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处理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199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探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管理措施.方法 2005年1月至8月连续100例病人接受OPCAB.共完成旁路血管313支,平均(3.1±0.7)支.术中监测每支冠脉远端吻合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其变化特点.术中采取了心包悬吊、心脏位置改变、确保吻合口质量及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 前降支(LAD)远端吻合时,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重建LAD血供后,平均动脉压(MAP)、左室运动指数(LVSWI)、每搏输出指数(SI)、心排指数(CI)等指标升高.侧壁、下壁冠脉回旋支(LCX)、后降支(PDA)、左室后支(PLB)、钝缘支(OM)的远端吻合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明显升高,MAP、CI、右室舒张末容积(RVEDV)、LVSWI、右室做功指数(RVSWI)有明显下降.术毕CI明显改善.全组无死亡,除1例术中因血流动力学持续不稳定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和术后2例发生二次开胸止血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明显改善,均顺利出院.结论 OPCAB术中,LAD远端吻合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小,重建血供后,心肌收缩功能改善.侧壁、下壁冠脉远端吻合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大.术中采用心包悬吊、心脏体位改变、保证吻合口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其他文献
1997年11月至2005年10月,我们对49例下腔静脉和(或)下肢深静脉阻塞性疾病的病人在肝素化后自体血回收回输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
期刊
病人 女,43岁.发热、咳嗽、胸闷、气促1月余.查体:体温38.5℃,呼吸22次/min,血压125/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肿瘤扑落音.超声心动示左心房明显增大,其内可见一57 mm×33 mm大小中强回声团块(图1),占据左心房大部分空间,随心动周期摆动,舒张期突入二尖瓣口,收缩期退回左心房.二尖瓣、三尖瓣轻度
期刊
目的 总结1 003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例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术(MVR)555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BVR)27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39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6例,三瓣置换术10例.全组病人按≤40岁、41~59岁、≥60岁分为3组,分别为152、572、279例.结果 975例(97.2%)恢复出院,死亡28
胸腔内巨大支气管囊肿发病率低,大多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诊断.2004年11月至2005年7月,我们共施行巨大胸腔内支气管囊肿切除术3例,现报道如下。
期刊
期刊
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手术治疗12例闭合性胸部创伤致支气管断裂病人,现总结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期刊
我们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纵隔和胸腔脓肿引流联合空肠双腔造瘘(即经十二指肠、胃逆行减压引流和空肠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食管穿孔1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
期刊
随着心肌保护、体外循环技术及术后管理的进步,二尖瓣置换的手术成功率及远期疗效均有明显的提高.进行性发展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会引起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左室充盈压升高及左室后负荷减低;若不及时治疗,病变会引起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二尖瓣成形能维持心脏的几何形态,保护心室功能,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降低术后心内膜炎及血栓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长期生存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