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远,网络越来越贴近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现在的学生几乎没有不接触网络的,使得网络问题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网络对教育的影响最受人们的关注。在这其中,青少年人由于社会认知的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的淡薄,受到的影响也最为严重。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06年7月份,中国上网人数已达到1.23亿,同比增长19.4%,其中18~24岁的青年人所占比例38.9%,大专及本科文化所占比例47.7%,学生的比例为36.2%,可见,学生是接触网络并受其影响的主要群体之一。而且他们上网不是人们想当然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而是上网聊天,大约90%的学生是泡在聊天室或游戏网站上。试想一下,我们祖国的未来交到这些人手里,有多少人会放心呢?接下来我就具体的谈一谈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双向影响
网络的发展将青少年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他们产生了诸多的积极影响,当然也存在负面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正面影响
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教育彻底地改变了以往的教学习惯和方式。比如网络教育是将学科的相关知识集中在网站上,由各位学习者自行对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使得学习方式真正完成了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化。由于网络上的资源都是共享的,青少年都可以进行自由学习。
网络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因特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集合体,青少年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事件,极大的开阔了青少年学生的视野,给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网络为青少年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基础,可以超越时空和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具有更大的开放性、选择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网络将促进青少年开放、创新精神的树立,发展和形成自己的开放个性,顺利参与社会生活。
网络将促进青少年道德法制意识的健全。在网络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经济条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通过网络交流,其过程中,冲突必将频繁发生。为了避免引起冲突,能够在网络空间中继续存活下去,青少年就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无形中对健全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负面影响
一是网络在思想意识方面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网上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这些东西都极易对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二是网络在传统思想道德方面对青少年也造成冲击。由于网络的世界没有检查者,这种情况容易诱发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一些青少年会滥用自己的自由而忽视社会道德伦理的存在。再者,由于网络使用的是人机对话方式,缺乏沟通与接触,他们就容易产生紧张、孤寂和冷漠的心理,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障碍。三是网络的发展加大了青少年选择信息的难度。由于互联网没有主观责任机构,难以对青少年进行信息选择指导,青少年可能会在瞬息万变、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之中不知所措。四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业。有许多的青少年学生沉迷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并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五是网络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屏幕,导致青少年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正常调节规律被破坏等等。六是网络的不当利用会增加青少年的经济负担。当青少年们在经济上无法满足需求时就可能会诱使他们去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来获取利益。这也是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比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网络给青少年教育带来的影响的应对措施
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思想、道德、生理、心理和学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这些都必将影响到青少年的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为此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一同努力来应对这些负面的影响。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好学校教育的强势影响作用
一是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要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等特殊功能进行宣传活动,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德育引导,并让学生对上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逐步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是大力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在学校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所以应尽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术,及时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动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教学插上现代电教技术的翅膀,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指导学生上网的筛选和辨别。并且要能够针对不同学生接触网络的不同程度,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发挥网络在他们成长中的积极影响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三是抓好校园网的建设。一定要把学校网络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校园网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吸引青少年参加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是管理好孩子上网的一个好方法。比如开设校园网站和师生个人主页,使之成为沟通学校与个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通过网络相互间交流思想,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通过网络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实施个性化思想教育。
四是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和管理。各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而且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各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学生和教师的网络行为,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网络的消极作用。
五是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应该积极地组织诗朗诵、演讲会、辩论赛、各类球类比赛等活动,设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各方面兴趣,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与他人交往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改善人际关系。
2.发挥好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一是家长要用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孩子。有许多的家长在孩子一遇到相关的问题时便采用强硬的态度,通常都是禁止孩子再去上网但结果却起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家长一定要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导”而不是“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好的效果,见到好的结果。
二是要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作用。我在调查中发现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的家长占大多数,一些家长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了电脑,至于孩子用电脑来干什么,则全然不知,更谈不上教育和指导了。专家认为,家长应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3.发挥好社会教育的监督保障作用
一是建议国家应出台有关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以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形成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青少年学生进入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二是建立坚持正确导向的网络阵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络阵地,可以对于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给出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以政治上的引导。
三是有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有关部门应该下大力气来整顿那些不规范的网络场所,还有那些不规范的网站。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轻松、健康的上网环境,使得青少年可以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自由的翱翔。
事实上,世间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又有弊。高新技术也不能例外,因特网更是如此,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的问题。我们也正是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他们学会积极而有效地使用网络,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只要有关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家长和社会都能充分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尽情的遨游而不迷失自己。让青少年一代可以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并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在此,我也想借本文来提醒那些沉迷于网络中,特别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们及时醒悟,为了祖国和自己的未来努力学习吧!
参考文献:
[1] Moore,M.G:Learner Support,Editorial.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Vol.17,No.3,2003.
[2] Sewart,D:Student support systems in distance education,Open Learning Vol.8,No.3,1993.
[3]http://old.doule.net/20030923/10 58799.shtml.
[4] 蔡兴勇.电脑网络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校(社会科学版),2005(1).
[5] 段伟文.网络空间的伦理反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6]计算机应用中级教程[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7]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8]孙丽芳.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探微[J].高教探索,2007(2).
[9]孙晓华.大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成因及其引导对策[J].教育科学,2004,20(4).
[10]王家翠.网络对高校学生影响的分析与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7(1).
