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biao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交际工具。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品味学习语文运用的妙处;语文是文化载体,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浸润于语文所描述的美好情景中。这就是语文的学科特性,也就是“语文味”。下面是我多年来者学心得的一点体会和建议。
  1. 用“语文味”营造课堂氛围
  人文性、文学性应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质,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情感的丰富,拓展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从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我认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要有“语文味”,所谓的“语文味”就应该是语文课所特有的一种特点,是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一种风格,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中华民族古典语言文字的内涵和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达到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的特色,虽然现在都在提倡综合素质和学科整合,提倡多媒体教学,但我们语文课还是要讲出语文课所独具的语言美、文字美,不能让现代多媒体手段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多媒体手段是,要多让学生通过欣赏课文,去更深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涵义。而语文课中要求学生所具有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要求是不能丢的。
  2. “语文味”教学注重人性美
  语文是最有感情的学科,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应该充满人情味的。如果说学生在生物课上因解剖青蛙而恐惧,在数学课上面对纷繁的数字而烦躁时,最该回归的就是语文课堂,在这里能找到思想的共鸣和情感的依托。即便是一篇严格意义上非文学作品的文章,你依然能找到其情感的触发点。如学习茨威格《伟大的悲剧》,有谁不为探险家他们的这种精神和勇气赞叹折服呢;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度》,谁不会为这种牺牲——用生命交换生命动容;即便是学习新闻两则这样的课文,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艰辛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还有学习说明文的《人名英雄永垂不朽》我们也能感受到中华名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语文课的美不是多媒体课件上图画的美,也不是教室装扮的美,而是文字、文章本身的美和其中传递出的浓浓的感情。诗歌有美的意象、美的意境,散文有美的语言和情感,小说戏剧有美的人物,美的心灵。“语文味”教学就是“让语文教学美起来”。不知不觉,美育已渗透期中。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很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当然情感不是教出来的,需要感染,只有情感丰富的语文教学才能感染学生。总之“语文味”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沃土。
  3. 把“语文味”溶入朗读之中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人读书的这些经验之谈很有道理。语文是读出来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靠分析出来的,而是主要靠读出来的,这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的确,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受到启迪、熏陶。很多专家型教师,都将诵读推崇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可以说,没有了诵读的小学语文课堂,基本上就是丧失了语文味的课堂。当然,课堂上的朗读,不能只是一遍接一遍毫无起色的朗读,而应读一遍就要有读的效果,应有朗读水平的提升。课堂是训练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主要阵地,我们要回归文本,还课堂琅琅的读书声。我们的语文课应该以读为主,通过读来解决语感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去感悟、体味语言文字之美,用心灵和文本直接对话。
  4. “语文味”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传承和积淀民族文化
  “文章——文学——文化”的教学层次反映了语文阶段性教学的特点。在义务教育阶段更多的是停留在文字即文章的层面。而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从文学和文化的层面进行探讨,“语文味”教学的核心就是文化味。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秦汉如何,盛唐如何,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民族文化不是一时兴起,它更需要中华儿女一代代地传承,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则是传承和积淀的最好渠道。“语文味”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把握时代特征,积淀民族文化,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传承。
  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这样的要求,我们的编者所选的课文中有很多就是体现民族文化的。如《世说新语》、《山海经》、《安塞腰鼓》等课文。
  5. 用“语文味”彰显语文课的特点
  现在都提倡“激情”二字,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其的“人文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如白开水,学生的情感如何能调动起来,如何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在新课改实施后,我始终在琢磨,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想学”的转变。
  6. “语文味”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和老师的个性,提升人生境界
  语文教育首先就是情感教育,语文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美的世界,语文教育中的美育,以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展现,使学生深受其意象、意境的熏陶,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思想,散文里的语言、情景,戏剧中的情节、故事等,都有助于学生真善美的人生观的形成。师生共同的学习和成长,正是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7. 语文味教学的文化色彩
  语文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本身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中学阶段的文章大多是这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初中生已具有较深厚的语文功底,在身体心理等方面也较为成熟。因此,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上应当更加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引领学生自己去体悟和感受作家从文字中带给我们的情感、道理。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具备独有的文化味。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才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享受到语文课堂的愉悦。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创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艺术境界。中学语文课堂更应该充满文化味,中学生更应该在语文课堂上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并且立志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学语文老师更是肩负了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义务。
  收稿日期:2013-08-15
其他文献
教师的素质表现在他的学识修养、语言感染力以及人格的吸引力等等。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注意自己内在功力的表现,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情趣,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教学风格,学生一定会被教师的魅力所吸引,从而激发思维活动,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素质呢?  1. 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语文离不开文学。虽然文学不等于语文,语文课也不是文学课,但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语文
期刊
书面交际是指书面语言运用于交际的过程。在聋哑学生进行交际语言的训练时,应在强化听觉口语康复训练的同时,注重书面交际能力的培养,以优化语言训练的效果,提高聋哑学生社会交往素质。现就如何培养聋哑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的研究和探索浅谈自己的体会。  1. 重视聋哑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  语言材料是书面交际的基础。目前,大部分聋哑学生与人进行笔谈、通信等各种书面交际时出现的表达困难、语言干巴——主要原因之一是因
期刊
【摘 要】音乐欣赏课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明确作为音乐专业核心课程的欣赏课和作为非音乐专业选修课程的欣赏课,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音乐欣赏课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整合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才能更加规范性、科学性地发展。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改革  音乐欣赏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不仅是音乐系学生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农村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在实践中,根据我园的环境,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和孩子们收集较为合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把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开展有农村特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初中学生怎样学好生物的首要前提。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得愉快,学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本文论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兴趣;培养;策略  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学习自己所教的学科,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尤其是生物不参加中考,被大家认
期刊
【摘 要】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有少数后进生,在教学中,教师们最困惑的问题之一当数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本文从关注和转化后进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农村教育实践,探究成因,表现特点,及对照他们的心理感受,对症下药,提出解决转化后进生的对策,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后进生;成因;教育转化  曾听过一个美国故事,说在乡下,有一个公认的坏男孩。有一天,男孩父亲把继母领来了家。父亲
期刊
【摘 要】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较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多启发学生,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教学; 阶段 ;数学思维;层次分析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
期刊
在历代文人中,苏东坡无疑是一个具有绝世才华而又历经磨难的文学家。当朝宰相韩琦曾言:“轼之才远,大器也。” 但他命途多舛,仕途坎坷不平,屡遭贬谪,历尽磨难。一曲《定分波》,篇幅虽短,然意境深邃,内蕴丰富。“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本是一件小事,在东坡这里却灵感来袭,轻轻一吟,便成了千古绝唱。  苏词多佳句,字里行间才情洒落,细细品读,愈觉心中沉醉,不能自已。而其中熠熠生辉的,恰恰就是苏东坡身处逆境而
期刊
【摘 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都是很有益的。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化学;课外活动;学生能力培养  化学知识从实践中来,化学实验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在近几年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坚持开展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结合近几年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实践,谈
期刊
【摘 要】好多学生甚至有些老师对做功的计算和动能定理的应用存在理解误区。通过例子来具体说明功W=Fv·(受力点位移L v),系统动能定理应为W内+W外=∑ni=1 12mi(vi末2-vi初2)。  【关键词】受力点位移;内力做功;系统动能定理  1. 功W=Fv·(受力点位移L v)  在高中阶段,谈力做功也好,谈动能也罢,都是默认为以地面为参考系。所以功W=Fv·L v 是力与受力点对地位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