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意义,针对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内容,以及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案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自动化;配电;系统规划;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114-01
引言:
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时,其规划设计的基础原则是差异化规划,主要是以供电区域的特点为依据,运用可靠性设计方式进行不同供电区域的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合理的纳入差异化规划原则还是一个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对配电自动化系统面向供电可靠性系统规划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探讨,以促进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设计的发展。
1 关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供电区域的的可靠性设计
从现行电网建设中供电可靠性要求来看,可划分的区域一般归纳为六种类型:第一种为A+区域,一般是指电力负荷密度超于30MW/km2的区域,此类区域的供电可靠性必须达到99.99%。比如城市中心等属于A+区域;第二种为A类区域,一般是指电力负荷密度处于15-30MW/km2范围之间的区域,此类区域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相当高,供电可靠性也必须达到99.99%;第三种为B类区域,一般是指电力负荷密度处于6-15MW/km2范围之间的区域,此类区域的供电可靠性须达到 99.965%,比如一线城市的市区、地级市市中心区域等均可划分于B类区域;第四种为C类区域,一般是指电力负荷密度处于1-6MW/km2范围之间的区域,此类区域的供电可靠性须达到99.965%,比如经济发达的城镇等可划分为C类区域;第五种为D类区域,一般是指电力负荷在0.1-1MW/km2比较分散的区域,此类区域大部分集中在城镇、农村等地区;第六种为E类区域,一般是指电力负荷密度低于0.1MW/km2的地域,该类区域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比较低,比如边远农牧区等均可划分在此类区域中。
2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关键技术
2.1 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过程中的一种保护措施,在供电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的出现,就需要有相应的措施来将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以减少对系统运行的破坏,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有一些供电线路在难以承受电流容量时就容易出现问题,继而出现短路现象,对配电自动化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也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利用继电保护系统,在线路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将电流导入另一条线路而保证电流的顺畅流通,在供电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也可以有效及时的进行处理,避免线路问题对系统所造成的影响。继电保护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是较为重要的部分,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发展的关键,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2.2 主站规划设计技术
主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的主要部分,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靠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主站的设计技术可以保证主站的科学合理,主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同的规模大小,需要与实际的情况相适应。在主站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发挥着监控的作用,为了监控可以更好的进行,并且及时发现供电过程与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将监控系统进行优化,使得可以实现就地监控,继而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更好的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供电的可靠性。主站在优化监控系统的同时,还需要对一些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提供发展依据,进而对一系列工作进行优化,使得工作可以更好的进行。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过程中,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可以引入一些用于故障处理的系统,可以使得故障的处理更加高效,也使得系统故障可以及时得到解决,为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2.3 通信和终端部分设计技术
终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终端部分设计技术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发展的关键,通信和终端部分设计技术可以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得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更好的运行。在通信和终端的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多的,一方面是通信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是终端的机密系统。在通信和终端部分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发挥着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保护功能,并且通过一些技术来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更加高效稳定的运行,同时也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3 配电自动化系统差异化规划的实现
实际规划设计中,除保证在主站设计、终端设计以及继电保护等合理外,可考虑将差异化规划原则引入其中。这种差异化原则,对于配电系统主站,可将前置延伸模式用于县城中,而小型、大中型与重点城市分别进行小型主站、中型主站与大型主站的设置。对于继电保护、配电终端则需以不同供电区域为依据进行规划设计,如 A+区域部分,可将全电缆供电方式引入,并在配电终端上以“三遥”为主,可使故障率得以减少,且在故障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供电。在A类区域,也可在配电终端上以“三遥”为主,并在供电上选择绝缘导线或电缆,同时,为使线路故障率降低,应利用GPRS通道、“二遥”终端与本地保护进行结合。对于B类区域,主要将“三遥”终端配置在线路与联络开关上,其他终端以GPRS通道、“二遥”配电终端为主,有利于故障率的降低。区别于B类区域规划设计,C类区域系统规划中,要求全部以GPRS通道、“二遥”配电终端为主。在D类区域,规划过程中可在断路器应用下,采用三段式过流保护,再结合GPRS通道、“二遥”,以此使故障被切除。除此之外,实际规划过程中,要求对重要用户也需做好系统规划,可按照A+区域的方法完成规划工作。
4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案例
为了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表明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必要性,本文以我国某城市为例进行细节上的说明,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该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比较高,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后发现,从供电需求级别的角度进行分析,该城市大约有45条以上供电线路属于A级供电区域,B级供电区域线路高达120条以上,与此同时对线路的绝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要求B级区域供电可靠性达到总体99.865%以上,面对这样的发展要求,为了保证城市发展供电需求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相关人员的研究与沟通下,该城市迅速开展了配电自动化项目活动。
(2)围绕配电自动化主站与通信终端建设原则,该城市在进行
主站建设的过程中,加大了电动操作机构的投入量,采用分支式接线的方法,提升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联动性,与此同时根据系统应用的实际情况,划分了配电线路的应用段,并针对各段进行了针对性的监控操作,在进行终端通信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三搖分段的方式,让不同终端共享同一个操作平台。
结束语: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电网系统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因此应大力加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应注意以供电可靠性需求为依据进行不同区域的划分,明确自动化系统建设中的相关技术,通过差异化规划原则,使不同区域配电系统建设中,均可满足供电可靠性标准要求,由此促进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郑进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探讨[J]科技与创新
