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4种内镜下止血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2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内镜下止血方法不同分为4组:热凝治疗组、注射治疗组、止血夹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对比各组治疗效果,采用自制量表调查患者满意度。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并发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5%,高于其它三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三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满意度(98.25%)优于其他各组(80.7%、84.21%、8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均无穿孔、狭窄、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止血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且起效迅速,可作为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首选方法。不同内镜下止血方法以联合治疗疗效最为显著,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内镜下止血;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 605.9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6-106-03
DOI:10.11876/mimt201506042
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由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非静脉曲张破裂引起 [1]。文献显示[2]ANVUGIB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病死率为6%~10%。该病发病原因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术后吻合口出血、EMR 术后出血等[3]。目前,多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ANVUGIB,应当针对不同出血病因及出血特点,选择合适止血方法。本研究以我院收治228例ANV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止血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2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4]:1)经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2)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3)全身无重大肝脏功能性障碍;4)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或需行剖腹手术治疗者。228例患者中,男性105例,女性123例,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43±5.06)岁。根据内镜下止血方法不同分为4组,热凝治疗、注射治疗、止血夹治疗和联合治疗。4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应用去甲肾腺素盐水冲洗病灶创面,使病灶易于观察和操作。1)热凝组:应用氩离子凝固术和热活检钳,距离病灶0.5cm处行氩气电凝,于导管前段产生紫蓝色火光时进行止血,于病灶表面颜色转黄或黝黑时,吸净腔内烟雾,观察病灶出血情况。2)注射组:NM-200L-0423注射针在胃镜下采用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对出血病灶周围多点粘膜注射,也可于病灶出血部位直接注射[5]。3)止血夹组:所用仪器为HX-610-135L止血夹,经内镜活检孔道将血管夹送至出血部位,调整止血夹位置使其对准病灶,行负压吸引至创面收缩,释放止血夹夹闭病灶,观察病灶出血情况,如不理想可重复使用以达止血效果[6]。4)联合组:根据患者病灶实际出血情况应用以上2~3种止血方法进行联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①有效:经治疗后内镜下观察出血现象停止,未出现呕血及黑便现象,复查粪隐血阴性;②无效:患者未停止出血,出现新呕血、便血症状。有效率=有效人数/总人数*100%。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治疗满意度,得分91~100分为非常满意、81~89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集后,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计数资料对比行卡方检查,计量资料对比行t检验。两组间检验水平a=0.05。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血原因及内镜下治疗分组
各组出血原因统计见表1,患者出血原因多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术后吻合口出血、EMR 术后出血。
2.2 4种内镜下止血方法疗效比较
4种内镜下止血方法治疗效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其它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三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3 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各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联合治疗组总满意度(94.74%)优于其他各组(80.7%、84.21%、8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各治疗组安全性分析
于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内镜复查,患者均无穿孔、狭窄、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内镜下ANVUGIB止血治疗成功率越来越高[7-9]。研究表
