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业要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展国际合作,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我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及具体情况,在借鉴国际准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生物资产准则。本文从生物资产的概念、确认和计量、账务处理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单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位众多,而且涉足农业的大中型企业也不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业要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展国际合作,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以消除外国投资者对我国农业财务报表的误解和怀疑。因此,制定既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会计准则已经十分迫切。我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及具体情况,在借鉴国际准则的基础上,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范了生物资产的概念、确认和计量、账务处理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等内容,为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指导,是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生物资产准则。
一、生物资产的概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将生物资产分为三大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其中,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将以防护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单独归类为公益性生物资产,具有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另外,之所以将公益性生物资产也界定为生物资产的一类是因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公益性生物资产,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具有服务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中获得经济利益,从而满足生物资产确认的条件。公益性生物资产概念的提出也解决了现在好多企业绿化厂区的绿化费用不知计入哪个会计科目的因惑。
二、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在第六条中明确规定: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在第二十二条中说明: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新准则在综合考虑生物资产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后,既没有照搬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也没有局限于我国以前的通常做法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是采取了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相接合的混合计量模式。这是因为,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然代表了会计计量的发展方向,且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等,但受困于我国目前的农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农业市场体系尚不健全,资本市场还不规范,公允价值难以取得;而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尽管操作简单,且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可靠,但是却不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并且也不能充分反映生物资产的特性,从而选择混合的计量方式便成了现实选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反映生物特性,另一方面又兼有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且能为将来条件成熟时,我国计量模式向公允价值转变作基础,并与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接轨做准备。
三、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
新准则为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新设了六个会计科目,分别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和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
生物资产增加时,借方登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的增加,贷方根据不同情况计入相关科目。
生产性生物资产视同固定资产管理。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和产量法。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为:借:农业生产成本,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生产性生物资产可以计提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采取了较为简化的方式,即只在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等,导致其成本高于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净值时,才计提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并且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新准则是在考虑到生物资产本身具有自我生长性,有时短暂的减值可能会通过以后的自我生长而得以恢复其价值这种特性,才决定不采用资产减值准则中有关减值迹象的判断等进行减值确定。其会计处理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消耗性生物资产视同存货管理。准则明确规定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林后发生的管护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因择伐、间伐而补植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而发生的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这在原则上有效地杜绝了企业根据业绩的需要将发生的各种支出随意进行费用化或资本化的操作。消耗性生物资产可以计提减值准备,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确定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而使其价值得以恢复的,应按恢复增加的数额,借记“消耗性生物资历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但其冲减跌价准备金额应当以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为限。
公益性生物资产发生后续支出可以视情况记入公益性生物资产成本或者管理费用,但企业不应对其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如果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核算的话,在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其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等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按照其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
四、生物资产的披露
在新准则的框架下,以农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长期资产类中对生物资产单独进行列示,并按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各类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及生物资产的分类、各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跌价准备累计金额、各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寿命、净残值、折旧方法、累计折旧及减值准备累计金额等其他相关信息进行详细披露。新准则的颁布及实施无疑将大大促进以农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进一步规范化和透明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单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位众多,而且涉足农业的大中型企业也不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业要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展国际合作,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以消除外国投资者对我国农业财务报表的误解和怀疑。因此,制定既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会计准则已经十分迫切。我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及具体情况,在借鉴国际准则的基础上,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范了生物资产的概念、确认和计量、账务处理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等内容,为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指导,是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生物资产准则。
一、生物资产的概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将生物资产分为三大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其中,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将以防护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单独归类为公益性生物资产,具有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另外,之所以将公益性生物资产也界定为生物资产的一类是因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公益性生物资产,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具有服务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中获得经济利益,从而满足生物资产确认的条件。公益性生物资产概念的提出也解决了现在好多企业绿化厂区的绿化费用不知计入哪个会计科目的因惑。
二、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在第六条中明确规定: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在第二十二条中说明: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新准则在综合考虑生物资产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后,既没有照搬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也没有局限于我国以前的通常做法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是采取了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相接合的混合计量模式。这是因为,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然代表了会计计量的发展方向,且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等,但受困于我国目前的农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农业市场体系尚不健全,资本市场还不规范,公允价值难以取得;而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尽管操作简单,且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可靠,但是却不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并且也不能充分反映生物资产的特性,从而选择混合的计量方式便成了现实选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反映生物特性,另一方面又兼有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且能为将来条件成熟时,我国计量模式向公允价值转变作基础,并与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接轨做准备。
三、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
新准则为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新设了六个会计科目,分别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和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
生物资产增加时,借方登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的增加,贷方根据不同情况计入相关科目。
生产性生物资产视同固定资产管理。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和产量法。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为:借:农业生产成本,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生产性生物资产可以计提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采取了较为简化的方式,即只在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等,导致其成本高于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净值时,才计提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并且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新准则是在考虑到生物资产本身具有自我生长性,有时短暂的减值可能会通过以后的自我生长而得以恢复其价值这种特性,才决定不采用资产减值准则中有关减值迹象的判断等进行减值确定。其会计处理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消耗性生物资产视同存货管理。准则明确规定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林后发生的管护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因择伐、间伐而补植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而发生的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这在原则上有效地杜绝了企业根据业绩的需要将发生的各种支出随意进行费用化或资本化的操作。消耗性生物资产可以计提减值准备,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确定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而使其价值得以恢复的,应按恢复增加的数额,借记“消耗性生物资历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但其冲减跌价准备金额应当以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为限。
公益性生物资产发生后续支出可以视情况记入公益性生物资产成本或者管理费用,但企业不应对其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如果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核算的话,在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其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等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按照其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
四、生物资产的披露
在新准则的框架下,以农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长期资产类中对生物资产单独进行列示,并按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各类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及生物资产的分类、各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跌价准备累计金额、各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寿命、净残值、折旧方法、累计折旧及减值准备累计金额等其他相关信息进行详细披露。新准则的颁布及实施无疑将大大促进以农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进一步规范化和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