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给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带来重大变革,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如何在“工学结合”环境下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阐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工作的理念,并提出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工作的三条改进措施。
关键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思政工作 理念措施
“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可见国家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视程度。这一改革既给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带来重大变革,同时又给高职院校如何在“工学结合”环境下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一、目前高职思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一是认为德育可从学生完整的生活中抽离,甚至认为可从学生的专业学习、科学认识、学习探讨、实习实训中分离出来,通过设置单独的课程,在相对封闭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道德,把德育变成了在一个集中的时段、特定的空间里进行的事情。
二是认为高职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着重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的教育,重“技能”轻“德育”现象严重。因此,有些管理者仅偏重“职业人”的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整体职业素质的提高;一些教师只管传授知识,只当经师,不管学生的思想发展、道德品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不当人师。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形式、轻实效,没有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和学生接受的实际条件出发,没有抓住学生成长阶段的特征和高职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只是在形式上走完教学计划的规定程序,落实国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策规定。
四是没有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德育”体系。学校党政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突出办学特色和发展学校规模上,并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工作的理念
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工学结合”模式在管理体制、服务方向、能力标准、培养目标等方面,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其特色主要是凸显“工”的功能定位,关照“学”的价值,强调“四个为主”:以行业办学为主举办职业教育;以企业需要为主确定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为主调整课程体系;以实训基地为主培养专业技能。因此,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思政工作应具有更加鲜明工作特点与理念。
1.树立职业道德是思政工作的首要任务理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了首要位置,其特点是职业性和实践性。从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多次调研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此外,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2.树立高职思政教育的人文性理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行动)能力为重点,但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中,人文素质培养往往重视不够,既缺少足够的课时安排,又常常缺少称职的师资力量。人文修养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对工科的高职教育,更应该强调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现代工程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外,还会涉及与工程相关的经济、法律、艺术、管理等人文社科领域,并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如果仅懂理工,缺失人文,那就只能成为“匠”,难以成为“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一以贯之地强调其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充分发挥其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优势,又要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领域,强调其人文性特点,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和普适性,这是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专业人才的必要条件。
3.树立高职思政教育的服务性理念。
“工学结合”是课堂理论学习与参加社会上的定岗工作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本质特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为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具体的职业环境。学生在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企业管理的规范环境、企业文化的人文环境、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按照实际的生产项目、工艺、规范、操作要求等进行产品制造。在这一真实的互动过程中,不仅有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有人与人之间思维的碰撞,更有各方面利与弊的冲突,取与舍的衡量。因此必须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按照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现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职能上的转变。这就要求对“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职能定位上要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职能,逐步向“服务”职能转变。思政工作以“服务”作为其职能定位,指要从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利益出发,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应建立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注重倡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自我觉醒、自我教育,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工作的有效措施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和完善的思政工作制度。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思政工作,其地域空间非常扩散,要把分散的思想工作统一起来管理,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一支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能在“工学结合”环境下懂知识、会技能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管理队伍,培育具备“双师”能力和结构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尤其要发挥专业教师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与普通本科高校教师相比,高职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全面,实践动手能力更突出,对高新技术发展变化的跟踪和研究应更敏锐、更迅捷,在实验实训教学中专业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相处,教师的言行、习惯、学问、人品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
2.更新思政理论课程教育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向学生正面进行讲解和灌输,教师利用“两课”及形势政策课设立一个或两个主题,然后以理论、举例、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讲解这个主题的意义。这种强化德育理论目标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不高,使教学思维与学生就业发展的逻辑轨道脱节,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改变这种状况,当务之急是另辟蹊径来实现思政工作的育人功能,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实施与学生认知相适应的教育,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品质培养相结合。
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应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因此,要强调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把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品质培养结合起来,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以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保持同步。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到岗位上去真正地工作和实践,才能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岗位职业技能;必须通过工作环境的熏陶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切身的体验中才能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职业素质。同时,注重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教学内容,优化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要将企业追求潮流、创造先进、引领行业、注重知识和人才的理念融入思政教育之中,并且将这些理念分解成为学生的行为目标,要求学生逐步达到这些目标,形成自身的职业素质。另外,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也有较好的效果,“项目教学”过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不仅能培养学生高超的技艺,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品质等,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甘慕仪,徐刚.把握工学结合特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2.
[2]王珏.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81-83.
[3]应金萍.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道德养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21-23.
[4]欧阳剑波,苏冰星.“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生思政教育亟待实现的四个转变[J].职教论坛,2008,6:47-49.
