营、管理合同等不涉及产权的联合来克服旅游产业组织中“小”、“散”的不利因素,从而造就了众多强大的旅游企业集团。
我国旅游产业投资特点
旅游资源结构多样,相应的产权结构复杂,法律法规滞后大型景区内的旅游资源(资产)多样,其所有权结构比较复杂,一般可以分为资源性资产(景点)、经营性资产(提供辅助服务的资产,比如房屋、设施等)、公益性资产(道路桥梁,本地居民和游客共享的公共设施)、土地植被等资源、产权不明的其他资产等五类。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门有旅游局、建设部、宗教局、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土局、林业局、环保局、文物局等,八大部委都对以上类型的资产拥有不同程度的产权、管理权,而相应的法律存在缺位现象,从而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较高的协调成本和交易成本。
旅游业发展给区域经济带来的经济产出对区域经济带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通常被分解到各个产业部门中,其利润产出和投人不相 对应,这种现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完善和旅游目的地营销方面表现尤其明显。旅游开发或者旅游产业整合都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如果是景区开发类型的项目其投人产出的周期较长,这在一定程度对资金规模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在旅游产业整合过程中涉及的资产重组、股权回购、债务安排,信用结构设计都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持。 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项横向产业,需要关联产业的支持,并且相关产业的关联度不一,产业价值链各异,这就需要旅游投资具备自己的特色和专长,才能够实现提高产业投资效率。我国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广阔,同时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在旅游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成长一直受到资金不足的困扰而开发不足,另一方面,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资金相对富足,但是旅游资源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游过度开发和重复建设。
旅游产业投资内容主体
新元文智集团《2013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运营模式与投资研究报告》,对六大文化旅游项目类型的深度研究及10余个重点案例进行全面展示和详尽分析,是深度与专业企业投资和运营参考工具。
对于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而言,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其中目的地社会发展是旅游开发和投资的根本目的,旅游经济发展只是其发展的手段,而环境和生态效益是目的地旅游发展的保障条件,最终促进本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设施分为旅游上层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上层设施主要包括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工具)、旅游景区等方面,而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道路、医疗卫生、邮电、通讯、给排水、供电、供气等方面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对产业资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而只能由地方政府对其进行投资。公共服务机构是为保障国内外游客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各种服务机构,如博物馆、美术馆、国家和地方公园、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市场监管和治安管理机构等,这些公共服务机构确保旅游者旅游休闲有着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为了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旅游目的地形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获取更多的旅游收入,旅游目的地政府借助媒体、旅游节庆、国内外旅游交易会等手段进行促销,促进本地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旅游资源,但发展最终的动力是人才。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高级人才,培养更多的本地旅游服务人员,目的地政府在旅游高等教育、旅游培训以及旅游人才的引进方面都要进行大量的投资,以保证旅游业得以长期稳定发展。旅游目的地政府在资金宽裕的情况下可直接参与对旅游景区、旅游娱乐项目、旅游饭店等旅游六要素方面的投资。另外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方面也需要大量投资,这些投资基本由本地政府完成。
企业对旅游业进行投资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获取利润。旅游企业直接进行旅游产品的生产,向旅游者提供旅游六要素服务。旅游企业也可以对上市旅游企业进行金融投资,购买其股票和债券,以分享上市公司的利润。就实体投资而言,旅游企业的旅游投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饭店与餐饮项目投资、旅游景区景点项目投资、旅游娱乐项目投资、旅游交通设施投资和旅游商品项目投资。
根据旅游规划和旅游地发展的需要,旅游企业在旅游目的地建设各种档次的宾馆、度假区、餐厅、风味餐厅、酒吧和咖啡厅、茶馆等项目,以满足旅游目的地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旅游景区景点项目投资是指依托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所进行的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住宿、餐饮、旅游商店、旅游娱乐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资;为了丰富旅游目的地旅游内容,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旅游目的地非常重视娱乐方面的投资,如各种舞厅、歌厅、健身房、休闲浴场等方面的投资;为了实现国内外游客的空间位移,必须对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大交通以及旅游目的地区内小交通进行大量投资。其中大交通包括航空运输、水路运输、陆路运输。目前航空运输基本是由航空公司垄断,旅游企业主要投资于水上邮轮游艇项目、陆上汽车等运输工具。同时区内小交通如景区内旅游道路建设、游船码头、索道投资也是旅游企业投资的重点;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必须拥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企业可以参与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加工与销售,以丰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内涵。
旅游产业资金来源
旅游业是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的行业,旅游活动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内容,旅游业的发展也就是这六大方面的协调发展,其中,每一方面都需要投入必要的资金。因此,旅游投资中,资金的筹措十分重要。一项很有前景的旅游项目,有可能由于筹措资金的方式不当或资金成本过高而造成经营亏损。资金筹措的方式是多渠道的,但是筹措资金的方式不同,会直接影响资金的成本水平,影响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旅游投资从资金来源角度,可分为国家投资、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和发行股票。亦可通过新元文智集团财务顾问帮助撰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
