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学习状况以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得出了目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包锋(1981-),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育史;王毅(1964-),男,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人,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大学生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根据这些变化适时地调整了自身的发展策略,由过去着力追求规模发展转变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的内涵发展之路。而大学生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着人才质量的高低。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众多地方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
本文对呼伦贝尔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进一步了解呼伦贝尔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成长和成才,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必要的依据。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同类院校在学风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呼伦贝尔学院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在全校学生中按科类、专业和年级进行分层抽样,涉及到6个二级学院10个专业的在校学生。调查以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其中二年级学生占52.46%,三年级学生占47.34%。
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法为主,并随机选取二、三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全部为有效问卷。200名学生当中,理科类学生占34.67%,工科类学生占16.27%,文科类学生占49.06%,基本符合目前呼伦贝尔学院在校生所学学科人数比例。
调查和访谈主要从以下维度进行,具体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等四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1.学习动机方面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动机由人的需要引起。”①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一种为满足个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 ①大学生只有具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大、持久的推动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大学期间的学习。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让我们明显感觉到:大学生在学习动力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有20%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20%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有9.5%的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有2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动力来源于父母之命。在回答“你目前学习的动力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有41%的学生选择是为了建设国家,21%的学生选择是为了“父母之命”,20.5%的学生选择是为了就业做准备,17.5%的学生选择是“兴趣使然”。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自我出发的,要么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找个好工作,要么是为了出人头地,回报家庭。这表明,缴费上学以来,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实用和功利,上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真正为国家、为社会而求知问学的比较少。在访谈中,我们同样也了解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平时根本不怎么学习,只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搞突击复习;甚至还有一些个别学生经常通宵玩网络游戏、看电影和小说;大部分学生从未认真想过学习问题。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存在动机不强、动机不明确等问题。
2.学习态度方面
所谓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识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它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成分是指学生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由于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学习做出某种反应。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现有的学习态度令我们担忧。问卷结果显示,有7%的学生在上课时处于完全不听讲状态,有12.5%的学生在上课时完全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有24%的学生几乎不学课外知识,有28%的学生不会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进行学习,28%的学生承认自己的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对于学生逃课这一现象,有21.5%的学生表示认同,有25%的学生认为“挂科”对于他们来说无所谓。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是按照父母的意志填报的志愿,或对所学专业不了解,对专业前途不乐观,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致使他们对所学专业产生畏难情绪,使得他们趋向满足于被动学习,体验不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进而产生了厌学倾向。
3.学习环境方面
学习环境是指作为地方院校学生学习的校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硬环境主要指学校的物质文化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环境。软环境主要指学校人群的价值和行为体系,如学校和班级的精神风貌、学习风气以及管理者和教师的价值观、管理模式等等。一般来讲,学校硬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学校软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只要引导得当,就能产生积极作用。
学习环境作为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状况优劣的外部因素,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培养提高。问卷结果显示,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平常根本没有条件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完成作业,有14.5%的学生认为从来没有利用过网络来完成自己的作业。在对“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的情况”的调查时发现,有28%的学生根本不会利用,有13.5%的学生从来没有用过,有16%的学生偶尔利用图书馆,而有42.5%的学生经常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在对学生对校园学习环境的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很满意的占35.5%,比较满意的占42.5%,不满意的占11%,而无所谓的占11%。在对被试大学生对所在班级的学习气氛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很浓厚的占37.5%,比较浓厚的占42.5%,一般浓厚的占10.5%,不浓厚的占9.5%。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部分学生认为现在大学的学习环境不是理想中的那样,主要问题是身边的部分学生存在轻视学习、学风不正的现象。同时,教室、图书馆资源等相对紧张的局面也是造成大学生们认为学习环境不佳的主要原因。另外,近些年来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也为新时期“读书无用论”思想的滋生提供了温床,造成我校大学生学习环境中软环境建设的一个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4.学习习惯方面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行为特征,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说大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最终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及学习结果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学习非常主动的学生占36%,认为比较主动的占40.5%,一般主动的为14%,不主动的为9.5%。在对学生上课时的状态调查时发现,被动听讲和几乎不听的分别占16%和7%。在对上课是否可以集中注意力听讲的调查中,认为上课完全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占12.5%,少数时间可以集中听讲的占11.5%。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时选择“置之不理”的占总数的26%。制定学习计划方面,认为有时制定的占25.5%,很少制定的占13.5%,根本没有学习计划的占20%。在业余时间里,偶尔学习课外知识的学生和几乎不学课外知识的学生分别为15.5%和24%。在谈话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校部分大学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认为是应付考试的学生不占少数,同时,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不知怎样学习大学的知识,对中学时期和大学时期学习习惯的不同点没有很好的认识,除了专业课以外,大学生最想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实用性较强的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和扩充性的人文知识,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等理论性知识由于缺乏实用性则不被学生重视。
