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二·三”事件反思澳門政治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月,一年的最後一個月,於澳門而言,集回歸祖國紀念日、聖誕節、冬至等傳統佳節於一身的特別月份。而今年尤為特殊的是,值“一二·三”事件爆發五十周年,本澳多個團體機構舉辦多埸紀念活動,儘管未引起官方和坊間政治團體的積極回應,但從事件對澳門的影響來看,值得將這一段史實加以分享,並反思其於澳門的意義及後果。
  回看50年前“一二·三”事件爆發,澳門淪為“半個解放區”;50年後,中央肯定澳門為“一國兩制”實踐的熱土……歷史告訴我們,“福地”澳門從來就是與國家共榮共存。然而,提及“一二·三”事件,除了一部分生於斯長於斯的老居民,相信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士或未曾聽聞,或略有印象,或一知半解。事實上,今時今日,由前輩所撰寫的涉及澳門歷史題材的文稿已買少見少,更何況歷來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甚不願公開討論這一定性為敏感事件的歷史,瞭解到這一層,有關民間自發的由專家學者發起、具公信力的紀念活動,難能可貴。
  我們來看看五十年前“一二·三”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曾於《澳門主權問題始末》一書首先公開有關“一二·三”事件學術論文的學者,同時也是首位公開討論“一二·三”政治禁忌的記者——譚志強博士在澳門月刊發表了《澳門一二·三事件五十周年的反思》一文,開門見山指出“由前新華社香港分社(中共港澳工作委員會)領導人梁威林和祈烽發動的澳門‘一二·三事件’,現在已經是剛剛邁進五十周年了。”在譚看來,這場由於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震波引起的,在種族矛盾比較強烈的澳門上演的群眾性事件,是由中共港澳工作委員會領導人發動的。而這個中共港澳工作委員會當時被視為港澳兩地的中聯辦,身份和地位非同一般尋常角色。由彼及此,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何一埸坊間建校風波,可迅速發展為一埸席捲澳門的紅色政治風暴,足以催毀本就積弊己久的澳葡政府,及一夜間把澳門變天為“半個解放區”,並促成澳門獨特的政治生態局面,且延續至今。
  人們常說,閱讀歷史,是為了借古論今,及探索對當今現實的意義。一起來看看譚博士所描述“一二·三”事件是怎樣發生的:“11月15日,一批工人和群眾到坊眾小學現場,動手拆除已成危樓的幾棟舊屋,被海島市政廳召警員阻止,強迫停工,先是對峙,後而動武,最後演變成一場澳門警員打傷34人,並拘捕了5名群眾的‘氹仔坊眾小學事件’”。“事件發生後,在‘五人工作小組’的組織策劃下,中共‘港澳工委’一方面在幕後指示《澳門日報》等左報對澳葡當局口誅筆伐,一方面動員群眾儲存武器隨時準備與澳葡當局‘武鬥’,一方面向中共廣東省當局尋求支援,對澳葡當局來個內外夾擊。”“‘一二·三’事件前後後拖了兩個多月,澳葡當局共打死了華人市民8人、打傷212人,逮捕62人。為此葡方不但要認罪賠禮、懲辦有關官員(即施維納、傅基利、顏端尼、晏德地),賠償喪葬撫恤醫葯等費用共葡幣205萬8,424元,釋放了所有被捕人士與取消有關檔案,還允許了氹仔居民繼續建築校舍……”
  由譚博的專題研究稿件,還看到如下有關“一二·三”事件對澳門影響的描述:“自‘一二·三’事件結束後,這些葡人官員公然勒索華人的情況便不再重現,而且,當發生某些與市民切身利益有關的重大事件,只要工聯會、街坊總會、歸僑總會、婦聯等團體出面,澳門政府有關部門也往往能很快解決,再也不敢像以前一樣拖拖拉拉。”“在澳葡當局幾乎被架空的情形下,代表中共‘澳門分工委’的‘南光貿易公司’成了澳門的太上皇,令一般外商對澳門實在提不起多少投資興趣,內資也大量撤出澳門,澳門的工業發展更形緩慢。”由此,不難看出“一二·三”對澳門的影響是一把雙面刃,從不同主事者的角度來看, 主觀感情色彩就有異,結論自自而然也是背道而馳,南轅北轍。
  深入一層地看,當年“一二·三”事件的結果若呈相反方向發展,澳門的今天會怎樣?可能今天的澳門比香港更混亂,當然,亦有可能是塞翁失馬,澳門或許1960到1970年代就如港台般趕搭上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的“順風車”,而走上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經濟發展之路,那么,今日澳門之政治生態又會是另一個結局了。
  而在總結部分,譚博士指出:只是一件普通的“警民衝突”,逐步上升為一場澳門中葡居民之間的“種族衝突”。“一二·三”事件應是一場將內地的“文革”鬥爭奪權模式,移殖到澳門上演,最後還禍及香港及東南亞的“歷史悲劇”。當然,為免斷章取義,筆者的觀點,也不必盡信,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二·三”事件徹底削弱了當時澳葡殖民地政府的權威和管治,此消彼長,大大助長了澳門華人團體的自治力量,並逐漸百花齊放,發展至澳門華人傳統利益集團主宰澳門社會事務的局面。我們透過學習和瞭解“一二·三”事件,可明白“一二·三”事件如何令澳葡政府步向無為而治,一度更主動向內地政府交出澳門管治權……
  彈指一揮,五十年相當於半個世紀之久,為何在今日澳門,“一二·三”事件仍被很多主流媒體視為無物,原因何在?有人說,真相可能大大顛覆了當下的主流價值,令本澳難得的社會和諧成果受到影響,令本澳管治力量形象褪色。持這種說法,顯然有點愚昧至極,何出此言?以史為鑑是為了學習和借鑑前人所走的路,以之為未來前進的基石。“一二·三”事件為澳門歷史之一部分,註定其永遠與澳門同在,這是不可迴避的客觀事實。
其他文献
