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之美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近年来水彩画创作中出现的单色化现象,结合西方艺术发展过程中对色彩认识的变化及中国传统绘画中对单色的理解,对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这一现象在艺术创作上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水彩;单色;艺术语言;对比;朴素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水彩画,我们从字面就可以看出“水”和“彩”是其画面的两大主要特征。一提起水彩画,人们想到的就是其水色氤氲的画面氛围和清新透明的色彩。诚然,水彩画传入中国以来,很长一段时期只是被当时的画家用来绘制草图或进行小幅的风景写生,用其进行的一部分创作也大都是追求其独特艺术语言的发挥。虽画面效果清新绚丽,但仍然摆脱不了习作小品的味道。真正有份量、能震撼人心灵的作品并不多见,所以被称之为绘画中的“轻音乐”。
  水彩画起源于西方,其造型规律和用色理念必然是西方的。我们需要把当今水彩画创作中出现的单色现象和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结合起来看,才能对其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西方绘画起源于洞窟壁画,我们通过西班牙阿尔塔米拉的洞窟壁画《野牛》可以看出,在原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运用简单的色彩来进行艺术创作,洞穴壁画中使用的色彩非常简单,红和黑是主要色彩。但是仍然能让观者透过画面中的形象十分清晰地感受到那种粗犷的原始气息。透过古希腊时期的工艺品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瓶子上的艺术形象得到了艺人的高度概括,整体造型非常简练,用色也非常简明,仍是以单色为主。当然,这一现象也和当时绘画工具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即使这样,仍然能让后人从中感受到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到了中世纪,绘画主要为宗教服务,其用色原则基本遵循所表现物体的“固有色”,总体来说比较尊重客观物象所固有的颜色。在这一时期,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光和色相互作用的关系,其绘画步骤也基本上是在完成了画面的素描关系后再罩染上多层颜色,整体来说用色比较简单。我们从丢勒的《野兔》中可以看出,整张画面虽然刻画非常细致和深入,用色却是比较简单,但是我们仍能感受到画家笔下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到了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的大力发展推动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催生了印象派的产生,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是重点表现光和色的关系,画面色彩非常丰富漂亮。透纳在这一时期创作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水彩作品,较之前的水彩风景作品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后印象主義时期,西方的画家则主要是将色彩和自己的内心结合起来,画面旨在呈现 “心中的色彩”。而到了近代,各种艺术流派相继诞生,画面的风格越来越多元化,画家们的用色也越来越脱离对自然色彩的依附,开始由客观色彩的再现转而进行内心色彩的表达,而单色化则是脱离对自然色彩依附的最后表现。我们通过不同绘画发展时期对色彩认识的变化可以看出,色彩丰富与否和画面感染力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密切。另外,随着数字媒体科技的发展和数码照相技术的产生,人们迎来了图像爆炸的时代。当今当我们打开自己的手机和电脑,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各种色彩斑斓的图片。当这些图片不断刺激人们的视觉后,就会使人们的眼球倾向于寻找一些色彩比较“素”的图像。而单色化作品的出现也恰恰迎合了当今人们的视觉需要。
