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入手,在论述了其出现的理论及历史和文化背景后,进一步概括了“黑色幽默”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元小说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戏仿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不确定性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黑色幽默 元小说 戏仿 不确定性
一、引言
20 世纪的美国文学发展可以用高潮迭起,流派纷呈来形容。这一期间美国文学创作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文学评论等各方面佳作不断,成就斐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更是给20世纪美国文学创作这一的黄金年代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以其强烈的讽刺性以及反叛性,在不断的冲击着传统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多年来给人们塑造的文学模式。也正是因其这种不好理解的反传统性,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流派自出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虽然后现代主义文学以不在有其往日的轰动效果,但依然是许多批评家和学者青睐的目标。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
后现代主义文学起源的具体时间在学术界一直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尽管如此,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大致可以追溯至20 世纪50 年代未或60 年代初期这一论点,还是得到广泛认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与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及20世纪西方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19世纪中期以后,现代西方哲学普遍形成反形而上学的倾向;后期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意义看法的演化而形成的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的各种非理性因素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及后结构主义的兴盛都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后结构主义对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影响颇深。后结构主义对于结构主义传统的依附于形而上学进行批判,反对其把客观性和理性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打破固有的文学标准。后结构主义认为 “基础”是一个无底的深渊,历史的连续性前面应该加上“断裂”二字,而“中心”的虚构性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需要中心,可以离开中心。显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是以以上后现代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直接导引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涉及地域最广,参战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争,其间战事的惨烈程度更是可想而知。其中,600万犹太人被屠杀的暴行和美国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弹给日本造成的打击等事件给西方社会的知识分子们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他们开始怀疑一直遵从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开始怀疑人性是否有善良的一面,开始怀疑人类是否能控制科技发展所造就的巨大能量。他们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信念产生了动摇。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度被战争所淡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尤其在美国,民权运动、女权运动的发展,反对越南战争的游行活动,黑人抗暴斗争,水门事件等,使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精神世界越来越困惑。人们的精神处于压抑、苦闷的状态之中,致使人们开始产生自我放逐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文学领域直接表现为带有反文化、反艺术、反文学性质的虚无主义和多元价值观。带有这种倾向的文学作品批判现存制度,谴责现有社会状况,从而使其与战前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截然不同,形成了新的文学思潮,即后现代主义文学。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1.“黑色幽默”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应用。“黑色幽默”小说产生并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但其真正繁荣与7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在传统文学中,悲剧和喜剧是完全泾渭分明的。而“黑色幽默”文学则打破了这种界限,运用喜剧的艺术处理手法表现悲剧的内容,将开玩笑的对象瞄准了痛苦和不幸。“黑色幽默”往往用独特的思维和夸张的语言来嘲讽作家想要嘲讽的社会现象。无论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使用的超越常情的细节、人物和场面和阴郁神秘的气氛来渲染主题,描摹荒诞,表现普遍意义的方法;还是在《在灵魂出窍》中,作者用冷漠的、自嘲的幽默,透过表面的荒诞喜剧色彩来深刻的表现悲剧性;以及在《五号屠场》中,作者塑造的怀疑和否定传统价值,又有一定追求的“反英雄”形象,这些都是“黑色幽默”小说所具备的独特之处。可以说,“黑色幽默”在一定时期内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特有标志。
2.元小说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元小说,又被称作超小说,是指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与其创作过程的小说。元小说是被应用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奇特的形式。这类小说通常采用叙述者与想象中的读者对话的方式,将小说的创作过程穿插于叙事之间。小说中常常会直言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并告诉读者作者虚构作品所使用的手法,同时将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展现给读者。作者在拉开读者与生活的距离的同时打破了现实主义真实性的幻觉,从而加速了读者对于文本叙事过程本身的反应。如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所使用的元小说叙事方式,目的在于让读者在看似虚构的故事中,切身感受到冯内古特亲身经历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而突显《五号屠场》的反战主题。元小说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一大特色,自身具有巨大能量,其在曝光自身产生的过程中,无声无息的将叙事与现实分离,从而将艺术与生活的差距呈现于读者面前。
