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學生宿舍人际关系越来越受到学校管理部门的重视,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其心理健康、学习生活与社会适应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对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校本科生进行宿舍人际关系调查,研究发现生活习惯和个人性格品质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最主要原因,其中作息时间不同等生活习惯是引起宿舍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建立和谐的高校宿舍人际关系,大学生要提高自我社会适应能力,家庭要加强情感交流功能,高校要建立矛盾疏导和处理机制,社会则要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净化网络空间。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00后”
一、问题提出
“00后”大学生已经进入高校,逐渐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研究的主要对象。“00后”大学生生于千禧年后,成长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深度融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互联网飞速发展、文化交互频繁、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历史时期,个性张扬、独立自主、追求务实、思想开放等是“00后”大学生的鲜明特点[1]。
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不适应宿舍集体生活,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宿舍矛盾愈演愈烈。大学生宿舍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从震惊一时的马加爵案、复旦学生投毒案,到今天“感谢室友四年不杀之恩”的毕业感言。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最重要目标之一,而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宿舍相互交往所产生的心理关系[3]。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大影响,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宿舍同学在学习进步、品德提升、人格完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成长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4]。为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准确把握大学生人际关系需求,探索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路径,为“0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宿舍人际关系调查研究。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网络问卷星,共收取问卷1560份。接受调查学生中,男生比例为43.97%(686人),女生比例为56.03%(874人);大一新生比例为47.82%,大二、大三学生比例为39.42%,大四学生比例为12.63%;独生子女比例为36.4%;调查对象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二)测量工具
在参考前人研究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前期文献整理和实际工作,自编《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关系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级、成绩等)、个人层面、家庭相关、集体层面等四个方面;第二部分采用郑日昌等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包含言语交谈、社会交际、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等方面[5]。
量表问卷第一部分共22题,第二部分28题,其中第一部分第19题和22题为多选题,其他为单选题,第二部分全部为答案为是否的单选题。该问卷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宿舍人际关系等相关问题。问卷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α为0.769,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融洽度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宿舍氛围融洽的有1061人(68.01%),其中融洽672人,非常融洽390人。比较紧张的是125人(8.01%),非常紧张的是46人(2.95%),而认为宿舍氛围“一般”的同学是328人(21.03%)。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宿舍氛围较为融洽,但是不能忽视认为宿舍氛围紧张的10.96%的同学,尤其是2.95%认为宿舍氛围非常紧张的同学更需要引起高校管理者和家长的重视,因为这小部分学生常是引发校园不稳定或不安全的隐患。
(二)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
关于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调查表明,生活习惯和个人性格品质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最主要原因,分别占比94.81%、92.50%,其次是沟通交流方式,占79.74%,上述三个方面比例都超过半数,说明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性格品质、沟通交流方式直接影响着广大同学宿舍人际关系,学生工作者在宿舍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
时常不经意的用语言或者行动伤害别人、不同地域、经济状况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宿舍人际关系,但不认同的同学没有超过半数。
关于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具体可以从个体层面、集体层面、家庭层面等作进一步分析:
1.个体因素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1)性别与年级
本研究样本共计1560人,其中男生686人,女生874人,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女生人数略多于男生,但基本保持1:1。一年级人数为746人,二年级为368人,三年级为247人,四年级为197人,其他年级为2人。通过数据可以看到低年级同学在问卷调研的过程配合度比高年级要好。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性别与宿舍人际关系没有相关性,而年级与宿舍人际关系有相关性。