  水彩画使用水作为调和媒介,这和中国传统绘画是相同的,其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更是融合进去了很多东方绘画理念,同时也融入了东方的哲学观念。中国绘画讲究朴素、高雅和格调,一直都有着“重墨轻色”的艺术情节。喜欢用单一的墨色浓淡来营造心中的意境,用单一的墨色来营造画面的层次。另外,黑色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充当着“五彩”的重任,在中国水墨画中,虽然只有一种颜色,但不同的墨色之间形成的关系会使画面显现出微妙的色彩性。而呈现“单色化”的水彩作品,无疑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这一创作理念。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也曾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有时候如果画面的颜色太多,色彩之间反而会相互抵消,使画面给人“噪杂”的感觉,影响到画面中精神内涵的显现。
  到了第九届全国美展,水彩画成为了和国画、油画、版画等所并列的独立参展画种,这项举措激起了水彩画家们的创作热情,使水彩画的创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水彩工具的进步也推动了水彩创作的发展。大型展览上的水彩作品出现了很多有份量的“大作”,题材和形式也变得多样起来。但这一时期的大部分作品在表现形式上还是以写实为主,在色彩的运用方面,虽然加入了个人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但仍然没有脱离对客观色彩的再现。水彩的创作理念在近几年发生了变化,从之前对现实物体并结合其意蕴的再现转化为探索一种带有内心精神世界传达和社会现象研究的当代艺术创作理念,这种从再现到表达的跨越使当代水彩画的面貌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重视画面中色彩的主观性。与此同时,展览上出现了一大批单色的优秀水彩作品,单色并不一定是指画面完全没有色彩。而是指充分发挥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把客观色彩归纳、概括后,在画面中用单纯的一种颜色或几种相近的颜色来表现画面形象。在当代水彩画创作中“单色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艺术创作语言。
  在近几年的展览中,出现了一批完全单色化的水彩作品。例如:赵龙的作品《夜摄》系列,创作素材取材于现实生活,但是画面所呈现的则是画家对真实场面主观处理后的效果,其中有对画面构成性的探索,也有对画面色彩之间对比的探索。画家主观地把色彩纯度降到最低,排除了画面色彩纯度过高照成的视觉干扰之后,画面所蕴涵的精神性语言显得更加鲜明和纯粹。画家通过水彩的独特材料语言使画面所表现的物象给观者呈现出非常厚重的视觉感受,水彩纸所特有的那种颗粒感在“去色彩化”之后得到了放大,形成了能愉悦观赏者眼球的一种质感美。这一系列作品以夜景为主,画面充满了一种神秘和忧郁的情绪。观赏者仿佛能从画面进入到画家的心灵世界,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那种平静,那种孤独和挣扎;而方亮的作品《尘封的记忆》主要刻画了一个寂静的老车间,整张画面使用的颜色基本都是冷灰色,仿佛画面里的机器表面都被厚厚的一层尘土覆盖,这种画面效果也和画的名称相对应,给人强烈的怀旧感。如果画家在用色的时候太依赖于客观色彩的再现,那么整张画面的效果则会显得噪杂,人们更不会从画面里感受到那种“岁月静好”的感觉;陆浩然的作品《锦灰堆》所表现的是古代的线装书,同样是整张画面都运用了冷灰色,同时,整张画的黑白灰对比也不是那么强烈,这种色调仿佛能让人从画面里感受到旧旧的书香味,很有中国古代文人画里所蕴含的格调。在他的画面里这些线装书不再单单是书,而转化为文化的承载物,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思想中的内敛和朴素;第十一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梁国辉的作品《镜中人》则是在探索人物的造型,通过对人物形体的夸张和变形使观者在视觉上产生新的感受。为了使自己的画面造型语言更加明显和纯粹,画家主观使自己的画面倾向于单色化;青年水彩画家王志强的作品《灰色的风景》取材于雾霾下的城市,画面同样是运用了单色。整张画面用的颜料只有象牙黑和佩恩灰,水彩的颜料佩恩灰经过稀释后会很自然地呈现出一种偏冷的颜色,画家就以此作为画面的主色调。王志强近年一直在探索画面的构成和形式,为了增强画面的形式语言,画家运用重颜色的窗子框把整个画面进行分割,给观者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还有一部分水彩画家没有把画面的颜色全部去掉,而是刻意降低画面大面积色彩的纯度对比和冷暖对比,与此同时提高画面某一处的色彩纯度。这种强烈的反差给人非常响亮的视觉感受,同时能让画面呈现出一种冲突下色彩的美感。