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实践中,如何定位党在企业中的功能,处理党组织与公司企业治理的关系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国有企业中的党企关系影响到党对经济领域的领导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局,也是解决国企改革的关键问题。国有企业的数量和涉足的领域不断收缩,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如何处理党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关系也是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局。本文对境内企业的党组织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出发做出了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要有效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特有作用和优势,提供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组织在企业中存在的内在合理性。坚持发挥党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加强党的建设,处理好党的领导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企业中的关系。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定位,把握好两者之间的独立性和融合性。党组织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间做到分工明确,权责统一。
一、在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中党企关系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市场化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改革的目的是增强在市场经济中的活力和竞争力。国企改革内部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党组织和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上。从国企的领导体制的一系列历史改革来探究矛盾的发展变化。20世纪50年代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一长制”);1956年党的“八大”后在企业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文化大革命”期间,企业的管理体制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厂长负责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党建工作,1989年《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规定企业党组织、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1990年企业的管理体制可以概括为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1992年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公司制。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就变成了“健全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之前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主要矛盾表现在处理企业中党委和厂长(经理)之间的关系上,权力和责任应该在两者之间怎样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怎样建立。这时的领导体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另一种是厂长负责制。前一种制度更加符合我国社会制度的要求,但是在实施中容易变成书记负责制,还会造成党企不分、政企不分的问题;后一种制度虽然在早期在企业管理体制容易滋生官僚主义,但总的来说更适应后来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情况,具有更高的生产经营效率。厂长负责有利于政企分开、能够明确权责,提高效益,但是长期会造成党组织影响力弱化、边缘化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渐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搞活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国企改革而且。国企改革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国企始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根本的问题就在没有认清和把握好党组织与企业的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
当前很多研究党企关系的论文重点说明了党组织在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的作用,在公益性和保障性的国有企业中,党组织还要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以实现企业经济和社会责任的统一。而在大多数商业性、竞争性的行业中而要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为主。我认为在这里一个误区,实现党组织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统合,加强党的建设不仅仅是要加强国有企业中党的建设,在众多其他所有制企业中也要加强,而不仅仅要求在企业中成立党组织而不发挥实际明确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是要履行好国资的出资人职能,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党的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作,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特有优势。在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经济中不能忽视充分建立和发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性,更需要明确好党组织和企业组织之间不同定位和职能。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就过于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认为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不大,看不到两者不同职能互补性,或者是担心党组织与企业的治理结构产生冲突。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应该积极探索发挥两者各自的作用和优势,又能够相互融合路径和方式。
二、處理企业中党组织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系的基本原则
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对党组织制度和企业的治理结构各自的定位和作用、目标和任务认识清楚。党组织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着不同的目标、任务、职能和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企业的政治核心,党组织是一种政治组织制度,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就是其先进性和崇高性。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生产经营组织制度,是一种经济组织制度,其核心是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组织原则是资本主权,按要素贡献分配收益。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和任务是代表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各民族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和任务是适应市场竞争,提高经营效益和资本回报。两者层次不同,但具有包容性。 党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在经济领域要通过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来实现,党组织应该成为企业的思想政治核心。
处理好党企关系重点是要把握党组织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独立性和融合性的问题。首先要认清党组织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作用,定位和职能。两者在制度、体系、机制上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在企业经营中要注意发挥两者的职能和优势,把握这一点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融合性是要求将党组织植入现代企业制度之中,实现两者在企业治理上的统一融合,表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来说就是交叉任职,双向进入。党组织的要融入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领导管理之中,企业中的管理技术骨干要将进入党组织之中,实现两者有机融合。党组织要坚持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来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建设好党组织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党组织在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中的作用和发挥特有优势具有统一性和共性。如果只要求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产权主体职责而不能加强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内在合理性的建设,党组织将很难与企业实现有机融合。 企业的主要目标和中心任务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在生产经营中起主导作用,党组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上主要起引导、支持和保证作用,党组织的工作要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展开。