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小巷子的古董店里,看见了一尊美丽的菩萨,他左腿盘起来,静定如湖面上的一片荷叶,右腿伸向前去,如初开的莲花。
他的坐姿随意自然,两手自在地放在膝上,眼神看向极远极远的地方。
卖古董的人说,这叫作“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的别名。
他说:“你看这观自在菩萨,伸出去的右脚是慈悲,因为解救众生太紧急了,他伸一脚出去,跑得比较快,可以一发即到。盘起来的左脚是智慧,不管处在多么乱的世界,他都可以动静一如、安住不乱!”
我看见观自在菩萨的嘴角带着微笑,那微笑很浅,却很真实。
我把那尊观自在菩萨请回家,每天看到他那优美的、随意的坐姿,内心就非常感动,在我坐下来的时候,右脚也忍不住要伸到红尘里去,想起观世音菩萨的一首偈:
内观自在,十方圆明。
外观世音,寻声救苦。
打破了内外的分别,打破了自我与众生的界限,甚至打破想要独自解脱的心,才使得菩萨与我们这样的亲近呀!
所以,菩萨有另一个名称“觉有情”,觉是内心的自在,有情则是世间的声音,观自在菩薩已经觉悟,他可以去完美的净土,却由于内心的有情,使他不忍舍弃众生而留在这污浊的世界,他永远在旅程中,没有最后的终站。对于观自在菩萨,山林与鸟声是无二的,此岸和彼岸也没有分别,此岸就是彼岸,极乐世界的莲花也正是心里的莲花。
一切观照世间的历程,是为了自在。
一切观照内心的自在,是为了众生都能自在。
翻译《心经》的玄奘大师,他在走向西方取经的路上,在危难时,他就念“观世音菩萨”,终于使他走在万里无寸草的西域,能度过一切的为难与考验,以坚毅的承担,一步一步把经典背回中原,在他孤独的身影中,我们也看见了观世音与观自在的化身。
呀!站在佛界与众生界的边界上的观世音,与我们一起微笑、一起流泪;奔波在彼岸与此岸的边岸上的观自在,与我们一起清净、一起解脱;这使得观自在菩萨像一朵千瓣的莲花,在污泥中开放,在晨光中开放,在万里无寸草的地方也如是开放。
观世音菩萨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像一条河的流动,一直流向菩提的大海。
观自在菩萨也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像一朵花的开放,永远保持第一瓣花瓣张开时,那样优美纯净的姿势。
他的坐姿随意自然,两手自在地放在膝上,眼神看向极远极远的地方。
卖古董的人说,这叫作“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的别名。
他说:“你看这观自在菩萨,伸出去的右脚是慈悲,因为解救众生太紧急了,他伸一脚出去,跑得比较快,可以一发即到。盘起来的左脚是智慧,不管处在多么乱的世界,他都可以动静一如、安住不乱!”
我看见观自在菩萨的嘴角带着微笑,那微笑很浅,却很真实。
我把那尊观自在菩萨请回家,每天看到他那优美的、随意的坐姿,内心就非常感动,在我坐下来的时候,右脚也忍不住要伸到红尘里去,想起观世音菩萨的一首偈:
内观自在,十方圆明。
外观世音,寻声救苦。
打破了内外的分别,打破了自我与众生的界限,甚至打破想要独自解脱的心,才使得菩萨与我们这样的亲近呀!
所以,菩萨有另一个名称“觉有情”,觉是内心的自在,有情则是世间的声音,观自在菩薩已经觉悟,他可以去完美的净土,却由于内心的有情,使他不忍舍弃众生而留在这污浊的世界,他永远在旅程中,没有最后的终站。对于观自在菩萨,山林与鸟声是无二的,此岸和彼岸也没有分别,此岸就是彼岸,极乐世界的莲花也正是心里的莲花。
一切观照世间的历程,是为了自在。
一切观照内心的自在,是为了众生都能自在。
翻译《心经》的玄奘大师,他在走向西方取经的路上,在危难时,他就念“观世音菩萨”,终于使他走在万里无寸草的西域,能度过一切的为难与考验,以坚毅的承担,一步一步把经典背回中原,在他孤独的身影中,我们也看见了观世音与观自在的化身。
呀!站在佛界与众生界的边界上的观世音,与我们一起微笑、一起流泪;奔波在彼岸与此岸的边岸上的观自在,与我们一起清净、一起解脱;这使得观自在菩萨像一朵千瓣的莲花,在污泥中开放,在晨光中开放,在万里无寸草的地方也如是开放。
观世音菩萨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像一条河的流动,一直流向菩提的大海。
观自在菩萨也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像一朵花的开放,永远保持第一瓣花瓣张开时,那样优美纯净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