大面积灰色调中的那一抹纯净的颜色,仿佛能引起人们的一种精神上的思考。例如:丁宇的作品《松花江上—暮色》描绘的是暮色下的松花江畔的码头,画面中大面积的天空和江水都是非常接近的一种灰色。船的颜色也统一在很接近的一种灰色里面。而江水和天相交的地方则运用了纯度比较高的黄色。这一抹亮黄色和大面积的灰色形成了一种对比,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了画面的气氛。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画家在刻画船的时候如果运用比较丰富和鲜亮的色彩,当然这样会使主体物变的非常丰富,但整张画面那种宁静、苍茫的画面氛围则会被破坏殆尽。那么画面也就少了一种画家们通常所说的“势”,也就因小失大了;白露洋的作品《我的记忆是彩色的》使用了和前者非常接近的画面处理手法。将一个少年置于一个老旧的厂房里,整个厂房都是没有色彩的,而在画面的下部铺了一片纯度非常高的橙色。这一抹橙色同样和画面其他地方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关系,但是和丁宇的作品《松花江上—暮色》不同的是,这一抹橙色更具有象征性,使得画面显得更加主观性;而陈勇劲的作品《边城》则是将画面前半部分的色彩纯度对比降低,将画面的后半部分完全进行去色处理。在画面里形成了一种很强烈的对比和冲突,这种冲突加大了画面空间上的对比,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感染力。
  庄子在《庄子·天道》中讲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其中“朴”指的是未经工匠加工过的木头。“素”则是指未经过扎染的白绢。可以看出“朴素”是一种朴实、自然的美,是一种大美。纵观近年来这一批单色化的水彩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是由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的一批画家所创作的。他们成长于信息图像爆炸的时代下,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流光溢彩”,产生色彩上的视觉疲劳是肯定的。这就使他们更倾向于追求画面的一种宁静和朴素,使自己的作品产生一种沉稳和朴素的美。同时,这一批画家的创作思路也大都比较灵活和主动,这是其作品倾向于单色化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通过这种处理方法来对画面精神内涵的传达进行新的探索,运用单色化的表现语言使自己的这种探索变得更加纯粹和明确。
  笔者认为,一件作品能不能愉悦观者的眼球从来就不是评判其艺术高低的标准,我们要使自己的作品有“骨”、有“肉”、有“势”、有“感染力”,就要让自己的作品变得能传达出非常纯粹的个人创作语言,使自己的作品具备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单色化”只是画家围绕这一目的进行的一种表现形式方面的探索。这一种形式可能在凸显创作语言和传达精神内涵上面有着自己的优势,但绝对不是对这一目的进行探索的唯一道路。通过近年来水彩创作中出现的这一批单色化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今后优秀的水彩作品会越来越强调画面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越来越强调对画面进行的主观性处理。
  参考文献:
  [1]林曦云.何为当代性[J].雕塑,2008(4).
  [2]朱晓松.谈中国水彩画的多元发展[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高哲(1988-),男,漢族,山东济宁,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美术。
其他文献
据巴雷特和阿特曼等经济学家的统计,从公元1600 到1799 年的2 个世纪内,西班牙统治的拉丁美洲共生产了11.2 万吨白银,其中超过4 万吨以各种渠道流入中国,流入印度的也有2 万吨左右。也就是说,西班牙在美洲的经营开发,一大半都是在替中国和印度打工,西班牙人工作得越努力,中国和印度就越富裕,而西班牙自身则少有寸进。类似的事情,也在发生在其他欧洲国家身上。欧洲人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大航海和工业革命
期刊
