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带动产业发展的吸附效应与投弹效应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公路的修建及建成初期,对农村发展具有吸附效应和投弹效应。农村公路的建成,使沿线地带具有了一定比较优势,促使本地和外地资源、要素向公路沿线和交汇点聚集,改变生产、生活布局,进而整合、诱发、创造需求,拉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成当地交通运输业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和结构升级。
  关键词:农村公路;吸附效应;投弹效应;潜在需求;交通运输业;要素聚集;产业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321;F54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1)01004705
  
  Adsorption Effect and Bombdropping Effect of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escription on Initi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RuralHighway Economic Zone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s
  HUANG Chengfenga,b, XIE Xiaodongb, XIE Shuiqingc, BIN Xuefengc, ZHANG Dandanc, YANG Xiaohuic
  (a. Research Center for West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 School of Management,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highways and the initial period after the rural highways have been constructed have adsorption effect and bombdropping effect on rural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highways makes the zone along the highway ha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makes the resources and factors of local and other places be agglomerated along the highway and its intersection, changes the layout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integrates, induces and creates demand to driv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long the highway, and, meanwhile, boosts the form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and directly pushes forwar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upgrading of local industries.
  Key words: rural highway; adsorption effect; bombdropping effect; potential demand;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factor agglomer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一、引言
  交通运输产业与国民经济整体的关系,长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其与国民经济大系统某一子系统(如农村)的关系,鲜有研究。同样,利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及体制等工具,解决“三农”问题,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和效果,但如何直接利用对经济影响巨大的“交通产业”,尤其是同广大农村发展联系紧密的“公路产业”与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关系,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研究其长效的、根本的、稳定的机制,是一个崭新的交叉研究领域。在扶持发展中国家的过程中,世界银行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其经济顾问迈克尔•M•塞尼(1998)在对农村公路项目的研究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公路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但尚未对其经济影响和关系进行分析。
  黄承锋,谢晓东,谢水清,宾雪锋,张丹丹,杨晓辉:农村公路带动产业发展的吸附效应与投弹效应
  本文对三峡库区农村公路经济带进行了考察,针对三峡库区农村的地理特点、社会经济组织特点、发展水平等状况,深入分析农村公路对启动当地经济所产生的多重效应,进而解释公路与产业发展的关联机制。
  二、吸附效应:诱导经济单元的空间集聚,创造需求
  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单元包括以家庭为代表的农户(包括私人作坊)和乡镇企业,其分布和发展状况代表着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农村产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为剔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重点对三峡库区两条新建农村公路周边地区进行了考察。那里的农户在道路建成前与外界的联系很少,交通运输联系均为步行和人力搬运,对外相对封闭,因而农村公路产生的影响就表现得更为明显,效果更易甄别。
  考察发现,农村公路建设期间及建成以后,原始的“散状”分布形态迅速改变,农户、乡镇企业纷纷向公路沿线汇集,公路犹如吸铁石产生了“吸附力”,很大程度上集聚了区域内的人口、产业、信息等,吸引了经济单元的聚集,从而产生了吸附效应。
