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谢灵运山水诗中蕴藏的悲情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谢灵运山水诗的情感抒发,后人有不同评价。从整体而言,较有代表性的是认为很难从谢诗中见其真情。《南齐书·文学传论》言谢诗“典正可采,酷不入情”①,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中说:“他的山水诗虽然能够描绘一些外界景物,却很难见出内心的思想感情。”②然由部分观照,又可见喜悦、酣畅之情。钟嵘《诗品》言:“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③释皎然《诗式》:“‘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照积雪’,旨冥句中。风力虽齐,取兴各别。”④
   白居易在《读谢灵运诗》中言:“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岂为玩景物,亦欲摅心素。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⑤可谓谢灵运的知音,他深知谢灵运不是单为游览而写山水。
   谢灵运以不同的形式抒写着内心深处的悲怆。他登临江渚,遨游山水,望借此消解心中不平之气。从很多诗中似乎都可见他放旷之情怀。如《富春渚》言:“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久露干禄情,始果远游诺。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⑥以周易精神舒泻心气,心胸既荡,外事又何必多虑?其《游岭门山》写冬日出游,所见“千坼邈不同,万岭状皆异。威摧三山峭,瀄汩两江驶” ,最后言“人生谁云乐,贵不屈所志” 。且不论诗人之志所在,他在游览中以景物为媒介抒发对放达的追求是可以体会到的。
   谢诗中弥漫的这种悲情并非空无来由,与其性格、家世及当时的社会背景都有很大的关系。谢灵运出身声名显赫的陈郡谢氏家族,他本人亦才华出众,“幼便颖悟”⑦,又“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⑧。即使后来隐居仍声名不減,在会稽时,“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⑨。如此家世与出众才华使他傲俾当世。然而,在宋晋这场朝代改换的政治剧变中,谢灵运与刘宋新贵集团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微妙的。在谢灵运是“为性偏激,多衍礼度”⑩,不大把他们放在眼里;而在刘宋统治者方面,则是“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把谢灵运当作文学弄臣看待,政治上的不得志终使他“常怀愤愤”。他的肆意于山水,也便不可能是一种闲适之态,山水之于他的意义便不同寻常了,
   综言之,谢诗中那一份孤寂悲伤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是非常认真而沉重的,我们只有从两方面——既是对理想、对生命的满腔热忱,又是对现实处境的悲叹淡泊——才能完整地把握谢诗,才能完整地把握谢灵运。
   【注释】
   ①梁萧子显撰《南齐书》(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908页。
   ②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5页。
   ③陈延杰《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页。
   ④《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下),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487页。
   ⑤《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下),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483页。
   ⑥黄节《谢康乐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4页。下文所引诗句皆出此书,不再详释。
   ⑦⑧⑨⑩《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下),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479页,第480页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单向地讲解英语知识,学生是教学中的配角,单向地接受知识,这与“新课标”中所强调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背道而驰。因此,英语教师要改变这一局面,采取相关措施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就是一种好的方式。教师能在互动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发散思维,能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共同进步。下面,笔者将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两个方面来谈如何引导
期刊
在布置高中英语作业环节中,许多英语教师都受到应试教育压力的影响,布置的作业大多是知识技能方面的,作业量大,内容质量不高,千篇一律,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这样的作业无疑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与新课改的要求格格不入。由于作业布置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文章将结合教学经验,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如何布置有效的高中英语作业。布置的作业应具有层次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尽可能达到最大化的个人发展。由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吹响了教学创新、减负增效的时代号角,因此,教师开始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微课以直接有效、运用灵活的特点而倍受广大师生的喜爱,逐渐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成为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还是高中生课下预习的“电子老师”。教师立足教材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为高中生的课前预习准备好微课资源;然后让高中
期刊
夏天是不是每天都恨不得一直待在空调房里?你有没有想过,没有空调和电扇的古代人是怎么熬过酷暑的呢?本文为你揭秘古代人夏日纳凉的4个妙招。  1. FAN CHAIRS 风扇椅  Philadelphia-based musical instrument maker John Cram invented a clever cooling device in the 1780s. People used
期刊
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看到高手过招以“一炷香”为限,你知道这“一炷香的工夫”究竟是多久嗎?除了“一炷香”、“一盏茶”等中国古代的说法,英语中也有许多古老、奇怪的时间单位,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些早已成为历史,鲜少被提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这些有趣的知识。  1. ATOM  Atom comes from a Greek word meaning “uncuttable,” and so in te
期刊
诗歌是语言的凝注,是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结晶。诗歌中饱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品读鉴赏外国优秀诗歌,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对世界的多维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异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然而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受传统阅读教学的思维定式影响,在进行诗歌鉴赏时依旧遵循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不能实现诗歌鉴赏课使学生感知诗歌美、品味诗歌美和创造诗歌美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佳
期刊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这是一部有关人的命运、历史的命运、法国的命运的小说。作品记叙了一个发生在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而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艾斯梅拉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和舍
期刊
这个盛夏你打算怎么过呢?不论你是有暑假的学生党还是只有短短年假的上班族,如果你对蝉鸣鸟叫烈日炙烤的夏天怎么度过还是毫无头绪,下面这些暑期小点子供你自由取用。  Travel旅行  Who doesn’t want to take a dream trip to mega cities like Shanghai and Beijing or a road trip to Tibet? If you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体系中,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是课程三大板块之一,这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多元化改革的重要导向,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体系中的具体体现。而语文课程目标的多向性,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意味着语文学科开设校本课程有无限广阔的舞台,有助于构建开放、多样的语文课程。本文以《东坡“突圍”》校本课程为例,谈谈新课程背景下我对依托语文校本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期刊
如何将作文教学融入更好地技巧和方法,本文将浅探初中语文作文升格实践的方法。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充足写作素养   初中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还有待充实;思维不够活跃,想象力还有待开拓,综合素质还需要教师去培养。家长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比较严格,因此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现代化设备时间有限,使学生接触到的外界信息比较狭隘,学生的想象力受到较大限制。   (二)教师有待提高教学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