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成功企业皆以创新挂帅。”
“创新”似乎已是21世纪人人都在谈,但又很难具体呈现的精神。“创新”与“硅谷”也似乎早已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硅谷精神已同等于创新精神,它潜藏在看不到、摸不着的地方,却让世人们为硅谷的产业变化叹为观止,称之为黄金硅谷。能够把这个精神说得清楚,且身处其中,引领风骚而不坠者,并不多见,安迪·贝多生(Andy Bechtolsheim)该是其一。
历经半导体、个人计算机时代、网络时代、现在领导云计算公司,一路参与硅谷变化,若用一个词来说明贝多生的心得,那就是Innovation—创新。
投资谷歌10万美元成15亿美元
故事就从贝多生的斯坦福大学校园开始,1980年代初期,他仍是一名博士生,但已敏锐地感受到了一种高端且一般人可负担得起的计算机市场需求,他发明的工作站(Workstation)随之诞生,这是计算机史上的大跃进,它不像IBM迷你计算机刚出炉时的高价位,却有更优的使用体验。后来,他因为这项发明,和同学创办了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也因此没有念完博士。有趣的是,贝多生斯坦福的学弟,如,雅虎创办人杨致远以及后来的Google创办人佩吉和贝林也和他一样未完成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只是两者相距了十几年。
在太阳时代,贝多生负责服务器、储存以及网络架构。1995年,他创办以太网络公司Granite System,一年便被思科收购;且佳作频传。若您以为贝多生已过时了,那可就错了,他投资的数个成功案例,像是谷歌、VMware、Mellanox、Brocade以及Magma等;现在硅谷想创业的年轻人若能见上贝多生一面,都会觉得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机会。贝多生现又创办了Arista Networks,专门为大型数据中心与高层技术环境提供云计算服务。
贝多生投资谷歌的故事,成为硅谷的经典。1998年,一位斯坦福教授在家里介绍了贝多生和两位斯坦福的学生,他们就是谷歌的创办人。当他们向贝多生说了谷歌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之后,贝多生开了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上面写着Google Inc.,若按今日谷歌的市值来计算,这笔10万美元的投资已成为了15亿美元。
贝多生当时究竟在想什么?原来,这两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只跟贝多生说了谷歌的商业模式,就是人们在搜寻时,若点选了相关的广告链接,谷歌就能从广告商拿到5分钱的广告费。贝多生恼海里立刻闪出了一个类似的模式:就好比研究者写了多少篇论文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些论文被引用了多少次。他再用数学算了一算,若一天有一百万次的广告被点击……于是,他掏出了支票本,成为谷歌最早的投资人之一。
创新:前所未有的重要
贝多生分析,在90年代以前,一项创新技术从诞生到被市场接受,大约需要10年;但网络时代来临之时,这个时程已大幅缩短至1年。由此可见,对于企业求发展而言,创新在眼下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关键。
“放眼看去,苹果、谷歌、脸书与亚马逊的成功,无论在科技或商业模式上都有创新之处。”贝多生强调,这么多年来,无论时代如何改变,科技内容如何变化,成功的企业对于创新的要求,是不会改变的。
若仔细分析硅谷这几家领导全球的公司,贝多生发现,能够以新的思维与行动改进并解决问题,就是创新,而不必拘泥在“第一位发明者”这样的定义上;但是,必须能够解决其他已在市场上的同业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而拿到市场的第一位,才是制胜法宝。好比,在社群网站领域里,脸书不是第一家,在它之前还有FriendSter,MySpace,更不用说80年代的Bulletin Board Sites了。搜索引擎市场更是如此,Infoseek,Lycos,Inktomi,以至于雅虎等等,谷歌的胜出在于它把网络广告架构很有效率地建立起来,“找出搜寻信息相关的广告连接,让广告商能够很有效地找出对产品有兴趣的潜在客户群。”对广告商来说这种很快能抓到顾客的方式,让他们愿意下注广告经费——这就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
最大危机就是没有创新
硅谷不停地有初创公司(Startups)冒出头来,这是硅谷的创新活水源头。贝多生认为,初创公司创新的最大优势在于把精力全部集中在一个新的创业想法上,而没有其他的负担与浪费。但是,缺点也在于资源有限,而且往往要依赖风险投资者。此外,产品从起步到建立营销通路的时程较长。