  农村公路极大地改善了通行状况,将农户或村社与当地的经济、社会中心联系起来,并通过其与公路干线的连接通达更高一级的中心,进而使公路沿线地区具有了一定的区位优势。居民、外来投资者等具有沿线分布的利益冲动:(1)可以开发和利用沿线的资源。资源不仅指原先因为交通条件落后而无法开发的自然资源,如地处偏僻农村的某些矿产资源,也包括具有比较优势价值的资源,如劳动力、土地和部分原材料等。(2)可以获得运费低、速度快、运量大的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而且便捷的交通运输在空间上扩张了农副产品的市场范围,增强了产品对市场的影响能力。(3)随着企业发展,产业分工与专业协作的要求日益增强,各个企业间形成复杂的纵向、横向的产业联系,从而形成具有关联性的产业网络体系。相反,与这个网络体系联系薄弱的企业其生存和发展的潜力都会很弱,企业的聚集及其联系的不断增强是必然结果。(4)企业聚集可以使某些资源得到共享,企业间信息交流增强,有助于企业得到规模效应以便于进一步的扩张。所以,农村公路是农村各种资源要素集聚条件的重要“供给方”之一,具有强烈的吸附效应。
  总体来讲,吸附效应表现在经济单元空间区位改变和需求创造两个方面。
  吸附的空间区位有两个特征:一是沿着公路沿线的聚集,二是在公路的交汇点(即乡镇)的聚集,如图1所示。例如,武仙路的周边变化非常明显。该公路起于武隆县
  武隆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长江支流乌江的下游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
  城巷口镇,途经土坎镇、双河乡,止于仙女山森林公园。道路周边区域内原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形态,以自然经济为主,人口、产业的分布不集中,对外经济联系少,生产要素和经济组织缺乏集聚的动力。武仙路的修建,对农户与乡镇企业有很大的吸附力。临近公路的农户自建住宅,距公路远的农户通过土地置换,纷纷将新居迁至公路两侧。现在,公路沿途几乎全是宽敞的砖瓦楼。武仙路的建成,也促进沿途产生并聚集了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包括天然色素业、肉类食品加工业、山野菜加工业等。天然色素业以仙女天然色素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发展胡萝卜色素生产,建设胭脂萝卜基地,“十五”期末,已生产出色素3.5吨,产值达400万元,建立胡萝卜种子基地2000亩;规划到2010年,年生产天然色素60吨,实现工业产值5000万元,实现出口100万美元。肉类食品加工业在加快100万头“洋三元”优质瘦肉型生猪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肉类食品加工;规划到2010年,年加工肉制品能力达到1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2亿元。山野菜加工业则充分利用周边山区的山竹笋、蕨菜、薇菜、玉米花、刺奶包和春芽等纯天然绿色山野菜资源,以华银山野菜开发公司为龙头企业,进行山野菜系列产品的开发、加工、出口;规划到2010年,年产量达3000吨,实现工业产值2000万元,实现出口50万美元。
  空间聚集将农户们由于分散而只好“放弃”的需求整合,形成数量规模,转化为现实需求,这就是吸附和聚集所产生的需求创造效应。公路存在之前,由于供给成本高昂,经济单元有一些潜在需求因没有供给而不能实现。农村公路的吸附效应,不但是各种产业形成发展的,也是农村各种需求实现、扩大的诱发剂和推动力,如图2所示。这些潜在需求,包括了农户的衣食住行多方面。比如,安装电话等高额固定成本是农民使用电话的巨大障碍,单家独户的农户是不太可能单独安装使用固定电话的,而分布于路边的公共电话服务,有效整合了分散的潜在通话需求,进而促成通话消费规模的形成与扩大。又如,交通的通畅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等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潜在需求,与过去所公认的4种潜在需求
  即购买力不足型的潜在需求、适销商品短缺型的潜在需求、对商品不熟悉型的潜在需求、市场竞争倾向型的潜在需求。
  是不同的。
  三、投弹效应:直接“投进”新产业,促使运输及其相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我们考查库区另外一条农村公路——万梁辅道万梁辅道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梁平县偏远地区。
  。此道最初是用于万梁高速公路建设运输原材料,建成后,沿线居民亦将其作为生活、生产使用。辅道改善完善了乡村路网,直接催生了当地运输业的出现,实现了当地人力交通向现代交通的转变,实现了“乡乡通”。
  辅道开通后,沿线连接几个乡镇,可至梁平县城、万州等中心城市,极大地方便了沿途居民(如图3)。辅道沿线出现了“摩托车代步”和小物件的运输,个别家庭甚至购买了长安微型车从事运输业。以经营为目的的商用摩托车随处可见,货物运输方式实现了由以挑、背等人力为主向以汽车、摩托车为主的转变,运输规模急剧扩大。
  不少农民都离开土地,从事客货运输及其相关产业(道路维护、运输工具修理等)的人员大大增加,这些产业从无到有,得到发展,农村公路创造了新产业。而且,一些具有潜在价值的产品,原来没有成为商品或大规模生产的条件,公路出现以后,这些产品迅速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比如,沿途的饲料销售点、诊所等也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产业形态的多元化。公路产业的出现,如图4所示,犹如在仅有农业的农村地区中投入了一颗“产业炸弹”,即投入了一个全新的产业,新产业又引发其他产业的产生、发展,形成连锁反应,“破开”了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之门。
  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出行时间大大缩短、方便程度大大提升,为赶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见表1);这刺激了沿线居民的消费和经商的欲望和需求,赶集的次数大大增加(见表2)。不仅如此,一些农产品的交易也跳出了乡镇集市定点、定时的局限,出现了一些开着车沿途收购农产品的小贩,沿线经济带商业发展得到推动,这犹如我国进入WTO,农民也进入了周边的或更大的市场。农村公路产业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产业创造,就是其产生的投弹效应。
  四、结语
  农村公路在农村发展中起着启动和决定性作用,其推动路径有两条主线:一是空间聚集所带来的吸附效应,将本地及外来资源、要素聚集于公路沿线和交汇点,改变生产、生活布局,进而整合、诱发、创造需求,同时形成市场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拉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直接创造交通运输及相关产业,进一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投弹效应,直接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和结构升级。
  表2万梁辅道建成前后居民出行次数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黄承锋.2003.万梁高速公路建设辅道对沿线社会经济影响研究报告[R].
