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自身的生活环境问题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进了绿色节能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以及其重点内容,为提高人们生活环境以及我国的生态环境水平做出贡献。
【关键词】生活环境;绿色节能;建筑设计
引言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土地的大面积沙化、日趋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空气质量的持续恶化等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此,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也呼唤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何减少建筑在施工、运行及报废阶段对土地、森林及矿产资源的消耗,如何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概念应运而生。
1、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能耗大国的今天,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所需部件缺乏标准规范,质量也良莠不齐,缺乏对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可靠支撑。低能耗示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缺乏比较严密的质量监控、技术指导,也缺少能耗数据连续测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从而难以确保实际竣工验收后示范项目能达到设计节能率。但是,有充足的技术支持、节能减排要求、百姓的热切期盼、政策支持,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启蒙期”会很快过去。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绿色建筑必定成为主流建筑、常态建筑。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绿色建筑给出的定义,对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必须体现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时段,包括规划设计、建材与建筑部品的生产加工与运输、建筑施工安装、建筑运营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处置和再利用;应该是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建筑。此外,绿色建筑还应是环境友好的建筑,它作为为人服务的生活和生产设施,应充分考虑人的健康、适用需求的建筑,是与自然和谐的建筑。
2、绿色建筑的设计特点
2.1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提倡绿色建筑,并落实到建材行业,更要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建材产品的绿色化进程。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施工时要尽量做到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建筑室内采用灵活的隔断,能够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的产生;同时尽量采用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目前国内利用工业废渣研制出来的高性能水泥,和利用废橡胶制成的橡胶混凝土都是新型的绿色建材,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可以灵活采用。
2.2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建筑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对当地的自然采光进行利用,以此降低能耗和污染;其次需要收集、分析当地居民的资源,适宜总结出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模式,研究该项目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布局,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及健康的生活环境。
2.3绿色建筑的节水及水资源循环再利用设计
绿色建筑的节水首先表现在应该大力倡导使用节水型器具;其次应该在适宜的范围内通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合理将雨水和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循环利用。设置中水和下水处理系统,将处理过后的中水和下水用来作为景观绿化用水和冲洗道路汽车等。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办公楼、商场类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
3、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3.1提高社会认知,加快绿色建筑相关研究
要发展绿色建筑,首先要让广大群众意识到其优势所在。这就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得绿色建筑的理念深入人心,有了市场需求,才能促进开发商、设计、施工等人员加快绿色建筑的开发与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加快低能耗高能效的建材、先进的绝热技术、充分考虑遮阳和日光利用的高性能集成窗系统、建筑气密性的处理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
3.2重视整体环保的建筑设计
尤其看重全局,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整体设计的效果会直接作用到绿色建筑的使用效果。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将建筑物所在地社会、政治,地理等一系列条件相结合,然后进行整体的分析、全局的思考,整体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和减少盲目追求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徒有虚名,仅仅放眼于某个局部,不顾整体。例如在热带地区使用蓄热墙体和保温材料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而对于严寒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不好,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那么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这就是绿色建筑重视整体的形象体现。
3.3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特别强调因地制宜,进而最大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破坏。在我国的西北、华北等日照充足的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能实现高效和节能;而对于我国中不见天日的南方地区则不容易实现。结合南北方气候差异,在寒冷地区的建筑主要应该加大建筑保温材料的使用和利用,但在气候采光条件比较优势等一系列的环境和外部影响。
所以,绿色建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会造成某种建筑在本地区是针对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天气变化涉及的,否则的不是充分的考虑和规划,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3.4要考虑高新施工技术的推广和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
绿色建筑是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的,能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因此,我们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对建筑外层的结构和材料都有要求,一方面外層对于外界气候的变化要具有一定调节的能力,要能够达到消除、减弱、甚至改变外界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提升人类居住的舒适性;另外一方面建筑外墙是建筑内部与外部进行能源交换的界面,我们期望这个界面可以很好的防止建筑内部能源的流失,同时可以从建筑外部的自然界中收集、转换自然再生的能源。而要想实现对于绿色建筑这一设计上的美好理想,暂时还有很多限制,还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间,这也有赖于未来的高新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推广运用。绿色建筑主张对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一些新型建筑物采用了新型可“呼吸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表面材料,这些新型材料可以进行多功能“呼吸”净化建筑物内部空气,更好的在建筑内外部进行空气交换,保持室内温度舒适。有些新型材料制作的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百页窗还可以自动调整以适应太阳的光亮,使室内采光柔和自然。为了节约能源,我们要注重建筑物的保温功能。对于居民建筑,一般家庭用于采暖或者制冷的空调而言,如果使用节能的绝热维护材料,可以节约空调电力消耗大约50%~80%。这样的数字对于拥有众多人口的国家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绿色建筑合理的使用建筑材料,对于绝缘物和木板、地板砖、油漆、地毯、粘合剂、胶水的选择,除了考虑性能优良因素外,还要考虑没有毒性物质的释放。
结束语
绿色建筑经过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极大地减少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并与自然和谐的工作空间。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它主要倡导的就是能够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观。并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更加完善节能力度,并且能够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通过积累的实践经验,使绿色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更具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宋凌.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特点与思考[J].建设科技,2009,14:14-15+17.
[2]刘瑜,覃琳.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发展演变[J].室内设计,2012,06:33-37.
