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氤氲着丝丝炎热的季节,阳光从密密层层的蔷薇花间洒下,风儿暖洋洋,轻轻拂去角落里一方记忆的尘土,唤起那尘封已久的记忆。
小时候住在外婆家,跟着村里的伙伴混迹在小学,老师赶也赶不走。由于年龄比较小,老师当我是旁听生,父母也并未对我做太多要求,一年小学生活下来,课堂上的知识我听得懂,却都不会写。自然,最后的考试成绩也是十分“漂亮”。母亲有些着急了,眼看着我也到了正式上小学的年纪,她和父亲商量,是不是该给我转学,到镇上中心学校去接受正规的教育。没想到父母吵吵闹闹一辈子,这件事上他们倒是不谋而合。那年秋天,父亲带着我到了镇上的小学,我遇见了虞老师。父亲很高兴,他说虞老师是他小时候的班主任,是下放知青,特别有才华。父亲说,虞老师是我的师祖,说这话的时候,他还兴奋地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叫师祖,只是想着父亲小时候的老师,那该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吧。然而,虞老师并不是白发苍苍,虽然额前有几根白发,但精神矍铄,眼睛很大很亮,高高瘦瘦,脸上的皱纹被笑容遮盖。也怪当年的我见识尚浅,以为所有的老头都是皮肤黝黑、满脸疲惫。总之,他和我之前见过的老头完全不同。
虞老师见我个子较矮,就将我安排在了靠讲台的第一排。我特别喜欢虞老师的语文课,他的课总是上着上着就“跑偏”了。记得他教我们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他问我们:“鹳雀楼高不高?”我们说:“高!”他见我课堂上如此配合,一本正经吹起牛来:“这么高的鹳雀楼,你们信不信虞老师能把我们班馨臻扔上去?”同学们有的竟然说信,当然大多都说不信。虞老师笑眯眯地说:“不信是吧,虞老师要扔给你们看了哦,看我大力士把小馨臻扔到房顶上去。”于是,虞老师小心翼翼地把我横着抱起来,同学们睁大眼睛等着看虞老师怎么把我扔到房顶。结果只听见虞老师“哎呦”一声把我轻轻放下站在地上,捂着自己的腰,一脸“痛苦”地对我们说:“不行,老师的腰闪了。”同学们一眼就识破了他的伎俩,哈哈大笑起来:“虞老师吹牛!”他狡黠地看着我们,问:“同学们,你們觉得怎样才能登上鹳雀楼呢?”“自己爬上去。”大家异口同声。“对,如果你们想登上鹳雀楼看更美的风景,你们只有自己一步一步爬上去,虞老师可没有力气能扔你们上去,别人也不能帮你上去。这就是诗里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自己不想爬,爬到一半放弃了,都看不到远方的风景。”
虞老师的课堂总是这样,“跑偏”一圈又回到正道上来,同学们都喜欢听他上课。虞老师不仅课讲得好,字写得也很漂亮。刚升入二年级,中午的写字课,我依然像从前一样,别人写字,我咬笔玩。虞老师巡视到我面前,发现我一个字都没动,他问我为什么不写,我说我不会写字。他便从握笔开始教我:“大哥二哥头对头,三哥弯腰下面托,老四老五弯弯坐,指实掌虚把笔握。”他教我横竖撇捺,教我从简单的字写起。放学后,他留我在教室继续练字。想想那时候我也倔强,也可能是怕再被留堂,每次练字,一笔一画都写得非常认真。半学期下来,我的字在班里已经算出类拔萃了。虞老师见我进步很快,经常奖励我一大摞本子。母亲说:“下次虞老师再给你本子,不许要。总是要老师的东西,怎么好意思?”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此后几次,虞老师再给我本子,我就不肯再要。有一天放学,虞老师塞给我一大包东西,包得严严实实:“你把这包东西带回家交给妈妈,不许说不要,老师可不是给你的,是给你爸爸妈妈的。”回到家交给母亲,她一脸诧异拆开包裹——一大包本子!