三、改善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状况策略措施
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目前已引起了广大地方院校的重视,很多高校也从多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来改善这一局面,但是教育效果并不是非常显著。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大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原因等几个方面入手考虑,针对地方高校的特点提出有效改善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状况的方法与建议。
1.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紧密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展开
“实用”是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动机,这与我国高校发展现状是密切相关的,相对于“研究型”高校而言,地方高校因为其“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适应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时期对实用型人才的总体需求。一般来说,地方高校有其自身的特色,正如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学习动机强调实用性一样,地方高校应是应用型的高校,而不是研究型的高校,地方高校应该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将学生的就业问题与高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呼伦贝尔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实二高三强”,(即专业基础扎实,外语、计算机水平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高屋建瓴,使得我院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因此,地方高校要进行正确的定位,强调其应用型特点,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应学生的“实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切实解决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
2.优化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网络环境建设
(1)当今社会,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地方院校也是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之一。建立和形成符合教育规律、服务育人、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地方院校校园文化是有效改善地方院校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途径,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针对性强的校园活动,激发参与意识和兴趣,增长才智,使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展潜能,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达到兴趣使然,同时使学生课堂中所学知识与课堂外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另外,地方高校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民俗文化特点而开设一些“校本”课程,使得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对于本地及本院校有更深的“文化认同感”而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提高。呼伦贝尔学院不断创新校园文化载体,突出育人意识。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读书节、科技节、外语节、社团节、心理健康教育节、普通话大赛、书法大赛、摄影艺术展、青年论坛、话剧表演等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通过学术报告、专业技能比赛、创业设计大赛、院系风采展演等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院把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民族民间广场舞作为全院师生普及项目,使之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实践证明,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将理论运用于实际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开放性和自由性等特点使网络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新颖独特的环境。网络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网络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也使许多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带来的优势来帮助和推动大学生的学习是地方高校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信息的作用,尽可能把一些流入学校的消极消息过滤,在网络日常管理中要加强检查和监控,同时可以利用校园网的建设来增强网络的实用性,如可以增设一些“精品课建设”、“考研专版”、“大学英语四、六级专版”等模块的建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3.重视学习环境建设,积极构建优良的校风学风
针对地方高校学生学习无力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就显得必要。优化学习环境建设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施,如经常聘请一些知名教授、学者进行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小组,经常给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建立地方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寻找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根据地方院校生自身的特点,可经常让学生到对口单位实习,派专人指导,为学生顺利就业提前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设各种技能培训班,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要严格考试制度,奖优罚劣,坚决杜绝作弊现象;充实现有的图书资料,完善多功能阅览室,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重视优良校风和班风的培育,要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优化学生成长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性的教育,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中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督导,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实行导师制、开设学习理论与方法课程、开展学习方法与学习心理咨询、建立学习辅导网站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熟悉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和学习习惯。
4.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个体内部促使他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动过程,它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推动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普遍技能水平较高,动手实践能力较强,高校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尝试建立符合本学校、本专业的教学模式。另外,有些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有一部分是面向职业高中招生的,职高的学生在入学后也普遍存在以上的问题,因此,要从加强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改革教学方法激发教学兴趣、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感召力、把好学生的毕业关等方面入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注释:
