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事刚刚更新了一则消息,是一则告示,他在使用新浪微博的密友功能。这个功能新推出不久,属于听名字我就不想用的社交应用。
因为我没有那么多密友。
即便有几个聊得来的,也好像不需要把他们圈起来当观赏鱼一样养着,知道他们全天的动态、心事、絮语。现实里,我有几个密友,连嘘寒问暖都少。偶尔为之,还备显生分,不知道要如何接茬—跟陌生人你容易说谢谢亲耐滴,跟密友还这么说,你是born to be PR吗?
当然,眼下密友只是一种泛泛之谈。估计见过两面的就能算。所以不用抠字眼,搁置争议,凑和着加呗。可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勉强加了密友,那个算不算?好像真不算,而且还挺咋呼的,但是加她不加他,又或者加他不加她,他她们怎么想?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都加吧,反正加好友又不要出钱。这样一番互通往来之后,我将密友满天下。接下来要怎么互动?
想想前车之鉴:Path。我加入Path十来天了,只孤零地发了一条信息。Path也算是小圈子,另一个“密友”。开张这几天,所有加我为好友的,我全点了接受。严格来说,这里有许多凭名字我都认不出的好友。还有一些就算点开头像,也无法辅助完成认知。这倒无所谓,真正的难题是有什么好对密友们说的呢?
我已经有一个微博了。一样的内容说两遍?如果是有点悲哀的内容,发两遍就是一个真实度稀释的过程。比如“想大哭一场”发在微博上,再过几分钟转到Path上,就会让人疑虑:你还没哭吗?你在等评论过20条的时候再哭吗?如果是日常的内容,重复发两遍,则备显絮叨和略显傻呆。如果是吐槽的内容,这里说完那里又说,就显得很是鸡婆。
如果选择说不同的内容,就像它的招商宣言上写的那样,“不想在微博上公开的小秘密,留到这里说。”那得是多矫情的小秘密啊?不能说的秘密,就只能咽肚里烂掉好吗?连评论带转发的叫什么秘密?
千万别跟我说你怎么想那么多啊,知道你天真烂漫,做什么事情都是手起刀落,想到就说,人生是一条不思索不戒备的直肠。
我还没这么磊落。完全不能假装没有看客大话天下。所有示众的内容,全是可以共享,无伤大雅的信息。私人情绪几乎从不会透露,而且,我还有删信息的恶习。也就是说,在所谓自媒体上,我不是一般的有所保留—这样的人,大概也不大可能以及不配拥有很多密友了吧?
但行文至此,如果你将我视作没有密友,没有适合跟密友交换的信息,因此在新兴的社交软件面前感到踌躇的那样一群无价值的用户,那么我还是想代表这群用户稍作示威:吃不到的葡萄有人会想象它分外甜,有人会觉得它看着就酸,有什么好吃的。密友也好,Path也罢,前景可能比我的人际状况更堪忧呢。因为你收获的是一群喜欢“私密”的鸡贼用户,并且狡兔多窟,要从他们这捞点油水,且等着吧。
富大人
《第一财经周刊》编辑,吐槽一线工作者。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因为我没有那么多密友。
即便有几个聊得来的,也好像不需要把他们圈起来当观赏鱼一样养着,知道他们全天的动态、心事、絮语。现实里,我有几个密友,连嘘寒问暖都少。偶尔为之,还备显生分,不知道要如何接茬—跟陌生人你容易说谢谢亲耐滴,跟密友还这么说,你是born to be PR吗?
当然,眼下密友只是一种泛泛之谈。估计见过两面的就能算。所以不用抠字眼,搁置争议,凑和着加呗。可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勉强加了密友,那个算不算?好像真不算,而且还挺咋呼的,但是加她不加他,又或者加他不加她,他她们怎么想?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都加吧,反正加好友又不要出钱。这样一番互通往来之后,我将密友满天下。接下来要怎么互动?
想想前车之鉴:Path。我加入Path十来天了,只孤零地发了一条信息。Path也算是小圈子,另一个“密友”。开张这几天,所有加我为好友的,我全点了接受。严格来说,这里有许多凭名字我都认不出的好友。还有一些就算点开头像,也无法辅助完成认知。这倒无所谓,真正的难题是有什么好对密友们说的呢?
我已经有一个微博了。一样的内容说两遍?如果是有点悲哀的内容,发两遍就是一个真实度稀释的过程。比如“想大哭一场”发在微博上,再过几分钟转到Path上,就会让人疑虑:你还没哭吗?你在等评论过20条的时候再哭吗?如果是日常的内容,重复发两遍,则备显絮叨和略显傻呆。如果是吐槽的内容,这里说完那里又说,就显得很是鸡婆。
如果选择说不同的内容,就像它的招商宣言上写的那样,“不想在微博上公开的小秘密,留到这里说。”那得是多矫情的小秘密啊?不能说的秘密,就只能咽肚里烂掉好吗?连评论带转发的叫什么秘密?
千万别跟我说你怎么想那么多啊,知道你天真烂漫,做什么事情都是手起刀落,想到就说,人生是一条不思索不戒备的直肠。
我还没这么磊落。完全不能假装没有看客大话天下。所有示众的内容,全是可以共享,无伤大雅的信息。私人情绪几乎从不会透露,而且,我还有删信息的恶习。也就是说,在所谓自媒体上,我不是一般的有所保留—这样的人,大概也不大可能以及不配拥有很多密友了吧?
但行文至此,如果你将我视作没有密友,没有适合跟密友交换的信息,因此在新兴的社交软件面前感到踌躇的那样一群无价值的用户,那么我还是想代表这群用户稍作示威:吃不到的葡萄有人会想象它分外甜,有人会觉得它看着就酸,有什么好吃的。密友也好,Path也罢,前景可能比我的人际状况更堪忧呢。因为你收获的是一群喜欢“私密”的鸡贼用户,并且狡兔多窟,要从他们这捞点油水,且等着吧。
富大人
《第一财经周刊》编辑,吐槽一线工作者。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