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台湾省台中市到河南省长葛市后河镇后河村,直线距离1500公里。这1500公里,杨景尧用了三天时间走过去,又用了41年的光阴走回来。出发去台的时间是1948年秋,那时他26岁,后河村的家里,高堂健硕,他业已是儿女双全的年轻父亲。虽然战局未定,但后河村里的日子已经暂时恢复了平静。田野里的玉米高粱当收未收,母亲和妻子在织布机前轮番辛劳,当他66岁归来时,双亲早已驾鹤西游,儿女都已中年,妻子亦是白发老妪了。杨景尧跪在父母坟前呆呆地想,41年里,这些人都好好地在他心里活着,父严母慈,儿女天真,妻子正当青春。他坚守孤独40年,为的是归来之日奉养双亲,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40年一路辛苦走来,妻儿犹在,父母却远离,他想要的美好缺了一大半!
杨景尧,1923年生。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日军越过黄河南犯。就在这一年的夏天,杨景尧从河南省立安阳高中毕业,彼时的河南战事频仍,考大学无望,而他已经是一个女孩的父亲了,杨景尧无奈之下选择在当地学校教书度日,但仍时时记挂考上大学深造一番。父亲想起景尧有一位族兄在西安谋生,遂让杨景尧辞职远赴西安,一边工作一边找机会考大学,只提出一个要求:远离军队——对于一个想过太平日子的老百姓而言,这是最朴素的愿望。景尧辞别父母妻女来到西安。一个偶然的机会,表亲动员杨景尧报考西安某空军文职工作,景尧坚辞,表亲笑他迂腐:文职人员并不参与打仗,不过赚钱养家而已,可以一试!杨景尧动了心,去参加了考试,在几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国民党空军机场一名文职职员。1948年秋,部队接命令换防台湾,时间两个月,杨景尧随部队来到台湾,此时,妻子又为他生下了一个男孩,杨景尧满心欢喜,憧憬着回到老家后尽享天伦之乐。不料两个月后局势有变,换防变成驻防,大陆和台湾一水永隔,杨景尧从此和家人相望于海峡两岸。1967年杨景尧毅然离开部队开始创业,初期并不顺利,后来他买下台中一块地皮筹建电影院,从未涉足商界的他居然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西南戏院在20多年里成为台中市知名影院,杨景尧也俨然是一位成功人士了,但他和老兵们不一样,坚决不再娶,也不赌博,生活依然勤俭,闲暇时间坚持读书写字。外人说他迂腐,他心里清楚,海峡那边有他的父母妻儿在等他回去,他也一直在为返乡圆梦做准备。终于,1989年,杨景尧绕道香港,经广州返乡。火车一路北上,旅客们的口音里河南话越来越多,花甲之年的杨景尧醉倒在一片乡音中,心中反复念叨一句话:“回家了!回家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未能馈报父母生掬教养之恩,杨景尧不禁深自悲痛,反复思考如何寄托这一份赤子之情。闲来踱步,杨景尧发现村办小学破败不堪,心中不禁一动,想来,他本是一个读书人,他的故乡曾经诞生过楷书鼻祖钟繇、《诗品》作者钟嵘,一代帝师杨佩璋更是他的族亲。这片土地应该有更多的人走出去,而眼前的校园围墙坍塌,桌椅残朽,又如何能担当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重任……思来想去竟一夜无眠。次日接台中信云,有人欲高价收购电影院,仿佛天意!杨景尧豁然开朗,他立刻明白自己未来生命的意义所在。他立即返台卖掉电影院,携多年积蓄返乡定居,毫不犹豫做了一个点灯的人:他要以己之力为故乡的教育事业添一点光亮。返乡当年,杨景尧捐资400万元建造一所学校,因感念夫人孔淑君女士含辛茹苦奉养父母抚育儿女,遂命名“淑君中学”。1990年,淑君中学落成,家乡父老无不交口称赞。杨景尧将学校无偿捐赠给地方人民政府,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长春闻知此事,特意设宴致谢,盛赞杨景尧先生的一片赤子情怀。