①万云英.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09,211.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金洪源.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奇.当代学习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包锋(1981-),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育史;王毅(1964-),男,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人,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大学生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根据这些变化适时地调整了自身的发展策略,由过去着力追求规模发展转变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的内涵发展之路。而大学生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着人才质量的高低。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众多地方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
本文对呼伦贝尔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进一步了解呼伦贝尔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成长和成才,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必要的依据。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同类院校在学风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呼伦贝尔学院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在全校学生中按科类、专业和年级进行分层抽样,涉及到6个二级学院10个专业的在校学生。调查以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其中二年级学生占52.46%,三年级学生占47.34%。
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法为主,并随机选取二、三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全部为有效问卷。200名学生当中,理科类学生占34.67%,工科类学生占16.27%,文科类学生占49.06%,基本符合目前呼伦贝尔学院在校生所学学科人数比例。
调查和访谈主要从以下维度进行,具体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等四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1.学习动机方面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动机由人的需要引起。”①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一种为满足个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 ①大学生只有具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大、持久的推动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大学期间的学习。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让我们明显感觉到:大学生在学习动力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有20%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20%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有9.5%的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有2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动力来源于父母之命。在回答“你目前学习的动力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有41%的学生选择是为了建设国家,21%的学生选择是为了“父母之命”,20.5%的学生选择是为了就业做准备,17.5%的学生选择是“兴趣使然”。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自我出发的,要么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找个好工作,要么是为了出人头地,回报家庭。这表明,缴费上学以来,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实用和功利,上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真正为国家、为社会而求知问学的比较少。在访谈中,我们同样也了解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平时根本不怎么学习,只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搞突击复习;甚至还有一些个别学生经常通宵玩网络游戏、看电影和小说;大部分学生从未认真想过学习问题。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存在动机不强、动机不明确等问题。
2.学习态度方面
所谓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识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它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成分是指学生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由于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学习做出某种反应。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现有的学习态度令我们担忧。问卷结果显示,有7%的学生在上课时处于完全不听讲状态,有12.5%的学生在上课时完全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有24%的学生几乎不学课外知识,有28%的学生不会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进行学习,28%的学生承认自己的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对于学生逃课这一现象,有21.5%的学生表示认同,有25%的学生认为“挂科”对于他们来说无所谓。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是按照父母的意志填报的志愿,或对所学专业不了解,对专业前途不乐观,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致使他们对所学专业产生畏难情绪,使得他们趋向满足于被动学习,体验不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进而产生了厌学倾向。
3.学习环境方面
学习环境是指作为地方院校学生学习的校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硬环境主要指学校的物质文化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环境。软环境主要指学校人群的价值和行为体系,如学校和班级的精神风貌、学习风气以及管理者和教师的价值观、管理模式等等。一般来讲,学校硬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学校软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只要引导得当,就能产生积极作用。
学习环境作为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状况优劣的外部因素,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培养提高。问卷结果显示,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平常根本没有条件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完成作业,有14.5%的学生认为从来没有利用过网络来完成自己的作业。在对“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的情况”的调查时发现,有28%的学生根本不会利用,有13.5%的学生从来没有用过,有16%的学生偶尔利用图书馆,而有42.5%的学生经常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在对学生对校园学习环境的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很满意的占35.5%,比较满意的占42.5%,不满意的占11%,而无所谓的占11%。在对被试大学生对所在班级的学习气氛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很浓厚的占37.5%,比较浓厚的占42.5%,一般浓厚的占10.5%,不浓厚的占9.5%。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部分学生认为现在大学的学习环境不是理想中的那样,主要问题是身边的部分学生存在轻视学习、学风不正的现象。同时,教室、图书馆资源等相对紧张的局面也是造成大学生们认为学习环境不佳的主要原因。另外,近些年来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也为新时期“读书无用论”思想的滋生提供了温床,造成我校大学生学习环境中软环境建设的一个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4.学习习惯方面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行为特征,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说大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最终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及学习结果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学习非常主动的学生占36%,认为比较主动的占40.5%,一般主动的为14%,不主动的为9.5%。在对学生上课时的状态调查时发现,被动听讲和几乎不听的分别占16%和7%。在对上课是否可以集中注意力听讲的调查中,认为上课完全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占12.5%,少数时间可以集中听讲的占11.5%。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时选择“置之不理”的占总数的26%。制定学习计划方面,认为有时制定的占25.5%,很少制定的占13.5%,根本没有学习计划的占20%。在业余时间里,偶尔学习课外知识的学生和几乎不学课外知识的学生分别为15.5%和24%。在谈话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校部分大学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认为是应付考试的学生不占少数,同时,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不知怎样学习大学的知识,对中学时期和大学时期学习习惯的不同点没有很好的认识,除了专业课以外,大学生最想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实用性较强的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和扩充性的人文知识,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等理论性知识由于缺乏实用性则不被学生重视。