虞老师讲故事也很有自己的一套,似乎从来不用提前准备,张口就来。班里有女同学因为被男生追着喊“假小子”气哭了,虞老师不只是批评捣乱的同学,他还给我们讲《花木兰》的故事:从前,有个假小子叫花木兰……同学们陶醉在他的故事中,大家对孝顺正义、英姿飒爽的花木兰生出崇拜之情,也没人再取笑“假小子”。班里如果有同学撒了谎,虞老师就给我们讲《长鼻子》的故事:从前,有个小孩,他喜欢撒谎,每撒一次谎他的鼻子就会长长一小截……最后,他的鼻子就被绑在南天门的柱子上,再也拿不回来了。故事听完,吓得大家捂紧了自己的鼻子,再也不敢撒谎。
二年级下学期,又是一个“六一”儿童节,虞老师给我们排练了大合唱节目,他教我们唱《送别》。教室外的那棵白杨树在阳光下一闪一闪,泛着金色的光芒。虞老师一句一句地教我们,他的歌声像暖暖的夏风吹过我们的脸颊。六一那天,我们在台上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虞老师在台下静静地指挥着,我站在第一排的中间,清楚地看到虞老师没了往日的笑容,眼里是淡淡的忧伤,那是我从未见过的眼神。
直到三年级,我才懂那个眼神。三年级,我们突然换了班主任,我才知道虞老师已经离开了校园。听父亲说,虞老师前几年就已经退休了,因为舍不得离开学校,舍不得孩子们,又被学校返聘了几年。如今儿子不允许他再教下去,暑假把老两口接到县城享清福去了。那时我们家还没有电话,我也没有留下虞老师的任何联系方式。从此,我便没有再见过虞老师。
又是一年六月,毕业季,又是一场场别离。每当耳畔响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都会想起虞老师,想起他狡黠又慈爱的笑容,想起他给我们讲的那些有趣的故事,想起他教我写的一撇一捺,想起他那个忧伤的眼神……
小时候住在外婆家,跟着村里的伙伴混迹在小学,老师赶也赶不走。由于年龄比较小,老师当我是旁听生,父母也并未对我做太多要求,一年小学生活下来,课堂上的知识我听得懂,却都不会写。自然,最后的考试成绩也是十分“漂亮”。母亲有些着急了,眼看着我也到了正式上小学的年纪,她和父亲商量,是不是该给我转学,到镇上中心学校去接受正规的教育。没想到父母吵吵闹闹一辈子,这件事上他们倒是不谋而合。那年秋天,父亲带着我到了镇上的小学,我遇见了虞老师。父亲很高兴,他说虞老师是他小时候的班主任,是下放知青,特别有才华。父亲说,虞老师是我的师祖,说这话的时候,他还兴奋地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叫师祖,只是想着父亲小时候的老师,那该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吧。然而,虞老师并不是白发苍苍,虽然额前有几根白发,但精神矍铄,眼睛很大很亮,高高瘦瘦,脸上的皱纹被笑容遮盖。也怪当年的我见识尚浅,以为所有的老头都是皮肤黝黑、满脸疲惫。总之,他和我之前见过的老头完全不同。
虞老师见我个子较矮,就将我安排在了靠讲台的第一排。我特别喜欢虞老师的语文课,他的课总是上着上着就“跑偏”了。记得他教我们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他问我们:“鹳雀楼高不高?”我们说:“高!”他见我课堂上如此配合,一本正经吹起牛来:“这么高的鹳雀楼,你们信不信虞老师能把我们班馨臻扔上去?”同学们有的竟然说信,当然大多都说不信。虞老师笑眯眯地说:“不信是吧,虞老师要扔给你们看了哦,看我大力士把小馨臻扔到房顶上去。”于是,虞老师小心翼翼地把我横着抱起来,同学们睁大眼睛等着看虞老师怎么把我扔到房顶。