  黄承锋.2008.三峡库区农村公路与“三农”关系研究报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XJY022)[R].
  迈克尔 M塞尼.1998.把人放在首位——投资项目社会分析[M].北京:中国投资出版社.
  谢晓东,黄承锋,宾雪锋.2004.万梁高速公路建设辅道对沿线社会发展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3):1420.
  杨晓辉,黄承锋.2007.重庆武隆地区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4):1618.
  (编辑:夏冬; 校对:朱德东)
其他文献
摘 要: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在九龙坡区陶家镇和海龙村的试点较为成功,其共同点在于注重以工促农、社会保障和土地集约,而在改革主导角色、农民身份转变和土地流转方式上各具特色。“陶家模式”和“海龙模式”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土地政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问题,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系统思考与政策创新。目前,两种模式的深化发展,面临土地政策供给不足、社会
期刊
摘 要: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
期刊
摘要:世界贸易组织(WTO)体系与投资协定领域中的“国民待遇”条款存在差异,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仲裁庭在援引WTO规则时存在不同的解释方法,加上仲裁庭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国际投资仲裁的裁决存在不一致性,使ICSID等国际仲裁机构效力下降。投资仲裁中关于“国民待遇”解释的分歧,主要在于怎样用“竞争”概念来确定外国投资者与本国经营者是否处于“相似情形”。ICSID的权威性已经受到挑
期刊
摘 要: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受FDI流入特点和东道国自身状况的影响,因而会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差异。实证分析表明:1999—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FDI对于国内投资具有挤入效应,其中,1999—2004年影响并不显著,而在2005—2010年表现出挤入效应;在西部地区的不同区域,“经济圈”地区和西南地区有挤入效应,而“非经济圈”地区和西北地区表现出中性效应。西部地区应该继续
期刊
摘要: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框架下,建立交易者结构为“知情交易者、理性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的股票市场均衡价格博弈模型,研究精练贝叶斯均衡下知情交易者的分离、混同定价策略。分析表明:当收到利好信息时,知情交易者偏好分离均衡,将完全揭示信息;而收到利空信息时,知情交易者偏好混同均衡,将隐藏部分信息。这为“个股收益正偏”现象及“酌情揭示”假说的理论解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精练贝叶斯均衡;分离均
期刊
摘 要:农业支持政策在发达国家有着很长的历史,而且和工业支持政策保持基本相同的变动规律,属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手段。“工业反哺农业”是中国城乡统筹战略选择下的特有经济范畴,其实质是提高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的土地产出贡献率基本上达到了目前技术允许的极限,单纯依靠进一步发展农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并不是一条有效途径;现代农业补贴政策的大部分功能在于保障粮食安全,并且
期刊
摘 要:天津近郊的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虽然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但当地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政府推动土地流转的基础和前提;政府则通过对土地的整合及重新规划,推动了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水平提升,也加快了农民身份的转变,并为失地农民提供了相应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是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就业转型的需要,而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可以更好地促进当地产业结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土地征收改革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驱动和“民众诉求”推动两种。温州“民众诉求”推动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其典型特点是政府回应征地群众的“民生诉求”问题,通过“三分三改”给予农民“携土地资源用益物权”入城的市民身份,并创造农民可以“自由择业”的“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经济环境,使得被征地农民生活“有依靠”、工作“有奔头”。从温州征地模式的成功经验来看,“民众诉求”推动的土地征
期刊
摘 要:运用2005—2008年中国14个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企业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违背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自我选择效应不显著,并且存在“生产率悖论”;出口中学效应也不显著。虽然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规模正相关,但在控制其他影响出口规模的变量后,生产率与出口规模则呈现负相关;在控制其他影响生产率的变量后,出口规模与生产率同样也会呈现负相
期刊
摘 要:以往学者在分析区域或国家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时,通常将用索洛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得到的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进行简单加总取均值,忽略了各个地区占整个区域或国家的比重。基于收入函数相关理论,在分析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时,应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进行加权处理;从决策单元、子集和总集的层面对索洛增长核算模型进行改进,得到进行加权处理(权重即地区总产出占整个区域或国家总产出的比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