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能想到上海期货大厦这座散发着资本与金融气息,充斥着忙碌身影又远离普通人生活的大楼中正在被一丝丝艺术气息占据,这里因韩绍光那600多平米艺术工作室的存在变得更有人情味儿。见到韩绍光之前笔者心中充满了臆测,这位能够雄踞在期货交易所10年的艺术家究竟是三头六臂还是眼如铜铃拳似砂锅,能够得到期货交易所如此的垂青。
“逃”出来的人生哲学
他是一个身材不是很高却很健壮的东北纯爷们儿,长相也是再普通不过了,出身于革命家庭,话不多却很爽朗,大多数时候的他都是在倾听。从扶梯上到三楼的一路上,摆放了很多他的油画,每一层楼画的整体风格都不同于其他发生了迥异的变化,几乎感觉不到这是同一个人的作品,究竟是什么让这么多眼看就要达到某一个境界的作品突然戛然而止了呢?
“我是一个多变的作者,不会守住一个东西,风格这个东西对于作画的人来说永远是靠不住的,是别人给你的。”这是韩绍光对别人疑惑的一种解释,“我很容易否定自己,也常常否定自己,从而完全扔掉了以前的东西,有人说我那些风格随便哪一个延续下来都会有很好的发展。但忽然间我就放弃了,推翻了自己之前的很多想法。”
韩绍光给自己这种行为的定义是“逃离”:“我总是在尝试着‘逃离’学院派的一种创作方式、表达方式,虽然不清楚自己要探索些什么,但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冲击下,以前画了很多超脱学院掌控和传统的画。学院体系内的名利是我这种‘溜边的艺术家’永远可望不可及的,没有办法只能选择‘逃离’,在另一条路上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也正是那一年他“逃离”了学校,“逃”到了这个金融城堡里。有人说,这恰恰反映的是社会方方面面对艺术家成长的关照,也呈现了金融机构的包容性,很微妙的呈现了艺术家的金融化。“我是幸运的,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打造艺术文化空间的一部分,在这里‘白吃白住’了10年,虽然挂着艺术总监的头衔却什么都不用管,每天的工作就是画画。”韩绍光认为,“我是一个做项目的艺术家,期货交易所培养艺术家也是一个项目,我的作品也都是按照这个定位来做的,正是因为这个项目没有任何拘束,让我能够潜下心来去创作。”
“躲闪”中遇到真谛
韩绍光的“逃离”在他创作过程中的最直接体现就是“躲闪”,“我很崇尚自由的艺术家,他们追求解放却没有离开艺术规则,仅仅是打算逃离艺术的套路化、美院系统、大家系统、受追捧的市场系统。这也是我目前的一种创作状态,寻求自己的解放,绕过前面的徐悲鸿、梵高等里程碑式的人物,从他们笼罩的土地边缘行进,不知不觉的就找到了很多可以探索的东西,走出了另一条很宽的路。”
“这些大师和主义的边缘往往都会有一个狭小的缝隙,我左躲躲右闪闪的就躲进了一片新天地,躲闪过程中的新发现比主动去找更有意思。至于我所发现的东西,是不是会被人们认可,不是当下我在创作中要考虑的问题。”韩绍光恰恰不是一个什么问题都不考虑的人,就像他每次和别人聊天都会不断抓取别人信息中一些有帮助的东西,然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从一个艺术实践者的角度,理念是学院中的东西,作为我们这种已经走出院校的职业艺术人来说,我不是确立了一个目标性的画家,躲闪一些东西的同时我又从东西方哲学中吸收了一些共有的净化心灵的东西。如果当代艺术涉及到人性,我想这方面一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敬畏感。”
《迷思》、《迷失》、《飞者非鸟,潜者非鱼》系列作品从人类、世界等宏大题材进行审视,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个寄存着困惑、迷茫、矛盾、思辨、激情的驿站。“我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就是,当代艺术一定要涉及到人和人性精神,人性这点东西无论善恶,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关注不关注他都是存在的。在画布上讨论人性,虽然不能直接帮助人们什么,但是艺术家通过画笔进行讨论,从而引发社会的关注,就已经功德圆满了。”韩绍光表示,“很多看似离我们很远的东西,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在我们身边,我选择如此宏大的艺术题材也是希望这些画能够对社会发展提供一种警示。”
“逃”出来的人生哲学
他是一个身材不是很高却很健壮的东北纯爷们儿,长相也是再普通不过了,出身于革命家庭,话不多却很爽朗,大多数时候的他都是在倾听。从扶梯上到三楼的一路上,摆放了很多他的油画,每一层楼画的整体风格都不同于其他发生了迥异的变化,几乎感觉不到这是同一个人的作品,究竟是什么让这么多眼看就要达到某一个境界的作品突然戛然而止了呢?
