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妇女病普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135例妇女进行B超普查。结果:6135例妇女普查中,B超结果异常的有1286人,占检查人数的20.96%。其中,子宫肌瘤有252例,检出率为4.11%,其次是卵巢囊肿(1.99%)及子宫内膜息肉(0.67%)。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的分布,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P<0.05),其中,41~50岁年龄组的异常率最高。结论:B超检查是妇科病早期筛查中的一个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B超; 普查; 农村妇女; 妇科疾病
B超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妇科的无创性检查,已经成了妇科疾病诊断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于妇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发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2]。为及早发现农村妇女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广东省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在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组织领导下,对清远市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了妇科疾病筛查,现将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清远市贫困地区的9个镇作为筛查现场,对年龄为18~59岁的全体已婚农村妇女进行调查。
1.2 研究内容 筛查由经统一培训的专职临床医生完成。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月经史和婚育史以及妇科疾病病史;超声检查主要对妇女进行子宫及其附件的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进行双份录入。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筛查了6135人,其中,30岁以下的有615人,占10.0%,31~40岁的有1996人,占32.6%,41~50岁的有2518人,占41.0%,50岁以上的有1006人,占16.4%。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410人,占39.3%,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585人,占42.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140人,占18.6%。
2.2 B超筛查结果 B超筛查结果显示,妇女子宫及附件检查异常的有1286人,占检查人数的20.96%,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1~50岁年龄组的异常率最高(25.69%),其次是>50岁年龄组(23.16%),结果见表1。不同文化程度检出结果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中专组的结果异常率最高,其次是大专组,结果见表2。
B超筛查出肌瘤的有252例,占检查人数的4.11%;卵巢囊肿122例,检出率为1.99%;子宫内膜息肉41例,检出率为0.67%。其中,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的分布,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P<0.05),其中,41~50岁年龄组的异常率最高。结果见表3。
3 讨论
本次普查的结果表明,子宫肌瘤检出人数最多,其次是卵巢囊肿,可见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是妇女的常见病。31~50岁妇女B超筛查异常结果人数最多,与李丽娜等[3]报道相符,这可能与本年龄组的妇女正值卵巢生殖功能及内分泌功能旺盛时期,体内雌激素水平较其他年龄组的都高有关,所以她们是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的重点防治对象。此外,大于50岁年龄组检查出的异常结果也应引起重视,因为这年龄组的妇女大部分是绝经后妇女,其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其他年龄组有显著下降。因此,对于此年龄段的妇女应进行定期的妇科检查,尤其在询问病史和常规妇科体格检查后无法排除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建议应尽早采取B超检查,早期对症治疗,以提高治愈率[4-5]。
以往研究报道,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保健知识,就较关注自己的生殖保健问题,有不适能主动就医,发现问题及时医治,从而大大降低患病率[6-7]。但本次普查发现,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检查异常率高于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组,这可能与调查人群中年龄别构成差异有关。
从表3 的结果比较可看出,B超检查异常结果在其他项中占绝大部分,其他项可包括卵巢增大、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发育异常等,但这次普查没有一一列出,导致这部分数据无法分析。
尽管如此,在这次的普查中仍可见B超在妇科疾病普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早期检出疾病并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但B超检查过程中必须作必要的问诊,如月经史、流产史、疾病史等,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这样才能使妇女疾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促进妇女的健康[8-10]。
参考文献
[1]崔卫华,魏建芹,阮芹,等.响水县纺织女工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9):2665.
[2]王涛,马艳,龚学玲. 中学维吾尔族汉族女教职工妇科B超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043-1044.
[3]李丽娜,张连仲,赵冰,等. B超在妇科疾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00,15(8):523.
[4]袭丽,陈飞. 有关B超在妇科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检验,2012,4(1):160.
[5]李晶,彭小星. 300例女教师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228.
[6]胡丹,郑燕玲. 广州市建设街社区妇科病普查普治状况分析[J].广东医学,2009,30(9):1368-1371.
[7]李蓉. 苏州市3465例妇女妇科疾病普查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5):840-841.
[8]刘文静,刘天宇,李俊峰,等. 495l例妇女病普查B超异常结果分析[J].影像与检验,2010,2(3):175.