3.戏仿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戏仿,又被称作谐仿,是一种叙事方法,是将其他作品借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也就是通过有意识地模仿其它一部小说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其中就包括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故事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对于文本的模仿是为了将其运用到不适宜,有时甚至是相反的语境中,从而达到嘲讽、调侃、游戏甚至是致敬的目的。戏仿的叙事方法可以用了模仿一个句子,一种文体,一个经典作品等。甚至我们可以说,已存在的历史都可以成为其模仿的对象。戏仿的叙事方法通常是利用故事内容与叙述的不协调,已实现反讽的目的。如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对17世纪英国小说家约翰·班扬的作品《天路历程》进行戏仿,以此反映作者对战争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极具讽刺意味。现在,使用戏仿叙事方法创作的作品大量出现,且不单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电影,电视,以及网络上都可以寻到其踪迹。这种现象是后现代文化的表征之一。 4.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创作原则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特点。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不确定性表现的三个主要方面。首先,由于人们对固有的理性、信仰、道德和日常生活准则产生了怀疑,后现代主义作家便强调打破固有一切,并强调创作的随意性、即兴性和拼凑性,同时注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参与和创造,这就造就了其主题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已经由昔日的“非英雄”走向了“反英雄”,致使其形象不确定性的确立。最后,后现代主义作家对以往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所具有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封闭性持反对的态度,因此,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必定要将其打破,并用一种不具有任何的逻辑顺序和连续性的,根本无法用任何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充满错位式的开放体情节结构取而代之,情节的不确定性也因此成为其创作特点之一。
四、结语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后现代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环境下,经历了独特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其特有的创作特点和叙事手法,并以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讽刺、调侃、自嘲等叙事风格,引起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关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于兴起不仅对世界文学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学创作的现代化和多元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加媚.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及其模式评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3月第12卷第1期,62-65.
[2]王祖友.后现代主义文学小结[J].社会纵横,2010 年1 月总第25 卷第1 期,82-84.
[3]王建刚.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与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196-198.
[4]齐媛媛.浅析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美国本土小说[J].长城,2011年08期,116-117.
[5]陈世丹,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之存在[J].外国文学,2005 年7 月2005 年第4 期,26-32.
[6]任红红.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现状述评[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10,29(5):31-33.
[7]李维屏.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概述[J].外国语,1998,(1):58-6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生态哲学视域下的冯内古特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2544075。
作者简介:薛东岩(197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英美文学及教学法研究。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黑色幽默 元小说 戏仿 不确定性
一、引言
20 世纪的美国文学发展可以用高潮迭起,流派纷呈来形容。这一期间美国文学创作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文学评论等各方面佳作不断,成就斐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更是给20世纪美国文学创作这一的黄金年代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以其强烈的讽刺性以及反叛性,在不断的冲击着传统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多年来给人们塑造的文学模式。也正是因其这种不好理解的反传统性,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流派自出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虽然后现代主义文学以不在有其往日的轰动效果,但依然是许多批评家和学者青睐的目标。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
后现代主义文学起源的具体时间在学术界一直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尽管如此,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大致可以追溯至20 世纪50 年代未或60 年代初期这一论点,还是得到广泛认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与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及20世纪西方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19世纪中期以后,现代西方哲学普遍形成反形而上学的倾向;后期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意义看法的演化而形成的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的各种非理性因素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及后结构主义的兴盛都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后结构主义对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影响颇深。后结构主义对于结构主义传统的依附于形而上学进行批判,反对其把客观性和理性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打破固有的文学标准。后结构主义认为 “基础”是一个无底的深渊,历史的连续性前面应该加上“断裂”二字,而“中心”的虚构性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需要中心,可以离开中心。显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是以以上后现代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直接导引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涉及地域最广,参战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争,其间战事的惨烈程度更是可想而知。其中,600万犹太人被屠杀的暴行和美国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弹给日本造成的打击等事件给西方社会的知识分子们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他们开始怀疑一直遵从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开始怀疑人性是否有善良的一面,开始怀疑人类是否能控制科技发展所造就的巨大能量。他们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信念产生了动摇。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度被战争所淡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尤其在美国,民权运动、女权运动的发展,反对越南战争的游行活动,黑人抗暴斗争,水门事件等,使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精神世界越来越困惑。