定居第二年,杨景尧拟成立文教基金会。有“智者”指点说,将巨额资金存入银行,仅凭利息供养基金会并非上策,不如投资创业,以盈利所得用于基金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时杨景尧67岁,正当“耳顺”之年,颇以为然,于是在此后数年中成立合资企业10家,独资企业3家,“然事不顺遂,这些企业不仅无一家有分毫利润,且多数虧损严重。”(杨景尧《我的期盼》),时至1995年,杨景尧年届72岁高龄,坦然接受企业经营失败的现实,决定尽快成立基金会,是年杨景尧文教基金会成立,正式开启了规范化助学的漫长旅程。这一资助就是28年不曾中断,捐建学校,资助贫困生,扶持文化艺术事业,方方面面林林总总,杨景尧从个人资产中陆续捐出1700万人民币,而这只是截止2015年的数字……
在长葛,杨景尧和他的基金会受到极大的尊重,原因不外乎基金会给寒门子弟提供的无私帮助。基金会规定,当年考入一本院校的毕业生,凡家庭困难的,可以凭录取通知书、村委会介绍信、考生本人和父母的身份证向基金会提出申请,基金会工作人员对申请人家庭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后确定资助人员及资助标准。本科四年,每年都可以提出申请,老生不再走访可直接批准。石固镇某村的小赵在高考中被吉林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录取,而他的家庭连固定住所都没有,父亲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零点一,一家四口租住在一个临街的破败院落里,靠母亲理发所得微薄收入艰难度日。小赵成年后父母在院子里用木板和油毡给他搭起了一个小棚子,里面仅能摆下一张书桌和一架木板床,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小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校。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家人兴高采烈,紧接着被学费和生活费难住了,村里人指点说,给杨景尧基金会递个申请吧!杨先生会帮你!小周家住县城,比小赵幸运的是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但父亲患脑梗瘫痪多年无收入,一家六口仅靠母亲在工厂打工维持生活。被高校录取后,小周第一时间想到基金会,自己动笔写了申请,这个17岁的少年相信,杨先生会帮他。还有后河某村的小刘,这又是一个贫困家庭,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小刘随奶奶生活,接到录取通知书后,身为后河镇人的小刘含着眼泪向基金会递交了申请……这样的寒门子弟,杨景尧基金会共资助了500多名!不能否认的是,部分考取高校的学生在入学时得到了杨景尧之外的热心人士的资助,但大都止于开学前后,从大二开始,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就要为了完成学业想尽办法。只有杨景尧基金会默默坚持着,从大一起直到大四,每年提供2000至3000元的资助,陪伴这些孩子毕业——如果他们中有人考取了研究生,只要提出申请,基金会会继续提供资助,这是一位垂暮老人最长情的陪伴! 2016年,杨景尧基金会共收到九份资助申请,通过实地走访核实,批准了8位学生的资助申请。这是歷年来接到申请最少的一年。最多的一年,批准的新生26人,老生56人,共80多人受到资助,这一年,单助学一项,杨景尧基金会就捐出18万余元。后来收到的申请一年比一年少了,一方面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需要资助的家庭少了,另一方面,在杨景尧身后,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通过媒体和政府部门加入到了助学、助困队伍中,就在基金会工作人员走访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撤回申请,因为已经受到资助。当这样的消息越来越多的时候,基金会工作人员都备受鼓舞,越来越多的希望之灯被点燃,些微的光亮灿烂成一片风景,这也是杨景尧的希冀之一吧!
