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篇文章是对5年以来以针刺方式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文献进行的综合叙述,它大体分为毫针、腹针、耳针、穴位埋线等方法,本文采取了一些材料证明针刺治疗痛经的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单适合大多数女性且副作用比较小,可以广泛的采用治疗。
關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刺 疗法
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1],是指在经前或经期小腹出现不时的抽搐疼痛,常常带有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腰酸等一系列症状。该病是月经青春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患之一,通常在女性结婚或生育之后此症状会减轻或消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加,该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而对于这些患者采用针刺进行治疗和西药相比较,其不仅仅治疗的效果好,价格方面也比较低廉,操作也十分简单,并没有任何副作用,因此治疗也收到患者的青睐。
一、毫针
(一)古代针刺,古代医学文献对“痛经”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针刺治疗上。书有记载妇人月来水小腹疼痛的患者,多由情绪不稳,肝气郁结血行不顺;或在经前及经期受寒冷所致;或由脾胃太虚,久病不愈而导致的气血虚弱,或肝肾阳气不足,致使经络失去养分而导致痛经。因而,古代针刺治疗的取穴规律强调对症下药。如实证:顺气驱寒止痛,取中极、三阴交、血海;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配肝俞、太冲;腹胀加天枢、足三里。又如虚证:调气补血,主穴取: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百会、悬钟;气虚血瘀加脾俞、足三里。
(二)现代针刺治疗痛经取奇穴中的内、外膝眼左右交替治疗。首先让患者仰卧位并屈曲膝关节至90度,取3.5寸长的针灸针垂直进入内外膝眼的位置,进针之后用中等强度进行上提下插及捻转,待手有针感并留针15分钟后方可出针。此疗法从痛经当天开始每天行针1次,三天为一个疗程,现患者经连续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效率高且患者疾病再无复发。关元穴针刺疗法,治疗时间一般在月经前2天或月经开始疼痛当天,治疗方法与内外膝眼疗法相同。李成洪[2]等针刺四关穴后发现此治疗方法可以适当的降低血清前列素在人体的分泌,从而改善子宫血流不足的状况,防止子宫过度收缩,有效地减少疼痛。
二、腹针疗法
腹针治疗是在中医针灸理论的基础上,针刺腹部特殊的穴位,调节局部经气,既能够活血化瘀降火,又能调理脏腑气血达到治疗根本的目的。人体大部分的经脉都在腹部走行,气感经过的路径短,使得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得到提高。
(一)腹针结合疗法
1.腹针结合艾灸治疗方法,治疗组:腹针加艾灸;主穴:下腕、中脘、关元、气海;配穴:三阴交、子宫。选准穴位针刺后留针半个小时,之后在患者下腹的四个角放置2.5cm长的艾柱点燃,以皮肤透红为度,同时注意艾灸不要伤到患者皮肤。对照组则用口服西药芬必得,在每次月经疼痛的时候服用,每天2次,直到月经疼痛消失为止。结论:腹针结合艾灸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2.治疗原发性痛经采用腹针结合体针治疗,取腹针中脘、关元、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和太冲,实施捻转法不提插,不要求患者有酸麻、胀感,体针则要求遵循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下针得气后每次留针30分钟。整体治疗效果显著,腹针结合体针可以改善痛经的疼痛状况,同时可保持长期良好的效果且无副作用。周艳丽[3]用腹针加体针治疗;寒湿型腹针取关元、水道,体针取解溪;肝虚肾亏型腹针取关元,体针取三阴交、肝俞。结果:治疗3次后月经期间小腹疼痛、腰痛的症状得到缓解,治疗4次后经色恢复正常,治疗6次后痊愈,并随访1年没有再出现疼痛等现象,一切正常。
三、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为一种针刺治疗疾病的手段,目前,耳穴在治疗痛经上已有了显著的效果。在治疗方法上,除了单纯的毫针刺法以外,如耳穴配合电针、配合皮内埋针,耳穴疗法的优势是不仅操作方便、而且价格便宜。
(一)耳针疗法