[5]郑立华,戴建春.以就业为导向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吸引力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8):20-21.
关键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思政工作 理念措施
“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可见国家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视程度。这一改革既给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带来重大变革,同时又给高职院校如何在“工学结合”环境下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一、目前高职思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一是认为德育可从学生完整的生活中抽离,甚至认为可从学生的专业学习、科学认识、学习探讨、实习实训中分离出来,通过设置单独的课程,在相对封闭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道德,把德育变成了在一个集中的时段、特定的空间里进行的事情。
二是认为高职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着重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的教育,重“技能”轻“德育”现象严重。因此,有些管理者仅偏重“职业人”的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整体职业素质的提高;一些教师只管传授知识,只当经师,不管学生的思想发展、道德品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不当人师。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形式、轻实效,没有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和学生接受的实际条件出发,没有抓住学生成长阶段的特征和高职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只是在形式上走完教学计划的规定程序,落实国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策规定。
四是没有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德育”体系。学校党政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突出办学特色和发展学校规模上,并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工作的理念
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工学结合”模式在管理体制、服务方向、能力标准、培养目标等方面,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其特色主要是凸显“工”的功能定位,关照“学”的价值,强调“四个为主”:以行业办学为主举办职业教育;以企业需要为主确定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为主调整课程体系;以实训基地为主培养专业技能。因此,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思政工作应具有更加鲜明工作特点与理念。
1.树立职业道德是思政工作的首要任务理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了首要位置,其特点是职业性和实践性。从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多次调研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此外,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2.树立高职思政教育的人文性理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行动)能力为重点,但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中,人文素质培养往往重视不够,既缺少足够的课时安排,又常常缺少称职的师资力量。人文修养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对工科的高职教育,更应该强调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现代工程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外,还会涉及与工程相关的经济、法律、艺术、管理等人文社科领域,并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如果仅懂理工,缺失人文,那就只能成为“匠”,难以成为“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一以贯之地强调其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充分发挥其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优势,又要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领域,强调其人文性特点,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和普适性,这是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专业人才的必要条件。
3.树立高职思政教育的服务性理念。
“工学结合”是课堂理论学习与参加社会上的定岗工作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本质特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为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具体的职业环境。学生在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企业管理的规范环境、企业文化的人文环境、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按照实际的生产项目、工艺、规范、操作要求等进行产品制造。在这一真实的互动过程中,不仅有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有人与人之间思维的碰撞,更有各方面利与弊的冲突,取与舍的衡量。因此必须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按照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现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职能上的转变。这就要求对“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职能定位上要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职能,逐步向“服务”职能转变。思政工作以“服务”作为其职能定位,指要从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利益出发,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应建立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注重倡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自我觉醒、自我教育,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工作的有效措施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和完善的思政工作制度。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思政工作,其地域空间非常扩散,要把分散的思想工作统一起来管理,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一支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能在“工学结合”环境下懂知识、会技能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管理队伍,培育具备“双师”能力和结构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尤其要发挥专业教师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与普通本科高校教师相比,高职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全面,实践动手能力更突出,对高新技术发展变化的跟踪和研究应更敏锐、更迅捷,在实验实训教学中专业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相处,教师的言行、习惯、学问、人品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
2.更新思政理论课程教育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向学生正面进行讲解和灌输,教师利用“两课”及形势政策课设立一个或两个主题,然后以理论、举例、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讲解这个主题的意义。这种强化德育理论目标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不高,使教学思维与学生就业发展的逻辑轨道脱节,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改变这种状况,当务之急是另辟蹊径来实现思政工作的育人功能,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实施与学生认知相适应的教育,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品质培养相结合。
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应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因此,要强调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把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品质培养结合起来,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以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保持同步。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到岗位上去真正地工作和实践,才能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岗位职业技能;必须通过工作环境的熏陶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切身的体验中才能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职业素质。同时,注重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教学内容,优化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要将企业追求潮流、创造先进、引领行业、注重知识和人才的理念融入思政教育之中,并且将这些理念分解成为学生的行为目标,要求学生逐步达到这些目标,形成自身的职业素质。另外,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也有较好的效果,“项目教学”过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不仅能培养学生高超的技艺,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品质等,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甘慕仪,徐刚.把握工学结合特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2.
[2]王珏.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81-83.
[3]应金萍.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道德养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21-23.
[4]欧阳剑波,苏冰星.“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生思政教育亟待实现的四个转变[J].职教论坛,2008,6:47-49.
[5]郑立华,戴建春.以就业为导向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吸引力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