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法对早孕期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Ap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早孕期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RSA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在超声见到胎芽开始预防性干预,对照组口服叶酸片+维生素B12+维生素B6;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服地屈孕酮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cy、D-二聚体(D-D)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清Hcy含量分别为(11.68±3.55)、(7.21±2.79),P<0.05;血清D-D含量分别为(1.38±0.41)、(1.02±0.32),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6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15%(x2=4.610,P=0.032).实验组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与对照组的5.56%对比(P>0.05).结论 地屈孕酮片联合叶酸片、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可让RSA患者血清Hcy浓度逐显著降低并回归正常,且临床疗效确切,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治疗模式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s)作为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一线治疗;同时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 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 1,PD-L1)抑制剂为代表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利凡诺联合双腔气囊导尿管在中孕瘢痕子宫胎盘前置状态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中孕瘢痕子宫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1例采用利凡诺联合双腔气囊导尿管治疗,观察组患者41例采用米非司酮、利凡诺联合双腔气囊导尿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引产经历、引产腹痛情况、引产效果、不良事件、引产后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置水囊后出现宫缩时间、宫缩出现至引产结束时间、引产持续时间、引产后出血时间、引产后月经恢复时
目的 分析胎龄≤34周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15例胎龄≤34周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EUGR分为发育迟缓组与发育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结果 迟缓组的出生体重(<1500 g)、出生时胎龄(<28周)、出生头围(≤33 cm)、体重下降时间(>6 d)、母体妊娠高血压构成比以及最低体重、出院时体重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