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5后”女孩小陈喜欢收藏二次元手办,因为家里装修风格和手办不符,她特地租了一个5平方米的“迷你自助仓”,专门用来陈列此类私人藏品。闲暇时,她会来这里翻翻书、把玩手办,享受在这个完全的私人空间里的独处。
早在2010年,迷你仓这项新兴的租赁式仓储业务悄然进入国内市场。该业务面向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以小到0.3平方米、大到100平方米的灵活仓储面积,和最小按天/周为单位的灵活租赁时间,为用户解决生活及工作中的储物难题。
十年过去,这一新生事物似乎迎来了高速增长的势头——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迷你仓行业市场规模仅为0.8亿元,2020年则飙升至11.4亿元。
在网上搜索“迷你仓”,结果指示,其地点主要分布在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国内一线城市。超大城市经济的飞速增长和人口密度的快速增加,带来了居住空间与储物空间相互博弈,为迷你仓这一租赁形式提供了市场和生存空间。
迷你仓的概念和雏形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初衷是为了帮助没有地下室的家庭解决储物问题。在第一家迷你仓雏形诞生20年后,欧洲第一家迷你自助仓也在英国落户。经过约半个世纪的发展,国外迷你仓市场和用户接受度已经相当完备与成熟。截至2019年底,美国境内拥有超过47000家工业和商业地块的自助仓储设施。
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因为经济发展成熟度较高,加之人均居住面积狭小,也较早建立起迷你自助仓市场。
国外的迷你仓通常以月为单位租赁,企业或个人用户可将短期或长期不用的物品存放在大小不等的迷你仓中。客户按月付费,到期自动从信用卡扣款。
与之相比,国内迷你仓尚属新手起步阶段。以上海为例,目前活跃着包括趣存自助仓、迷你CC自助仓、好易仓、安东易、大众迷你仓等在内的十余家迷你仓企业。
时下,以换房装修的临时性家居存储为需求的客户,是迷你仓市场的主力服务对象。租期随房屋装修时长决定,一般为3-4个月。这部分客户中,有一定比例的用户会延续租赁服务——客户在拥有了便捷的仓储体验后,也会考虑将当季不用的衣物换存进小尺寸的迷你仓中,以此维持新家的整洁度。
企业客户是迷你仓的另一类需求用户。“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缩减开支,会把一些长期不用但又不能扔的存档文件或者办公家具存到我们这儿来。和办公楼的租金比,每个月几百块的迷你仓显然更实惠。”某迷你仓经营者表示。
印度行业研究公司Modor Intelligence2020年发布的一份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2026年,全球迷你自助仓行业预计可达到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受经济、住房、民众生活方式及消费习惯等一系列影响,亚洲市场的需求量急剧攀升。中国又当仁不让地成为亚洲市场的主力选手。
随着求学、择业、工作、结婚等人生阶段的推进,现代人的生活往往会产生地理位置的移动,不再是锚定不动的状态。流动化的居住状态催生了中转储物的需求。婚姻关系结束、老人离世等家庭变化,同样伴随着物品的迁移和存放。
另一方面,国内电商市场迅猛发展。过去以家为货舱据点的网络店主们急需寻找性价比更高、存取灵活的仓储空间;花式电商大促潜移默化地将消费者培养成小型囤货爱好者。额外的空间存储需求正逐步成为我国居民未来生活的一大刚需,在灵活变通的经营模式下,国内迷你仓市场正逐步进入百姓的寻常生活。
当然,对大多数民众而言,迷你仓仍属新鲜事物。趣存自助仓的一位工作人员便表示,“在听说有迷你仓这种租赁形式的时候,很多人表现得特别惊讶。”
目前,民众对迷你仓存在多维需求,市场也不乏供应。但两者之间的壁垒并没有完全透明化,仍处在相互摸索和获取信任的阶段。
无论是租房还是物品寄存,环境的安全和便利性是大多数人首要考虑的因素。
国内的迷你仓设施主要分为地下租赁空间和地面自有大楼,两种环境各有优势。前者在存储价格方面占据相对优势,后者在存储环境的安全整洁程度以及层高方面有相对较好的服务,自有大楼的存储便利对客户也更为友好。
区别于普通的物流仓库存储,迷你仓可以让客户拥有独立的仓储空间。在设计上,每个仓库都是独立空间和独立门锁,由客户自己上锁并保管钥匙和密码。许多仓储站点设有24小时监控和门禁系统,只有客户才能通过门禁密码进入仓储大楼;站点24小时有人值班,并检查仓库,若有异常会第一时间处理。