因为传奇人生,因为无私捐助,杨景尧在长葛乃至全国成为传奇人物。许多人想象中的杨景尧满面威仪,不苟言笑,拒人千里。但在后河村乡亲的眼中,杨景尧先生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书卷气浓厚,还保留着旧式文人的涵养和礼节,对待他人恭谨多礼,身边人颇受感染。先生现在老家安居,和儿媳、小孙子一起生活。每天上午读书写作——自2002年起,先生开始着手写自己的一生,定名《九十春秋风云幻》。他最为自豪的一件事就是长葛名耆、他的恩师王静吾70岁时就说自己老了,不读书不写字了!而自己今年94岁还能用放大镜读书,每天还能写200个字,他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迄今已成四卷,20万字,第五卷尚未完稿。
乐观、豁达,杨景尧的精神力量足以感染走近他的每一个人。先生是物质观念极淡的人,脚上的棉鞋,分明是乡村集会上十块八块就能买到的一次成型的廉价货。一次出游途中破天荒买了四捆粉条,原因竟是价格便宜,两块五一斤!老胡提醒他,这么便宜,恐怕不是纯红薯芡粉条,先生不以为然,能吃就行!先生大方助学,数以千万计的资产无偿捐赠出去,对家人和生活却要求苛刻,至今女儿女婿还在工厂看大门,而他的亲孙子则依靠为人修理手机谋生——他就是这样一位点灯的人,全然不顾自己,一心只想照亮、温暖他人。正是基于他的人格力量,20多年里,他资助过的学生每年都会来看他,有的会在先生家里住上一段时间,每天随先生六点起床,待先生沐手焚香,祭拜父母后共用早餐,简单饮食之后读书写作,间或交谈。院子里桂花绽放,满室花香,这样一幅画面也许会毕生留存于这些年轻学子的记忆之中。先生给予学子的不仅仅是物质帮助,更有传统文化与美德的传承与发扬。
2016年,杨景尧入选“中国好人”,他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助人为乐类楷模。在此之前,他曾经获得过很多荣誉称号,但他都把获奖证书深藏,从不展示。他视若珍宝的是基金会内部印刷的一本小册子,里面是他资助过的500多名寒门学子的名单和部分照片,还有一部分学生给他写的信,信件的开头,孩子们称他“先生”“爷爷”“老师”“恩师”。照片大多是个人一寸标准照,那上面的孩子或拘谨,或阳光,眼睛里亮闪闪的满是青春和希冀。其中一张是四个女孩子在淑君中学凉亭里拍的合影,她们穿着背带裙——这也是杨景尧先生捐赠的,四个女孩子,两个斜倚在石栏上,两个拉着手站在石栏后。白色上衣,蓝色背带裙,夏天被青春照亮。
每年正月初六,是杨景尧基金会发放助学金的日子,也是受资助的孩子们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这些孩子来自后河镇、和尚桥镇、官亭乡、石固镇、古桥乡;来自南开大学、中南财经、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郑大、合肥工大、河大、青岛理工……从乡村到城市,从土地到无垠的天空,他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杨景尧为他们点亮了人生中的一盏灯,使他们有力量继续前行。他们中有博士,走到更远的大洋彼岸,有研究生,为自己的人生准备了多一些的可能。第一批接受资助的孩子大都年届不惑,成为各自领域的中坚力量,更多的学生走进都市或者回到家乡,开始一种与父母截然不同的生活,明亮,充满质感,世界和长葛还有后河因为他们的加入而多了一些活力和色彩。但相同的是,他们因爱飞翔,也必定会将爱传递下去,点燃更多希望之灯。2011年开始,更多的人加入到正月初六的盛大聚会里面,他们是本地和许昌市的一些企业家,想回报社会又怕措施不当,就借着初六来做旁听生,向基金会学习资助管理办法。点点灯光从杨景尧基金会传递出去,到后河,到长葛,到河南省……直至汇成一支支火炬在中原大地燃烧,为这个社会增加温度和亮度。
仪式开始,先生拄着拐杖缓步走近话筒,双手抱拳向孩子们致意。先生说:“同学们,我们又一次相聚了。我相信这有一份美好的缘分在里面……我们以善结缘,以爱结缘……今年老朽94岁了,既老且拙,你们和我不一样,你们一天比一天强大,我希望在明年,我95岁的今天还能看见你们……”
这天,来参加仪式的共有42名在校大学生,基金会现场发放助学金87000元。
孩子们领完助学金慢慢散去,他们将回到学校继续学业,为更远的远方努力。而杨景尧先生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由助手陪同出去散步。残雪消融,万物无声。麦苗在雪的滋润下碧绿,茁壮,大地一片生机盎然。杨景尧出生于这片土地,成长于这片土地,这片土地让他魂绕梦牵,难以割舍。思念,磨难,热情,钟爱,告别,回归,守护,所有的感情都倾注于此,他倾尽一生和所有在此种下希望,终有一天他的生命也将归于这片土地。
而希望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