曹雪芹告诉读者,金陵城中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表面上看是贾家势力最大,实际上,以王子腾为首的王家,才是四大家族的核心。原来,王子腾的父亲主管清朝的外贸,由此大发横财,并且罗致许多“洋玩意”。这究竟只是曹雪芹的艺术想象,抑或并非空穴来风?以王子腾为首的王家,在清朝历史上是有原型的。正如荣国公的原型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贾代善的原型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贾政的原型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頫,贾宝玉的原型是曹
期刊
太太得知老公与别人的妻子上床时,这个女人正躺在医院里,成了植物人。丈夫发现太太与有妇之夫出轨,也是在太太出事故之后,正在走向生命的终点。因为死亡,美国电影《TheDescendants(中文翻译:后人》将婚外恋的故事拍得与众不同,获得了第69 届金球奖最佳影片与最佳男主角,2012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此片由乔治库隆尼主演。  乔治库隆尼扮演的房地产律师马特·金,和他的亲戚住在风景如画的夏威夷群岛
期刊
费孝通,寿高九五,积一生思考,留下了“文化自觉”的思想成果。  2012 年11 月8 日, 胡锦涛在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说,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此前,2011 年10月18 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年前提出“培养”,一年后要求“树立”。一年前是中央全会,一年后是代表大会。一年间,中共党务工作从十七届过渡到了十八届,“文化自觉
期刊
在中国,政府有控制、有选择性地实施财产权保护。这意味着政府对财产权的侵犯就比较普遍。对财产权的侵犯既包括对财产权归属的直接干预,例如重新将私有财产收归国有,不合理的征地,以及不允许农村集体自由转让土地所有权,限定房地产的限价和限购等。对财产权的侵犯还包括对财产所有者和私营企业间接施压的行为,如征收重税,“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在重要行业实施行政垄断,政府投资挤出私人投资,国家对银行和证券市场的
期刊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都把GDP 增长寄托在土地开发和经营上,土地是地方财政来源的重要领域,为此他们需要垄断土地市场,禁止农民进场交易。这一点在目前不公开的制度环境中,就必然产生大量的土地腐败。现在中国土地的困局,用四个词来概括就是:土地GDP、土地财政、土地垄断和土地腐败。这是传统的城市化造成的,现在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过去中国是城乡二元化,但近二十年来,二元化的内容有了些变化,即“新的二元化”
期刊
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下称“中心”)前任主任助理熊景明女士的访谈,约在了北京三里屯Village 的皇后餐厅。在北京的香港餐厅见香港来客了无新意,不料皇后餐厅正是熊景明的女儿前年举行婚宴的地方。留美归来、现居北京的女儿无车无房,但那场婚宴坐满内地的知名学者,他们曾受熊景明之邀去“中心”访学,在各自的学术生涯中留下过一段自由、开放的难忘时光,也因此成为熊景明的好友。  “中心”前身
期刊
曾经接受“倚马可待”的专业写作训练,人到哪里写到哪里,很少有难以下笔的状况。李安导演的《Life of Pi》却把我打倒在地,迟迟动不了笔。  中文翻译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名本身对我并没有多少吸引力,以为是给孩子们消费娱乐的立体电影,李安赶赶潮流而已。我的朋友怀着同样的心情,带着孩子进了电影院。看完回来大声疾呼:不得了,太深刻,太美妙,无以名状!我在她的呼叫声中去电影院买了票。  这是一部灾
期刊
【摘要】《桃源仙境图》为青绿山水,设色明艳高雅,笔画严谨精细,是仇英以桃源仙境为题材,为当时资助他的大收藏家陈官先生祝寿所作,这幅画是仇英的代表作,也最能体现仇英的个人风格与志趣。画中对桃源仙境的向往是古往今来文人雅士不变的追求,仇英以画工身份位列明四家之中,其作品得到文人士大夫阶级的普遍认同,这也使得对仇英画作不能以画工画来简单定义。  【关键词】文人画;仇英;桃源仙境图  【中图分类号】G27
期刊
【摘要】唐三彩以其多彩斑斓的釉彩及精美独特的造型,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独特的艺术地位。作为盛唐时期出现的艺术作品,它的诞生与唐朝社会背景、政治经济的内在原因密不可分,并且受到高度繁荣的对外往来的条件冲击,表现出具有异国金属器的艺术风格。本文对唐三彩进行简要介绍,从历史条件上分析粟特与萨珊金银器对唐三彩风格形成的影响,并通过器型与纹样来例证这一观点。  【关键词】唐三彩;丝绸之路;波斯文化;中亚、西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