三、改善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状况策略措施
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目前已引起了广大地方院校的重视,很多高校也从多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来改善这一局面,但是教育效果并不是非常显著。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大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原因等几个方面入手考虑,针对地方高校的特点提出有效改善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状况的方法与建议。
1.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紧密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展开
“实用”是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动机,这与我国高校发展现状是密切相关的,相对于“研究型”高校而言,地方高校因为其“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适应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时期对实用型人才的总体需求。一般来说,地方高校有其自身的特色,正如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学习动机强调实用性一样,地方高校应是应用型的高校,而不是研究型的高校,地方高校应该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将学生的就业问题与高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呼伦贝尔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实二高三强”,(即专业基础扎实,外语、计算机水平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高屋建瓴,使得我院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因此,地方高校要进行正确的定位,强调其应用型特点,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应学生的“实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切实解决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
2.优化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网络环境建设
(1)当今社会,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地方院校也是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之一。建立和形成符合教育规律、服务育人、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地方院校校园文化是有效改善地方院校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途径,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针对性强的校园活动,激发参与意识和兴趣,增长才智,使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展潜能,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达到兴趣使然,同时使学生课堂中所学知识与课堂外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另外,地方高校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民俗文化特点而开设一些“校本”课程,使得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对于本地及本院校有更深的“文化认同感”而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提高。呼伦贝尔学院不断创新校园文化载体,突出育人意识。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读书节、科技节、外语节、社团节、心理健康教育节、普通话大赛、书法大赛、摄影艺术展、青年论坛、话剧表演等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通过学术报告、专业技能比赛、创业设计大赛、院系风采展演等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院把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民族民间广场舞作为全院师生普及项目,使之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实践证明,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将理论运用于实际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开放性和自由性等特点使网络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新颖独特的环境。网络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网络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也使许多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带来的优势来帮助和推动大学生的学习是地方高校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信息的作用,尽可能把一些流入学校的消极消息过滤,在网络日常管理中要加强检查和监控,同时可以利用校园网的建设来增强网络的实用性,如可以增设一些“精品课建设”、“考研专版”、“大学英语四、六级专版”等模块的建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3.重视学习环境建设,积极构建优良的校风学风
针对地方高校学生学习无力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就显得必要。优化学习环境建设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施,如经常聘请一些知名教授、学者进行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小组,经常给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建立地方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寻找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根据地方院校生自身的特点,可经常让学生到对口单位实习,派专人指导,为学生顺利就业提前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设各种技能培训班,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要严格考试制度,奖优罚劣,坚决杜绝作弊现象;充实现有的图书资料,完善多功能阅览室,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重视优良校风和班风的培育,要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优化学生成长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性的教育,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中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督导,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实行导师制、开设学习理论与方法课程、开展学习方法与学习心理咨询、建立学习辅导网站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熟悉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和学习习惯。
4.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个体内部促使他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动过程,它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推动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普遍技能水平较高,动手实践能力较强,高校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尝试建立符合本学校、本专业的教学模式。另外,有些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有一部分是面向职业高中招生的,职高的学生在入学后也普遍存在以上的问题,因此,要从加强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改革教学方法激发教学兴趣、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感召力、把好学生的毕业关等方面入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注释:
①万云英.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09,211.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金洪源.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奇.当代学习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