“我是一个多变的作者,不会守住一个东西,风格这个东西对于作画的人来说永远是靠不住的,是别人给你的。”这是韩绍光对别人疑惑的一种解释,“我很容易否定自己,也常常否定自己,从而完全扔掉了以前的东西,有人说我那些风格随便哪一个延续下来都会有很好的发展。但忽然间我就放弃了,推翻了自己之前的很多想法。”
韩绍光给自己这种行为的定义是“逃离”:“我总是在尝试着‘逃离’学院派的一种创作方式、表达方式,虽然不清楚自己要探索些什么,但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冲击下,以前画了很多超脱学院掌控和传统的画。学院体系内的名利是我这种‘溜边的艺术家’永远可望不可及的,没有办法只能选择‘逃离’,在另一条路上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也正是那一年他“逃离”了学校,“逃”到了这个金融城堡里。有人说,这恰恰反映的是社会方方面面对艺术家成长的关照,也呈现了金融机构的包容性,很微妙的呈现了艺术家的金融化。“我是幸运的,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打造艺术文化空间的一部分,在这里‘白吃白住’了10年,虽然挂着艺术总监的头衔却什么都不用管,每天的工作就是画画。”韩绍光认为,“我是一个做项目的艺术家,期货交易所培养艺术家也是一个项目,我的作品也都是按照这个定位来做的,正是因为这个项目没有任何拘束,让我能够潜下心来去创作。”
“躲闪”中遇到真谛
韩绍光的“逃离”在他创作过程中的最直接体现就是“躲闪”,“我很崇尚自由的艺术家,他们追求解放却没有离开艺术规则,仅仅是打算逃离艺术的套路化、美院系统、大家系统、受追捧的市场系统。这也是我目前的一种创作状态,寻求自己的解放,绕过前面的徐悲鸿、梵高等里程碑式的人物,从他们笼罩的土地边缘行进,不知不觉的就找到了很多可以探索的东西,走出了另一条很宽的路。”
“这些大师和主义的边缘往往都会有一个狭小的缝隙,我左躲躲右闪闪的就躲进了一片新天地,躲闪过程中的新发现比主动去找更有意思。至于我所发现的东西,是不是会被人们认可,不是当下我在创作中要考虑的问题。”韩绍光恰恰不是一个什么问题都不考虑的人,就像他每次和别人聊天都会不断抓取别人信息中一些有帮助的东西,然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从一个艺术实践者的角度,理念是学院中的东西,作为我们这种已经走出院校的职业艺术人来说,我不是确立了一个目标性的画家,躲闪一些东西的同时我又从东西方哲学中吸收了一些共有的净化心灵的东西。如果当代艺术涉及到人性,我想这方面一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敬畏感。”
《迷思》、《迷失》、《飞者非鸟,潜者非鱼》系列作品从人类、世界等宏大题材进行审视,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个寄存着困惑、迷茫、矛盾、思辨、激情的驿站。“我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就是,当代艺术一定要涉及到人和人性精神,人性这点东西无论善恶,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关注不关注他都是存在的。在画布上讨论人性,虽然不能直接帮助人们什么,但是艺术家通过画笔进行讨论,从而引发社会的关注,就已经功德圆满了。”韩绍光表示,“很多看似离我们很远的东西,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在我们身边,我选择如此宏大的艺术题材也是希望这些画能够对社会发展提供一种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