[11]文辅相.中国高等教育目标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1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net.cn/index/oe/00/11 /ind ex.htm.2006-07-19.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06年7月份,中国上网人数已达到1.23亿,同比增长19.4%,其中18~24岁的青年人所占比例38.9%,大专及本科文化所占比例47.7%,学生的比例为36.2%,可见,学生是接触网络并受其影响的主要群体之一。而且他们上网不是人们想当然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而是上网聊天,大约90%的学生是泡在聊天室或游戏网站上。试想一下,我们祖国的未来交到这些人手里,有多少人会放心呢?接下来我就具体的谈一谈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双向影响
网络的发展将青少年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他们产生了诸多的积极影响,当然也存在负面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正面影响
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教育彻底地改变了以往的教学习惯和方式。比如网络教育是将学科的相关知识集中在网站上,由各位学习者自行对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使得学习方式真正完成了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化。由于网络上的资源都是共享的,青少年都可以进行自由学习。
网络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因特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集合体,青少年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事件,极大的开阔了青少年学生的视野,给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网络为青少年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基础,可以超越时空和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具有更大的开放性、选择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网络将促进青少年开放、创新精神的树立,发展和形成自己的开放个性,顺利参与社会生活。
网络将促进青少年道德法制意识的健全。在网络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经济条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通过网络交流,其过程中,冲突必将频繁发生。为了避免引起冲突,能够在网络空间中继续存活下去,青少年就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无形中对健全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负面影响
一是网络在思想意识方面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网上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这些东西都极易对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二是网络在传统思想道德方面对青少年也造成冲击。由于网络的世界没有检查者,这种情况容易诱发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一些青少年会滥用自己的自由而忽视社会道德伦理的存在。再者,由于网络使用的是人机对话方式,缺乏沟通与接触,他们就容易产生紧张、孤寂和冷漠的心理,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障碍。三是网络的发展加大了青少年选择信息的难度。由于互联网没有主观责任机构,难以对青少年进行信息选择指导,青少年可能会在瞬息万变、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之中不知所措。四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业。有许多的青少年学生沉迷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并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五是网络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屏幕,导致青少年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正常调节规律被破坏等等。六是网络的不当利用会增加青少年的经济负担。当青少年们在经济上无法满足需求时就可能会诱使他们去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来获取利益。这也是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比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网络给青少年教育带来的影响的应对措施
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思想、道德、生理、心理和学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这些都必将影响到青少年的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为此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一同努力来应对这些负面的影响。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好学校教育的强势影响作用
一是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要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等特殊功能进行宣传活动,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德育引导,并让学生对上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逐步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是大力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在学校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所以应尽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术,及时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动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教学插上现代电教技术的翅膀,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指导学生上网的筛选和辨别。并且要能够针对不同学生接触网络的不同程度,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发挥网络在他们成长中的积极影响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三是抓好校园网的建设。一定要把学校网络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校园网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吸引青少年参加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是管理好孩子上网的一个好方法。比如开设校园网站和师生个人主页,使之成为沟通学校与个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通过网络相互间交流思想,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通过网络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实施个性化思想教育。
四是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和管理。各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而且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各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学生和教师的网络行为,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网络的消极作用。
五是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应该积极地组织诗朗诵、演讲会、辩论赛、各类球类比赛等活动,设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各方面兴趣,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与他人交往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改善人际关系。
2.发挥好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一是家长要用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孩子。有许多的家长在孩子一遇到相关的问题时便采用强硬的态度,通常都是禁止孩子再去上网但结果却起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家长一定要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导”而不是“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好的效果,见到好的结果。
二是要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作用。我在调查中发现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的家长占大多数,一些家长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了电脑,至于孩子用电脑来干什么,则全然不知,更谈不上教育和指导了。专家认为,家长应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3.发挥好社会教育的监督保障作用
一是建议国家应出台有关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以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形成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青少年学生进入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二是建立坚持正确导向的网络阵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络阵地,可以对于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给出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以政治上的引导。
三是有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有关部门应该下大力气来整顿那些不规范的网络场所,还有那些不规范的网站。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轻松、健康的上网环境,使得青少年可以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自由的翱翔。
事实上,世间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又有弊。高新技术也不能例外,因特网更是如此,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的问题。我们也正是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他们学会积极而有效地使用网络,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只要有关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家长和社会都能充分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尽情的遨游而不迷失自己。让青少年一代可以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并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在此,我也想借本文来提醒那些沉迷于网络中,特别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们及时醒悟,为了祖国和自己的未来努力学习吧!
参考文献:
[1] Moore,M.G:Learner Support,Editorial.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Vol.17,No.3,2003.
[2] Sewart,D:Student support systems in distance education,Open Learning Vol.8,No.3,1993.
[3]http://old.doule.net/20030923/10 58799.shtml.
[4] 蔡兴勇.电脑网络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校(社会科学版),2005(1).
[5] 段伟文.网络空间的伦理反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6]计算机应用中级教程[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7]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8]孙丽芳.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探微[J].高教探索,2007(2).
[9]孙晓华.大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成因及其引导对策[J].教育科学,2004,20(4).
[10]王家翠.网络对高校学生影响的分析与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7(1).
[11]文辅相.中国高等教育目标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1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net.cn/index/oe/00/11 /ind ex.htm.200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