法人治理结构要独立开展工作,党组织不能直接过问和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而只能通过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来施加影响。保持独立性对于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来说都是适合的,当然对于国有控股,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和方式会不同。国有股权多的企业不能因为党组织履行出资人职能而过多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私有股权或外资占多数的企业不能因为党组织力量薄弱而轻视企业中的党的建设,党组织应该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党组织的工作必须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中心展开工作,也就是说党组织的中心任务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管理和创新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党组织要在企业的各个岗位发挥模范带头和核心骨干的作用。如果党组织不能发挥其优势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实际作用,就难以为其存在提供内在的合理性。党组织应该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比如组织性强、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党组织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攻坚克难,不断提高自己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能力。这就需要党组织始终要把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中心,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先进性和凝聚力, 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坚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抓好党的建设,抓好党的建设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经营能力。
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前提。王金柱(2016)也指出国有企业的现实问题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产权主体缺位,产权没有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不能建立,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到位。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或者中小企业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也是由于党的建设不到位造成的,如何在企业中抓好党的建设也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讲企业中党组织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党的建设问题,对于党组织来说抓好的党的建设是根本。只有抓好的党的建设,才能把中心工作做好,才能发挥好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要坚持不懈抓党员的技术和经营等业务能力,坚持发挥党员在企业各项业务上的模范先锋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要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性。要结合好党的人才工作开展业务和党的建设工作,坚持选好人才,培养好人才,用好人才。
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的作用,要时刻把握企业的政治的方向,团结、教育和领导党员干部群众,做好本职工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和引领企业的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方面也要发挥核心作用。党组织要清晰地处理好政治核心和工作中心的关系、党组织和企业内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党组织的存在和发挥职能要有利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效的发挥作用,两者之间能够有机结合,更好地通过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发挥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处理好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中的党组织关系,目的是要发挥两者各自的功能和优势,既要充分发挥企业法人治理的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中心地位,也要充分发挥党组的政治领导核心。这就要求两者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对于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和公有资本部分,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管理、控制和监督职能,充分履行出资人的职能。在这些企业中党组织要严格区分政治核心体系和企业治理结构体系,不同体系的职能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也是为了发挥非国有成分的积极性和活力,发挥他们竞争、监督功能。要充分尊重非公有资本在企业中的利益诉求,通过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协调各方利益的重点。在国有企业中党组织要把履行出资人职能和党的建设的职能工作分开进行,不能混淆,既要产权清晰也要权责分工明确。在非国有制企业,私有企业、外资企业和众多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挥政治核心的党组织和企业经营决策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相分离的,在这些企业中党组织要发挥作用就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利,比如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骨干作用和模范先锋作用;另一个就是要把党的建设工作做好,两个条件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重点是抓好党的建设。
三、处理好党企关系重点就是要确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定位和职能
处理好党企关系必须在根据党组织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体制框架内解决问题,也就是说首先要在企业中形成两套并行不悖的系统体系;要在公司章程和党的章程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制度、结构和机制上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体系。要处理好党组织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最重要就是明确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定位、作用和职能。
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就是企业政治核心。从宏观层面来讲就是要团结带领企业职工同广大人民一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从企业层面来讲就是要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先进性。在思想政治觉悟上引导教育廣大职工群众,发挥组织优势凝聚力量努力发展企业和职工的核心利益。
在企业中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就是维护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经营效益,积极支持和保障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发挥作用,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党组织是要站在群众、顾客和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是要在企业中增加新的职能,而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企业中党组织既要与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深度的融合,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又要保持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明确自己特殊的地位和职责。
党组织要在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真正参与到企业的重大决策,人事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做到两点:第一,企业中的党组织成为企业技术和管理中的核心骨干力量,充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党员的先进性。这就需要不断发展好企业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把企业中的先进分子发展为党员;第二,就是要加强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企业中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组织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的政策,法规,保持与中央的紧密联系。积极领会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以身作则带头落实,并积极促进在企业中的贯彻落实。使党中央和政府能够在公司的治理中发挥作用必须发挥企业中党组织的作用,协调好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关系,使国家的政策能够在经济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党组织融入现代企业制度发挥特有的优势促进企业治理的完善和发展,是中国企业的特色和特有的优势。 