考虑到三孩政策的放开,以房屋置换和装修为目的的用户,仍是目前迷你仓租赁的一大主力客群。不少装修公司也考虑到了客户临时存放家具的需求,会主动提供展厅的地下空间用于临时存放。但此类空间难以保证仓储环境质量,遇上广州和上海的连绵梅雨,地下室的湿度可能会让整屋家具受损。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人的消费观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产品质量成为用户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类似展厅地下空间这样简单粗糙的敞开式储存环境,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对品质的需求,更无法让他们放心地存放类似红木家具或钢琴一类的贵重家电器具。
除湿通风设备是大部分迷你仓的基本配置,保证了客户存储的物品不会因湿度招致损坏。一些自助仓还会定期请虫害公司上门检查,也为自有仓储大楼购买了常规保险,提前做好各种防护工作。
目前,迷你仓的成熟用户集中在外籍人士、青年白领、家庭用户以及一部分中老年长辈。
一线城市的外籍人士数量不在少数,他们因公因私在此居住,通过网络搜索、仓储户外大楼的标志或企业的广告投放等渠道,找到自己所在城市的迷你仓站点,延续第二空间存储的习惯。部分中老年长辈会帮工作繁忙的子女代办物品寄存服务,久而久之也就接受了这一新兴事物。
与普通人的想象不一样,并非只有人均居住面积小的家庭或个人才会产生第二空间的储物需求——事实上,前来租赁迷你仓的别墅住户并不在少数。
无论居住面积多大,用户总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发现:家中的角角落落竟然都堆满了物件。
年轻人愿意租赁迷你仓的行为,正释放出一个信息:千禧一代和Z世代对空间的需求已经跳出了单纯的“容纳”概念,转而追求更高维度的“尊重、自由与掌控”。作为中国新生代力量的代表,他们渴望空间的品质与归属感,愿意为更好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埋单。
长久来看,以品质和悦己为主导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将成为未来中国消费市场的主流,也会为包括迷你仓在内的各类新兴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
早在2010年,迷你仓这项新兴的租赁式仓储业务悄然进入国内市场。该业务面向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以小到0.3平方米、大到100平方米的灵活仓储面积,和最小按天/周为单位的灵活租赁时间,为用户解决生活及工作中的储物难题。
长久来看,以品质和悦己为主导的生活方式與消费观念,将成为未来中国消费市场的主流,也会为包括迷你仓在内的各类新兴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
十年过去,这一新生事物似乎迎来了高速增长的势头——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迷你仓行业市场规模仅为0.8亿元,2020年则飙升至11.4亿元。
在网上搜索“迷你仓”,结果指示,其地点主要分布在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国内一线城市。超大城市经济的飞速增长和人口密度的快速增加,带来了居住空间与储物空间相互博弈,为迷你仓这一租赁形式提供了市场和生存空间。
落地中国
迷你仓的概念和雏形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初衷是为了帮助没有地下室的家庭解决储物问题。在第一家迷你仓雏形诞生20年后,欧洲第一家迷你自助仓也在英国落户。经过约半个世纪的发展,国外迷你仓市场和用户接受度已经相当完备与成熟。截至2019年底,美国境内拥有超过47000家工业和商业地块的自助仓储设施。
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因为经济发展成熟度较高,加之人均居住面积狭小,也较早建立起迷你自助仓市场。
国外的迷你仓通常以月为单位租赁,企业或个人用户可将短期或长期不用的物品存放在大小不等的迷你仓中。客户按月付费,到期自动从信用卡扣款。
与之相比,国内迷你仓尚属新手起步阶段。以上海为例,目前活跃着包括趣存自助仓、迷你CC自助仓、好易仓、安东易、大众迷你仓等在内的十余家迷你仓企业。
时下,以换房装修的临时性家居存储为需求的客户,是迷你仓市场的主力服务对象。租期随房屋装修时长决定,一般为3-4个月。这部分客户中,有一定比例的用户会延续租赁服务——客户在拥有了便捷的仓储体验后,也会考虑将当季不用的衣物换存进小尺寸的迷你仓中,以此维持新家的整洁度。