耳针治疗原发性痛经,选双侧子宫、肝、肾、生殖器,在这些比较敏感的地方针刺,适宜强度的撵转10分钟,得气后留针20~25分钟,从月经来前3天开始治疗直到经期第3天结束,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显示治愈效果良好。再取耳穴:卵巢、子宫、下脚端、肾等,结果证明特别有效。
(二)耳穴配合电疗
此法是把毫针法与脉冲电流相连络,用电疗仪器俩配合耳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取神阙、子宫、皮质下、交感为主穴,每周2次,让患者每天自己按压耳穴4次,每次1~2分钟,治疗1~3个月经周期。行经期采用电疗刺激法,主穴:双侧三阴交。配穴:气血虚弱者加气海、血海;肝郁气滞者加太冲;寒湿凝滞者加足三里。垂直轻度进针,要求患者有酸、麻、胀感,进针后接通电针治疗仪,将两根输出线的正、负两极分别接到主穴和配穴上,治疗的过程中调整电波频率和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且感觉适宜为度,通电并留针30分钟,逐日一次,治疗1~3个月经周期。
四、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是针刺疗法的一个延续发展,比针刺产生作用的时间更长,因而其治疗效果更明确,操作简单且花的时间比较少,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穴位埋线组,取穴:地机、合谷、水道;配穴:肝郁加太冲;气血不足加脾俞、足三里。选准穴位,将制作好了的埋线针尽可能快的透过患者的皮肤,之后慢慢的进入穴位,达到要求后,向前推动针芯并把套管退出来。把针刺带进去的羊肠线留在穴位内,要注意线必须要在皮脂肪层和肌肉组织之间,不能置于皮下或者是暴露在皮肤外面,同时注意患者的感觉。治疗结束将针拔出,用棉球按压针孔避免血流出来,并用纸胶布固定针孔位置。针刺治疗组:穴位选取同穴位埋线组;操作:用75%的酒精棉球将针消毒之后快速的针刺相应穴位达到针感后采用泻法留针25分钟出针,用干的棉球按压针刺的部位。注意治疗应在来月经前一个星期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针刺3个月经周期。结论证明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善患者的病症,但是穴位埋线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针刺组。
五、其他针法
(一)皮内针法是将制定好的针具直接刺入皮里面,将针具固定好之后留在穴位内一段时间,利用其触发的持续性刺激效应治疗痛经患者的方法。选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消毒穴位后取麦粒型的皮内针针刺,皮肤外用胶带粘住,2天之后取出观察效果。
(二)皮肤针法用皮肤针敲打扣刺人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从而刺激经络,调顺五脏六腑的气血来治疗痛经的治疗方法。选腰骶部两侧,任脉、肾经的运行部位,重点扣刺气海、关元、肝俞、肾俞、三阴交等。在扣刺部位出现潮红后方可停止,以患者腹部感觉适宜为度。
六、结语
传统治疗原发性痛经多为药物,而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会影响到女性自身的身体健康。就此,传统医学界对于治疗原发性痛经有着独特的优势。腹针单一和结合疗法能够顺经活血。耳针疗法操作单一,患者不用受太多痛苦且花费小。从目前来看,针刺治疗疗效佳、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小,但尚存在一些问题:研究者在收集病例的时候要注意把功能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区分开来;地域、气候和饮食的不同也会是导致不同类型痛经的一个原因,所以大多医生采用的穴位也大不一样;针刺治疗的方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还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因此,在此后的临床研究中,必须要进一步规范、系统的大样本研究,可以比较客观的评价治疗效果,以便获得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好的发挥针刺治疗的特色。综上,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传统中医学的研究深入,对于该病症的治疗以及研究就会更进一步,使得研究成果更好的为治疗服务。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学生课题,课题编号:xsky2015112。
参考文献:
[1] 欧阳慧卿.中医妇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5
[2] 李成洪.针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3):187-190.