(2)学生性格差异
个体差异是影响人际关系的最直接因素,比如性格外向的同学人际关系要优于性格内向的同学[6]。本调查结果中学生性格是内向型的为764人,外向型的为796,所占比例分别为48.97%和50.96%,内向和外向型学生比例接近1:1。性格内外向与宿舍人际关系没有显著相关性,性格外向的同学宿舍人际关系没有比内向的同学更为融洽,这不同于其他调查。
(3)学习成绩
关于学习成绩,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专业成绩按排名从高到低分为5组,各组人数分别是442、401、396、179、142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8.33%、25.71%、25.38%、11.47%、9.10%。按照理论值,各个组别应该各占20%,而实际调查结果发现,成绩排名靠后的组别所占比例较低。这个可能跟调查的对象有关系,成绩差的同学活跃度低,填写问卷的比例自然较低,另外部分同学感觉自我良好,在自我评价时稍微高于实际。学习成绩与宿舍人际关系融洽度有相关性,学习成绩靠前和靠后的被调查者,他们的宿舍关系会相对紧张。 (4)上網时长
调查结果表明,有86.92%学生平均每天上网超过2小时,其中有13.08%(204人)平均每天超过8小时。上网时间长短与宿舍人际关系融洽度没有相关性。
(5)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重视程度
87.24%(1361)的同学认为宿舍人际关系重要,10.51%(164)认为一般,持无所谓的态度,2.24%的同学认为宿舍人际关系不重要。数据说明大多数同学认为宿舍人际关系重要。
(6)人际交往能力
研究数据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诊断总体得分为7.859分,说明整体上人际交往状况较为良好。人际交往困扰较少的超过半数,比例为58.84%,存在交往困扰和严重困扰的比例分别为27.51%和13.65%。有研究表明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特别是宿舍人际关系。
2.集体活动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1)宿舍活动频率
学生宿舍集体活动频率分为“非常频繁”、“较多”、“一般”、“很少”、“几乎没有”5个维度,从“非常频繁”到“几乎没有”分别有152、412、604、264、12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9.74%、26.41%、38.72%、16.92%、8.21%。有564名同学认为宿舍的集体活动较多或者频繁,有128人几乎没有宿舍集体活动。大多数宿舍能够经常组织宿舍活动,宿舍活动频率与学生宿舍人际融洽度显著正相关。宿舍活动越频繁,大学生宿舍融洽度越高(p<0.05)。
(2)是否有过宿舍矛盾
对宿舍矛盾进行调查,发现少有矛盾占62.76%(979人),没有矛盾占11.67%(182人),有矛盾的占25.6%,其中天天有矛盾有33人,常有矛盾的有31人,有是有矛盾的有335人,矛盾较为严重的同学有64人。这需要学生工作者密切关注。
3.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1)家庭所在地
从学生家庭或户籍所在地分析,来自农村的为498人,占比31.92%;来自城镇的有1062人,占比68.08%,学生多来自于城镇家庭。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所在地与宿舍关系融洽度没有相关性。
(2)家庭经济情况
通过对1560个样本同学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统计发现,有70人觉得自己家非常贫困,有166人认为家庭贫困,有1052人认为自己家庭处于普通水平,认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在中上水平和富裕水平分别为243人和29人。通过累计百分比,可以发现84.87%认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在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家庭经济情况与宿舍关系融洽度有显著相关性。在所有被调查者中,绝大多数经济情况极端者的宿舍关系非常紧张,这可能源于他们的生活习惯,消费理念的不同。
(3)是否独生子女
有研究发现,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对人际关系有影响。本研究中992人不是独生子女,占比63.59%,568人是独生子女,占比36.41%。是否独生子女与宿舍人际关系融洽度有相关性,独生子女宿舍关系走极端化,或者非常融洽,或者非常紧张。
(三)宿舍矛盾发生的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作息时间等生活习惯不同是引起宿舍矛盾的最主要原因,占59.49%。其次是意见不和,占47.82%,再次是宿舍卫生打扫问题和宿舍吸烟、打游戏等恶习,分别占35.90%和22.31%,也有少部分同学因为言语行为霸权、水电费分担等问题而引发宿舍矛盾。
在调查结果中,有20.71%的同学认为没有宿舍矛盾产生,与25%的同学认为宿舍非常融洽是吻合的。在宿舍人际关系中,部分同学能够处理好宿舍关系,保持良好的宿舍人际交往。
四、对策建议
宿舍是大学生最为集中、滞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大学生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场所。据统计,大学生在校期间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宿舍度过,学分制下班级概念越来越模糊。宿舍已经成为了学校管理的最小单位,是学校的细胞。加强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宿舍人际交往能力,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要认识到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把握不同性别、性格、成长环境同学的心理特点,重视宿舍集体生活可能出现的矛盾,以避免校园不良事件特别是恶性事件的发生。
(一)个人层面
一是克服陋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研究发现,生活习惯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宿舍属于公共区域,个人习惯需要与之向适应,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二是完善个人性格品质。加强自身修养,完善个人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良好性格品质的同学与室友关系才能更融洽。
三是丰富沟通交流方式。积极乐观应对宿舍的一些不良状况,尝试面对不同性格室友采用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同身受。在宿舍要学会主动关心他人,经常性地开展宿舍集体活动,特别是有利于宿舍凝聚力的活动。
四要放下手机,从虚拟走向现实世界。部分学生宿舍俨然成了小型网吧,宿舍同学之间很少有面对面、心贴心的深入交流,平时仅有简单的问候。大学生需要放下手中的手机和电脑,和室友一起多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远离网络的户外活动,从中学会团结互助,增进宿舍感情。