企业客户是迷你仓的另一类需求用户。“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缩减开支,会把一些长期不用但又不能扔的存档文件或者办公家具存到我们这儿来。和办公楼的租金比,每个月几百块的迷你仓显然更实惠。”某迷你仓经营者表示。
印度行业研究公司Modor Intelligence2020年发布的一份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2026年,全球迷你自助仓行业预计可达到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受经济、住房、民众生活方式及消费习惯等一系列影响,亚洲市场的需求量急剧攀升。中国又当仁不让地成为亚洲市场的主力选手。
随着求学、择业、工作、结婚等人生阶段的推进,现代人的生活往往会产生地理位置的移动,不再是锚定不动的状态。流动化的居住状态催生了中转储物的需求。婚姻关系结束、老人离世等家庭变化,同样伴随着物品的迁移和存放。
另一方面,国内电商市场迅猛发展。过去以家为货舱据点的网络店主们急需寻找性价比更高、存取灵活的仓储空间;花式电商大促潜移默化地将消费者培养成小型囤货爱好者。额外的空间存储需求正逐步成为我国居民未来生活的一大刚需,在灵活变通的经营模式下,国内迷你仓市场正逐步进入百姓的寻常生活。
颠覆传统
当然,对大多数民众而言,迷你仓仍属新鲜事物。趣存自助仓的一位工作人员便表示,“在听说有迷你仓这种租赁形式的时候,很多人表现得特别惊讶。”
目前,民众对迷你仓存在多维需求,市场也不乏供应。但两者之间的壁垒并没有完全透明化,仍处在相互摸索和获取信任的阶段。
无论是租房还是物品寄存,环境的安全和便利性是大多数人首要考虑的因素。
国内的迷你仓设施主要分为地下租赁空间和地面自有大楼,两种环境各有优势。前者在存储价格方面占据相对优势,后者在存储环境的安全整洁程度以及层高方面有相对较好的服务,自有大楼的存储便利对客户也更为友好。
区别于普通的物流仓库存储,迷你仓可以让客户拥有独立的仓储空间。在设计上,每个仓库都是独立空间和独立门锁,由客户自己上锁并保管钥匙和密码。许多仓储站点设有24小时监控和门禁系统,只有客户才能通过门禁密码进入仓储大楼;站点24小时有人值班,并检查仓库,若有异常会第一时间处理。
考虑到三孩政策的放开,以房屋置换和装修为目的的用户,仍是目前迷你仓租赁的一大主力客群。不少装修公司也考虑到了客户临时存放家具的需求,会主动提供展厅的地下空间用于临时存放。但此类空间难以保证仓储环境质量,遇上广州和上海的连绵梅雨,地下室的湿度可能会让整屋家具受损。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人的消费观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产品质量成为用户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类似展厅地下空间这样简单粗糙的敞开式储存环境,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对品质的需求,更无法让他们放心地存放类似红木家具或钢琴一类的贵重家电器具。
除湿通风设备是大部分迷你仓的基本配置,保证了客户存储的物品不会因湿度招致损坏。一些自助仓还会定期请虫害公司上门检查,也为自有仓储大楼购买了常规保险,提前做好各种防护工作。
独立空间
目前,迷你仓的成熟用户集中在外籍人士、青年白领、家庭用户以及一部分中老年长辈。
一线城市的外籍人士数量不在少数,他们因公因私在此居住,通过网络搜索、仓储户外大楼的标志或企业的广告投放等渠道,找到自己所在城市的迷你仓站点,延续第二空间存储的习惯。部分中老年长辈会帮工作繁忙的子女代办物品寄存服务,久而久之也就接受了这一新兴事物。
与普通人的想象不一样,并非只有人均居住面积小的家庭或个人才会产生第二空间的储物需求——事实上,前来租赁迷你仓的别墅住户并不在少数。
无论居住面积多大,用户总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发现:家中的角角落落竟然都堆满了物件。
年轻人愿意租赁迷你仓的行为,正释放出一个信息:千禧一代和Z世代对空间的需求已经跳出了单纯的“容纳”概念,转而追求更高维度的“尊重、自由与掌控”。作为中国新生代力量的代表,他们渴望空间的品质与归属感,愿意为更好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埋单。
长久来看,以品质和悦己为主导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将成为未来中国消费市场的主流,也会为包括迷你仓在内的各类新兴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