这就需要处理好两者直接的关系,明确两者各自的任务和职责,把握好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两者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中的权威地位,党组织不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上与法人治理结构产生冲突,党组织要通过坚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融入的企业治理结构之中,积极促进、支持和引导发挥企业治理结构有效发挥作用。党组织要坚持企业的政治核心地位,在坚持做好中心工作中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好党和政府的政策。这就需要党组织更能明确党组织的定位、职能和工作真正实现分工明确,权责统一。我认为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发挥两者的优势阴阳互补,发展好中国特色的企业治理机构必将使中国的企业展现出更强的活力和竞争力。(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一、在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中党企关系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市场化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改革的目的是增强在市场经济中的活力和竞争力。国企改革内部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党组织和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上。从国企的领导体制的一系列历史改革来探究矛盾的发展变化。20世纪50年代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一长制”);1956年党的“八大”后在企业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文化大革命”期间,企业的管理体制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厂长负责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党建工作,1989年《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规定企业党组织、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1990年企业的管理体制可以概括为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1992年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公司制。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就变成了“健全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之前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主要矛盾表现在处理企业中党委和厂长(经理)之间的关系上,权力和责任应该在两者之间怎样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怎样建立。这时的领导体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另一种是厂长负责制。前一种制度更加符合我国社会制度的要求,但是在实施中容易变成书记负责制,还会造成党企不分、政企不分的问题;后一种制度虽然在早期在企业管理体制容易滋生官僚主义,但总的来说更适应后来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情况,具有更高的生产经营效率。厂长负责有利于政企分开、能够明确权责,提高效益,但是长期会造成党组织影响力弱化、边缘化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渐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搞活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国企改革而且。国企改革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国企始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根本的问题就在没有认清和把握好党组织与企业的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
当前很多研究党企关系的论文重点说明了党组织在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的作用,在公益性和保障性的国有企业中,党组织还要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以实现企业经济和社会责任的统一。而在大多数商业性、竞争性的行业中而要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为主。我认为在这里一个误区,实现党组织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统合,加强党的建设不仅仅是要加强国有企业中党的建设,在众多其他所有制企业中也要加强,而不仅仅要求在企业中成立党组织而不发挥实际明确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是要履行好国资的出资人职能,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党的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作,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特有优势。在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经济中不能忽视充分建立和发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性,更需要明确好党组织和企业组织之间不同定位和职能。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就过于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认为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不大,看不到两者不同职能互补性,或者是担心党组织与企业的治理结构产生冲突。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应该积极探索发挥两者各自的作用和优势,又能够相互融合路径和方式。
二、處理企业中党组织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系的基本原则
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对党组织制度和企业的治理结构各自的定位和作用、目标和任务认识清楚。党组织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着不同的目标、任务、职能和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企业的政治核心,党组织是一种政治组织制度,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就是其先进性和崇高性。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生产经营组织制度,是一种经济组织制度,其核心是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组织原则是资本主权,按要素贡献分配收益。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和任务是代表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各民族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和任务是适应市场竞争,提高经营效益和资本回报。两者层次不同,但具有包容性。 党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在经济领域要通过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来实现,党组织应该成为企业的思想政治核心。
处理好党企关系重点是要把握党组织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独立性和融合性的问题。首先要认清党组织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作用,定位和职能。两者在制度、体系、机制上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在企业经营中要注意发挥两者的职能和优势,把握这一点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融合性是要求将党组织植入现代企业制度之中,实现两者在企业治理上的统一融合,表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来说就是交叉任职,双向进入。党组织的要融入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领导管理之中,企业中的管理技术骨干要将进入党组织之中,实现两者有机融合。党组织要坚持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来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建设好党组织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党组织在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中的作用和发挥特有优势具有统一性和共性。如果只要求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产权主体职责而不能加强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内在合理性的建设,党组织将很难与企业实现有机融合。 企业的主要目标和中心任务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在生产经营中起主导作用,党组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上主要起引导、支持和保证作用,党组织的工作要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展开。法人治理结构要独立开展工作,党组织不能直接过问和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而只能通过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来施加影响。保持独立性对于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来说都是适合的,当然对于国有控股,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和方式会不同。国有股权多的企业不能因为党组织履行出资人职能而过多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私有股权或外资占多数的企业不能因为党组织力量薄弱而轻视企业中的党的建设,党组织应该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党组织的工作必须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中心展开工作,也就是说党组织的中心任务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管理和创新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党组织要在企业的各个岗位发挥模范带头和核心骨干的作用。如果党组织不能发挥其优势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实际作用,就难以为其存在提供内在的合理性。党组织应该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比如组织性强、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党组织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攻坚克难,不断提高自己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能力。这就需要党组织始终要把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中心,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先进性和凝聚力, 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坚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抓好党的建设,抓好党的建设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经营能力。