结果只听见虞老师“哎呦”一声把我轻轻放下站在地上,捂着自己的腰,一脸“痛苦”地对我们说:“不行,老师的腰闪了。”同学们一眼就识破了他的伎俩,哈哈大笑起来:“虞老师吹牛!”他狡黠地看着我们,问:“同学们,你們觉得怎样才能登上鹳雀楼呢?”“自己爬上去。”大家异口同声。“对,如果你们想登上鹳雀楼看更美的风景,你们只有自己一步一步爬上去,虞老师可没有力气能扔你们上去,别人也不能帮你上去。这就是诗里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自己不想爬,爬到一半放弃了,都看不到远方的风景。”
虞老师的课堂总是这样,“跑偏”一圈又回到正道上来,同学们都喜欢听他上课。虞老师不仅课讲得好,字写得也很漂亮。刚升入二年级,中午的写字课,我依然像从前一样,别人写字,我咬笔玩。虞老师巡视到我面前,发现我一个字都没动,他问我为什么不写,我说我不会写字。他便从握笔开始教我:“大哥二哥头对头,三哥弯腰下面托,老四老五弯弯坐,指实掌虚把笔握。”他教我横竖撇捺,教我从简单的字写起。放学后,他留我在教室继续练字。想想那时候我也倔强,也可能是怕再被留堂,每次练字,一笔一画都写得非常认真。半学期下来,我的字在班里已经算出类拔萃了。虞老师见我进步很快,经常奖励我一大摞本子。母亲说:“下次虞老师再给你本子,不许要。总是要老师的东西,怎么好意思?”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此后几次,虞老师再给我本子,我就不肯再要。有一天放学,虞老师塞给我一大包东西,包得严严实实:“你把这包东西带回家交给妈妈,不许说不要,老师可不是给你的,是给你爸爸妈妈的。”回到家交给母亲,她一脸诧异拆开包裹——一大包本子!
虞老师讲故事也很有自己的一套,似乎从来不用提前准备,张口就来。班里有女同学因为被男生追着喊“假小子”气哭了,虞老师不只是批评捣乱的同学,他还给我们讲《花木兰》的故事:从前,有个假小子叫花木兰……同学们陶醉在他的故事中,大家对孝顺正义、英姿飒爽的花木兰生出崇拜之情,也没人再取笑“假小子”。班里如果有同学撒了谎,虞老师就给我们讲《长鼻子》的故事:从前,有个小孩,他喜欢撒谎,每撒一次谎他的鼻子就会长长一小截……最后,他的鼻子就被绑在南天门的柱子上,再也拿不回来了。故事听完,吓得大家捂紧了自己的鼻子,再也不敢撒谎。
二年级下学期,又是一个“六一”儿童节,虞老师给我们排练了大合唱节目,他教我们唱《送别》。教室外的那棵白杨树在阳光下一闪一闪,泛着金色的光芒。虞老师一句一句地教我们,他的歌声像暖暖的夏风吹过我们的脸颊。六一那天,我们在台上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虞老师在台下静静地指挥着,我站在第一排的中间,清楚地看到虞老师没了往日的笑容,眼里是淡淡的忧伤,那是我从未见过的眼神。
直到三年级,我才懂那个眼神。三年级,我们突然换了班主任,我才知道虞老师已经离开了校园。听父亲说,虞老师前几年就已经退休了,因为舍不得离开学校,舍不得孩子们,又被学校返聘了几年。如今儿子不允许他再教下去,暑假把老两口接到县城享清福去了。那时我们家还没有电话,我也没有留下虞老师的任何联系方式。从此,我便没有再见过虞老师。
又是一年六月,毕业季,又是一场场别离。每当耳畔响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都会想起虞老师,想起他狡黠又慈爱的笑容,想起他给我们讲的那些有趣的故事,想起他教我写的一撇一捺,想起他那个忧伤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