[3] 周艳丽.腹针加体针治疗痛经疗效临床观察.第二届国际腹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29-31.
關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刺 疗法
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1],是指在经前或经期小腹出现不时的抽搐疼痛,常常带有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腰酸等一系列症状。该病是月经青春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患之一,通常在女性结婚或生育之后此症状会减轻或消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加,该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而对于这些患者采用针刺进行治疗和西药相比较,其不仅仅治疗的效果好,价格方面也比较低廉,操作也十分简单,并没有任何副作用,因此治疗也收到患者的青睐。
一、毫针
(一)古代针刺,古代医学文献对“痛经”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针刺治疗上。书有记载妇人月来水小腹疼痛的患者,多由情绪不稳,肝气郁结血行不顺;或在经前及经期受寒冷所致;或由脾胃太虚,久病不愈而导致的气血虚弱,或肝肾阳气不足,致使经络失去养分而导致痛经。因而,古代针刺治疗的取穴规律强调对症下药。如实证:顺气驱寒止痛,取中极、三阴交、血海;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配肝俞、太冲;腹胀加天枢、足三里。又如虚证:调气补血,主穴取: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百会、悬钟;气虚血瘀加脾俞、足三里。
(二)现代针刺治疗痛经取奇穴中的内、外膝眼左右交替治疗。首先让患者仰卧位并屈曲膝关节至90度,取3.5寸长的针灸针垂直进入内外膝眼的位置,进针之后用中等强度进行上提下插及捻转,待手有针感并留针15分钟后方可出针。此疗法从痛经当天开始每天行针1次,三天为一个疗程,现患者经连续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效率高且患者疾病再无复发。关元穴针刺疗法,治疗时间一般在月经前2天或月经开始疼痛当天,治疗方法与内外膝眼疗法相同。李成洪[2]等针刺四关穴后发现此治疗方法可以适当的降低血清前列素在人体的分泌,从而改善子宫血流不足的状况,防止子宫过度收缩,有效地减少疼痛。
二、腹针疗法
腹针治疗是在中医针灸理论的基础上,针刺腹部特殊的穴位,调节局部经气,既能够活血化瘀降火,又能调理脏腑气血达到治疗根本的目的。人体大部分的经脉都在腹部走行,气感经过的路径短,使得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得到提高。
(一)腹针结合疗法
1.腹针结合艾灸治疗方法,治疗组:腹针加艾灸;主穴:下腕、中脘、关元、气海;配穴:三阴交、子宫。选准穴位针刺后留针半个小时,之后在患者下腹的四个角放置2.5cm长的艾柱点燃,以皮肤透红为度,同时注意艾灸不要伤到患者皮肤。对照组则用口服西药芬必得,在每次月经疼痛的时候服用,每天2次,直到月经疼痛消失为止。结论:腹针结合艾灸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2.治疗原发性痛经采用腹针结合体针治疗,取腹针中脘、关元、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和太冲,实施捻转法不提插,不要求患者有酸麻、胀感,体针则要求遵循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下针得气后每次留针30分钟。整体治疗效果显著,腹针结合体针可以改善痛经的疼痛状况,同时可保持长期良好的效果且无副作用。周艳丽[3]用腹针加体针治疗;寒湿型腹针取关元、水道,体针取解溪;肝虚肾亏型腹针取关元,体针取三阴交、肝俞。结果:治疗3次后月经期间小腹疼痛、腰痛的症状得到缓解,治疗4次后经色恢复正常,治疗6次后痊愈,并随访1年没有再出现疼痛等现象,一切正常。
三、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为一种针刺治疗疾病的手段,目前,耳穴在治疗痛经上已有了显著的效果。在治疗方法上,除了单纯的毫针刺法以外,如耳穴配合电针、配合皮内埋针,耳穴疗法的优势是不仅操作方便、而且价格便宜。
(一)耳针疗法
耳针治疗原发性痛经,选双侧子宫、肝、肾、生殖器,在这些比较敏感的地方针刺,适宜强度的撵转10分钟,得气后留针20~25分钟,从月经来前3天开始治疗直到经期第3天结束,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显示治愈效果良好。再取耳穴:卵巢、子宫、下脚端、肾等,结果证明特别有效。