五要掌握人际交往技巧。人与人交往是一门艺术,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大学生需要通过课堂、讲座、生活实践,不断地去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对于不同的同学需要用不同的技巧与之交往。
(二)家庭层面
一是注重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投入和态度。有研究发现,投入较多时间和金钱的家庭,其孩子所获得更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更好。同时家庭教育态度与关注度也是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家长越关注,孩子人际关系越好。家长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还需要将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放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上,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也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调查数据显示,家庭经济情况与宿舍关系融洽度有显著相关性,绝大多数经济情况极端者的宿舍关系非常紧张,这可能源于他们的生活习惯,消费理念的不同。父母应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形成勤俭节约的品质。这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还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二是及时给予指导。父母要能及时发现孩子遇到的宿舍矛盾或困惑,给出相应指导。学校提供支持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一个教师面向几十个学生,不可能像家长一样仔细地观察学生的变化。只有父母才能一对一、深入地发现孩子的问题,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时会第一时间向父母寻求帮助。因此,父母要做好孩子的避风港,及时发现并指导帮助孩子解决宿舍矛盾。
三是以身作则,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父母离异家庭对孩子人际关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家庭结构完整、关系融洽能给孩子带来正面影响,能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关系和父母习惯都直接影响着孩子。所以,以身作则,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培养孩子品格最好的方法。
四是做好家校沟通,建立有效家校联动机制。一般而言,文化程度高的父母能给孩子在人际关系或其他方面更多的指导,帮助其营造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针对大多数孩子而言,在学校遇到宿舍问题时,只有在学校和家庭双方积极沟通和交流,做好配合和支持,才能齐抓共管,化解矛盾,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家校沟通、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能让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三)学校层面
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特别是新生适应性教育。了解新生家庭环境,关注特殊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对特殊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进行专门指导。加强新生适应性案例和人际关系处理专题教育,让学生及时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基础知识和技巧。同时还需加强对宿舍管理学生干部(宿舍长)的培养,有研究表明,有学生干部的宿舍人际关系比没有学生干部的融洽[7]。大学生在校期间朋辈引导和朋辈教育对人际关系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做好学生干部培训,促进朋辈引导教育。
二是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形成协同育人模式。宿舍管理员是直接参与宿舍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务必推进其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员的知识层次,定期培训学习。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应将班级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宿舍管理,让宿舍管理成为班级管理外的另一个重要抓手,让宿舍成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另外一个主要阵地。做好宿舍管理员、辅导员的相关培训提升后,还需建立管理员、辅导员和宿舍管理学生干部(宿舍长)的联动机制,真正做到协同育人,逐步落实与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机制。
三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开展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相关必修或选修课程,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好帮助[8]。高校需要通过课程和网络媒体不断加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展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不断增强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不断反省自身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人际交往能力。除了开设课程外,高校还要定期举行人际关系相关专题讲座,面向大学生讲授人际交往的意义和技巧、人际冲突特别是宿舍人际冲突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等相关知识,丰富大学生人际交往知识,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四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要重视宿舍文化建设,丰富寝室活动,让思想教育进社区、进宿舍,让宿舍变成大学生心中真正的第二个“家”。
(四)社会层面