明[10-12],应在出血早期(24h内)对患者进行内镜下出血治疗。本次研究患者均早期接受止血。在治疗时,应使病灶完全暴露,如患者出血量较大导致内镜下视野不清,应反复冲洗胃腔,将病灶血液及血凝块清除干净[13]。如患者病变渗血或暴露血管残端,则应选用注射治疗,采用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对出血病灶周围多点粘膜处进行注射,也可采用多点注射,每注射点注射1~3mL,注射总量不超过20mL,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使局部组织肿胀以达到止血效果[11]。如患者有搏动性出血或喷血现象,则采用止血夹治疗法进行止血,在内镜下用钛夹钳将出血血管残端根部,或将血管残端与周围组织夹于一起,以达到止血效果。但出血血管一般来说较为脆弱,故常需使用多枚止血夹。如患者是小血管出血,且出血量不大,则应用热凝治疗法进行止血,包括接触性热凝固法及非接触性热凝固法,主要通过凝固出血血管或压迫出血部位而起到止血作用。联合治疗法一般对于出血量大患者,先用止血夹止血,在应用注射疗法使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进行联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此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14]。通过随访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优于其他各组。
[关键词] 内镜下止血;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 605.9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6-106-03
DOI:10.11876/mimt201506042
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由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非静脉曲张破裂引起 [1]。文献显示[2]ANVUGIB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病死率为6%~10%。该病发病原因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术后吻合口出血、EMR 术后出血等[3]。目前,多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ANVUGIB,应当针对不同出血病因及出血特点,选择合适止血方法。本研究以我院收治228例ANV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止血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2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4]:1)经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2)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3)全身无重大肝脏功能性障碍;4)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或需行剖腹手术治疗者。228例患者中,男性105例,女性123例,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43±5.06)岁。根据内镜下止血方法不同分为4组,热凝治疗、注射治疗、止血夹治疗和联合治疗。4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应用去甲肾腺素盐水冲洗病灶创面,使病灶易于观察和操作。1)热凝组:应用氩离子凝固术和热活检钳,距离病灶0.5cm处行氩气电凝,于导管前段产生紫蓝色火光时进行止血,于病灶表面颜色转黄或黝黑时,吸净腔内烟雾,观察病灶出血情况。2)注射组:NM-200L-0423注射针在胃镜下采用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对出血病灶周围多点粘膜注射,也可于病灶出血部位直接注射[5]。3)止血夹组:所用仪器为HX-610-135L止血夹,经内镜活检孔道将血管夹送至出血部位,调整止血夹位置使其对准病灶,行负压吸引至创面收缩,释放止血夹夹闭病灶,观察病灶出血情况,如不理想可重复使用以达止血效果[6]。4)联合组:根据患者病灶实际出血情况应用以上2~3种止血方法进行联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①有效:经治疗后内镜下观察出血现象停止,未出现呕血及黑便现象,复查粪隐血阴性;②无效:患者未停止出血,出现新呕血、便血症状。有效率=有效人数/总人数*100%。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治疗满意度,得分91~100分为非常满意、81~89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集后,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计数资料对比行卡方检查,计量资料对比行t检验。两组间检验水平a=0.05。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血原因及内镜下治疗分组
各组出血原因统计见表1,患者出血原因多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术后吻合口出血、EMR 术后出血。
2.2 4种内镜下止血方法疗效比较
4种内镜下止血方法治疗效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其它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三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3 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各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联合治疗组总满意度(94.74%)优于其他各组(80.7%、84.21%、8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各治疗组安全性分析
于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内镜复查,患者均无穿孔、狭窄、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内镜下ANVUGIB止血治疗成功率越来越高[7-9]。研究表
明[10-12],应在出血早期(24h内)对患者进行内镜下出血治疗。本次研究患者均早期接受止血。在治疗时,应使病灶完全暴露,如患者出血量较大导致内镜下视野不清,应反复冲洗胃腔,将病灶血液及血凝块清除干净[13]。如患者病变渗血或暴露血管残端,则应选用注射治疗,采用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对出血病灶周围多点粘膜处进行注射,也可采用多点注射,每注射点注射1~3mL,注射总量不超过20mL,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使局部组织肿胀以达到止血效果[11]。如患者有搏动性出血或喷血现象,则采用止血夹治疗法进行止血,在内镜下用钛夹钳将出血血管残端根部,或将血管残端与周围组织夹于一起,以达到止血效果。但出血血管一般来说较为脆弱,故常需使用多枚止血夹。如患者是小血管出血,且出血量不大,则应用热凝治疗法进行止血,包括接触性热凝固法及非接触性热凝固法,主要通过凝固出血血管或压迫出血部位而起到止血作用。联合治疗法一般对于出血量大患者,先用止血夹止血,在应用注射疗法使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进行联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此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14]。通过随访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优于其他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