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行非心脏手术的40名高龄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0名患者中有5例出现循环不稳定,3例患者术后需行呼吸支持,有2例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所有患者术后镇痛均取得良好的疗效。麻醉过程中无一例死亡,术后有1名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5%,低于相关报道水平。结论 高龄心脏病患者由于机体特殊性,在实施手术前应进行整体状况评估,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从而降低麻醉风险和病死率。
【关键词】 高龄心脏病;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
本文旨在分析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特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行非心脏手术的40名高龄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行非心脏手术的40名高龄心脏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有28名为男性,12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85岁,最小年龄为60岁,平均年龄(72.22±5.24)岁,美国麻醉学会麻醉前评估(ASA)[1]I-Ⅲ级。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均经过三至十天相应的极化液、抗感染、降血压、降血糖、抗心律失常等治疗。
1.2 方法 本组患者中有27例因实施下腹部以下手术而实施低位硬膜外麻醉,具体麻醉方法为:常规穿刺置管后给予3ml浓度为百分之一的利多卡因,观察五分钟没有脊麻症状后再次采用同样浓度的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有5名患者通过慢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具体方法为:经静脉给予咪唑安定,剂量为0.04mg/kg,地塞米松,剂量为10mg,哌替啶,剂量为1.0mg/kg,待患者入睡以后经环甲膜穿刺快速将2.5ml浓度为百分之二的丁卡因溶液2.5mL注入气道内,同时给予患者咪唑安定2-3mg静脉注射,三至五分钟后观察患者对口咽部刺激无明显反应则可以实施气管插管;另外8名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联合快诱导气管插管全麻,首先是根据手术切口部位选择相应的棘突间隙进行穿刺并置入连续硬膜外导管。使用药物为百分之一的利多卡因,剂量为5mL,然后采用罗哌卡因维持硬膜外麻醉,每次剂量为8-10mL,每小时一次。术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采用静脉持续泵入镇痛药进行镇痛[2]。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40名患者中有5例出现循环不稳定,3例患者术后需行呼吸支持,有2例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所有患者术后镇痛均取得良好的疗效。麻醉过程中无一例死亡,术后有1名患者死亡率,病死率为2.5%,低于相关报道水平。
3 讨论
高龄心脏病患者属于比较特殊的患者,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机体功能不断退化,患者的耐受力相对降低。在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病理生理特点、全身其他脏器功能状态以及手术部位综合考虑,确保心功能处于稳定水平,避免手术过程中发生进一步耗损[3]。同时要防止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医护人员要加强维护;必须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品,药品的选择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体质状况及手术类型综合考虑,同时要注意药物相互配伍作用,在麻醉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血压、心率等处于稳定水平,术后给予镇痛处理,防止疼痛刺激引起心律紊乱,避免发生缺氧[4]。本文主要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行非心脏手术的40名高龄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40例患者分别实施低位硬膜外麻醉、连续硬膜外联合快诱导气管插管全麻和慢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患者术后镇痛均取得良好的疗效。麻醉过程中无一例死亡,麻醉病死率为0。心脏患者行非心脏手术依心功能和手术范围,除常规麻醉准备外,监测项目有所区别。由此提示,高龄心脏病患者由于机体特殊性,在实施手术前应进行整体状况评估,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从而降低麻醉风险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陈绍洋,李扬,王强,朱萧玲,董辉,熊利泽,胡胜,张英民.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09:466-469.
[2] 王冰舒,许德芳,周春晶,王业贵.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前病例讨论[J].上海医学,2010,02:186-187.
[3] 刘静,李言民,穆作振.老年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1:1723-1724.
[4] 柏学民,乔建军,赵勇东,周桂霞,陶永峰.老年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A].宁夏医学会.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宁夏医学会,2009.4.
【关键词】 高龄心脏病;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
本文旨在分析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特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行非心脏手术的40名高龄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行非心脏手术的40名高龄心脏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有28名为男性,12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85岁,最小年龄为60岁,平均年龄(72.22±5.24)岁,美国麻醉学会麻醉前评估(ASA)[1]I-Ⅲ级。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均经过三至十天相应的极化液、抗感染、降血压、降血糖、抗心律失常等治疗。
1.2 方法 本组患者中有27例因实施下腹部以下手术而实施低位硬膜外麻醉,具体麻醉方法为:常规穿刺置管后给予3ml浓度为百分之一的利多卡因,观察五分钟没有脊麻症状后再次采用同样浓度的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有5名患者通过慢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具体方法为:经静脉给予咪唑安定,剂量为0.04mg/kg,地塞米松,剂量为10mg,哌替啶,剂量为1.0mg/kg,待患者入睡以后经环甲膜穿刺快速将2.5ml浓度为百分之二的丁卡因溶液2.5mL注入气道内,同时给予患者咪唑安定2-3mg静脉注射,三至五分钟后观察患者对口咽部刺激无明显反应则可以实施气管插管;另外8名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联合快诱导气管插管全麻,首先是根据手术切口部位选择相应的棘突间隙进行穿刺并置入连续硬膜外导管。使用药物为百分之一的利多卡因,剂量为5mL,然后采用罗哌卡因维持硬膜外麻醉,每次剂量为8-10mL,每小时一次。术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采用静脉持续泵入镇痛药进行镇痛[2]。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40名患者中有5例出现循环不稳定,3例患者术后需行呼吸支持,有2例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所有患者术后镇痛均取得良好的疗效。麻醉过程中无一例死亡,术后有1名患者死亡率,病死率为2.5%,低于相关报道水平。
3 讨论
高龄心脏病患者属于比较特殊的患者,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机体功能不断退化,患者的耐受力相对降低。在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病理生理特点、全身其他脏器功能状态以及手术部位综合考虑,确保心功能处于稳定水平,避免手术过程中发生进一步耗损[3]。同时要防止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医护人员要加强维护;必须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品,药品的选择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体质状况及手术类型综合考虑,同时要注意药物相互配伍作用,在麻醉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血压、心率等处于稳定水平,术后给予镇痛处理,防止疼痛刺激引起心律紊乱,避免发生缺氧[4]。本文主要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行非心脏手术的40名高龄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40例患者分别实施低位硬膜外麻醉、连续硬膜外联合快诱导气管插管全麻和慢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患者术后镇痛均取得良好的疗效。麻醉过程中无一例死亡,麻醉病死率为0。心脏患者行非心脏手术依心功能和手术范围,除常规麻醉准备外,监测项目有所区别。由此提示,高龄心脏病患者由于机体特殊性,在实施手术前应进行整体状况评估,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从而降低麻醉风险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陈绍洋,李扬,王强,朱萧玲,董辉,熊利泽,胡胜,张英民.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09:466-469.
[2] 王冰舒,许德芳,周春晶,王业贵.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前病例讨论[J].上海医学,2010,02:186-187.
[3] 刘静,李言民,穆作振.老年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1:1723-1724.
[4] 柏学民,乔建军,赵勇东,周桂霞,陶永峰.老年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A].宁夏医学会.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宁夏医学会,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