一是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应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正确的宿舍人际交往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9]。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加强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社会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大环境。气氛影响人,环境塑造人,通过优化外部社会环境,进而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特别是宿舍人际关系。宿舍人际关系还是大学生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提升个人的幸福感[10]。
二是消除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全球多元化经济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家和社会需要为大学生挡住一些不良的或不好的影响,让大学生能在积极正面的环境中成长,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是净化网络空间,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网络环境。大学生是虚拟网络的主力军,大学生群体自身应当提高网络甄别能力,避免不良意识影响。社会和高校更应当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通过弘扬优秀网络文化,倡导文明网络行为,让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减少和避免不良上网习惯所带来的困扰[11]。学生在哪,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就在哪,社会大众要有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的网络媒体导向,让大学生活跃的网络媒体“干净”、“健康”。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宿舍氛围,要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入手。内因是变化发展的基础,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从根本上,大学生要培养自制力和包容心,加强自我修养,家庭要发挥潜移默化和避风港角色,学校要建立矛盾疏导和处理机制,社会要践行核心价值观和“净化”网络虚拟世界。
参考文献:
[1]项久雨.品读“00后”大学生[J].人民论坛,2019,626(09):114-116.
[2]杨雪花,陈万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宿舍人际关系及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02):300-303.
[3]衣庆泳.对话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2.
[4]牛晓玉.基于辅导员视角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57-59.
[5]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4
[6]何敏.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4):43-44.
[7][8]董军强.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实证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5):71-72.
[9][11]孔风,王庭照,李彩娜等.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12(02):408-411.
[10]刘豆豆.社会互动视角下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7:61-66.
责任编辑 杨慧芝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00后”
一、问题提出
“00后”大学生已经进入高校,逐渐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研究的主要对象。“00后”大学生生于千禧年后,成长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深度融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互联网飞速发展、文化交互频繁、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历史时期,个性张扬、独立自主、追求务实、思想开放等是“00后”大学生的鲜明特点[1]。
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不适应宿舍集体生活,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宿舍矛盾愈演愈烈。大学生宿舍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从震惊一时的马加爵案、复旦学生投毒案,到今天“感谢室友四年不杀之恩”的毕业感言。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最重要目标之一,而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宿舍相互交往所产生的心理关系[3]。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大影响,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宿舍同学在学习进步、品德提升、人格完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成长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4]。为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准确把握大学生人际关系需求,探索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路径,为“0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宿舍人际关系调查研究。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网络问卷星,共收取问卷1560份。接受调查学生中,男生比例为43.97%(686人),女生比例为56.03%(874人);大一新生比例为47.82%,大二、大三学生比例为39.42%,大四学生比例为12.63%;独生子女比例为36.4%;调查对象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二)测量工具