[9]朱霄雁. 1298例妇女病普查B超异常结果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7):81-82.
[10]陈英,陈跃仙. 3154名女职工B超普查情况及应用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34(20):3883-3884.
(收稿日期:2013-01-11)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关键词】 B超; 普查; 农村妇女; 妇科疾病
B超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妇科的无创性检查,已经成了妇科疾病诊断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于妇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发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2]。为及早发现农村妇女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广东省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在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组织领导下,对清远市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了妇科疾病筛查,现将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清远市贫困地区的9个镇作为筛查现场,对年龄为18~59岁的全体已婚农村妇女进行调查。
1.2 研究内容 筛查由经统一培训的专职临床医生完成。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月经史和婚育史以及妇科疾病病史;超声检查主要对妇女进行子宫及其附件的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进行双份录入。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筛查了6135人,其中,30岁以下的有615人,占10.0%,31~40岁的有1996人,占32.6%,41~50岁的有2518人,占41.0%,50岁以上的有1006人,占16.4%。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410人,占39.3%,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585人,占42.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140人,占18.6%。
2.2 B超筛查结果 B超筛查结果显示,妇女子宫及附件检查异常的有1286人,占检查人数的20.96%,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1~50岁年龄组的异常率最高(25.69%),其次是>50岁年龄组(23.16%),结果见表1。不同文化程度检出结果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中专组的结果异常率最高,其次是大专组,结果见表2。
B超筛查出肌瘤的有252例,占检查人数的4.11%;卵巢囊肿122例,检出率为1.99%;子宫内膜息肉41例,检出率为0.67%。其中,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的分布,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P<0.05),其中,41~50岁年龄组的异常率最高。结果见表3。
3 讨论
本次普查的结果表明,子宫肌瘤检出人数最多,其次是卵巢囊肿,可见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是妇女的常见病。31~50岁妇女B超筛查异常结果人数最多,与李丽娜等[3]报道相符,这可能与本年龄组的妇女正值卵巢生殖功能及内分泌功能旺盛时期,体内雌激素水平较其他年龄组的都高有关,所以她们是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的重点防治对象。此外,大于50岁年龄组检查出的异常结果也应引起重视,因为这年龄组的妇女大部分是绝经后妇女,其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其他年龄组有显著下降。因此,对于此年龄段的妇女应进行定期的妇科检查,尤其在询问病史和常规妇科体格检查后无法排除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建议应尽早采取B超检查,早期对症治疗,以提高治愈率[4-5]。
以往研究报道,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保健知识,就较关注自己的生殖保健问题,有不适能主动就医,发现问题及时医治,从而大大降低患病率[6-7]。但本次普查发现,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检查异常率高于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组,这可能与调查人群中年龄别构成差异有关。
从表3 的结果比较可看出,B超检查异常结果在其他项中占绝大部分,其他项可包括卵巢增大、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发育异常等,但这次普查没有一一列出,导致这部分数据无法分析。
尽管如此,在这次的普查中仍可见B超在妇科疾病普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早期检出疾病并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但B超检查过程中必须作必要的问诊,如月经史、流产史、疾病史等,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这样才能使妇女疾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促进妇女的健康[8-10]。
参考文献
[1]崔卫华,魏建芹,阮芹,等.响水县纺织女工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9):2665.
[2]王涛,马艳,龚学玲. 中学维吾尔族汉族女教职工妇科B超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043-1044.
[3]李丽娜,张连仲,赵冰,等. B超在妇科疾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00,15(8):523.
[4]袭丽,陈飞. 有关B超在妇科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检验,2012,4(1):160.
[5]李晶,彭小星. 300例女教师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228.
[6]胡丹,郑燕玲. 广州市建设街社区妇科病普查普治状况分析[J].广东医学,2009,30(9):1368-1371.
[7]李蓉. 苏州市3465例妇女妇科疾病普查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5):840-841.
[8]刘文静,刘天宇,李俊峰,等. 495l例妇女病普查B超异常结果分析[J].影像与检验,2010,2(3):175.
[9]朱霄雁. 1298例妇女病普查B超异常结果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7):81-82.
[10]陈英,陈跃仙. 3154名女职工B超普查情况及应用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34(20):3883-3884.
(收稿日期:2013-01-11)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