1月4日,攀枝花市會展中心發生一起槍擊案,該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陳忠恕闖進會場,對正在開會的該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連續射擊後逃竄。市委書記張剡、市長李建勤受傷,經送往醫院搶救檢查後無生命危險。陳忠恕則在會展中心一樓自殺身亡。中國社會深刻的地方治理危機,不能再被忽視了。  中國政府很難瞭解  社會真實情況  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忽視中國社會存在著的深刻地方治理危機。與西方比較,中國經常會出現“幹部倒
期刊
為加強粵、港、澳三地體育交流,培育三地體育後備人才,讓青少年運動員有更多參賽的機會,在《粵港澳體育交流合作協議書》的框架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體育局於2006年開始在澳門舉辦“粵港澳青少年足球交流活動”,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亦於2008年開始舉辦了“粵港澳青少年籃球交流活動”。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廣東省體育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體育局協辦之“第10屆粵港澳青少年籃
期刊
當前互聯網公益面臨兩大挑戰:一是互聯網平臺眾多,良莠不齊;二是互聯網籌款的資訊呈爆炸式增長,甄別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隨著互聯網公益慈善的高速發展,衍生諸多不和諧事件:“公益明星”挪用慈善資金獲刑;網路主播搞“假慈善”沽名釣譽;網路大V一人分飾三角,騙取網友愛心款被警方逮捕……亂象如此之多,影響如此之敗壞,社會上急切盼望淨化互聯網公益慈善,還愛心一片淨土。
期刊
為表彰在2016年度參加體育比賽中獲得優秀成績的運動員及教練員,“2016澳門優秀運動員及教練員獎金/獎狀頒發儀式”1月19日晚上七時半於漁人碼頭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等出席了頒發儀式,並祝賀獲獎的運動員和教練員。  2016年共有83名優秀運動員、11名教練員及4名青訓教練員和1名技術輔助人員,在10個體育項目共11個賽事中,以出色的表現獲得奬金;同時有21個體育項目共203名運
期刊
12月在澳門,走在關前正街、關前後街、花王堂街、大三巴街、荷蘭園大馬路、荷蘭園二馬路及瘋堂區等遊客聚集的地區,可以看到不少飄動的藍色廣告彩旗,上面寫著“藍色大街”,數量之多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令人不禁就想去瞭解,到底何爲“藍色大街”?  原來“藍色大街”是由澳門工商會主辦、經濟局、澳門通及支付寶支援的本澳首個電子支付商圈,電子支付商圈將結合阿里巴巴大數據技術向旅客進行消費推介及行程導向,透過內地
期刊
特朗普不僅是總統,  還是革命家  特朗普1月20日正式就任第45任美國總統,並且作了熱情洋溢的就職演說。不管人們喜歡與否,特朗普的就職表明美國和世界即將進入了一個很不確定的時代。傳統上,總統演說往往強調民主自由等美國核心價值及其如何張揚和追求這些價值。不過,特朗普很不一樣。他根本沒有強調這些傳統價值,而是強調人民。他和建制派決裂,他所要建立的是一個代表人民的全新政權。完全與他競選過程的主張一致。
期刊
由體育局主辦的“大眾康體日”活動,於1月14日下午在黑沙環公園舉行,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到場參與,當中不乏親子家庭,藉著參與康體活動增進親子關係,同時寓運動於娛樂。場內氣氛溫馨熱鬧,樂也融融。  主辦單位希望透過舉辦“大眾康體日”,引起市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推動市民積極參與運動,提升身體素質。由體育總會派出專業人員於活動現場教導市民運動的正確方法和技巧,協助市民掌握體育運動的知識。同時,亦安排了大眾
期刊
紛紛擾擾一年之久的美國大選終於在12月19日以選舉人團投票結果的確認而塵埃落定。選舉人投票前,全美反特朗普運動的上百萬支持者在網絡串聯,於各州抗議遊行,更積極發送email等鼓勵選舉人叛變,希望能夠在選舉人團這一環堵住他們認為的“3K黨人”特朗普,最終選舉人們還是按照11月實際的全美大選投票結果投下寶貴的一票,在代表50個州和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538名選舉人中,特朗普拿下304票,超過270
期刊
海洋公園作爲熱門景點之一,與迪士尼公園成爲香港最主要的遊樂場,自營運來兩大主題公園吸引了大量遊客,在給遊客帶來無限歡樂時光的同時,也爲香港旅遊經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然而,2016年年末,海洋公園公佈了2015-2016年業績,業績報告顯示,報告期內收入16.15億港元,其中園內消費4.8億港元,門票收入約11.35億港元,兩者分別同比下跌16.4%及18.6%,這是自2003年“非典”後,13年來
期刊
12月初, 社文司司長譚俊榮在立法會社會文化範疇施政答問會上,透露已邀請香港一學術機構研究日後公立醫院是否須付費。相關言論一出,雖說能否拍板還十橫欠一撇,但譚司似乎有備而來,故引起社會各界頗為關注。  話說,本澳唯一一家公立醫院山頂醫院,一直以來,擔當著市民健康的重要防線之一,包括對六十五歲以上、患傳染病、患癌症、學生、老師和公務員免費,其他使用服務者如本澳居民收七成收費,非本地居民全數收費。但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