在参考前人研究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前期文献整理和实际工作,自编《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关系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级、成绩等)、个人层面、家庭相关、集体层面等四个方面;第二部分采用郑日昌等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包含言语交谈、社会交际、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等方面[5]。
量表问卷第一部分共22题,第二部分28题,其中第一部分第19题和22题为多选题,其他为单选题,第二部分全部为答案为是否的单选题。该问卷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宿舍人际关系等相关问题。问卷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α为0.769,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融洽度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宿舍氛围融洽的有1061人(68.01%),其中融洽672人,非常融洽390人。比较紧张的是125人(8.01%),非常紧张的是46人(2.95%),而认为宿舍氛围“一般”的同学是328人(21.03%)。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宿舍氛围较为融洽,但是不能忽视认为宿舍氛围紧张的10.96%的同学,尤其是2.95%认为宿舍氛围非常紧张的同学更需要引起高校管理者和家长的重视,因为这小部分学生常是引发校园不稳定或不安全的隐患。
(二)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
关于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调查表明,生活习惯和个人性格品质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最主要原因,分别占比94.81%、92.50%,其次是沟通交流方式,占79.74%,上述三个方面比例都超过半数,说明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性格品质、沟通交流方式直接影响着广大同学宿舍人际关系,学生工作者在宿舍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
时常不经意的用语言或者行动伤害别人、不同地域、经济状况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宿舍人际关系,但不认同的同学没有超过半数。
关于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具体可以从个体层面、集体层面、家庭层面等作进一步分析:
1.个体因素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1)性别与年级
本研究样本共计1560人,其中男生686人,女生874人,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女生人数略多于男生,但基本保持1:1。一年级人数为746人,二年级为368人,三年级为247人,四年级为197人,其他年级为2人。通过数据可以看到低年级同学在问卷调研的过程配合度比高年级要好。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性别与宿舍人际关系没有相关性,而年级与宿舍人际关系有相关性。
(2)学生性格差异
个体差异是影响人际关系的最直接因素,比如性格外向的同学人际关系要优于性格内向的同学[6]。本调查结果中学生性格是内向型的为764人,外向型的为796,所占比例分别为48.97%和50.96%,内向和外向型学生比例接近1:1。性格内外向与宿舍人际关系没有显著相关性,性格外向的同学宿舍人际关系没有比内向的同学更为融洽,这不同于其他调查。
(3)学习成绩
关于学习成绩,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专业成绩按排名从高到低分为5组,各组人数分别是442、401、396、179、142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8.33%、25.71%、25.38%、11.47%、9.10%。按照理论值,各个组别应该各占20%,而实际调查结果发现,成绩排名靠后的组别所占比例较低。这个可能跟调查的对象有关系,成绩差的同学活跃度低,填写问卷的比例自然较低,另外部分同学感觉自我良好,在自我评价时稍微高于实际。学习成绩与宿舍人际关系融洽度有相关性,学习成绩靠前和靠后的被调查者,他们的宿舍关系会相对紧张。 (4)上網时长
调查结果表明,有86.92%学生平均每天上网超过2小时,其中有13.08%(204人)平均每天超过8小时。上网时间长短与宿舍人际关系融洽度没有相关性。
(5)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重视程度
87.24%(1361)的同学认为宿舍人际关系重要,10.51%(164)认为一般,持无所谓的态度,2.24%的同学认为宿舍人际关系不重要。数据说明大多数同学认为宿舍人际关系重要。
(6)人际交往能力
研究数据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诊断总体得分为7.859分,说明整体上人际交往状况较为良好。人际交往困扰较少的超过半数,比例为58.84%,存在交往困扰和严重困扰的比例分别为27.51%和13.65%。有研究表明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特别是宿舍人际关系。
2.集体活动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1)宿舍活动频率
学生宿舍集体活动频率分为“非常频繁”、“较多”、“一般”、“很少”、“几乎没有”5个维度,从“非常频繁”到“几乎没有”分别有152、412、604、264、12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9.74%、26.41%、38.72%、16.92%、8.21%。有564名同学认为宿舍的集体活动较多或者频繁,有128人几乎没有宿舍集体活动。大多数宿舍能够经常组织宿舍活动,宿舍活动频率与学生宿舍人际融洽度显著正相关。宿舍活动越频繁,大学生宿舍融洽度越高(p<0.05)。
(2)是否有过宿舍矛盾
对宿舍矛盾进行调查,发现少有矛盾占62.76%(979人),没有矛盾占11.67%(182人),有矛盾的占25.6%,其中天天有矛盾有33人,常有矛盾的有31人,有是有矛盾的有335人,矛盾较为严重的同学有64人。这需要学生工作者密切关注。
3.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1)家庭所在地
从学生家庭或户籍所在地分析,来自农村的为498人,占比31.92%;来自城镇的有1062人,占比68.08%,学生多来自于城镇家庭。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所在地与宿舍关系融洽度没有相关性。
(2)家庭经济情况
通过对1560个样本同学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统计发现,有70人觉得自己家非常贫困,有166人认为家庭贫困,有1052人认为自己家庭处于普通水平,认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在中上水平和富裕水平分别为243人和29人。通过累计百分比,可以发现84.87%认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在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家庭经济情况与宿舍关系融洽度有显著相关性。在所有被调查者中,绝大多数经济情况极端者的宿舍关系非常紧张,这可能源于他们的生活习惯,消费理念的不同。