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前提。王金柱(2016)也指出国有企业的现实问题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产权主体缺位,产权没有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不能建立,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到位。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或者中小企业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也是由于党的建设不到位造成的,如何在企业中抓好党的建设也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讲企业中党组织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党的建设问题,对于党组织来说抓好的党的建设是根本。只有抓好的党的建设,才能把中心工作做好,才能发挥好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要坚持不懈抓党员的技术和经营等业务能力,坚持发挥党员在企业各项业务上的模范先锋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要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性。要结合好党的人才工作开展业务和党的建设工作,坚持选好人才,培养好人才,用好人才。
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的作用,要时刻把握企业的政治的方向,团结、教育和领导党员干部群众,做好本职工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和引领企业的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方面也要发挥核心作用。党组织要清晰地处理好政治核心和工作中心的关系、党组织和企业内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党组织的存在和发挥职能要有利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效的发挥作用,两者之间能够有机结合,更好地通过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发挥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处理好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中的党组织关系,目的是要发挥两者各自的功能和优势,既要充分发挥企业法人治理的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中心地位,也要充分发挥党组的政治领导核心。这就要求两者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对于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和公有资本部分,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管理、控制和监督职能,充分履行出资人的职能。在这些企业中党组织要严格区分政治核心体系和企业治理结构体系,不同体系的职能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也是为了发挥非国有成分的积极性和活力,发挥他们竞争、监督功能。要充分尊重非公有资本在企业中的利益诉求,通过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协调各方利益的重点。在国有企业中党组织要把履行出资人职能和党的建设的职能工作分开进行,不能混淆,既要产权清晰也要权责分工明确。在非国有制企业,私有企业、外资企业和众多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挥政治核心的党组织和企业经营决策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相分离的,在这些企业中党组织要发挥作用就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利,比如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骨干作用和模范先锋作用;另一个就是要把党的建设工作做好,两个条件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重点是抓好党的建设。
三、处理好党企关系重点就是要确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定位和职能
处理好党企关系必须在根据党组织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体制框架内解决问题,也就是说首先要在企业中形成两套并行不悖的系统体系;要在公司章程和党的章程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制度、结构和机制上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体系。要处理好党组织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最重要就是明确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定位、作用和职能。
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就是企业政治核心。从宏观层面来讲就是要团结带领企业职工同广大人民一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从企业层面来讲就是要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先进性。在思想政治觉悟上引导教育廣大职工群众,发挥组织优势凝聚力量努力发展企业和职工的核心利益。
在企业中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就是维护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经营效益,积极支持和保障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发挥作用,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党组织是要站在群众、顾客和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是要在企业中增加新的职能,而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企业中党组织既要与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深度的融合,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又要保持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明确自己特殊的地位和职责。
党组织要在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真正参与到企业的重大决策,人事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做到两点:第一,企业中的党组织成为企业技术和管理中的核心骨干力量,充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党员的先进性。这就需要不断发展好企业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把企业中的先进分子发展为党员;第二,就是要加强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企业中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组织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的政策,法规,保持与中央的紧密联系。积极领会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以身作则带头落实,并积极促进在企业中的贯彻落实。使党中央和政府能够在公司的治理中发挥作用必须发挥企业中党组织的作用,协调好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关系,使国家的政策能够在经济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党组织融入现代企业制度发挥特有的优势促进企业治理的完善和发展,是中国企业的特色和特有的优势。 这就需要处理好两者直接的关系,明确两者各自的任务和职责,把握好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两者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中的权威地位,党组织不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上与法人治理结构产生冲突,党组织要通过坚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融入的企业治理结构之中,积极促进、支持和引导发挥企业治理结构有效发挥作用。党组织要坚持企业的政治核心地位,在坚持做好中心工作中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好党和政府的政策。这就需要党组织更能明确党组织的定位、职能和工作真正实现分工明确,权责统一。我认为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发挥两者的优势阴阳互补,发展好中国特色的企业治理机构必将使中国的企业展现出更强的活力和竞争力。(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