其实,创新是大型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通常这些公司已经把焦点放在如何扩充公司现有产品,他们已有太多即存的产品、客户和研发需要去应付,很难真正去思考一个创新想法。所以,谷歌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它让员工每周都有一天的时间,可以不做自己相关的工作,就是想新点子。
“企业最大的危机就是没有创新的产品。”贝多生以为,公司把大多的研发经费放在一些较为有保障的产品上,在所谓的冒险性产品的研发上,大都不敢孤注一掷。如何找出平衡之道?他建议企业可以在不同的研究项目中,分散风险。也就是说,把不同的风险因素分散在不同的项目中,如此一来,不至于造成一倒全倒的情况。其次,不要放弃在高风险创新产品上投资。
贝多生也提出了几个把握创新的机会。例如,多在应用面上下工夫,当中有不少可以创新的应用;仔细研究和观察现有产品的问题所在,并且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了解在科学、研究和客户之间的差异性,并且想办法消除这些差异,让彼此能有很好的结合;缩短从创业想法到真正成为产品的市场化时程;不要拘泥于等待某一种技术突破的出现,不然很容易错过创新的机会。
“人们常常在问,为何有些创业公司会成功,其实,应该问的是为什么有些创业公司会失败。”贝多生发现公司失败的致命伤:创业点子时机不够成熟、为时已晚、产品研发过程太艰难、没有找到市场定位、产品研发成本太高。“千万不要忘了,所有的创新都要靠强有力的执行力。”
苹果公司:最难的事就是说“不”
“苹果是一家完全自主性的公司。”贝多生对苹果创新模式很有研究,不过,他也提醒,苹果是业界的一个异数,并非每家公司都能按照这个模式走。 若大家以为苹果是大型高科技公司里花最多资源在研发上的,那就错了。相较于惠普、IBM、英特尔、思科以及微软,苹果的研发比例占其营业额最低,为2.1%,达33亿6000万美元,但苹果营业额以及获利都很高。其他公司的研发比例大约是惠普2.6%,IBM 6.48%,英特尔16.3%,思科10.8%以及微软的14.4%。换句话说,研发经费在比例上如何运用,也是一门学问。
苹果的获利比例也居于全球之冠,公司的中心思想就是“精简、精简、精简”、“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苹果创办人乔布斯对于公司经营走向的经典名句就是“最难的事就是说‘不’”。这种割舍的功夫的确不易。
此外,苹果的创新想法不是来自客户或消费者端的回馈反应,而是自成一格的创新思维。苹果工业设计资深副总裁艾维说,苹果并不靠消费者来想点子,也不以消费者的想法来确保公司的市场策略,更不用市场调查手法,苹果就是以自己的思维来发展产品。这与许多公司以客户与合作伙伴的意见为产品发展方向,十分不一样。
那么苹果的创新策略究竟是什么?贝多生提出了五点分析,一是苹果专注在数字消费者端的机会,二是它重视用户的极简使用习惯,三是它尽可能设计出最美丽的产品,四是它能够有效的结合硬件、软件和网络应用,五是苹果把自己的产品定位放在“发明下一个伟大的产品”上。以上五点也足可说明它与别的企业在创新概念上的不同,它不以现有的意见为产品导向,而是发展属于自有风格的五大产品——iMac、MacBook、iPad、iPhone以及iPod。
大概许多人不免好奇,苹果一路走来的创新模式,结果又如何?贝多生分析,苹果执行力十分惊人;再回首过去12年,苹果从未有任何一个产品卖得不好,苹果把创新当作公司根深蒂固的使命,也正因为它独一无二的创新产品,能够拉开价位,成为高科技产业界获利比例最高,市值也冠全球。
所有成功企业皆以创新挂帅
无疑地,1998年创办的谷歌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它也有其独特的创新文化,例如,谷歌喜欢雇用刚步出校园的毕业生;如前述,员工可以在没有工作压力的情况下,每周有一天是自由随想,而且也证明谷歌的许多创新想法就是来自员工的这一天“自由日”。它敢于把目标格局定得很远大,也把创新目标定在解决不可能的任务上。谷歌的“敢想、敢为”让它成为全球第三大信息科技公司。
亚马逊网络商店则是地球上最大的书店了,更不用说,它从网络书店成为网上“百货商店”。它在人才的要求上,必须是善于接受快速的变化,亚马逊并不在乎同时尝试多种新的点子,并且能够把新的点子筛选出来。
Facebook显然是全球最大的社群网站,已有超过九亿用户。脸书的影响力超乎想象,它的故事也早已拍成了电影,充分显示其戏剧张力,像是创办人扎克伯格险遭哈佛大学退学以及他有偷校友创业想法之嫌,而且也被告,最后花钱了事。贝多生电语带幽默地指出,Facebook带给大家的教训是:不要在哈佛大学创公司,要尽快搬到硅谷;而且若没有完善的法律文件保护,可千万别轻易成立公司。事实证明,脸书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创新模式,它解决了之前社群网站无法解决的问题。
“所有成功企业皆以创新挂帅。”贝多生强调,建立创新文化是公司的制胜关键,要具有前瞻性、敢于冒险,而且要专注、专注,还是专注。