(3)是否独生子女
有研究发现,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对人际关系有影响。本研究中992人不是独生子女,占比63.59%,568人是独生子女,占比36.41%。是否独生子女与宿舍人际关系融洽度有相关性,独生子女宿舍关系走极端化,或者非常融洽,或者非常紧张。
(三)宿舍矛盾发生的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作息时间等生活习惯不同是引起宿舍矛盾的最主要原因,占59.49%。其次是意见不和,占47.82%,再次是宿舍卫生打扫问题和宿舍吸烟、打游戏等恶习,分别占35.90%和22.31%,也有少部分同学因为言语行为霸权、水电费分担等问题而引发宿舍矛盾。
在调查结果中,有20.71%的同学认为没有宿舍矛盾产生,与25%的同学认为宿舍非常融洽是吻合的。在宿舍人际关系中,部分同学能够处理好宿舍关系,保持良好的宿舍人际交往。
四、对策建议
宿舍是大学生最为集中、滞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大学生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场所。据统计,大学生在校期间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宿舍度过,学分制下班级概念越来越模糊。宿舍已经成为了学校管理的最小单位,是学校的细胞。加强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宿舍人际交往能力,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要认识到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把握不同性别、性格、成长环境同学的心理特点,重视宿舍集体生活可能出现的矛盾,以避免校园不良事件特别是恶性事件的发生。
(一)个人层面
一是克服陋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研究发现,生活习惯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宿舍属于公共区域,个人习惯需要与之向适应,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二是完善个人性格品质。加强自身修养,完善个人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良好性格品质的同学与室友关系才能更融洽。
三是丰富沟通交流方式。积极乐观应对宿舍的一些不良状况,尝试面对不同性格室友采用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同身受。在宿舍要学会主动关心他人,经常性地开展宿舍集体活动,特别是有利于宿舍凝聚力的活动。
四要放下手机,从虚拟走向现实世界。部分学生宿舍俨然成了小型网吧,宿舍同学之间很少有面对面、心贴心的深入交流,平时仅有简单的问候。大学生需要放下手中的手机和电脑,和室友一起多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远离网络的户外活动,从中学会团结互助,增进宿舍感情。
五要掌握人际交往技巧。人与人交往是一门艺术,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大学生需要通过课堂、讲座、生活实践,不断地去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对于不同的同学需要用不同的技巧与之交往。
(二)家庭层面
一是注重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投入和态度。有研究发现,投入较多时间和金钱的家庭,其孩子所获得更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更好。同时家庭教育态度与关注度也是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家长越关注,孩子人际关系越好。家长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还需要将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放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上,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也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调查数据显示,家庭经济情况与宿舍关系融洽度有显著相关性,绝大多数经济情况极端者的宿舍关系非常紧张,这可能源于他们的生活习惯,消费理念的不同。父母应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形成勤俭节约的品质。这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还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二是及时给予指导。父母要能及时发现孩子遇到的宿舍矛盾或困惑,给出相应指导。学校提供支持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一个教师面向几十个学生,不可能像家长一样仔细地观察学生的变化。只有父母才能一对一、深入地发现孩子的问题,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时会第一时间向父母寻求帮助。因此,父母要做好孩子的避风港,及时发现并指导帮助孩子解决宿舍矛盾。
三是以身作则,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父母离异家庭对孩子人际关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家庭结构完整、关系融洽能给孩子带来正面影响,能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关系和父母习惯都直接影响着孩子。所以,以身作则,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培养孩子品格最好的方法。
四是做好家校沟通,建立有效家校联动机制。一般而言,文化程度高的父母能给孩子在人际关系或其他方面更多的指导,帮助其营造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针对大多数孩子而言,在学校遇到宿舍问题时,只有在学校和家庭双方积极沟通和交流,做好配合和支持,才能齐抓共管,化解矛盾,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家校沟通、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能让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三)学校层面
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特别是新生适应性教育。了解新生家庭环境,关注特殊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对特殊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进行专门指导。加强新生适应性案例和人际关系处理专题教育,让学生及时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基础知识和技巧。同时还需加强对宿舍管理学生干部(宿舍长)的培养,有研究表明,有学生干部的宿舍人际关系比没有学生干部的融洽[7]。大学生在校期间朋辈引导和朋辈教育对人际关系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做好学生干部培训,促进朋辈引导教育。