[2] 胡晓明,康晶晶,王玲.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低碳世界
[关键词]自动化;配电;系统规划;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114-01
引言:
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时,其规划设计的基础原则是差异化规划,主要是以供电区域的特点为依据,运用可靠性设计方式进行不同供电区域的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合理的纳入差异化规划原则还是一个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对配电自动化系统面向供电可靠性系统规划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探讨,以促进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设计的发展。
1 关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供电区域的的可靠性设计
从现行电网建设中供电可靠性要求来看,可划分的区域一般归纳为六种类型:第一种为A+区域,一般是指电力负荷密度超于30MW/km2的区域,此类区域的供电可靠性必须达到99.99%。比如城市中心等属于A+区域;第二种为A类区域,一般是指电力负荷密度处于15-30MW/km2范围之间的区域,此类区域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相当高,供电可靠性也必须达到99.99%;第三种为B类区域,一般是指电力负荷密度处于6-15MW/km2范围之间的区域,此类区域的供电可靠性须达到 99.965%,比如一线城市的市区、地级市市中心区域等均可划分于B类区域;第四种为C类区域,一般是指电力负荷密度处于1-6MW/km2范围之间的区域,此类区域的供电可靠性须达到99.965%,比如经济发达的城镇等可划分为C类区域;第五种为D类区域,一般是指电力负荷在0.1-1MW/km2比较分散的区域,此类区域大部分集中在城镇、农村等地区;第六种为E类区域,一般是指电力负荷密度低于0.1MW/km2的地域,该类区域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比较低,比如边远农牧区等均可划分在此类区域中。
2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关键技术
2.1 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过程中的一种保护措施,在供电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的出现,就需要有相应的措施来将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以减少对系统运行的破坏,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有一些供电线路在难以承受电流容量时就容易出现问题,继而出现短路现象,对配电自动化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也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利用继电保护系统,在线路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将电流导入另一条线路而保证电流的顺畅流通,在供电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也可以有效及时的进行处理,避免线路问题对系统所造成的影响。继电保护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是较为重要的部分,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发展的关键,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2.2 主站规划设计技术
主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的主要部分,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靠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主站的设计技术可以保证主站的科学合理,主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同的规模大小,需要与实际的情况相适应。在主站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发挥着监控的作用,为了监控可以更好的进行,并且及时发现供电过程与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将监控系统进行优化,使得可以实现就地监控,继而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更好的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供电的可靠性。主站在优化监控系统的同时,还需要对一些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提供发展依据,进而对一系列工作进行优化,使得工作可以更好的进行。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过程中,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可以引入一些用于故障处理的系统,可以使得故障的处理更加高效,也使得系统故障可以及时得到解决,为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2.3 通信和终端部分设计技术
终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终端部分设计技术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发展的关键,通信和终端部分设计技术可以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得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更好的运行。在通信和终端的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多的,一方面是通信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是终端的机密系统。在通信和终端部分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发挥着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保护功能,并且通过一些技术来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更加高效稳定的运行,同时也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3 配电自动化系统差异化规划的实现
实际规划设计中,除保证在主站设计、终端设计以及继电保护等合理外,可考虑将差异化规划原则引入其中。这种差异化原则,对于配电系统主站,可将前置延伸模式用于县城中,而小型、大中型与重点城市分别进行小型主站、中型主站与大型主站的设置。对于继电保护、配电终端则需以不同供电区域为依据进行规划设计,如 A+区域部分,可将全电缆供电方式引入,并在配电终端上以“三遥”为主,可使故障率得以减少,且在故障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供电。在A类区域,也可在配电终端上以“三遥”为主,并在供电上选择绝缘导线或电缆,同时,为使线路故障率降低,应利用GPRS通道、“二遥”终端与本地保护进行结合。对于B类区域,主要将“三遥”终端配置在线路与联络开关上,其他终端以GPRS通道、“二遥”配电终端为主,有利于故障率的降低。区别于B类区域规划设计,C类区域系统规划中,要求全部以GPRS通道、“二遥”配电终端为主。在D类区域,规划过程中可在断路器应用下,采用三段式过流保护,再结合GPRS通道、“二遥”,以此使故障被切除。除此之外,实际规划过程中,要求对重要用户也需做好系统规划,可按照A+区域的方法完成规划工作。
4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案例
为了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表明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必要性,本文以我国某城市为例进行细节上的说明,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该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比较高,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后发现,从供电需求级别的角度进行分析,该城市大约有45条以上供电线路属于A级供电区域,B级供电区域线路高达120条以上,与此同时对线路的绝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要求B级区域供电可靠性达到总体99.865%以上,面对这样的发展要求,为了保证城市发展供电需求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相关人员的研究与沟通下,该城市迅速开展了配电自动化项目活动。
(2)围绕配电自动化主站与通信终端建设原则,该城市在进行
主站建设的过程中,加大了电动操作机构的投入量,采用分支式接线的方法,提升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联动性,与此同时根据系统应用的实际情况,划分了配电线路的应用段,并针对各段进行了针对性的监控操作,在进行终端通信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三搖分段的方式,让不同终端共享同一个操作平台。
结束语: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电网系统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因此应大力加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应注意以供电可靠性需求为依据进行不同区域的划分,明确自动化系统建设中的相关技术,通过差异化规划原则,使不同区域配电系统建设中,均可满足供电可靠性标准要求,由此促进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郑进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探讨[J]科技与创新
[2] 胡晓明,康晶晶,王玲.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低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