“创新”似乎已是21世纪人人都在谈,但又很难具体呈现的精神。“创新”与“硅谷”也似乎早已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硅谷精神已同等于创新精神,它潜藏在看不到、摸不着的地方,却让世人们为硅谷的产业变化叹为观止,称之为黄金硅谷。能够把这个精神说得清楚,且身处其中,引领风骚而不坠者,并不多见,安迪·贝多生(Andy Bechtolsheim)该是其一。
历经半导体、个人计算机时代、网络时代、现在领导云计算公司,一路参与硅谷变化,若用一个词来说明贝多生的心得,那就是Innovation—创新。
投资谷歌10万美元成15亿美元
故事就从贝多生的斯坦福大学校园开始,1980年代初期,他仍是一名博士生,但已敏锐地感受到了一种高端且一般人可负担得起的计算机市场需求,他发明的工作站(Workstation)随之诞生,这是计算机史上的大跃进,它不像IBM迷你计算机刚出炉时的高价位,却有更优的使用体验。后来,他因为这项发明,和同学创办了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也因此没有念完博士。有趣的是,贝多生斯坦福的学弟,如,雅虎创办人杨致远以及后来的Google创办人佩吉和贝林也和他一样未完成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只是两者相距了十几年。
在太阳时代,贝多生负责服务器、储存以及网络架构。1995年,他创办以太网络公司Granite System,一年便被思科收购;且佳作频传。若您以为贝多生已过时了,那可就错了,他投资的数个成功案例,像是谷歌、VMware、Mellanox、Brocade以及Magma等;现在硅谷想创业的年轻人若能见上贝多生一面,都会觉得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机会。贝多生现又创办了Arista Networks,专门为大型数据中心与高层技术环境提供云计算服务。
贝多生投资谷歌的故事,成为硅谷的经典。1998年,一位斯坦福教授在家里介绍了贝多生和两位斯坦福的学生,他们就是谷歌的创办人。当他们向贝多生说了谷歌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之后,贝多生开了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上面写着Google Inc.,若按今日谷歌的市值来计算,这笔10万美元的投资已成为了15亿美元。
贝多生当时究竟在想什么?原来,这两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只跟贝多生说了谷歌的商业模式,就是人们在搜寻时,若点选了相关的广告链接,谷歌就能从广告商拿到5分钱的广告费。贝多生恼海里立刻闪出了一个类似的模式:就好比研究者写了多少篇论文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些论文被引用了多少次。他再用数学算了一算,若一天有一百万次的广告被点击……于是,他掏出了支票本,成为谷歌最早的投资人之一。
创新:前所未有的重要
贝多生分析,在90年代以前,一项创新技术从诞生到被市场接受,大约需要10年;但网络时代来临之时,这个时程已大幅缩短至1年。由此可见,对于企业求发展而言,创新在眼下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关键。
“放眼看去,苹果、谷歌、脸书与亚马逊的成功,无论在科技或商业模式上都有创新之处。”贝多生强调,这么多年来,无论时代如何改变,科技内容如何变化,成功的企业对于创新的要求,是不会改变的。
若仔细分析硅谷这几家领导全球的公司,贝多生发现,能够以新的思维与行动改进并解决问题,就是创新,而不必拘泥在“第一位发明者”这样的定义上;但是,必须能够解决其他已在市场上的同业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而拿到市场的第一位,才是制胜法宝。好比,在社群网站领域里,脸书不是第一家,在它之前还有FriendSter,MySpace,更不用说80年代的Bulletin Board Sites了。搜索引擎市场更是如此,Infoseek,Lycos,Inktomi,以至于雅虎等等,谷歌的胜出在于它把网络广告架构很有效率地建立起来,“找出搜寻信息相关的广告连接,让广告商能够很有效地找出对产品有兴趣的潜在客户群。”对广告商来说这种很快能抓到顾客的方式,让他们愿意下注广告经费——这就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
最大危机就是没有创新
硅谷不停地有初创公司(Startups)冒出头来,这是硅谷的创新活水源头。贝多生认为,初创公司创新的最大优势在于把精力全部集中在一个新的创业想法上,而没有其他的负担与浪费。但是,缺点也在于资源有限,而且往往要依赖风险投资者。此外,产品从起步到建立营销通路的时程较长。