[3]张婷.试析绿色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265.
【关键词】生活环境;绿色节能;建筑设计
引言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土地的大面积沙化、日趋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空气质量的持续恶化等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此,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也呼唤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何减少建筑在施工、运行及报废阶段对土地、森林及矿产资源的消耗,如何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概念应运而生。
1、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能耗大国的今天,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所需部件缺乏标准规范,质量也良莠不齐,缺乏对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可靠支撑。低能耗示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缺乏比较严密的质量监控、技术指导,也缺少能耗数据连续测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从而难以确保实际竣工验收后示范项目能达到设计节能率。但是,有充足的技术支持、节能减排要求、百姓的热切期盼、政策支持,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启蒙期”会很快过去。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绿色建筑必定成为主流建筑、常态建筑。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绿色建筑给出的定义,对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必须体现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时段,包括规划设计、建材与建筑部品的生产加工与运输、建筑施工安装、建筑运营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处置和再利用;应该是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建筑。此外,绿色建筑还应是环境友好的建筑,它作为为人服务的生活和生产设施,应充分考虑人的健康、适用需求的建筑,是与自然和谐的建筑。
2、绿色建筑的设计特点
2.1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提倡绿色建筑,并落实到建材行业,更要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建材产品的绿色化进程。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施工时要尽量做到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建筑室内采用灵活的隔断,能够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的产生;同时尽量采用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目前国内利用工业废渣研制出来的高性能水泥,和利用废橡胶制成的橡胶混凝土都是新型的绿色建材,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可以灵活采用。
2.2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建筑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对当地的自然采光进行利用,以此降低能耗和污染;其次需要收集、分析当地居民的资源,适宜总结出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模式,研究该项目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布局,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及健康的生活环境。
2.3绿色建筑的节水及水资源循环再利用设计
绿色建筑的节水首先表现在应该大力倡导使用节水型器具;其次应该在适宜的范围内通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合理将雨水和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循环利用。设置中水和下水处理系统,将处理过后的中水和下水用来作为景观绿化用水和冲洗道路汽车等。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办公楼、商场类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
3、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3.1提高社会认知,加快绿色建筑相关研究
要发展绿色建筑,首先要让广大群众意识到其优势所在。这就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得绿色建筑的理念深入人心,有了市场需求,才能促进开发商、设计、施工等人员加快绿色建筑的开发与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加快低能耗高能效的建材、先进的绝热技术、充分考虑遮阳和日光利用的高性能集成窗系统、建筑气密性的处理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
3.2重视整体环保的建筑设计
尤其看重全局,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整体设计的效果会直接作用到绿色建筑的使用效果。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将建筑物所在地社会、政治,地理等一系列条件相结合,然后进行整体的分析、全局的思考,整体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和减少盲目追求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徒有虚名,仅仅放眼于某个局部,不顾整体。例如在热带地区使用蓄热墙体和保温材料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而对于严寒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不好,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那么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这就是绿色建筑重视整体的形象体现。
3.3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特别强调因地制宜,进而最大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破坏。在我国的西北、华北等日照充足的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能实现高效和节能;而对于我国中不见天日的南方地区则不容易实现。结合南北方气候差异,在寒冷地区的建筑主要应该加大建筑保温材料的使用和利用,但在气候采光条件比较优势等一系列的环境和外部影响。
所以,绿色建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会造成某种建筑在本地区是针对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天气变化涉及的,否则的不是充分的考虑和规划,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3.4要考虑高新施工技术的推广和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
绿色建筑是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的,能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因此,我们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对建筑外层的结构和材料都有要求,一方面外層对于外界气候的变化要具有一定调节的能力,要能够达到消除、减弱、甚至改变外界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提升人类居住的舒适性;另外一方面建筑外墙是建筑内部与外部进行能源交换的界面,我们期望这个界面可以很好的防止建筑内部能源的流失,同时可以从建筑外部的自然界中收集、转换自然再生的能源。而要想实现对于绿色建筑这一设计上的美好理想,暂时还有很多限制,还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间,这也有赖于未来的高新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推广运用。绿色建筑主张对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一些新型建筑物采用了新型可“呼吸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表面材料,这些新型材料可以进行多功能“呼吸”净化建筑物内部空气,更好的在建筑内外部进行空气交换,保持室内温度舒适。有些新型材料制作的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百页窗还可以自动调整以适应太阳的光亮,使室内采光柔和自然。为了节约能源,我们要注重建筑物的保温功能。对于居民建筑,一般家庭用于采暖或者制冷的空调而言,如果使用节能的绝热维护材料,可以节约空调电力消耗大约50%~80%。这样的数字对于拥有众多人口的国家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绿色建筑合理的使用建筑材料,对于绝缘物和木板、地板砖、油漆、地毯、粘合剂、胶水的选择,除了考虑性能优良因素外,还要考虑没有毒性物质的释放。
结束语
绿色建筑经过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极大地减少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并与自然和谐的工作空间。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它主要倡导的就是能够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观。并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更加完善节能力度,并且能够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通过积累的实践经验,使绿色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更具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宋凌.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特点与思考[J].建设科技,2009,14:14-15+17.
[2]刘瑜,覃琳.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发展演变[J].室内设计,2012,06:33-37.
[3]张婷.试析绿色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