(二)耳穴配合电疗
此法是把毫针法与脉冲电流相连络,用电疗仪器俩配合耳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取神阙、子宫、皮质下、交感为主穴,每周2次,让患者每天自己按压耳穴4次,每次1~2分钟,治疗1~3个月经周期。行经期采用电疗刺激法,主穴:双侧三阴交。配穴:气血虚弱者加气海、血海;肝郁气滞者加太冲;寒湿凝滞者加足三里。垂直轻度进针,要求患者有酸、麻、胀感,进针后接通电针治疗仪,将两根输出线的正、负两极分别接到主穴和配穴上,治疗的过程中调整电波频率和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且感觉适宜为度,通电并留针30分钟,逐日一次,治疗1~3个月经周期。
四、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是针刺疗法的一个延续发展,比针刺产生作用的时间更长,因而其治疗效果更明确,操作简单且花的时间比较少,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穴位埋线组,取穴:地机、合谷、水道;配穴:肝郁加太冲;气血不足加脾俞、足三里。选准穴位,将制作好了的埋线针尽可能快的透过患者的皮肤,之后慢慢的进入穴位,达到要求后,向前推动针芯并把套管退出来。把针刺带进去的羊肠线留在穴位内,要注意线必须要在皮脂肪层和肌肉组织之间,不能置于皮下或者是暴露在皮肤外面,同时注意患者的感觉。治疗结束将针拔出,用棉球按压针孔避免血流出来,并用纸胶布固定针孔位置。针刺治疗组:穴位选取同穴位埋线组;操作:用75%的酒精棉球将针消毒之后快速的针刺相应穴位达到针感后采用泻法留针25分钟出针,用干的棉球按压针刺的部位。注意治疗应在来月经前一个星期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针刺3个月经周期。结论证明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善患者的病症,但是穴位埋线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针刺组。
五、其他针法
(一)皮内针法是将制定好的针具直接刺入皮里面,将针具固定好之后留在穴位内一段时间,利用其触发的持续性刺激效应治疗痛经患者的方法。选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消毒穴位后取麦粒型的皮内针针刺,皮肤外用胶带粘住,2天之后取出观察效果。
(二)皮肤针法用皮肤针敲打扣刺人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从而刺激经络,调顺五脏六腑的气血来治疗痛经的治疗方法。选腰骶部两侧,任脉、肾经的运行部位,重点扣刺气海、关元、肝俞、肾俞、三阴交等。在扣刺部位出现潮红后方可停止,以患者腹部感觉适宜为度。
六、结语
传统治疗原发性痛经多为药物,而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会影响到女性自身的身体健康。就此,传统医学界对于治疗原发性痛经有着独特的优势。腹针单一和结合疗法能够顺经活血。耳针疗法操作单一,患者不用受太多痛苦且花费小。从目前来看,针刺治疗疗效佳、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小,但尚存在一些问题:研究者在收集病例的时候要注意把功能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区分开来;地域、气候和饮食的不同也会是导致不同类型痛经的一个原因,所以大多医生采用的穴位也大不一样;针刺治疗的方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还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因此,在此后的临床研究中,必须要进一步规范、系统的大样本研究,可以比较客观的评价治疗效果,以便获得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好的发挥针刺治疗的特色。综上,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传统中医学的研究深入,对于该病症的治疗以及研究就会更进一步,使得研究成果更好的为治疗服务。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学生课题,课题编号:xsky2015112。
参考文献:
[1] 欧阳慧卿.中医妇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5
[2] 李成洪.针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3):187-190.
[3] 周艳丽.腹针加体针治疗痛经疗效临床观察.第二届国际腹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