其实,创新是大型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通常这些公司已经把焦点放在如何扩充公司现有产品,他们已有太多即存的产品、客户和研发需要去应付,很难真正去思考一个创新想法。所以,谷歌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它让员工每周都有一天的时间,可以不做自己相关的工作,就是想新点子。
“企业最大的危机就是没有创新的产品。”贝多生以为,公司把大多的研发经费放在一些较为有保障的产品上,在所谓的冒险性产品的研发上,大都不敢孤注一掷。如何找出平衡之道?他建议企业可以在不同的研究项目中,分散风险。也就是说,把不同的风险因素分散在不同的项目中,如此一来,不至于造成一倒全倒的情况。其次,不要放弃在高风险创新产品上投资。
贝多生也提出了几个把握创新的机会。例如,多在应用面上下工夫,当中有不少可以创新的应用;仔细研究和观察现有产品的问题所在,并且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了解在科学、研究和客户之间的差异性,并且想办法消除这些差异,让彼此能有很好的结合;缩短从创业想法到真正成为产品的市场化时程;不要拘泥于等待某一种技术突破的出现,不然很容易错过创新的机会。
“人们常常在问,为何有些创业公司会成功,其实,应该问的是为什么有些创业公司会失败。”贝多生发现公司失败的致命伤:创业点子时机不够成熟、为时已晚、产品研发过程太艰难、没有找到市场定位、产品研发成本太高。“千万不要忘了,所有的创新都要靠强有力的执行力。”
苹果公司:最难的事就是说“不”
“苹果是一家完全自主性的公司。”贝多生对苹果创新模式很有研究,不过,他也提醒,苹果是业界的一个异数,并非每家公司都能按照这个模式走。 若大家以为苹果是大型高科技公司里花最多资源在研发上的,那就错了。相较于惠普、IBM、英特尔、思科以及微软,苹果的研发比例占其营业额最低,为2.1%,达33亿6000万美元,但苹果营业额以及获利都很高。其他公司的研发比例大约是惠普2.6%,IBM 6.48%,英特尔16.3%,思科10.8%以及微软的14.4%。换句话说,研发经费在比例上如何运用,也是一门学问。
苹果的获利比例也居于全球之冠,公司的中心思想就是“精简、精简、精简”、“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苹果创办人乔布斯对于公司经营走向的经典名句就是“最难的事就是说‘不’”。这种割舍的功夫的确不易。
此外,苹果的创新想法不是来自客户或消费者端的回馈反应,而是自成一格的创新思维。苹果工业设计资深副总裁艾维说,苹果并不靠消费者来想点子,也不以消费者的想法来确保公司的市场策略,更不用市场调查手法,苹果就是以自己的思维来发展产品。这与许多公司以客户与合作伙伴的意见为产品发展方向,十分不一样。
那么苹果的创新策略究竟是什么?贝多生提出了五点分析,一是苹果专注在数字消费者端的机会,二是它重视用户的极简使用习惯,三是它尽可能设计出最美丽的产品,四是它能够有效的结合硬件、软件和网络应用,五是苹果把自己的产品定位放在“发明下一个伟大的产品”上。以上五点也足可说明它与别的企业在创新概念上的不同,它不以现有的意见为产品导向,而是发展属于自有风格的五大产品——iMac、MacBook、iPad、iPhone以及iPod。
大概许多人不免好奇,苹果一路走来的创新模式,结果又如何?贝多生分析,苹果执行力十分惊人;再回首过去12年,苹果从未有任何一个产品卖得不好,苹果把创新当作公司根深蒂固的使命,也正因为它独一无二的创新产品,能够拉开价位,成为高科技产业界获利比例最高,市值也冠全球。
所有成功企业皆以创新挂帅
无疑地,1998年创办的谷歌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它也有其独特的创新文化,例如,谷歌喜欢雇用刚步出校园的毕业生;如前述,员工可以在没有工作压力的情况下,每周有一天是自由随想,而且也证明谷歌的许多创新想法就是来自员工的这一天“自由日”。它敢于把目标格局定得很远大,也把创新目标定在解决不可能的任务上。谷歌的“敢想、敢为”让它成为全球第三大信息科技公司。
亚马逊网络商店则是地球上最大的书店了,更不用说,它从网络书店成为网上“百货商店”。它在人才的要求上,必须是善于接受快速的变化,亚马逊并不在乎同时尝试多种新的点子,并且能够把新的点子筛选出来。
Facebook显然是全球最大的社群网站,已有超过九亿用户。脸书的影响力超乎想象,它的故事也早已拍成了电影,充分显示其戏剧张力,像是创办人扎克伯格险遭哈佛大学退学以及他有偷校友创业想法之嫌,而且也被告,最后花钱了事。贝多生电语带幽默地指出,Facebook带给大家的教训是:不要在哈佛大学创公司,要尽快搬到硅谷;而且若没有完善的法律文件保护,可千万别轻易成立公司。事实证明,脸书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创新模式,它解决了之前社群网站无法解决的问题。
“所有成功企业皆以创新挂帅。”贝多生强调,建立创新文化是公司的制胜关键,要具有前瞻性、敢于冒险,而且要专注、专注,还是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