人们的精神处于压抑、苦闷的状态之中,致使人们开始产生自我放逐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文学领域直接表现为带有反文化、反艺术、反文学性质的虚无主义和多元价值观。带有这种倾向的文学作品批判现存制度,谴责现有社会状况,从而使其与战前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截然不同,形成了新的文学思潮,即后现代主义文学。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1.“黑色幽默”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应用。“黑色幽默”小说产生并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但其真正繁荣与7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在传统文学中,悲剧和喜剧是完全泾渭分明的。而“黑色幽默”文学则打破了这种界限,运用喜剧的艺术处理手法表现悲剧的内容,将开玩笑的对象瞄准了痛苦和不幸。“黑色幽默”往往用独特的思维和夸张的语言来嘲讽作家想要嘲讽的社会现象。无论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使用的超越常情的细节、人物和场面和阴郁神秘的气氛来渲染主题,描摹荒诞,表现普遍意义的方法;还是在《在灵魂出窍》中,作者用冷漠的、自嘲的幽默,透过表面的荒诞喜剧色彩来深刻的表现悲剧性;以及在《五号屠场》中,作者塑造的怀疑和否定传统价值,又有一定追求的“反英雄”形象,这些都是“黑色幽默”小说所具备的独特之处。可以说,“黑色幽默”在一定时期内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特有标志。
2.元小说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元小说,又被称作超小说,是指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与其创作过程的小说。元小说是被应用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奇特的形式。这类小说通常采用叙述者与想象中的读者对话的方式,将小说的创作过程穿插于叙事之间。小说中常常会直言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并告诉读者作者虚构作品所使用的手法,同时将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展现给读者。作者在拉开读者与生活的距离的同时打破了现实主义真实性的幻觉,从而加速了读者对于文本叙事过程本身的反应。如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所使用的元小说叙事方式,目的在于让读者在看似虚构的故事中,切身感受到冯内古特亲身经历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而突显《五号屠场》的反战主题。元小说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一大特色,自身具有巨大能量,其在曝光自身产生的过程中,无声无息的将叙事与现实分离,从而将艺术与生活的差距呈现于读者面前。
3.戏仿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戏仿,又被称作谐仿,是一种叙事方法,是将其他作品借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也就是通过有意识地模仿其它一部小说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其中就包括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故事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对于文本的模仿是为了将其运用到不适宜,有时甚至是相反的语境中,从而达到嘲讽、调侃、游戏甚至是致敬的目的。戏仿的叙事方法可以用了模仿一个句子,一种文体,一个经典作品等。甚至我们可以说,已存在的历史都可以成为其模仿的对象。戏仿的叙事方法通常是利用故事内容与叙述的不协调,已实现反讽的目的。如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对17世纪英国小说家约翰·班扬的作品《天路历程》进行戏仿,以此反映作者对战争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极具讽刺意味。现在,使用戏仿叙事方法创作的作品大量出现,且不单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电影,电视,以及网络上都可以寻到其踪迹。这种现象是后现代文化的表征之一。 4.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创作原则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特点。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不确定性表现的三个主要方面。首先,由于人们对固有的理性、信仰、道德和日常生活准则产生了怀疑,后现代主义作家便强调打破固有一切,并强调创作的随意性、即兴性和拼凑性,同时注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参与和创造,这就造就了其主题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已经由昔日的“非英雄”走向了“反英雄”,致使其形象不确定性的确立。最后,后现代主义作家对以往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所具有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封闭性持反对的态度,因此,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必定要将其打破,并用一种不具有任何的逻辑顺序和连续性的,根本无法用任何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充满错位式的开放体情节结构取而代之,情节的不确定性也因此成为其创作特点之一。
四、结语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后现代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环境下,经历了独特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其特有的创作特点和叙事手法,并以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讽刺、调侃、自嘲等叙事风格,引起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关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于兴起不仅对世界文学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学创作的现代化和多元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加媚.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及其模式评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3月第12卷第1期,62-65.
[2]王祖友.后现代主义文学小结[J].社会纵横,2010 年1 月总第25 卷第1 期,82-84.
[3]王建刚.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与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196-198.
[4]齐媛媛.浅析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美国本土小说[J].长城,2011年08期,116-117.
[5]陈世丹,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之存在[J].外国文学,2005 年7 月2005 年第4 期,26-32.
[6]任红红.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现状述评[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10,29(5):31-33.
[7]李维屏.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概述[J].外国语,1998,(1):58-6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生态哲学视域下的冯内古特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2544075。
作者简介:薛东岩(197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英美文学及教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