国家投资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首要来源,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分配于旅游业的投资。国家投资分为基本建设拨款与基建拨改贷两种形式,其中拨款是国家财政部门按批准的预算对主管部门拨付的预算资金;拨改贷是国家预算安排的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贷款,即国家基本建设贷款。前者是国家无偿拨付的,后者需要按确定的利息率偿还。1988年起,为保证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一些重大社会发展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的稳定,国家建立了基本建设基金制度。它是从国家财政资金中划拨出来一部分资金用于基本建设的制度。
银行贷款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的第二个主要渠道。它分为两种,一是人民币贷款,二是外汇贷款。然而旅游企业要得到银行贷款并非易事,按照商业银行的规定,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经过一定的程序经国家或地方计划部门审批,然后向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或其他专业银行办理贷款。贷款利率除国际商业银行贷款采取分期按市场利息变化进行调整的浮动利率外,其余均采用适用的固定利率。
利用外资,即利用国外资金进行旅游投资。我国旅游业中利用外资的渠道或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利用外国政府、银行、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二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后者包括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补偿贸易等。利用外资进行旅游基本建设必须经过一定审批程序有计划地进行,例如,要有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利用外资的好处是可以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同时也有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使我国旅游业水平的提高。 旅游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股票是企业筹资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企业按照国家的法律,经政府主管机关核准后,可以将资本总额分成若干均等单位,即将股票卖给企业职工或社会公众。股票是企业在筹资时发给出资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的股份所有权书面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利用股票方式筹集资金有两种情况。
旅游投资有助于社会进步
旅游投资可以扩大就业,提高被投资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业比发展其他非服务性行业更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直接就业1人,就能给社会的其他行业(交通、通讯、建筑、商业、园林、副食品生产等)提供5个就业机会。由于我国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大都地处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偏远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会极大地改善这些地区的对外交通环境,另一方面旅游景区的建设与运营,也为其经济发展带来了人力、土地与物资的需求机会,同时还为地方财政扩大了税源。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迪庆州以往是一个位于滇、川、藏三省区交界的穷乡僻壤之地,在1997年成功地推出香格里拉旅游品牌后,1997年到2000年,接待游客年均增长29.29%,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72.8%,旅游总收入占全州GDP的30%左右。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年均提高20%以上,从业人员达1.5万人,年均递增20%。
旅游投资可加快被投资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促进文化交流。旅游活动是大量的人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交汇的过程,国内外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把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以及不同的文化带进来,也给被投资地区人民的思想文化观念带来新的冲击,这有利于打破被投资地区的封闭状态,增进了当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交往,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旅游投资有利于被投资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实践证明,凡是旅游经济开发成功的地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开发也比较好。这是因为旅游开发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良性促进的关系。以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投资开发为例:随着旅游业的开展和接待外来游客的需要,民族地区一些原先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重又得到开发和恢复;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因市场需求的扩大又得到发展;传统的民族音乐、舞蹈、戏剧等重又受到重视和发掘;长期濒临湮灭的民族历史建筑重又得到维护和管理等等。所有这些原先几乎被抛弃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随着旅游开发而获得了新生,而且成为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独特文化资源。它不仅会受到旅游者的青睐,而且也使当地民族增强了对自己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旅游投资可以让被投资地区通过后发优势,加快实现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一方面,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后工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以“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会取代目前资源过度消耗的工业增长模式。也就是说,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将会越来越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的生态效应,而具有生态优势的旅游投资地区通过旅游投资,正好可以使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未来的社会发展模式相一致。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投资地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发达地区先例可资借鉴,因此通过旅游投资开发,在客观上必然形成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这种后发优势主要包括:一是被投资地区旅游投资可以利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富余资金,同时还可借鉴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加快现代化进程。二是被投资地区旅游开发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走完其他地区用了很长时间才能走完的路程。三是被投资地区旅游投资中没有结构调整的沉重包袱,政府决定了的事可以立即干起来,改革发展的阻力小。
旅游产业与资本的结合,是一种大趋势,也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对资本需求的不断扩大,就会开始不断向资本渗透;而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必须要寻找产业支持,以此作为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努力做到资源与资本增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