二是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形成协同育人模式。宿舍管理员是直接参与宿舍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务必推进其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员的知识层次,定期培训学习。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应将班级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宿舍管理,让宿舍管理成为班级管理外的另一个重要抓手,让宿舍成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另外一个主要阵地。做好宿舍管理员、辅导员的相关培训提升后,还需建立管理员、辅导员和宿舍管理学生干部(宿舍长)的联动机制,真正做到协同育人,逐步落实与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机制。
三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开展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相关必修或选修课程,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好帮助[8]。高校需要通过课程和网络媒体不断加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展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不断增强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不断反省自身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人际交往能力。除了开设课程外,高校还要定期举行人际关系相关专题讲座,面向大学生讲授人际交往的意义和技巧、人际冲突特别是宿舍人际冲突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等相关知识,丰富大学生人际交往知识,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四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要重视宿舍文化建设,丰富寝室活动,让思想教育进社区、进宿舍,让宿舍变成大学生心中真正的第二个“家”。
(四)社会层面
一是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应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正确的宿舍人际交往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9]。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加强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社会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大环境。气氛影响人,环境塑造人,通过优化外部社会环境,进而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特别是宿舍人际关系。宿舍人际关系还是大学生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提升个人的幸福感[10]。
二是消除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全球多元化经济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家和社会需要为大学生挡住一些不良的或不好的影响,让大学生能在积极正面的环境中成长,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是净化网络空间,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网络环境。大学生是虚拟网络的主力军,大学生群体自身应当提高网络甄别能力,避免不良意识影响。社会和高校更应当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通过弘扬优秀网络文化,倡导文明网络行为,让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减少和避免不良上网习惯所带来的困扰[11]。学生在哪,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就在哪,社会大众要有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的网络媒体导向,让大学生活跃的网络媒体“干净”、“健康”。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宿舍氛围,要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入手。内因是变化发展的基础,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从根本上,大学生要培养自制力和包容心,加强自我修养,家庭要发挥潜移默化和避风港角色,学校要建立矛盾疏导和处理机制,社会要践行核心价值观和“净化”网络虚拟世界。
参考文献:
[1]项久雨.品读“00后”大学生[J].人民论坛,2019,626(09):114-116.
[2]杨雪花,陈万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宿舍人际关系及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02):300-303.
[3]衣庆泳.对话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2.
[4]牛晓玉.基于辅导员视角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57-59.
[5]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4
[6]何敏.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4):43-44.
[7][8]董军强.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实证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5):71-72.
[9][11]孔风,王庭照,李彩娜等.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12(02):408-411.
[10]刘豆豆.社会互动视角下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7:61-66.
责任编辑 杨慧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