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独立的人格是一个人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现代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就是对学生人格教育重视的一个体现。本文将重点论述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体育精神;人格教育
近年来,据部分就业单位的反馈资料显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和人格素养水平都有待提高。究其根本,除了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以外,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和人格教育不足也是原因之一。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的笔者深觉责任重大,因此在本文中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以体育精神塑造学生人格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如下,希望与各位读者同行共勉。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1.体育精神的涵义
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道德、审美水平的标志,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指导作用,体育精神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是一种心理资源。体育精神具体表现为体育的面貌、风范、心态等等。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体育精神的集中反映。
2.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形成的。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精神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培养。
(1)体育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意识,使其在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中都能以公平、公正的心态面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不畏艰苦的意志力。同时还应使体育规则渗透于教学活动和比赛中,使学生能自觉用其规范自己的行为。
(2)体育教师还应本着基于教材并高于教材的理念,深入研究和挖掘体育新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和德育内容加以提炼、升华和利用。指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豁达的精神面对体育活动,正确处理与队友、同伴的关系,引导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1.大学体育教育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优势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其品德也必自然提高。”说明了人格教育对人一生的重要作用。人格教育是对学生心理、行为进行协调,使其知、情、意、行日趋健全、完善,是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学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时候几乎涉及了人格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体育学科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大学体育教学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健康的人格的形成。奥尔波特以七条标准衡量健康的人格:①专注并真正参与某些活动;②对父母、朋友等具有显示爱的能力;③有安全感;④能够客观地看待世界;⑤能够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⑥客观地认识自己;⑦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心。高校体育教学的群体性、竞争性特点培养了学生与队友、同伴团结协作、相互关心、和谐相处、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得以提升,和谐的人际关系、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和愉悦感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通过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独立的人格的形成。独立人格是有独立意识,自主强,能独立思考、实践,有较强的理性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能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的一种人格。有独立人格的人懂得尊重自我和他人的个性,会运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他人的支持。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分层教学法和选课制使学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和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自主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对遇到的问题学生必须进行独立的、理性的思考,教师不再全程指挥,学生的自尊的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也同时教会了学生给予他人尊重,促进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3)通过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人格的完整是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它的主要标志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高校体育教学通过教学活动和比赛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会用规则来规范自身行为,使学生能以客观、公正、公平的视角观察、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中合理制定自己的目标,在过程中以积极心态作最大的努力,正确对待活动和比赛中竞争。用体育精神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总之,高校体育教师应视对学生人格教育为己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并以其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健康、完整的人格。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雪.试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2 刘强.略论体育精神的内涵及影响因素[J].世纪桥,2009,(15).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体育精神;人格教育
近年来,据部分就业单位的反馈资料显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和人格素养水平都有待提高。究其根本,除了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以外,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和人格教育不足也是原因之一。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的笔者深觉责任重大,因此在本文中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以体育精神塑造学生人格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如下,希望与各位读者同行共勉。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1.体育精神的涵义
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道德、审美水平的标志,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指导作用,体育精神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是一种心理资源。体育精神具体表现为体育的面貌、风范、心态等等。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体育精神的集中反映。
2.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形成的。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精神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培养。
(1)体育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意识,使其在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中都能以公平、公正的心态面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不畏艰苦的意志力。同时还应使体育规则渗透于教学活动和比赛中,使学生能自觉用其规范自己的行为。
(2)体育教师还应本着基于教材并高于教材的理念,深入研究和挖掘体育新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和德育内容加以提炼、升华和利用。指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豁达的精神面对体育活动,正确处理与队友、同伴的关系,引导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1.大学体育教育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优势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其品德也必自然提高。”说明了人格教育对人一生的重要作用。人格教育是对学生心理、行为进行协调,使其知、情、意、行日趋健全、完善,是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学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时候几乎涉及了人格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体育学科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大学体育教学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健康的人格的形成。奥尔波特以七条标准衡量健康的人格:①专注并真正参与某些活动;②对父母、朋友等具有显示爱的能力;③有安全感;④能够客观地看待世界;⑤能够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⑥客观地认识自己;⑦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心。高校体育教学的群体性、竞争性特点培养了学生与队友、同伴团结协作、相互关心、和谐相处、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得以提升,和谐的人际关系、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和愉悦感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通过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独立的人格的形成。独立人格是有独立意识,自主强,能独立思考、实践,有较强的理性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能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的一种人格。有独立人格的人懂得尊重自我和他人的个性,会运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他人的支持。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分层教学法和选课制使学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和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自主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对遇到的问题学生必须进行独立的、理性的思考,教师不再全程指挥,学生的自尊的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也同时教会了学生给予他人尊重,促进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3)通过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人格的完整是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它的主要标志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高校体育教学通过教学活动和比赛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会用规则来规范自身行为,使学生能以客观、公正、公平的视角观察、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中合理制定自己的目标,在过程中以积极心态作最大的努力,正确对待活动和比赛中竞争。用体育精神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总之,高校体育教师应视对学生人格教育为己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并以其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健康、完整的人格。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雪.试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2 刘强.略论体育精神的内涵及影响因素[J].世纪桥,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